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吴掌柜 >

第429章

极品吴掌柜-第429章

小说: 极品吴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不对马嘴,她居然把西凉女王写死了,读者们根本不买账,于是读者群情激奋的闹了几天,等黄妙灏出来澄清最后一章是自己代笔后,这件事才平息下去,只不过之后总有那么一撮人几乎每天会守在新青年小报门口,等着作者更新,可见西游记在成都府多么受百姓欢迎。

    东京(汴京)城最大的一间勾栏内,一个双眼红肿的说书人口中正滔滔不绝。

    “却说三藏法师。。。”

    “再看猴行者。。。”

    赵佶原本想来勾栏听听西游记,哪知道说书人口中还是陈腔老调,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都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再摸一摸手中的那本未完结的单行本西游记,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断章狗。

    这也不能怪那位说书人不说西游记,自己那双熊猫一样的眼睛,就是因为迟迟不肯讲述后面的剧情,忍无可忍的东京人直接用拳头说话,那之后他吓得不得不讲回前面的版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任凭他讲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生意却一落千丈。

    赵佶这个时候听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只是西游记的雏形,比真实的大唐西域记多了不少神话色彩,而且出现了最早的孙悟空形象,不过叫猴行者,但却不是猴,而是个白衣秀士,故事里更没有猪八戒,沙和尚隐约之有个影子,然而在这个话本里,已经有了善于变化的‘白虎精’,同样也有招赘唐僧的女儿国王,只不过故事实在太过粗糙,被西游记优美的文笔,精彩的剧情,胃口喂叼的东京人哪里还会买账。

    赵佶为何对狗不感冒,只因为他属狗,他更是丧心病狂的下令将东京城能所有的狗都屠戮殆尽,想要在东京听到狗吠,吃到狗肉,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赵佶原本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五日,属狗。只是后来却将生日改成了十月十日,还把十月十日定为“天宁节”,这一天,当然是要放假的。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多吉利的一个日子,只是古人并不这么认为。据说,那时候每年有一个“恶月”,即阴历五月;有九个“毒日”,即五月五日、六日、七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这九天,为“天地交泰日”,是阴阳相争、生死分判的节气,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作为“毒日”之首,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

    正因为是这么个不吉利的日子,古人非常忌讳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身上有晦气,会对父母不利。史记载,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婴(田文之父)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正是因为从先秦时期就有此类说法,故癸辛杂识云:“五月五日生子,俗忌之”,可见此说在宋代依然盛行。

    巧的是,赵佶也生于五月五日。当时,宋神宗已有十个儿子,对毒日降生的老十一很不感兴趣,为了赶走晦气,在赐名赵佶(寓意吉祥、健壮)后,便把他送到宫外寄养。期间,赵佶被封为宁国公,还是带有平安的意思。过了几年后,赵佶才回到宫里。宋神宗死后,第六子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十五岁的赵佶封端王,“出就傅”,宋哲宗不让他住在宫里,显然也是怕他毒害别人。赵佶是个“轻佻”之人,却被封为端王,大概也跟端午有关。

    元符三年(1098年)正月,宋哲宗病死,无子嗣,赵佶便做了皇帝,是为宋徽宗。当年四月十一日,也就是端午节前夕,宋徽宗下令“以帝生日为天宁节”。看看,宋徽宗早不下令,晚不下令,偏偏在这个时候下令,显然也是为了防止群臣在五月五日给他上寿。皇帝说生日是十月十日,就是十月十日,金口玉言,不容反驳。当年十月十日,宋徽宗在垂拱殿第一次隆重接受群臣祝寿。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和掩耳盗铃,不知道宋徽宗当时是怎样的一副尴尬心情。

    赵氏亲王宗室,历来喜爱富贵,贪恋酒色,而这位端王却雅好不凡,喜欢与著名书画家王诜、赵令穰交游,向他们学习书画艺术。只经过几年,他画的花鸟、山石等等,已别具一格,有天纵之妙;他的书法如幽兰丛竹,有清丽之气。他生性好动,骑马、射箭、踢球、打马球,无—不能,无一不精,在京城享有盛名。

    熟悉中国文学艺术史的人,则会很容易地发现: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惊人地相似:

    1、他们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不同的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风骚。

    2、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同样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快乐,极其可恶;不同的仅仅是祸害人的程度与范围而已。

    3、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国亡在了宋徽宗赵佶的祖先宋太祖赵匡胤手里,赵佶的北宋帝国则亡在了金国女真人的铁蹄之下。

    4、最后,他们的归宿同样悲惨不堪。李煜成为俘虏后,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妻子被赵家天子屡屡召去侍酒侍宴侍寝,成了真正的“***”;宋徽宗被女真骑兵掠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边时,除了年老色衰的之外,几乎所有妻子女儿都被女真人瓜分,沦为姬妾,失宠后,再沦为奴婢侍女。

    公元1100年,即哲宗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病死。此时,宋哲宗只有二十四岁,应该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他的死,很有可能与放纵的两性关系有关。有证据显示,这位皇帝十四岁时,就有大臣上书,劝谏皇帝不要过多地陶醉在女色之中。据说,当时皇帝已经大量征集民间适龄女子进宫,每天要有十位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美貌女子,侍奉这位尚未婚娶、没有皇后的少年皇帝,这使得大臣们十分烦恼,也使皇帝的祖母,当时统摄国政的宣仁太后相当烦恼。

    根据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成年男子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需要三十六个小时以上才能发育成熟。过度的性生活,很有可能是导致这位青年皇帝正当盛年就死去,且没有子嗣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载显示,宋哲宗死前,并没有安排好皇位的继承事宜,只能由皇帝的母亲、宋神宗的正宫娘娘向太后,召集几位朝廷重臣讨论选择继位新君这一重大问题。这位向太后是河内人,就是今天河南沁阳人。她出身名门,是宋真宗时期名相向敏中的曾孙女,与宋神宗结为夫妻后,二人感情极好。公元1085年,即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崩于福宁殿。向皇后与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一起,策立赵煦为帝,就是宋哲宗。后来,宣仁太后命人修缮庆寿宫给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坚决拒绝。原因是,庆寿宫在宣仁太后住所的东面,按照帝国的习俗,东面为上,向太后不肯乱了婆媳上下之分。哲宗即位后,挑选皇后,并为诸弟娶妻。向太后告诫向氏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于富贵,不得参与其间。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门外,不肯通融。因此,这位正直而贤淑的太后,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当有威望。此时,向太后认准了端王赵佶仁孝端正,且有福寿之相,因而坚决主张由赵佶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继位。谁知,向太后的主张,遭到了宰相章惇的抵制。这位后来名声很糟、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认为: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做皇帝君临天下。正在此时,宰相的反对派知枢密院事曾布当场厉声指责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言外之意是说他目无尊上,别有用心,居心叵测。搞得这位宰相乖乖闭上了嘴。使用令人无法承受的罪名迫使反对派闭上嘴巴的战术,是中国文化中悠久的政治智慧与传统。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叫‘上纲上线’。

    然而,不管怎么样,宋哲宗的死,无疑为宋徽宗登上帝位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哲宗龙驭宾天后,向太后力排众议,扶他登上了大宝。

    

第706章 公相() 
初掌龙庭的那些日子,赵佶着实激动兴奋过一阵。毕竟,做皇帝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做皇帝的滋味,也与做世间任何一件事情的滋味截然不同。无限的权力带给人无限的腐败时,同样带给了他无限的满足感。天下万民皆臣服于足下,江山日月俱指点于掌端,乃是何等快意之事。曾几何时,赵佶宏图在胸,踌躇满志,要学着开辟鸿蒙的列祖列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赵佶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曾经有一个很敢说话的臣子,抨击童贯等宦官胡作非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直谈到暮云四合时分。赵佶饥肠辘辘,饿得受不了了,他站起来边走边说今天先到这儿,我饿坏了,找机会再听你说吧。谁知,这位愣头青上前一把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走,以至于把衣服都撕坏了。徽宗大叫道“有话好好说,我的衣服被你撕碎啦。”这位大臣立即回答“陛下不惜衣服撕碎,臣子我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赵佶相当感动,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皇帝的侍从过来为他换衣服,他说“给我好好保留起来,将来用它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

    此时的赵佶,表现得似乎特别喜欢廉洁正直的大臣。有一次,一个为政清廉的县官被推荐给他,他把这个人召来谈话,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就破格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并且对他说“方今士大夫寡廉鲜耻,你懂得义理,这就是我特别召你来的原因。”有一位中书舍人,相当于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机要秘书,为人坦率耿直,徽宗对他说,“我每次听这帮臣僚们谈话,总觉得不是内含奸诈,就是马屁扑鼻;而你耿直正派,我只能倚赖你这样的人。”

    可惜的是,这种蓬勃气象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执政不到一年,赵佶便产生了厌倦感。每日里无休无止的工作,如批阅奏折,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制定律条等,千篇一律,周而复始,繁杂琐碎,越来越让赵佶感到枯燥乏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真正兴趣原本就不在这上面。研讨一幅山水花鸟画卷的笔墨得失,赵佶可以一连与人切磋几个时辰而兴致不减。讨论一项税赋法规条款,未及三刻他便哈欠连天。每当此时,他就非常怀念做端王时的日子。煮酒吟诗,临风赏月,那是何等逍遥自在,快活潇洒。有时他甚至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真不该当了这个成年累月呕心沥血、政务缠身,然而却了无意趣、俗烦透顶的什么天子。

    第一次看到《西游记》时,赵佶几乎惊为天人,等他彻夜将手上的单行本读完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五更,一夜没睡的他紧接着上朝的时候,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平时无精打采的他判若两人,下朝后找公相蔡京一问,居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书友,蔡京也不失时机了介绍了民间演义《西游记》的另外一种方式……话本说书,哪知等赵佶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出来尝尝鲜,却还是以往的老调调,这怎么不让他心灰意冷。

    “爷,要不我们去早点其它的乐子?”一旁的心腹太监张迪对怔怔出神的赵佶小心的讨好道,这找乐子,自然是去买春,只是这《西游记》后面的部分迟迟没有下文,这让赵佶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整个人看起来病恹恹的。

    张迪自然知道这位爷的心病,他是头一遭看见主子对一本书这么上心,宫里原来那本线装书早就被赵佶翻烂了,上面的诗词更是几乎每首都能背出来,每天那些皇子皇孙更是缠着这位西游迷,讲述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不畏艰难,斩妖除魔的故事,赵佶俨然成了儿孙们眼中的慈祥老人,相比较原先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凌霄仙气,现在的他骨子里多了一点人情味,更接地气,更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老头。

    赵佶已经三十多岁,再过几年,他便进入不惑之年,宋人普遍年纪只有五十多岁,皇帝的寿命更短,这个不解释。他寻花问柳的心情加上《西游记》这个结,似乎也渐渐变淡了,这才对张迪的提议毫无反应。

    今天在书铺以高价买到新的《西游记》单行本的时候,赵佶是摸了又摸,闻了又闻,弄得书店老板还以为他是乡下来的暴发户,若不是赵佶,张迪和身边几个大内高手那身狗皮子,保不齐嘴巴里会冒出多么难听的话。

    “爷,相爷昨个来过消息,说四川那边的事了了。”

    “是吗?你怎么不早说?”赵佶整个人变得轻快起来,起身准备去蔡府打探一番。

    听说《新青年》就来自成都府,而且写这个《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还是一个水翦双眸,肌肤如玉的女人,这让他就更有兴致了,既然现在西边的叛乱平息了,是不是意味着很快就会有下文了?

    吴承恩是女人,是蔡京告诉他的,这也怪不了他派出去打听详情的那些人,每次吴永麟都是偷偷提前一天将第二天连载的《西游记》底稿交给黄妙灏,她根据上面的故事作插画和誊录出一份底稿出来,在外人看来,黄妙灏似乎才是《西游记》的实际作者。

    东京城东的太师赐第是一座沿着汴河北岸建造翻修的大宅院。它依靠太师桥而出名。东京人也许还有不知道太师府座落在哪儿的,但要问到太师桥,连得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老爹,你活了偌大一把年纪,颠倒问起太师桥在哪里了。谁不知‘春风杨柳太师桥’,就在临汴东街老鸦巷口那座大宅院前面。”

    “春风杨柳太师桥”原是一句诗,现在通俗化到成为小儿的口语,太师桥的盛名可想而知。不错!太师桥正对蔡京赐第的大门,随着蔡京本人官阶不断地上升,赐第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座桥也一再翻修,面目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