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萌萌哒 >

第6章

皇帝萌萌哒-第6章

小说: 皇帝萌萌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月儿将茶水端来之后,李观棋冲肖英说道:“时候也不早了,朕这儿用不着这么多人伺候,你们都退下吧,有月儿在这儿就行了。”

    肖英也是穆宗朝留下来的老人了,类似的场景见过何止一次?立刻答应了一声,便带着一帮宫女太监退了下去。屋子里只剩下李观棋和月儿。

    月儿觉得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冲到了头上,太阳穴上面的血管突突地跳动着,她甚至感觉自己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老宫女们跟她讲过太多的皇上临幸宫女的事情,都是类似这种支开别人只剩下皇上和一个宫女单独在一起。

    虽然二人已经有过肌肤之亲,但是当屋子里真的只剩下自己跟皇上的时候,她还是无可避免地感到紧张、还是紧张。

    李观棋看着月儿涨红的小脸,诧异地问道:“你怎么了?发烧了?”

    “啊?”月儿从胡思乱想中惊醒了过来,慌忙说道:“没有,是烛火太过烤人。”

    “烛火太过烤人?”李观棋回头看了看蜡烛,诧异的表情更加深了一层,自失地一笑说道,“好了,不是发烧就好,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你吧!”

    “臣妾有啥可说的?”月儿皱着眉头问道,精巧的琼鼻上面泛起了几圈细细的皱纹。

    “知道我为什么任命你为秘书吗?”李观棋盯着月儿的眼睛问道。

    “臣妾不知道。”月儿轻声答道。

    李观棋摇了摇头说道:“你是个聪明的姑娘,应该能够想的明白的。”

    月儿歪着头说道:“皇上可是不愿意唐总管跟肖总管他们看到这桌上的东西?”

    李观棋点点头说道:“正是。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他们可以很轻松地从朕所看和所写的东西中推测出来朕的下一步动作,所以朕不得不防。但是朕又不可能一直不让别人靠近这张桌子,所以朕要用一个能信得过的人来替朕打理这些事情。”

    “难道唐总管跟肖总管他们也靠不住?”月儿是真的奇怪。

    李观棋叹了一口气说道:“靠不靠得住,朕还不知道。但是朕却知道他们在宫外肯定都还有着另外的主子。”

    “没想到皇上也这么可怜”月儿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但是紧接着便醒悟过来,慌忙跪下请罪。

    李观棋伸手扶住月儿说道:“别什么都请罪,哪儿有那么罪啊?朕只想知道你是不是朕所能相信的人?”

    月儿的柔荑被李观棋握在手中,但是此时她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害羞和紧张,而是坚定无比地说道:“请皇上放心,臣妾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李观棋这才舒了一口气,自己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终于有了两个自己人了。可以算是万里长征,终于正式踏出了第一步。虽然秘书和侍卫都不是能影响朝局的人,但是起码自己身边的环境可以放心些了。

    事情干完了,下面就是没事了,没事了就该干秘书了。

    李观棋左手一用力,将月儿拉到了自己怀里,右手很自然地覆上了那娇挺的柔软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观棋就被叫了起来。

    因为头天晚上精力损耗太多,这个点就被叫醒,便有点儿发恼。看了看外面还是黑漆漆的,李观棋没好气地问道:“才几点啊?连个安稳觉都不让朕睡?”

    肖英在下面回道:“回皇上,已经是卯正时分了。”

    “卯正?哦,六点了啊,可这也不算晚啊。平时也没起这么早嘛。”李观棋嘟囔着不愿起来。

    肖英不知道皇帝口中的六点是个什么概念,但是作为大太监,该尽的义务他还得尽,不然事后皇帝追查起来又是个事,所以虽然见皇帝不想起床,还是得再叨叨一句,“皇上,今儿个是早朝的日子。”

    “早朝?”李观棋下意识地反问道。对啊,皇帝是要上朝的啊,可自己已经来了这么久了,怎么今天才要上朝啊?

    “是的。我大乾朝皇上每月初一和十五是要早朝的,之前因为是穆宗皇帝的丧期,所以早朝暂停,现在丧礼已经办完了,今儿个又正好是十月初一,所以不过皇上如果龙体不适,奴婢就派人通知今儿个不早朝了。”肖英耐心地给这位新君解释着。

    “别别别,朕起来,上朝。”李观棋赶紧翻身坐起,好嘛,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早朝就不上,那这个皇帝还当个什么劲儿?

    早朝的地方在宣政殿。李观棋坐了銮驾,登殿面南而坐,左边站着贺子铭,右边站着月儿。李观棋之所以让月儿随着上朝,而不用唐茂,就是为了彻底断绝宦官干政的渠道,朝堂之上他暂时动不了,但是后宫之中的太监他还是能够制服的。

    百官行过一跪三叩礼,山呼万岁之后,朝会就算正式开始了。李观棋往下一看,黑压压的全是人,可就认得祖东来、何柱国等极少数的几个人,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忠臣和良臣,反正自己在百官名录里没有看到特别令自己满意的人。

    静了静心神,李观棋开口说道:“今天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朝会,也是和你们第一次面对面地谈事儿,所以今天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啊!都说说看,有什么新鲜事?”

第十三章 大军压境() 
位置比较靠前的一位大臣出班奏道:“启奏皇上,契丹、高丽、回鹘和吐谷浑遣使来贺我新皇登基,这是礼单,四国使者也在殿外等候。”

    李观棋认得他是和祖东来一起操办先皇丧事的礼部尚书杨伯正,边从月儿手中接过呈上来的礼单,边笑笑说:“他们消息倒还都挺快的,朕看看。”

    翻开礼单,发现也不过是各国特产,一时也看不甚明白,想想肯定还是要回礼的,就随手放在一边,说道:“这事儿你估计经常干,比朕拿手。朕就不外行指挥你内行了,你看着办吧。朕就一句话,别打肿脸充胖子,做了赔本买卖就行。至于什么使者嘛,朕今儿也没什么心思见他们,就不见了,改日吧。”

    李观棋的话虽然有些俗,但是事儿也都说明白了,杨伯正也就没有多言,口称遵旨退了下去。

    随后又有几个个官员奏报了祥瑞之事,一个说某某地出现一条黄龙,然后又飞了,一个说某某地出现伞大的灵芝,无非都是颂圣的话语。

    李观棋真有种想笑的感觉,这些人难道都当自己是傻子不成?行,你们能吹不是,我倒看看你们怎么圆谎。于是不动声色地说道:“好啊,朕刚刚上台,就有这么多的吉祥兆头,朕很高兴。既然黄龙飞走了,那就算了,那个灵芝立刻安排人送过来,朕也要看一看。”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牛皮吹大了,上哪儿弄那玩意儿去啊,只好尴尬地回道:“臣等也是风闻,并未亲见。”

    李观棋脸色一冷,说道:“既然都他妈的是没影儿的事,拿过来跟朕说是什么意思啊?当朕好哄呢?”

    几个胡拍马屁的大臣一见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赶紧跪下求饶。

    李观棋刚想再出言训斥,祖东来已出班奏道:“启奏圣上,天下兴,河图洛书出,祥瑞之事古已有之。各位大臣皆是圣人子弟,满腹诗书,又岂会妄言祥瑞?”

    祖东来这话一出,宣政殿上一多半的臣子立刻出声附和。

    李观棋见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看来自己还是有点儿低估了祖东来的势力啊,瞧这架势,当场来个逼宫都是有可能的。

    当下,李观棋只好口气略缓说道:“朕也并不打算就此治你们几个的罪,但是你们打今天起都记住,朕不是那么好哄的。”这话虽说的敞亮,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儿无奈的意味在里面。

    “皇上圣明。”祖东来面无表情地说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声跟着颂道。

    “好了,好了。还有什么事情要奏的没有?”李观棋的口气里面已经难掩厌烦的语气。

    太尉何柱国又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边关发来加急军报,西突厥大军日日夜夜轮番攻城,玉门关守军虽有高墙深垒,但也伤亡惨重,死伤殆尽,请求火速增兵调粮。”

    “我靠,不但有内忧,还有外患啊?这狗屁穿越,也太不人道了。”李观棋心中不由地暗骂了一句。但是骂归骂,该处理的事情还得处理啊。不过李观棋并没有马上下达指令,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很多的大败仗都是因为不懂打仗的皇帝瞎指挥造成的,而且这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情报传递最快也得好几天,前方军情瞬息万变,在后方指挥就是正确的指令到了前方也变成错误的了。

    而且对这打仗,说实话他还真不敢说自己懂,虽然也曾经在论坛上跟别人纸上谈兵过,但那终归是纸上谈兵啊。所以李观棋还是打算虚心地请教一下,问道:“你什么意见啊?”

    何柱国豪爽地说道:“臣是个粗人,没什么大的见识,臣就知道天朝版图寸土不失,谁捣蛋就打谁。”

    看来这何柱国骨子里还是有股血性的,李观棋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依着太尉,这仗下面应该怎么打啊?”

    何柱国不假思索地说道:“调京营十万组成中路军,关内道和剑南道各出三万为东西两翼,加上陇右道本身的驻军,合起来就有二十五万之众,三面钳形夹击,西突厥军力号称才不过十万,一战可定。”

    李观棋现在对乾王朝的地理版图还不是很了解,何柱国说的一时也不是很明白,所以便略微沉吟了一下。这一沉吟,底下早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臣以为太尉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取。”

    李观棋一愣,问道:“你谁啊?”

    那大臣回道:“臣乃户部尚书秦敏中。”

    “你说说为什么此举万万不可?”李观棋来了兴趣,户部尚书不是财政部长吗?怎么还懂打仗?

    “如太尉所言那般四面大举进攻,军需调配万万应酬不来。民谚没有米山面山盖不起房,国谚没有金山银山打不起仗!

    二十五大军,后方运粮的役夫就要小二十万人,再加上运粮道上的其他人员,加起来得有六十万人,每人每天按十二两口粮计算,光米面每天就要消耗掉六千石,从关内和河东调粮运到前线就要合每石三两银子,如果从淮南和江南调粮还要再翻一番。

    这样算下来,每天至少需要一万八千两银子,一个月就要五十四万两,这还不包括运粮役夫的工钱,如果统算下来,每个月少说都要上百万两银子。

    国库现存银不足两百万两,还要赈灾,还要修陵,总归一句话,皇上,臣出不起这个钱

    。”秦敏中说的是唾沫横飞,说到后来可能真是火气上来了,口气都显得很硬。

    李观棋被秦敏中说的一头浆糊,但是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个秦敏中自己之前在看百官履历的时候并没太在意,但看他这一番奏对,起码是个能吏啊,这个人得重点关注。想了一下,开口问道:“那依着你的意思,这一仗该怎么打啊?”

    秦敏中脖子一挺,说道:“臣管着户部,只对钱粮负责,对行军打仗是一窍不通,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太尉的方法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李观棋鼻子差点儿没气歪,好嘛,合着你是只管否决别人的方案。说了一大堆,您老人家也不懂这仗怎么打啊?你不懂,我不懂,太尉好像也不懂,那谁懂啊?

第十四章 别和陌生人说话() 
大臣们并没有让李观棋等待太久,秦敏中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臣都察院左都御史林白启奏皇上,秦大人之语实属胆小误国之论。西突厥自古为我朝外患,乃我朝累世宿敌,自我朝定鼎以来,从未停止过对我边境的骚扰和掠夺,是贪得无厌的恶贼和强盗,对此等恶贼不能再继续容忍,伏求皇上痛下决心,与贼子决一雌雄。”

    李观棋心里微微摇头,这干御史的口号喊的都比较响,但是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你以为朕不想打啊,刚才人家管钱的说了,没钱,打不起。但是林白有这种气节,也不能打压啊,于是说道:“你有何退敌良策?”

    林白朗声说道:“保边杀敌乃将军们的职责,非臣所能,但臣以为决不能容忍贼人猖狂。”

    李观棋心里踹他的心都有了,合着你老哥只管着喊口号啊。看看祖东来在底下双面微闭,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虽不十分情愿,还是得开口问他:“宰相大人,你怎么看?”

    祖东来慢条斯理地说道:“议和。”

    “议和?”李观棋心里下意识地有点儿抵触,来自现代社会的他,知道太多的不平等条约,这种人家打到家门口之后签订的城下之盟是没有什么平等可言。

    “对。就是议和。”祖东来还是一副淡淡的表情。

    “说说你的理由。”李观棋咬牙说道。

    “西突厥兵强马壮,人如狼,马如虎,而我朝军士却多疏于战阵,以往历次交锋鲜有胜绩,此次我军力抗西突厥大军一月有余,正是谈判议和的好时机。而且西突厥人无非就是要些钱物,给他便是。”

    他这一说,除了何柱国几个武将,朝中大臣皆是纷纷随声附和。

    李观棋虽然对议和很是抵触,但是眼见朝中大臣一致主和,自己想不答应都难。而且他并不是没有脑子的愤青,他也清楚,照大乾朝目前的局势来看,议和确实要好过硬打,便说道:“那依你的之意,谁适合前去议和啊?”

    “臣推荐左都御史林大人。”不知道祖东来是不是故意整林白。

    李观棋正好也想看看这位林大人是到底真有骨气还是只会喊口号,便说道:“就照你说的办。林白,你去西突厥跑一趟吧。”

    皇上发话了,林白也不能说不去啊,那不成抗旨了吗?只好说:“臣领旨。此去绝不敢失我大乾朝国体和皇上的龙威。”

    散朝之后,李观棋的心情处于一种不好不坏的状态,虽然烦心事一大堆,但是早朝的收获比他原先预想的要好的多。虽然如自己原先所料想的那般,朝中的大臣还是碌碌无为者居多,而且一大半以上的人都是站在祖东来那边的,但是可以看出大臣们对自己这位皇帝还是认同的,起码自己不是彻底的傀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