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萌萌哒 >

第68章

皇帝萌萌哒-第68章

小说: 皇帝萌萌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章 暗流涌动() 
林元奎本就是个极度自负的一个人,但是因为出身不是很好,心中又埋藏着极大的自卑,本来以为凭借着自己在诗赋方面的造诣,此次春闺起码混个进士出身的,现在却被李观棋一句话断了最大的念想,怎能不急?

    但是林元奎又不想和李观棋当面折辩,所以旁敲侧击道:“杨浩端老大人向来是喜欢诗赋好的学生的,明道兄却口出惊人之谈,不知兄台这朝廷不试诗赋的消息是从何而来?”

    李观棋淡淡的一笑,并没有回答。

    唐梓风则是斜眼看了林元奎一下,奇怪他怎么会问出如此没有水平的话来?如此机密的事情,李观棋肯告诉他们已是天大的机缘了,又如何会说出消息的来源,惹祸上身呢?

    谢尘却没有那么多的心机,他跟李观棋特别投缘,所以心下已是信实了李观棋,所以开口问道:“如明道兄所言,今科与此前却是大不一样,朝廷想是要取一些真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之人了。”

    唐梓风眼珠一转,含着笑说道:“这策论此前也不是没有考过,但是一直不是朝廷取进士的主要依据,你们猜今科会问什么?”他话里是让大家猜,眼神却是一直望着李观棋。

    李观棋又岂会听不出他话里的陷阱?但是今天自己已经泄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了,再说下去就真的对其他人不公平了。所以,并不接唐梓风的话茬,只是轻轻一笑说道:“其实罢诗赋改策论只是朝廷科举改革的第一步,我听说朝廷还打算开武科呢!”

    大乾朝自建国以来还从未开过武科,朝中的主要将领都是勋贵之后,或是累功升迁上来的。因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之下,历朝历代的武将地位都是远远不如文官的,所以虽然前朝也有开武科的时候,但是应试者寥寥,往往开不了几科便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李观棋虽然说出了这么一个消息,但是唐梓风、林元奎和李良纯并不感兴趣,倒是谢尘来了兴趣,刷的一下站起身来说道:“明道兄此话当真?”

    李观棋轻轻一笑说道:“应该假不了。听谢兄的意思,对武科很感兴趣,想来谢兄是一位文武全才了。”

    谢尘激动地说道:“不瞒白兄,小弟我一直想投笔从戎,杀敌于两军阵前。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金戈铁马比诗词歌赋更能激发小弟的共鸣。一旦盗贼为患,边疆有警,小弟愿从军杀敌,为国立功。即便血染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李观棋听的精神为之一振,抚掌赞道:“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才是男子汉该有的志向。”

    唐梓风也被二人的话语感染,不由自主的在旁跟了一句:“只手把吴钩,千里觅封侯。谢兄意欲投笔从戎,小弟虽不通武艺,也愿跟随。方今天下大势,正是大展鸿图之机也!”

    “说到天下大势,几位有何看法?”李观棋抓住机会问道。

    “表面看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谢尘急急地说道。看来他对于谈论天下时事更感兴趣。

    李观棋呵呵一笑,说道:“你就少卖关子了,说点儿具体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各镇兵马都很安静啊,所有的领兵将军们全都跟相互约好了一般,闭门不出了?”谢尘一副神秘的表情说道。

    “安静还不好?”唐梓风笑着问道。

    “安静本来是好事。可各镇兵马什么时候这么安静过啊?”谢尘瞥了一眼唐梓风,继续说道,“你长年不出家门的,可能不知道,这些带兵的将军们平时可不消停,两天不整个事情出来,都算是好的。可现在个个都跟大姑娘似的,躲着不出来见人了,这就不正常。”

    李观棋冷笑一声,说道:“他们是在观望。”

    “不错。”谢尘一拍桌子,说道,“新君即位,太尉何柱国也突然离世,你说说下面这些带兵的,心里能不掂量掂量后面的路怎么走吗?”

    “依着你说的,各镇兵马现在都很安静,应该是在向皇上表示安顺吧?那还有啥好担心的?”林元奎在旁轻哂道。

    “他们那是都在绷着,等着有人先跳出来呢!”李观棋再次冷笑道。

    “边疆也不稳啊!”唐梓风在旁也说道,“我家在河东,依稀能听到一点儿消息,据说东-突厥正在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入侵呢。”

    谢尘叹口气说道:“哎,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毕竟当今皇上刚刚登基不久,威信未立”

    “谢兄,不要妄议当今!小心隔墙有耳!”林元奎不待谢尘说完,便出言打断,又看了一眼李观棋,说道,“至于说边疆不稳,我也有所耳闻,不光是突厥人,就是吐蕃,好像也有点儿按捺不住了。”

    “怕什么?我朝有大军四百万,比吐蕃全国人口也少不了多少,真打起来,就是撑也能把吐蕃撑死!”谢尘豪气干云地说道。

    听着众人的议论,李观棋不禁暗中苦笑。自己穿越过来的这个大乾朝,正好位于中央位置,四周围满了大大小小好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疆域和人口参差不齐,大多数国家的资源都不是很丰富,可大乾朝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周围各国的觊觎对象。

    李观棋心里其实比谢尘他们更清楚,除了契丹、大理和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小国家对大乾朝比较友好外,其他就算是回鹘、吐谷浑这种小国对大乾朝都是不怎么尊重的,更不用说东西突厥和吐蕃这种军事强国了。

    对于游牧民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好的方法去对付。他们长期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比起农耕为本的汉民族来,他们更加祟尚武力,身体素质也要高上许多,而且个个精通骑射,所以东西突厥都拥有机动性强大,战力非凡的骑兵部队。

    而大乾朝虽然拥有近四百万部队,但是多数都是步兵,骑兵打步兵,那还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所以几乎是每战必败,能少死点人就算胜利。

    即便是有那么几只少数的骑兵,可战力也跟游牧民族的骑兵相差甚远。就是比远程武器也是比不过人家啊,游牧民族五岁的小孩就会拉弓射箭了,大乾朝的士兵,进部队前估计都不知道弓箭长啥样。

    俗话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大乾朝空有四百万军队,但是在对外战争中却基本上是处于下风的。

第十六章 守业更比创业难() 
在李观棋穿越过来之前,也就是原先穆宗在位时,大乾朝的边疆其实还是相对安稳的,除了西突厥,其他的邻国基本都还保持着互不侵犯的关系,这倒不是因为穆宗朝的军事实力强,而是因为穆宗皇帝舍得花钱买平安。

    对于东-突厥和吐蕃这样的强国,除了和亲,每年还向人家进贡大量的财物;对于吐谷浑、铁勒、高昌这样的一般的国家,大开贸易之门,其实就是拿很高的价格买人家多余的物品;对于大理、高丽、百济这样的弱小的国家,每年也要赏赐大量钱物。

    周边各国,看中的就是大乾朝有钱,打你就是为了要钱,既然穆宗皇帝乖乖地把钱给了人家,人家也省的出兵了。所以穆宗在位的时候,周边各国还是比较客气的。

    现在换李观棋来坐大乾朝的皇位了,而且也登基小半年了,还未就对外政策公开表过态,所以周边诸国也都有点儿按捺不住了,东-突厥和吐蕃就是最先开始有所行动的。他们其实想的也很简单,新皇帝登基,肯定不想继续窝囊,那我们就打的你接着窝囊。

    李观棋当然是不想继续推行穆宗的对外政策的,窝囊先不说,就是从钱上面也有点儿吃不消,周边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要给钱,大乾朝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去?而且这种拿自己的钱资助敌人的事情,李观棋打死也不会继续做下去的。

    可令李观棋头疼的是,如果不给钱,战争就会降临,现在是东-突厥和吐蕃要打,如果这两个国家打赢了,那么其他的国家也会纷纷跟着来分一杯羹。目前来看,大乾朝打赢的机会是微乎其微,因为开国一百年了,除了李观棋的爷爷辈武宗皇帝打赢过几场仗,其他的对外战争,无一例外,全部输了。

    而且老百姓并不怀念武宗皇帝,因为他在位的十余年间,虽然对外战争打的很振奋人心,可代价也是巨大的,他整整消耗掉了前面两任皇帝五十年的国库积蓄,钱打没了,就得向老百姓增税,而且打仗是要死人的。普通老百姓可不管什么国威不国威的,他们想要的是一家团圆和朝廷少收点儿税。

    李观棋有时候根本不愿去想这些事情,因为自从他当上这个皇帝开始,他便发现,大乾朝对于他来说有点儿太大了,大到难以保全,像是一倾即倒的大厦一般。他现在即便想以强硬的姿态对待邻国,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国库早就是空的了,根本就没钱用来打仗。

    可一旦他在外交态度上示弱,周边各国的野心就会愈发的膨胀起来。

    所以李观棋只能选择不表态。

    不明所以的人,以为大乾朝有着大陆最广阔的领土,几千万的人口,四百万的军队,怎么也算是强国了,至少表面上是强大的。事实上,朝中众臣和广大军民也确实是以自己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为荣的。

    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三千万户人家的国家却养着四百万的军队,平均下来八户人要养一个当兵的,这是多么畸形的一个现状?以现时这般落后的生产力,李观棋都怀疑这个国家还能坚持几年。

    真正有见识的人,早就该看出眼前的大乾朝隐含的危机来了。想到这儿,李观棋又记起了陆云海,那是自己穿越过来之后,第一个看到这个帝国隐患重重的人,不知道他在岭南怎么样了?

    其他人,包括眼前的这几位年轻人,都还是充分乐观的,但其实他们不过是被这个帝国表面的繁华给遮住了眼睛。

    创业难,守业更难。面对着摇摇欲坠的大乾朝,李观棋是真的没有一丝的空闲去做一个逍遥皇帝了,因为他虽然并没有想当什么一代雄主,可也是绝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

    说实话,李观棋当上皇帝以来的这小半年时间,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不但成功除掉了权相祖东来,稳住了朝中大臣,而且各项政务也日益顺畅,变法改革也在有序地进行中。

    可是周边各国的威胁却是终究要面对的,他虽然一直在刻意地不去想它,可今天在宫外从这几位年轻人口中却听到了。

    “看来这裁军的事情不能再往后拖了,虽然贸然裁军有风险,但是越拖下去,问题也愈发严重。另外,赵正这个人一定要抓住,如果能让他研究出火器来,那么在对外战争中就能掌握更大的胜算,哪怕是只能用来守城的火器呢。”李观棋在心里暗暗地下着决心。

    “明道兄,明道兄。”谢尘发现了李观棋的魂不守舍。

    “哦。不好意思,今天走的有点儿累了,所以有点儿走神。”李观棋告罪道。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散了吧。”谢尘提议道。

    “恩,告辞!”

    “告辞!”

    谢尘等人离开之后,天色已是全黑了下来,大街两旁的店铺已开始三三两两地打烊,街上的行人也逐渐稀疏起来。想着如果再不回去,宫门也要下钥了,李观棋便下旨回宫。

    何璧珺还嘟着小嘴,嘟囔着说想买的东西还一样没有买到。李观棋不禁微微摇头:哎,女人啊,大概她们的人生最大乐趣便是购物吧。

    刚刚离开繁华地带不远,贺子铭突然停下脚步,说道:“有点儿不对劲,大家小心一点。”

    “贺大侍卫,这四周什么也没有,你又大惊小怪地做什么?今晚上尽见你草木皆兵了。”何璧珺心情不好,便冲贺子铭发起了脾气。

    “我虽然没有发现什么,但是却感觉到不对劲,虽然我又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劲。”贺子铭一边凝神仔细地望向四周,一边回答道。

    “那你这不是杯弓蛇影吗?”何璧珺没好气地说道。

    李观棋却制止了何璧珺的胡闹,轻轻说道:“云旌说的对。现在已经入夜,太安静了。”

    江何璧珺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夜里嘛,本来就什么声音都没有啊。”

    ps:9月18日至9月26日参加省作协活动,期间无法保证正常在线,不过每日的保底更新已经设置成自动更新。如果发生加更情况,回头会及时补上。特此说明。

第十七章 绝杀之局() 
“少奶奶。”月儿在旁提示道,“公子的意思是,夜晚本应该充满了各种声音的,就是因为没有声音所以才不正常。”

    “就你聪明。”何璧珺冷脸说道,“显得我笨是不?”

    “奴婢不敢。”月儿低下了头。

    “别闹,暗处有刺客。”李观棋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因为如果真的有人意图行刺的话,贺子铭一人能否保的了他们三人实在是个很大的问题。

    李观棋一说有刺客,两位女士立刻便花容失色了,何璧珺到底也算是将门虎女,总算还能稳的住,月儿就不行了,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直接就扑李观棋怀里了,身子还在不停地颤抖。

    何璧珺瞪了一眼李观棋,见他只是轻拍月儿的后背,并无其他亲昵动作,便也没提出什么异议,毕竟现在可不是耍性子的时候。她这时已经镇定下来,便也向李观棋靠了靠,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啊?”

    “敌暗我明,只能静观其变。”李观棋低声回道,“这里是京师重地,戒备森严,待会肯定会有巡城士兵经过的,只要能等到他们来就好办了。”

    “恩,这儿离皇宫也不是很远,巡逻肯定很频繁的。”何璧珺轻轻颔首,说道,“看不出来,你一点儿武功也不会,还能这么冷静。”

    李观棋其实也说不出上来,为什么自己还能如此的冷静。可能是他根本就没认为现在还会有谁想要他的命。他现在想的其实更远,嘴上虽然在安慰何璧珺,但是他也明白,能等到巡城士兵经过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不是说没人巡城,而是对方既然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