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吴掌柜 >

第248章

极品吴掌柜-第248章

小说: 极品吴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制度的改动太过轻率,把本来趋向于集体决策的决策机制又扭回了君主独断的路子上;并且开了不好的口子之后,又进一步被有手腕无公心的蔡京等权臣利用,最终导致整个政治体系的顶端都烂掉了。而且这种烂还真不是体现在没有行动力上,而是体现在没有制约、没有合理、通畅的批评和纠错机制,所以顺则百顺(这里再补充一点:其实徽宗朝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好大喜功,前中期对外对内事功都不少,对角厮罗(河煌地区)和西夏的作战也是屡屡大胜,真接着打下去的话很可能会打通河西走廊——当然这是之前几代皇帝攒下的家底而并非徽宗朝君臣一手缔造的战果,所以说顺则百顺);但一旦有了真正的危机,顶层领导者的判断稍有差池,整个体系就会像雪崩一样瞬间崩溃,这是“来自上层的崩溃”。而不是源于基底的溃烂或纯因外部压力所致的土崩瓦解。不是钱不够,不是兵不够多不能战,也不是没有人才,甚至不是没有组织动员能力和凝聚力(这里再举一例:靖康年间北宋京师被围,勤王军中除了官军还有很多是自发应诏勤王的民兵,而且很多是从江西、湖南甚至福建赶到东京的。考虑下当时的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很不错了),是体制和体制顶端的领导集团出了问题。至于体制又是怎么出问题的,是因为具体的人。人本身的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目光短浅、私心自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和相互利用。

    宋朝的两大烧钱单位:官和兵。在宋代你只要进入官员这个系统,那么无论你是在职还是退休、是赋闲还是致仕,你都会有大把的银子拿。而且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宋朝官员的工资之高。

    我们举例说一下包拯的工资: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

    包公还有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这个额外享用朝廷无偿划拨的职务耕地二十顷(二千亩),允许收租,不缴国税。按每亩租米一石预算,这个进项达二千石。包公每年的年收入有铜钱二万零八百五十六贯、大米二千一百八十石、小麦一百八十石、绫十匹、绢三十四匹、罗两匹、绵一百两、木炭十五枰、柴禾二百四十捆、干草四百八十捆。把这些东西全部依照当时的市价折算成铜钱的话,包公每年的收入大约在二万一千八百七十八贯。

    而一个普通宋朝人一年的收入只有250贯左右,对于武大郎这样卖炊饼能迎娶白美金大嫂来一次金屋藏娇,能在县城主要街道能够买一栋二层的小别墅,这赚钱能力不容小觑。

    宋朝为了社会安定,豢养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军队。据统计,在北宋仁宗时期,宋朝军队数量达125万,而司马光《资治通鉴》里提到唐玄宗开始穷兵黩武的天宝年间,天下镇兵数量是49万。这支军队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除了一部分常年在边境作战的边防军士兵外,大多数士兵的整体军事素质相当差。

    在宋仁宗年间,这125万士兵花掉了4800万缗钱,而这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

    这125万军队分别是40多万驻防在西北与西夏接壤的土地上,30多万人驻防在河北与辽国的边境线上,还有30多万是京城的中央禁军。西北军因驻扎民风彪悍陕西,又长期对夏战争,因而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

    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厢军和乡兵一般做一些最脏最累的后勤保障工作。

    北宋政府本身不产生任何收益。上述对于官和兵所有的开支,均来自于百姓的赋税。换而言之,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宋朝官员的数量与工资提高了多少,宋朝士兵的数量与军饷增加了多少,那么老百姓所交的税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多少。

    宋朝政府也不可能全指望百姓的赋税,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也不会太高。事实上,宋朝财政收入的另一大来源是遍布全国的国企。宋朝除了盐铁之外,米、油、醋、茶、酒、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都采取了国家专营的策略,这些东西很多都是质次价高,实际上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比如北宋时期当时陕西关中吃的青盐(从青海运来的盐)每斤不过四五文,而后来北宋政府垄断了青盐的售卖权之后,青盐的售价涨到了44文。盐犹如此,其他的东西也就可以想见了。北宋末年,王安石变法(这个有点复杂,我后面慢慢来说)之所以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是因为王安石的经济政策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国企的经营范围,比如青苗法实际上是国家通过贷款的方式赚取收益、市易法和均输法是国家成立商贸公司来统一收购和经营,这些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他自己又是一个‘拗相公’,很多东西又不和人打招呼,每次发布出来硬邦邦的,执行过程中又拉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人进来,结果不言而喻。

    宋朝的经济繁荣颇有点类似于前苏联,所谓的经济发达,仅从GDP上看的确如此,但却已经丧失了向前发展的活力。它们同样军事工业极度发达(宋代军备的质量与数量是公认的高,《武经总要》有明确的描述)、国营企业占绝对主导并控制了国民命脉、北宋后期官员数量极多且贪污腐败极为严重、保持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军费开支远远超过民生支出,这样一个大厦将倾的危卵之国,灭亡是迟早的事。

    最后说一下气候的问题,在称为第三小冰时期(从10世纪末到12世纪末)内,平均气温下降了有1。5摄氏度,冰雪,暴雨,冰雹逐渐增多,和洪灾相对的是旱灾,旱灾经常伴随着洪灾接踵而至。在某些年份,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都被薄冰覆盖,这是难以想象的。这同样会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而据史料记载,爆发的各种灾害加起来,整整是唐朝的2…3倍。(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可惜《剑桥中国史。宋朝》只有英文版,还有一本《讲谈社。宋》)

    黄河之患:气温上下波动,北宋政府对疏浚河道的疏忽,黄河中的淤泥和黄土(被河水从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携带而来),的重荷不仅减缓了河水的流速,也堆高了河床,引发河水冲垮南岸的堤坝,使河水淹没低地。1019年,河水冲垮堤岸闯入北岸的滑州府城,在山东西部形成一片巨大的沼泽。机缘巧合之下,梁山地区的河、湖、沼泽成为绿林好汉们的大本营。

    北宋末年,1120年秋方腊由花石岗之祸起来造反,方腊利用摩尼教(明教)组织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方腊才是真正的称之为造反,北宋都把边境最能打仗的西军都掉过来平叛了,方腊内部也出了问题,结果不言而喻,才五个月的时间,在南方称帝的方腊便被剿灭了,但宋朝整整损失了7万的正规军(后面我会重点写这一段历史的)。

    1119年12月,宋江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这个在《宋史》和《三朝北盟会编》里面是没有的),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起义军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钢刀,令统治者闻风色变,“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队伍,后来被张叔夜败于海州,被迫招安,宋江这个头头自然没什么好下场。宋江起事前前后后最多的时候只有200多号人,这些人招安后在京城意气骄横,给东京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东京人本来就无聊,便把这些人很小的一些事情穿凿附会夸大其实的写成了话本故事,后来成为了民间艺人说唱的内容,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这才有了后来的《水浒传》。

    上面是正史,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些,北宋末期自然还有很多的农民起义,后面我会一一道来。

    言归正传,在成都卷中会发生很多大事,比如办《新青年》,比如开办西南重工,比如袍哥,比如神宵道教,比如开钱庄,比如开茶楼,比如各种各样的社火说书人伶人等丰富的社会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的商品,甚至还有和白袍将军陈庆之(五代时的名将)同样有勇有谋的叶知秋,博学多才却怀才不遇的诸葛卧龙,武松鲁智深武大郎金大嫂西门庆也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出场,吴永麟和澹台玉瓶、段素贞的感情在这一卷中也将尘埃落定,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历史新的一篇,将从这里打开。

第466章 巨蛇救女()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极品吴掌柜最新章节!

    四川四面环山,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部是大凉山,东部是大娄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险塞。而中间则是个盆地,算得上是个“世外桃源”。

    北路是由汉中入剑阁。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秦国司马错伐蜀开道而成,而汉中是四川的屏障,入川先入汉,历史上韩信的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大都是从汉中传秦岭北上,从汉中到关中的隘口大致有子午谷、祁山等,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从陕西入川,主要有三条道路。其中金牛道是最主要的道路,因为它从汉中直接通向四川的政治经济中心——成都,所以最为重要。其余两条道路,也是很常使用的,一条是米仓道,一条是荔枝道。米仓道是从汉中开始,直通向四川的巴中,再由巴中南行可至阆中,再往西就是成都。荔枝道是从子午道(就是魏延念念不忘奇兵出子午道的那个子午道)的南端子午镇开始,经过西乡、镇巴,抵达四川万源,再向南到达达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走长江水道入川,另外从湖北上庸可以绕道到重庆东北方向,也可以入川,相对来说用时较少。

    吴永麟带着一行人自然不能走这些光明正大的官道,通关文牒首先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么大一票人,侥幸过了关,一旦被卫朝皇城司的人盯上,无疑等于送羊入虎口,所以一行人自然走的是吐蕃境内那段崎岖的山路。为了吸引住唃斯啰溪哥城青塘城龙支城卫朝军队的注意,周勋,多罗巴,茅子兴三个团分别在同一天对三个地区佯攻了一次,卫朝的边防线上乱作一团,往秦凤路去救援的各路信使更是络绎不绝,后来发现那些人只是在城下击鼓呐喊并未实际性的采取进攻之后,守城的卫朝军队才渐渐安定下来,只不过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中,卫朝的那些大人们几乎是茶不思,饭不想。当三天后的清晨看见外围的那些围城的人马不知道什么时候退去之后,卫朝的援兵这才相继赶到,无功而返的那些带兵的长官少不了数落了这些守城的官员,援兵们离开的时候自然也没忘记在这三处搜刮一下应得的好处。

    吴永麟在吐蕃的兴海地区作短暂停留后,沿黄河坐船往东在黄河的支流白河往南直下到达红原,这一路上倒还顺风顺水,各部落这一年多和刚察城都有密切的来往,酋长们都进行了热情的招待。

    沿途风光旖旎,奇石琳琅,那些女人们开始还能够坐在马上惊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后来发现连续数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天气越来越冷,她们也失去了说话的兴趣,更多的只剩下了唉声叹气,所有人这一路风餐露宿担惊受怕自然没少吃苦头。

    红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若尔盖部相接,东西与松潘部、阿坝部、黑水部相邻,南与马尔康、理县相连。到达红原后,其实已经离卫朝的边境线,也可以说离严平所在的山寨也不远了。

    看着红原部落酋长在毡房中的矮几上摆放出来的各色各样的藏式麻花、糌粑、青稞酒、马茶、酥油茶、手抓肉、肉肠、藏式粉汤等,女人们的矜持早已抛到了脑后,那狼吐虎咽的样子,让那些藏族女人都忍不住啼笑皆非,原来这些长得这么好看身上甚至有一种香味的女人吃相也如此难看,她们的内心瞬间平衡了不少。炒面再好吃,天天吃那个,总能让人腻味,好些人的嘴巴里面早已没有了味道,当见到眼前这些多日没见过的美食的时候,所有人根本顾不上所谓的形象了。吐蕃秋冬之际视野遍地光秃秃的一片,可以食用的青菜近乎没有,所有人无一例外口内早已生了疮,那一口口滚烫的马茶、酥油茶入口之后,一阵阵杀猪似的哀嚎的声音把那些吐蕃女人逗得更乐了。

    到达红原的当天夜晚,吴永麟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吴若兰病倒了,红原属于高海拔地带,如果不及时治疗,吴若兰后续会出现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吴若兰发病在半夜,所有人都在熟睡状态,这一路的奔波让吴永麟疲惫不堪,他几乎是在吃饱喝足后倒头就睡,就连吴若兰什么时候钻到他怀里的,他完全一点都没察觉。当吴永麟迷迷糊糊中被一阵呓语惊醒之后,才发现怀中贴着自己的吴若兰浑身似火炭,呼吸甚至都变得不顺畅起来,吴永麟和含糊不清的女儿头对头顶了一次牛牛,这才发现女儿发烧得了风寒症。

    吴永麟来不及细想,从暖烘烘的被窝中跑出去烧热水,等他回来将一块热毛巾敷到女儿头上之后,发觉女儿病情似乎越来越严重。

    治疗风寒一般有三种方法1、釜底抽薪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