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萌萌哒 >

第88章

皇帝萌萌哒-第88章

小说: 皇帝萌萌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帝王的兴衰史也表明,哪一个帝王如果重视农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们丰衣足食,那个帝王所处的朝代一般都会国泰民安。

    所以自汉文帝开始,便有了天子亲耕的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即便间或有几位帝王一时来了兴趣,但是因为这庄稼活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也大多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其实,李观棋本身对这种相对比较哗众取宠的事情是不大感兴趣的,但是因为他被绑架导致朝野上下关于他的谣言横行,所以这个时候哗众取宠反而是一件好事了,它可以立即将那些谣言击得粉碎。同时,李观棋也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他并不打算只利用这次亲耕仪式来哗众取宠,他还要趁机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二月二十这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一大早,朝中的大臣们便纷纷来到了留给皇上亲耕的田边。因为皇上是要耕地,所以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也都被组织了起来前来观礼。

    当李观棋的辇车来到田边时,早已站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官员和百姓们顿时欢声雷动。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车刚停稳,李观棋便下了辇车。众人打眼一瞧,顿时吃了一惊。今日的皇上完全是一副农人的打扮,他头扎方巾,身穿短衫短襦,粗布裤子,脚蹬一双平头麻鞋,看上去十分精神。也格外利索。

    冲着跪拜在地的众人稍一挥手示意,李观棋没有什么废话。而是直奔田头而去,田头上,两头黄牛拉着一副犁杖,牛头上还挂着红绫。有一个事先安排好的老农正牵着牛头在那儿等候。李观棋麻利的脱掉麻鞋,赤足来到田里,手扶犁杖,准备开犁。

    随着司礼官一声高喊:“皇上亲耕――开犁喽!”李观棋熟练的一挥鞭子,手扶犁杖耕了起来。

    虽说是皇帝亲耕,但是按照规矩,实际上李观棋只需要往返犁地三趟,而诸王公需要跟着往返犁地五趟,六部尚书以上的官员也要跟着一块犁地七趟。

    李观棋前世虽然没有用过这种工具耕过地。但也是农村出身,加之年轻力壮,这三趟犁地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是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平时哪里干过这些活儿啊,而且因为他们大部分年龄都比较大了,没耕了几下就累得呼呼直喘,显得十分的狼狈。

    而且这个时候,天气仍非常的冷,地里甚至还有着冰碴子。光着脚丫子踩在泥地里面,那种滋味绝对不好受。好多人的脚都被割的血渍淋淋。但是看到李观棋的脚上也是一道道的血口子,谁也不敢说什么啊。

    李观棋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大臣们明白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到他们平时所食用的粮食是如何的得来不易。

    待亲耕仪式完毕之后,面对着文武群臣和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一身庄稼汉打扮的李观棋开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刚才这几圈下来,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其中的辛苦了。可是男人不辛苦耕地,全家就要挨饿,女人不辛苦织布,全家就要受冻。

    家业、家业,有家有业才是国家根本,农业便是社稷之根,世上没有什么比粮食更为重要的了。粮食多了,才能养活人,才能养活兵,才能攻的出去,才能守的住”

    李观棋光着脚丫子在那儿慷概陈词,其他的大臣们,谁也不好意思先去把棉鞋穿上啊,只好在肚子里默默的进行腹诽:这皇帝不是上天派下来玩咱们的吧?太他…妈…的能折腾了。

    在众位大臣幽怨的目光中,李观棋终于结束了演讲,转过身来冲被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的大臣,微微笑道:“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朕知道大家肯定是累了,也饿了。所以,朕为大家准备了吃的,吃完之后,再谈其他的事情。”

    贺子铭等人早就准备好了,见李观棋吩咐传膳,一挥手,立刻便由一队队的太监们捧着餐盘走了出来。自李观棋以下,每人面前,各有糙米饭一碗,无盐无油大白菜一碟,再加一大碗水。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闹什么玄虚,一个个瞪着眼睛看着李观棋,希望他能解释解释。

    谁知道,李观棋却根本就不说话,而是径自端起糙米饭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两口饭,又夹起那白菜往那碗水里一浸,又放进嘴里,嘎吱嘎吱的嚼了起来。原来那是一碗盐水,没滋没味的白菜这么一沾,才算是略带咸味。

    李观棋自己吃完,往众人看时,却只有秦敏中、赵普、林白等少数几人全部吃完了。其他的人,包括杨伯正在内,或者略略动了动,或者根本没有去碰。

    李观棋把脸一沉,寒声说道:“朕准备的饭菜是否不合诸位的口味啊?”

    “臣不敢”大臣们纷纷出声辩解。

    “既然不敢,为什么不吃?”李观棋嘿嘿冷笑着问道。

    杨伯正本着脸,忍了半天,终于没有忍住,出班奏道:“回皇上话,这饭菜实在有点难以下咽。臣不知道皇上此举意在何处!”

    “意在何意?”李观棋冷笑一声,说道,“诸位大人向来是锦衣玉食惯了。你们可知道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这京郊百姓们平日所吃的东西?”

    “什么?”在场的大臣本来就瞪圆了眼睛瞪的更大了。就这狗都不吃的东西,竟然是京郊百姓平日里吃的东西?皇上也太能扯了吧?

    杨伯正更是紧皱了眉头,吹着胡子说道:“不知是何人向皇上进的谗言?我大乾朝国泰民安,京师近郊,天子脚下,百姓安能以此等劣食度日?”

    李观棋嘿嘿一声冷笑,说道:“看来你们都是不信了?”

    杨伯正摇着头说道:“臣绝对不信!”

第六十二章 棘手问题(求月票)() 
李观棋回头叫过那名刚才为自己牵牛的老汉,柔声问道:“老人家,你告诉这些大人们,你家平日是不是吃的这些东西!”

    那老汉本来正傻傻的看着李观棋和大臣们的举动,没想到皇上居然会问自己的话,忙惶恐的说道:“不是哩!”

    “什么?”这回换李观棋瞪眼了,头两天他便让贺子铭带着侍卫暗地里到京郊的村子上去搜集相关的情报。不会整了半天,贺子铭他们搜集的信息是错误的吧?那自己今天丢人可丢大了。

    杨伯正捋了捋胡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整了整衣袖,就待继续说话。

    不想那老汉紧接着又说道:“皇上和大人们吃的这饭菜是一般农户人家平日里吃的。老汉我是佃户,平日里是只喝稀粥的,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顿干饭,何况这还有菜。”

    寂静,现场一片的寂静

    杨伯正的手里攥着几根胡子愣在了当场,原来这老头因为太过惊讶,居然自己把胡子揪了下来。

    良久,杨伯正突然端起面前的碗,大口的吃了起来。但是他毕竟是世家出身,向来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加之年纪也大了,这糙米饭对他来说,实在是难以下咽,但是这个时候说不得也只好咬着牙,拼着命往里面吞了。

    其他的大臣,见此情形,心知眼前摆的便是砒霜也得吃了。一个个苦着脸硬生生吃下这顿饭。

    李观棋待众人全部吃完,这才回身又冲那名老汉问道:“老人家,你刚才说你是佃户。你们村子里的佃户多吗?”

    “多!怎么不多?一大半的都是佃户哩。”那老人倒也不怯场,是啥便说啥。

    李观棋抬头望了望四周围成一圈的百姓,大声的问道:“在场的,谁是佃户,都举手给朕看看!”

    “唰唰唰!”一只接一只枯瘦的手举了起来。

    李观棋看了看,发现今天来的这近万名百姓之中,没有土地的佃户居然占了将近一半。心情不由的又是沉重了几分。这么高比例的佃户,说明就在这京畿。土地兼并已是非常厉害的事情了。

    作为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人,李观棋深刻的认识到,土地兼并是加剧社会贫富悬殊,促使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主要推手。最终的结果将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甚至成为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战争,主要源于农人造反,农人为何造反?是他们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丰衣足食谁他…妈…的闲着没事造反玩?

    其实一开始决定要举行亲耕仪式的时候,李观棋便已经做好了土地改…革的打算。因为他非常清楚推行土地改…革对于唤醒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性。而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大乾朝来说,农民便是统治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做的稳当。

    那时,李观棋虽然知道大乾朝肯定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但是还并不知道土地兼并已如此严重,连京师附近都已经有一半的农人沦为佃户了,更不用说其他的地方。

    想到这儿。李观棋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面对着如此严重的土地兼并局面,李观棋的内心实在无法再继续平静下去了。他并不是自小长于深宫,操持于妇人和阉奴之手,什么都不懂的昏聩之君。他来自现代,非常清楚历史上的那些王朝是因为什么才灭亡的。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真正被外敌所打败导致灭国的中原王朝也只有赵宋一朝(那时的蒙古大军实在是太强。被他所灭的国家遍布欧亚大陆),其他的包括明朝在内。无一例外皆是因为内部原因而导致的亡国。

    这个时代的当权者是士人阶级,自然更加维护士人和地主的利益,对普通的老百姓往往置之不顾。就是很多的“有识之士”也认为维系王朝统治的是忠臣义士和能征善战的王者之师,而绝不会有人打心眼里认为老百姓才是统治的基础。

    所以,在场的大臣们乍一听说佃户比例如此之高的时候,虽然也都是吃了一惊,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引起真正的重视。在他们的心目中,老百姓失去了土地,并不代表失去了一切,佃户还是可以租种地主的地嘛。

    但是李观棋却非常明白,土地是老百姓的根本,老百姓的一切都要从土地中来,没了土地,他们失去其他的只是时间问题。当老百姓再无可以失去的时候,所谓的士人们也将无法独善其身。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是天下动荡,山河变色。到了这个时候,再多的忠臣义士也无力回天。

    至于军队嘛,就更麻烦了,虽然军队是服从于统治阶级的,但是构成军队的士卒大多都是出自普通百姓。当这些普通士卒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保全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他们誓死保卫什么皇上和社稷呢?

    李观棋此时此刻的心中仿佛被油煎的一般着急,他非常想立刻就把这个终将动摇国本的土地兼并问题解决掉。但是李观棋知道自己不能急,急则生乱。

    前世所看的很多穿越小说中的穿越者,往往会做一些不顾眼前实际,一味着眼千年的事情。恨不得把他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辈儿的问题都在自己手里完全解决掉,留一个万世太平。

    但是李观棋却知道这样的大跃进是万万行不通的,天机难测,无人可以预料,“功在千秋、患在当代”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步子迈的太大,是会扯到蛋的。李观棋还没过够黄帝瘾呢。

    李观棋非常清楚,土地兼并的问题亘古有之,别说是现在有土地兼并,就是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官商勾结强制拆迁草民的居室,强占百姓的耕地,也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风尚,因为土地便是财富。只不过,这些迅速累积的财富进入的都是当权者的腰包,老百姓只是不停的失去、再失去,直至无可失去,而那时,便是日月换新颜的时候了。

第六十三章 老婆孩子热炕头(4/15)() 
要想避免百姓造反,就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这无疑将严重损害那些传统宗族豪强大户的利益,没有人会轻易的把到手的好处再吐出来的,抵制和反抗是少不了的。

    别以为你是皇帝就一定大权在手,就一定可以一呼百应,历朝历代真正管事的其实是庞大的官僚体系,如果无法控制这一班官僚,皇帝的统治就会立即失去效力。

    官僚是由士人组成的,而士人阶级和地主阶级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以说,这两个阶级的人拥有着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人脉声望和社会资源,而朝廷的政令,也要通过基层的官吏来执行。如果改…革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李观棋所能想到的政策法令即使再好,在执行的过程中,各种阳奉阴违,甚至是扭曲夸大的手段,也都将无可避免。

    即便是李观棋比较强势,朝廷的措施也相对得力,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只会在李观棋这一代会有所收敛,社会矛盾也只是暂时被缓和,王朝可以延续相对多一点儿的时间

    但是那样,等到李观棋一死,很可能他所留下的政策都会很快的名存实亡乃至被推翻,而在他这一代士人和地主阶级损失的利益,将会被变本加厉的层层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最后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国家动乱乃至王朝灭亡的诱因。这些都不是李观棋所乐意看到的。他要的是能够长治久安的法子。

    历史上,不乏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皇帝。但是因为他们所能依靠的主要便是士人阶层,所以这些皇帝们,即使改…革,也只能剪除一些相对不合作的少数人,震慑大多数人,维持一个对于黎民百姓相对宽松而有效率的新统治秩序。

    说实话,能做到这些的皇帝。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体恤百姓的明君了。

    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只要有足够拓展的空间和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即便还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社会的总体财富和人口也一样会继续增加。以李观棋比这个时代多出来的千余年的知识,只要他不是非常偷懒,一样可以在史书中被写成英明神武的中兴之主。但是李观棋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做一次伟大的尝试。

    望着一双双热切的眼,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李观棋深情的说道:“朕知道,你们辛辛苦苦的劳作,其实并没有太过分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