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吴掌柜 >

第349章

极品吴掌柜-第349章

小说: 极品吴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西人。皇帝不满,反驳说:“朝廷选拔人,唯才是举,如今四海一家,怎能讲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唐朝的张九龄不也是南方人吗?”

    宋真宗时期,南方人中有吏能和才干的、能够对北人构成威胁的人,从人身到人格都被北方人妖魔化。王钦若和同为南方人的陈彭年(江西南城人)、丁谓(江苏苏州人)、林特(福建顺昌人)、刘承(江苏淮安人)走得比较近,被寇准、王旦他们合称为“五鬼”。王钦若因为外貌被嘲笑为“瘿相”,丁谓被嗤为猴形斜眼,刘承为宦官,被贬损得更低。陈彭年还被称为九尾野狐,江西德安县人夏竦被视为“奸邪”。其实探访史实,这些人并非都像这些不堪的称号所描述得那么不堪,相反,他们全都是非常具有吏能和才学的,在理财能力、文化涵养和学术造诣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称号污蔑的成分很大,这是北宋政坛南人先行者所付出的代价。

    可见宋代的妖魔化地域歧视,是当权者或者当政者不作为,带着一厢情愿的有色眼睛甚至是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造成的。)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推书,这次短篇有点多。() 
    1、《楼兰》井上靖,西域文化的一个短篇集子,主要是在汉朝,其中《楼兰》这篇对楼兰的整个变迁写得很详细,霍去病,班超这些都有过出场。

    2、《芙蓉镇》古华,挺幽默的一本书,通过几个人物的穿插描写对1966…1976年那段荒诞时期写得很到位的书,有人曾说这本书至少可以写成三本书,作者却浓缩成了一本,有点浪费材料,其实我觉得不然,毕竟‘浓缩即是精华’。

    3、清明节我把《红顶商人胡雪岩》读完之后,接着又读了唐明浩的《曾国藩》,彼此剧情有穿插,所以我拉的很快,说实话,文笔和高阳差了很多,毕竟高阳是受过古文熏陶的,而且听说光清廷秘史他就整整读了几麻袋,又对清朝的各类掌故,笔记,风土人情更是了然于胸,写出来的东西确实技高一筹。不过我挺钦佩唐明浩的,研究曾国藩整整研究了十年,能出这样一本不错了,只是缺少了一些波澜,不过最后曾国荃攻下天京,五千天国勇士集体自焚那一截写的挺好,这两本书里面都写了清朝的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所以我又去专门找了一本吴蔚的《暗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有点像历史报告文学,这里面的知识量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四大奇案分别是:甘肃冒赈按,科场案,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写得非常好,说实话,愿意这样引经据典写历史的人不多,阅读量是最大的瓶颈。

    4、说起历史报告文学,活着介于历史告文学之间的历史报告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便是这里面的翘楚,各种细节写得非常好,张居正那一截写得非常好。再推一本《国史十六讲》樊树志,经济,政治,人文,风俗都涉及到了,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也写得很细。

    5、接下来推一些世俗读《断魂枪》老舍,再读《神鞭》冯骥才,两种特别不同的感觉,研究义和团的文人不多,冯骥才写得很精彩,他还有一本《俗世奇人》的短篇集,各种神奇的人物,燕子李三也写进去了,不妨读一读。

    《遍地风流》阿城的,也是一个短篇集,有些小故事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还有一本《通识与常识》,不妨读一读,读了后发现我们原来这么的无知。《闲话闲说》里面推荐了一些世俗多也许读过,也许没读过,不妨去找来看看。

    《夹边沟记事》杨显惠,一个故事集,挺让人震撼的一段往事,令人心酸,令人流泪,但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刘恒《狗日的粮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挺幽默的。

    汪曾祺被称为最后的一位文人,师从沈从文,谈到文笔,钱钟书,沈从文,汪曾祺这些人的来是一种享受,沈从文我还专门去书店买了他的《边城》和《湘行记事》这两本实体书,实体书上要全得多;汪曾祺的《受戒》写得很幽默,没多长,不妨去读一读,实体书的《受戒》是一个短篇故事集,汪曾祺喜欢写美食,我暂时还没来得及读到那里,下次再推。

    《铁浆》朱西宁,故事挺好,也不长,我就不剧透了,他的儿女也写且都还不错,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我不是太喜欢,朱天心《古都》,暂时还没读到,就不做追叙了。

    《黄金时代》黄小波,可惜英年早逝了,他在的话,风头绝对盖得过今天的高晓松,杂文读起来也是特别的有趣,这段时期我在攻读他的合集。

    《城南旧事》林海音,有点像她的自传读起来特别有感觉,写得很细,最好找个繁体版的来读,简体版的不全。

    这次就推这么多吧,大家不必读我的一定要多读书,多读实体书,这样你会发现长了不少的见识。

第618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 
    话说卫军进攻成都、即将破城之际,急中生智的大蜀王李顺其实早就想好了逃生的办法,他招来众多到成都府避难的流浪僧人,以菜饭招待,以念经祈福。早晨天微亮之际,僧人们分东西两门出去,李顺也在混乱中不知去向。第二天,卫军入城,逮得戴着王冠、相貌颇似李顺的壮士,遂当作李顺杀之,其实那人根本不是李顺。川人传言,李顺剃度后混在僧人队伍中逃遁。此后数百年,再也没有大蜀王李顺的任何一点消息,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还活着,成了神仙,至于为什么没有降罪于带给他那段不堪往事的朝廷,可能是他在天上遇到了不错的温柔乡,早已乐不思蜀了。

    也有人说在绵州的报恩寺见过他,或者说是他的后人,那里的和尚也娶媳妇,报恩寺的淡季,总能看见里面有女客会逗留很长的时间。那里的和尚吃肉不瞒人。年关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听说那里的和尚有数百亩良田,他们用它来收租,听说放出去的租子很少有收不回来的,因为他们怕菩萨不高兴。

    檀道济从没想到做假和尚也这么不容易,国家有皇帝,三省六部,枢密院与三衙,三司使,监察御史,诸寺监,内侍省,翰林学士,馆阁学士,殿学士。

    寺庙里则以主持为整个十方丛林的核心,下有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辅佐。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和堂主,八大执事为监院、知客、僧职(又叫纠察)、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以承担的职责轻重又可分为列职与序职两部分。列职相当于职务,侧重按办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职别;序职相当于职称,侧重按出家资历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列职和序职又可分为东序和西序。东序为主位,西序为宾位,故将直接为住持工作的丛林执事待以主礼,列于东序;将辅助住持工作的待以宾礼,列在西序,听说这是仿照宫廷中文武两班朝见圣上的威仪而设。

    十方丛林中,比较典型的是设四十八单执事,依东、西两序排列为:

    列职东序:都监、监院、副寺、库头、监收、庄主、磨头、寮元、殿主、钟头、鼓头、夜巡;西序:典座、贴案、饭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行头、门头、园头、圊头、照客;

    序职东序: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侍者、清众、请客、行者、香灯;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参头、司水。

    十方丛林,一般有比较完备的组织和齐全的执事。基本设置五个部分,即禅堂、客堂、库房、大寮、衣钵寮,合称为“五大堂口”;其中后四者又称为“四堂口”。重要寺务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与四堂口主事共议决定。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处务行者和童行,有众寮(云水堂)以接待过往僧众。又有蒙堂以待知事、僧值以上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待副寺以下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待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约束。

    比如: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

    檀道济如果从一个伙头僧开始,火烧的不错,饭也做的不赖,一年后便升做个饭头,又管一年,好,升为浴主;又一年,好,才能混上一个监寺,至于当时主持,必须得祖坟上冒青烟才行。天下的寺庙都这规矩,哪怕‘三皈’‘五戒’不忌,只有十多个和尚的报恩寺也不例外,或许他们怕被雷劈。檀道济原本想通过金钱收买他们,让自己再怎么也在里面混个中等职事当当,报恩寺的和尚不缺钱,人家死活不干,原来吃肉的和尚也有原则。当某一天报恩寺里来了几个眨着风流眼,扭着水蛇腰,打扮得分外妖娆的女人,这些和尚们一个个动心了,通过这些打入和尚内部的女人,檀道济总算获得了一个快速升迁到主持的不二途径………找一间大寺庙去烧戒疤,这一堂戒,会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只要老成,会念经文。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等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嗝屁了,他们就当。烧了戒疤后,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不用给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还会发一份戒牒,通行天下,畅游无阻,檀道济想起这些好处,自然就动心了,何况他现在早已上了吴檗通缉的乱党名单。

    檀道济从来没觉得被人单独剃光头是这么的恐怖,那把带着寒光的剃刀在头顶晃来晃去,要不是大脑壳一直被对方用一只有力的手压着,让他动弹不得,估计他早就逃开了。原来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此刻他头上的烦恼丝哗啦啦已尽数被那个老师傅用那把锋利的剃刀剃去,头顶明光可鉴,亮堂堂的,直到横摸顺摸都摸不出头发茬子。如果不这样,等会一烧,就会‘走’了戒,烧成一大片。此刻他头顶先被点了一些黏糊糊的东西,闻起来还挺香,老师傅告诉他这东西是枣泥做的,然后开始用香头子开点。

    一股毫无准备的巨大的疼痛感由头顶传到全身,杀猪般嚎叫的檀道济忍不住高声骂道:“日你奶奶!老子不烧了。”

    那股熟悉的力道像钳子一样箍住他颤抖的身体,檀道济这才知道,他已经骑虎难下,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虽然他在这间大寺庙了用尽了钱财,主持也交代了,务必帮这位内定的沙弥尾完成心愿,多么泼辣爽利。此后,这里面依次又传来七次撕心裂肺的嚎叫,等檀道济半死不活的由两个壮硕的和尚被夹着腋下拖出来的时候,佛堂里原本等着烧戒的和尚至少跑了一半。

    檀道济此刻多么想躺下去,这完全是花钱买罪受,但绝对不行,烧了戒还得“散戒”。照例烧了戒的他们会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接下来他们会一个一个不停的在荒地里走动,此刻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八个黑点子。等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除了愁眉苦脸的檀道济,其他和尚都笑嘻嘻的,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看见了自己的前程,看到了一份永久的饭碗。檀道济心里却早已日了报恩寺那些和尚的奶奶不知道多少遍,他妈的谁告诉他们头顶上只需要用白灰画几个点就完事了的,难怪他们“五不戒”,原来这帮秃驴是真正的假和尚,自己这个只是想和他们一起当假和尚的外来人却没想到当上了真和尚。

    郁闷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檀道济才从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中挣扎着再次活过来,只因为他在一次给一户人家做完法事回来的途中见到了一尊掩映在荒草丛中,露出半个头几乎已经面目全非的破败石像。

    “嘿,瞧,那是谁?”

    这个跟来的知客僧前后左右到处瞧了瞧,确定周围没人之后,才附在檀道济的耳边轻声的说道:“这是一百多年前横扫成都全境的大蜀王张顺,听说成都被宦官王继恩攻破的当日,他化成一个僧人混在里面逃了。”

    “后面再没被抓到?”

    “谁知道呢?”

    檀道济猛然记起报恩寺中的主持也姓张,难道?他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接下来的一切,就由不得这位张主持了。

    没隔多久,报恩寺周围有一个惊天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向四面传播开来………大蜀王张顺的后人还活着,这些年大家活得并不痛快,不如揭竿而起吧,一时间响应者甚众。只不过让人诡异的是,这些造反队伍的最前面,要么用人抬,要么用几头牛拉着的大车上,有一尊几丈高,数尺宽的金光闪闪的佛像,佛像的背后则跟着一俩高大华盖的辇车,上面正襟危坐着一位一手捏着一副大檀木珠,一手敲着木鱼,口中念着经文,似乎为世人超度、普度众生的高僧,他的一旁则跟着一个空了一条袖子,头上同样有八个白点的檀道济。他们凭着这尊佛像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周围几个县城,官兵见到他们几乎望风而逃,而且他们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浩浩荡荡的数千人,只要这些人愿意剃头,他们便会被接纳,由于这支僧兵‘五不戒’,原本加入进来的那些真和尚也变成了假和尚。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绵州。

    就在檀道济鼓动这些人造反的前一个月,绵州城里出现了一批特别的大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