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萌萌哒 >

第148章

皇帝萌萌哒-第148章

小说: 皇帝萌萌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李观棋转过身来疑惑地问道。

    尤太后抹了抹眼泪说道:“你杀了赵正,岫心的孩子不就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了?多可怜!”

    “可是不杀赵正,姐姐又怎么会嫁给别人?”李观棋一本正经地问道。

    尤太后止住眼泪。说道:“谁说一定要岫心嫁给别人啊?她可以嫁给赵正啊!”

    “嫁赵正?”李观棋脸上充满了夸张的惊讶,“母后不是不同意姐姐嫁给赵正吗?再说了。赵正是永不叙用之人,堂堂长公主岂能下嫁一布衣啊?”

    “岫心出家时。她的贤宁长公主的封号不是已经被你收回了吗?她现在就是一个没有封号的普通女子,赵正虽然是布衣,但也是文武双全,一表人材,和岫心正好般配啊!”尤太后此时为了保全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开始极力地赞同赵正和李岫心的结合了。

    李观棋装作陷入了沉思,半晌才说道:“母后说的不错。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又都是布衣身份,如果他们二人想结婚的话,朕虽然贵为皇帝,也是管不着的啊!”

    “就是就是!”尤太后见自己“成功地说服”了李观棋,顿时喜极而泣,“既然已经想好了对策,赶紧派人去偷偷地告诉他们二人,让他们二人速速成婚,免得岫心的肚子逐渐大了,无法遮掩!”

    “儿子谨遵母后懿旨!”李观棋躬身说道,但是嘴角却泛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容。他自然是要去赵正和李岫心送信的,不过这个信使要他亲自来当了,因为他还要顺带告诉那两位一件事——赶紧造人,不然万一等太后发现李岫心根本就没有怀孕,还要再生出很多麻烦来。

    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期校尉集训营结束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人并没有全部回到原部队。而是在集训结束之后,进行了策论、武艺和演兵等方面的综合比试,最终选出了五百名优胜者,这五百人一部分编入到了京师十二位中,一部分编入到了边军之中。

    在比试中败下阵来的另一半人也没有回到原部队,而是被留在了皇家军事学院继续参加第二期的校尉集训营,因为早在第一期学员毕业之前的一个月,第二期的人员选拔就已经开始了。而据一位在校长李观棋身边伺候的太监传出来的消息说:如果两期集训都未能进入优胜阵营的话,四十五岁以上者直接罢职为民,四十五岁者以下降级调入厢军!

    当各镇的都统制们发现皇上这是在“釜底抽薪”时,他们第二批的优秀军官都已经来到了皇家军事学院开始报到了。

    紧接着,枢密院宣告成立,由原兵部侍郎徐权担任枢密院副使暂掌院事。

    “圣上终于要对军队下手了!”所有具备政治嗅觉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果然,在枢密院成立不久之后,一纸整编令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各道都统制手里。

    根据整编令:朝廷将逐步对各道兵马进行整编,同京师十二卫一样,以十人为一什,以五什为一队,以五队为一曲,以五曲为一营,以五营为一旅,以二旅为一卫,设统兵将军一名。第一批进行整编的是山南道和剑南道,山南道整编之后保留六卫兵马;剑南道整编之后,保留八卫兵马。

    “这tmd的是什么整编?这分明就是裁军!是削我的兵权!”陈光曦边把整编令撕的粉碎,边怒气冲冲地说道。

    “准备马匹,我要去山南!”李墨然在送走传旨的人员之后,沉着脸下了命令。

    京师之中,李观棋站在宣政殿前,向西望去。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第二卷完)

第一百九十五章 陈李兵变() 
雪亮的闪电划过傍晚的天空,好像在阴霾的天幕上撕开了一道伤口,天空已经呈现成紫红色,金陵城的上空仿佛正要透过闪电割开的伤口汩汩泣血。

    睿王李焯半生戎马,向来是不相信什么天象异兆的,但是活到了这把年纪,他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骇人的天象,整个天空都被鲜血和烈焰的颜色充斥着,要说没有大事发生,那是谁也不信的。

    虽然说天现凶兆,但是这样的异象到底预示着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的,而李焯却是仅有的几个知道事实的人。就在今天早上,陆续从西边回来的几只信鸽带来了他早已预料到,却又始终不愿相信的信息:剑南道和山南道起兵造反了!

    事实摆在眼前,再否认下去只能是自欺欺人——新皇帝李观棋对军队进行和平改革的初衷失败了——那位年轻的皇帝该如何才能收拾现在这个乱局?李焯简直不敢想象

    “殿下,御前侍卫统领贺子铭来了,在外面候着呢,说是圣上急着让您进宫。”府里的大太监进来说道。

    “圣上急着叫我进宫?”李焯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由不得他感到奇怪,若是放到武宗朝,无论何时,只要事情紧急,武宗皇帝都一定会派人叫他进宫,要他列席御前会议,提供建议。但是自从武宗皇帝驾崩以来,他就从来也没有受过这个待遇。

    李焯慢慢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去告诉贺子铭,让他稍等片刻,本王稍作准备就即刻跟他进宫。”

    李焯随着贺子铭缓缓走在皇城之中。经过空旷的广场,视野可将城墙和一座座宫殿尽收眼底。虽然天气恶劣,但是广场上的侍卫仍然如钉子一般地站立着,偶尔还有一队队的侍卫巡逻经过。

    勤政殿外的侍卫一眼便认出了两人,并没有阻拦。

    “请殿下在此稍候。容贺某进去禀报。”贺子铭对李焯说道。

    “是睿王来了吗?快请进来,不用禀报了。”李观棋的声音传了出来。

    李焯走进房间,发现李观棋并未身着朝服,只是穿了件月白色的绸质长衫,腰上系着杏黄丝绦,想是因为自己进来。已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旁边的小凳上坐着枢密副使徐权。

    李焯的眼睛已是适应了室内光线,便要行礼参拜,李观棋忙趋前一步扶住,笑着说道:“您老快快免了这一层!论辈分朕还该叫您四爷爷呢。虽说名分有别。可我们毕竟是一家人,老这么拘束着,还有什么趣儿?而且武宗爷早赐了您老君前免跪了的,到朕这儿就更没有您跪的道理了。”

    “这是陛下体谅老臣,可当臣子的却并敢当。”李焯和李观棋其实并不熟,但眼见李观棋行事谈吐皆属上乘,心中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略带着一丝的感动。稳定了一下情绪,说道:“陛下召臣前来,想来是因为西边的事了。”

    李观棋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您老是我大乾朝最会打仗的大将军王。现在有了战事,朕不可能不请您老前来咨询,徐权正在汇报军情,您老跟着一块儿听听。”

    徐权虽然已是官居枢密院副使,还是议政学士,但是寒微的出身依然显而易见。他的身材很瘦。面相也并不出众,身上的紫色官袍虽然是崭新的。但是里面露出的衣物却可以看出早已褪了颜色,这些都说明他还是保留着俭朴的生活作风。

    李焯点了点头。冲徐权说道:“现在情况如何?”他也很想知道枢密院的情报工作做的如何,因为他也是今天早上才接到的二镇造反的信息,具体的情况也还不是很清楚,他有点儿不大相信徐权能够了解的更多。

    徐权摇了摇头,说道:“情况不容乐观。现在已经确定的是剑南道的李墨然和山南道的陈光曦已经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冲京师而来。岭南、淮南、河南也都选择了观望,没有一道主动发兵勤王。”

    李观棋冷笑一声说道:“他们当然不愿意,如果这一仗朕打不赢,他们永远也不会愿意裁军。”

    李焯在心里也默默地想到:“是啊,他们当然不愿意了。你可能是个有作为的君主,可是你也太过急躁了,这些个将军们,哪一个是善茬?你一道旨意便要削去人家大半的军权,给谁也会不愿意的。”

    李观棋又问道:“北疆四镇还安分吧?”

    徐权回道:“还算平静,因为此次裁军并没有牵涉到他们,北疆四镇的将军们都未做出不忠于朝廷的举动。”

    李观棋点点头说道:“只要北疆不出事情,朕心里就还有谱。可是平叛也是指望不上他们的,毕竟突厥人一直就在虎视眈眈,北疆的兵一个也不敢动。”

    起身踱了几步,李观棋又说道:“目前来看,我们现在能用的兵也就只剩下京师十二卫了,可叛军却有着八十余万兵马,我们人手不够,怎么也不够啊!”

    李焯起身说道:“陛下,老臣虽然久已不问朝政,但是现在军队中领兵的将军们都或多或少地还卖老臣的面子,臣想明日便出发去见见各地的将军们,或许能为我们再争取一些力量也未可知。”

    李观棋感动地说道:“您老能够出马,当然是最好的了,可是来回鞍马劳顿,您老年纪又这么大了,这让朕怎么忍心啊?”

    李焯一挺胸,说道:“国家兴亡之际,老臣正欲赴汤蹈火,又何惜此七尺残躯?”

    李观棋受李焯感染,当下也豪气地说道:“既如此,便仰仗睿王了。您先请坐,朕还要向您请教眼下这仗要怎么打呢。”

    李焯当下也不推辞,从袖中取出一份军事地图,展开来铺在龙书案上,边指点着边说道:“山南和剑南两道同时起兵造反,虽然前方的军情还没有传回来,但依老臣的见识,李陈二人十有七八会选择在涪陵合兵一处,然后渡江东进,江东存有近百万石的军粮,一旦被他们顺利过江,他们就在江东扎住了根,到时候这仗就难打了。”

    ps:因为后台出了点儿问题,无法建立新卷。所以,第三卷的内容延续第二卷的章节序号。希望大家理解。

第一百九十六章 士气可用() 
徐权在旁听着,也觉得事关重大,忙说道:“既然如此,是否该马上调京营火速赶往前线,务必将他们阻拦在江对岸才是?”

    李观棋眼盯着地图,头也没抬便说道:“肯定不行。朕虽然不是很懂军事,但也知道千里奔袭,必厥上将军。京师距离涪陵何止千里?别说是去阻止他们过江了,就是赶不赶的上都成问题。”

    李焯在心中暗自点了点头,冷静地说道:“陛下所言甚是。目下最紧要的还是先调临近的兵马堵住渡口,袁州将军陆梓桢四代忠良,其父也曾是臣的部属,此人还是可以用的,陛下可令其调本部五千军马堵住狮子滩到岳家湾的所有渡口,并将沿江两岸的所有船只全部征用,实在不行就一把火全部烧掉,不惜一切代价阻住李陈二人东进的路线。”

    李观棋边听边在地图上将各个地名标了出来,待李焯说完,便拿过纸笔,顷刻之间已写完一道亲笔手谕,递给旁边的月儿说道:“不用誊清,即刻用印,六百里加急送袁州将军行辕。”

    紧张的气氛也感染到了徐权,他已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说道:“即便陆将军肯奉旨,可是他只有五千兵马,抗拒八十万大军,又能坚持多久呢?”

    李焯说道:“这五千人的目的就是拖延,八十万大军没有渡船,想要过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观棋目光连闪,看着地图,说道:“江南西道总兵曹世勋此人如何?可信不?”

    李焯回道:“曹世勋也是功勋之后,论理该是倾向于朝廷的。但是其为人向来重利轻义,此时此刻是否能够承担重任,尚未可知。”

    李观棋冷笑一声,说道:“他手里怎么说也还有三万多人,朕现在无人可用。也只能用他了。重利之人便以利诱之。只要他能坚持的住立场,朕也不会吝啬封赏。朕令他提调全军兵马,严阵以待,充当陆梓桢的预备队,江东储存的上百万石粮食也让他全部就地接收,作为军粮。这样头阵也不用他打。甜头也先给他,想来他还是会掂量掂量的。如果他站错队,贺子铭你给朕当场斩了他。”

    李观棋嘴上说着,手上也没闲着,话音刚落。一纸墨迹淋漓的御旨也已书写完毕,“用印,也是六百里加急送江南西道总兵行辕,子铭你亲自去,见机行事。”

    贺子铭在旁一直听着,他没想到李观棋会让自己离开,有心说不去,但是也明白此行传旨的重要性。一旦曹世勋不奉旨,也只有自己敢说能做到在万军之中当场将其击杀。想到这儿,也不再赘言。领旨而去。

    李焯眼见李观棋雷厉风行的布置了前方战事安排,条理清晰、有条不紊,所思所想竟和自己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老将军一丝不差,不禁感到欣慰,当下高兴的脸上放光,由衷地赞道:“陛下圣明。目前能够想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如此安排。或许能够坚持到京师大军赶到。”

    李观棋摇了摇头,说道:“光这样安排还不行。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朕马上拟旨,让人送到边关四镇。令他们自即日起,边关各处进入战备状态,只许进不许出,所有关内的消息一点儿也不能透漏出去。不然一旦让突厥人知晓,趁火打劫,我们就首尾不得兼顾了。”

    “陛下圣明,如此处置再好不过了。”

    第二天,前方的消息也传了回来。陈光曦的前锋部队已经到达了乌江西岸不足百里的地方,忠州将军方弼严词拒绝了陈光曦的劝降,率众与叛军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遭受重大损失,方弼本人也在乱军之中被流矢击中阵亡。

    因为事态紧急,虽然不是朝会的日子,但是李观棋还是在宣政殿召开了紧急朝会,并特别传召了京师十二卫的统兵将军。因为此次朝会的主要议题便是商讨下一步的军事问题。

    群臣进入宣政殿之后,便发现此次朝会跟往常不一样,因为参加朝会的每个人都被赐了座,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虽然有几个人影影绰绰地听到过一些消息,但是谁也不知道今天皇上紧急召开朝会的意图,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抱着忐忑的心情入座,静候皇帝陛下的训示。

    李观棋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开口说道:“在座的都是我大乾朝的文武重臣,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