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吴掌柜 >

第156章

极品吴掌柜-第156章

小说: 极品吴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詈笞芩憧梢孕Τ錾吹氖焙颍硭芩阒匦抡玖⑵鹄戳恕

    介于大理和吐蕃之间有一处小镇,茶马古道赐予了它今日的繁华,只要问起过往的商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里因桃花而得名,小镇叫桃花镇,里面有一间特别的客栈,叫桃花客栈,听某些商人说这里是家黑店,因为总有一些商客总会从这里莫名其妙的消失,但是来这里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因为这里有一位风靡万千商客的桃花掌柜,那些大胆的商贾总想去试试,看看这朵桃花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

    吴永麟总算恢复了往日的笑意,听着措姆离口中关于这位桃花掌柜的各种掌故,总会开怀大笑好一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吴永麟忍不住念出了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桃花诗》,张虎听得一愣一愣的,和自己的师兄待久了,他会觉得自己也会变得瞬间高雅起来,如此朗朗上口的诗句,他这样的莽汉也毫不费力的记了下来,他想得是回去之后能够在红袖显摆一番,自己那个未来老婆这方面可没少数落自己。

    “吴兄弟,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大理冒这没必要的险呢?我觉得单单去为了和他们谈茶的问题,派几个商贾去就行了。”

    “大理现在的皇帝可是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文安帝段正淳之子,是金大侠《天龙八部》中的原型人物),他可是威震天下的‘六脉神剑’的传人。。。。。。”

    吴永麟的话匣子一打开,所有的人都围拢了过来,听他滔滔不绝的讲着类似于‘桃园三结义’的侠、义、情,措姆离对于故事的精彩程度赞不绝口,张虎,罗平阳等人更是如痴如醉,就连茅子兴明知是吴永麟自己杜撰的,最后也忍不住拍手称快。

    “措姆兄,不妨给我讲讲真的大理国史吧,或者讲讲属于段正严的故事,你看这帮兔崽子,现在完全没把去大理当成一回事了,一个个都想去抱得美人归,自以为自己像个英雄,我可真怕这帮心比天高的家伙摔个大跟斗。”

    “大理国相对于我们吐蕃要复杂一点,之前是由大理洱海地区的乌蛮和白蛮(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名族建立了南诏,南诏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长和、天兴、义宁三个短暂的由白族为主体名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最后,也就是高氏把政权还给段正淳之后,国号由原来的‘大中国’复为‘大理’,但大权已由高氏掌控,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政大权,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

    吴永麟接着措姆离的话说道:“其实对这个国家的过往我也略知一二,算是对措姆兄的一种补充吧。

    很早以来,西北一带就是氐羌民族的主要聚居之地。约在周秦之际,这些氐羌民族逐渐退居于陇山山脉之中,而以天水一带古所谓秦州或者陇州的地方为其中心。汉武帝时于其地置天水郡,王莽改为填戎,汉明帝时改为汉阳郡,魏晋以后置秦州,统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六郡。大理段氏的祖籍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在天水,相应的,他们很有可能是氐族的后裔。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战争、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北的氐羌民族不断的向南迁徙。他们迁徙的路线主要由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三道而下,到达成都附近以后,一路沿着岷江而下自五尺道进入云贵高原,另一路则取道邛崃自灵关道南下。

    段氏起源于元魏之末段延没蛮,他正是在这个时期南迁到此处的,初为‘渠帅’………即以段氏为核心的南迁氐羌部族的首领。至段凭时,入朝(当时在唐初),拜为云南刺史。其后,段氏一族世任唐代要职:段左领大将军,段子光试太仆卿、长川王,段子英率府遂郡王、神营州兵马使,段秀试太常卿。

    以段凭为首的一族谋求向外发展,出仕唐朝;而以段俭魏先世为首的一族则就地壮大势力,投靠了南诏。至皮罗阁时,有段道超者得封国师,段氏势力在此时迅速膨胀。至阁罗凤,于是出现了像段俭魏这样权势极重的段氏显贵。与段俭魏同时,段寻佺、段全葛、段附克、段君利等人先后为阁罗凤所倚重,分别为清平官、大军将。

    段氏当时为了笼络人心,把死于新修水利的段赤城神话成了‘洱河龙王’洱河有妖蛇名薄劫,塞河尾峡口,兴大水淹城。王出示:能灭者,赏尽宫库,子孙世代免差役。有段赤城愿灭蛇,缚刀入水,蛇吞之,蛇亦死,水患息,王建寺镇之,以蛇骨灰塔,名曰灵塔。

    这个时期已经代表段氏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在各方面与旧有的张、李、赵、杨诸姓并驾齐驱了。

    南诏政权之后的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存在的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杀戮,这样往往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汉裔白蛮的段思平在杨干贞的“大义宁国”的末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

    段思平年幼时每日清贫度日,年纪稍长一点,又在山中牧羊为生。世宦家庭培养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韬武略,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体察民间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段思平经历了郑、杨、赵三家的短命政权,深谙获得各个民族支持的重要性。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他开始联络其他白族大姓,并让人暗中联系滇东三十七部,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准备发动广大人民造反,好一举推翻杨氏政权。

    杨干贞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四方广派耳目,段思平为了避杨干贞的迫害,暂时离开洱海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事造反的组织发动工作。

    段思平经过七年多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开始了正式发动了对“大义宁国”杨干贞的反击。”

第263章 历史的相似性() 
七年的隐忍,周密的部署,精密的准备,最终只需要一截可以预料到的引线,便可以引爆这一场属于“大义宁国”杨干贞的灾难。

    古人诚,不欺我也,当某种天象出现在那些老板姓的面前的时候,他们更加不会质疑天神所谓的预言。

    所有造反的人总会有贵人相助,我更愿意称这种人为聪明人。

    秦末的陈胜吴广在造反之前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吴广见时机基本成熟,于是趁两个押送士卒的军官喝醉,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外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借鉴前人的经验,你成功的几率可以大很多。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这一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管段思平有没有读过这本书,我想他的军师董伽罗一定读过这个典故,因为他们起事的时候也是利用的这一点。

    心急往往会让自己很难堪,豆腐没吃到,险些把嘴巴都烫伤。

    人言段思平要得天下,牧牛放马处、砍柴伐木处、打砌磨面处、会客闲谈处全都听到上天的旨意:段思平要得天下。

    杨干贞的“大义宁国”不足两年即被其弟杨诏篡位了,既然都是自家兄弟,位置挪给我坐个几天,至于什么时候还给你,就要看我的心情了。

    段思平的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了杨诏的耳中,他勃然大怒:“你段思平得了天下,难道我在一旁喝西北风?你这个家伙胆儿也忒肥了点,抓回来给我刷夜壶,倒夜香。”

    于是,杨诏趁段思平返回苍洱的时候,派了自己身边的精锐去捉拿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

    铁木真在被人追杀的时候曾经被草原上的一群乌鸦所救,不能辨的段思平逃至上关,被一个打荞麦的老人藏在地窖中逃脱了追捕;乘船转至下关,藏匿于崇恩寺中的佛龛之下,愚蠢的官兵看见蛛网封门,都懒得看一眼,便不入而去。逃回通海的段思平,在秀山神祠又卜了一卦,曰‘出避则吉’,于是前往巴甸,藏在舅舅的家中,再次隐匿了下来。

    段思平最终给自己的子孙埋下了祸根,高氏政治集团是郑买嗣的“大长和国”政权的主要依靠之一,对于杨干贞灭长和而建天兴、义宁素来不满。当段思平准备取而代之的消息传出,他们立刻倒向了段氏。

    高氏政治集团的代表之一高方镇守着善巨,当高方听说段思平藏在巴甸,便立刻派人去把段思平秘密的接到善巨共商大计。

    蝇头小利和走投无路的段思平最终接受了高方类似于‘北伐战争’的统一战线,至于这之后,只能用‘4。12***政变’的代价来偿还,历史的走向是如此的相似。

    自那之后,好像所有的吉象接踵而至:夜宿品甸波大村,见宿舍有奇戟一柄,用生牛革裹护,主人用以防夜。段思平极其喜爱与欣赏,居然用一条犬就换到了。这里面没有其他人的猫腻,鬼才信。

    品甸北有叶镜湖,相传有妖物夜出食人,过往的旅人都不敢靠近。段思平和自己的弟弟段思良、军师董伽罗一行人到达这里的时候,天已垂暮,遥见水际隐隐泛光,宛若匹练,近而视之,一马驯伏不动,段思平乐而收之,竟为神骥,日行能数百里。行于荒野,无以为食,段思平等人摘野桃充饥,发现核桃上有虫啮印迹,类‘青昔’二字。军师董伽罗解释为‘十二月二十一日’,意为当以是日起事为吉日。

    起义的口号是鼓舞人心的“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最后各路大军很顺利的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

    段思平还算是个好皇帝吧,他在建立大理之后,还对南诏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肯定新兴的白族封建主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为岳侯,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巨桥(今云南普宁)地方为其世袭领地;封董伽罗为宰相,亦除承认其家族在洱海地区原有的领地之外,更赐与成纪(今永胜)为其世袭领地;其余洱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如杨氏家族的封建庄园,也都得到扩大。对于洱海地区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农民,则是在承认他们原来使用的土地前提下,减轻税粮负担,宽免徭役三年。对于“凡有罪无子孙者”的奴隶,则一律“赦免”,即加以释放。对于被统治的部族和部落,则解除他们南诏时期的集体奴隶地位,免除奴隶性质的徭役。大理政权终于稳固下来。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第264章 冷血的帝王() 
当吴永麟向众人讲完这段历史的时候,包括措姆离在内,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张虎首先想到的事便是到往河里抓一些鱼上来,然后拼命的往鱼肚子里面塞一些纸条;罗平阳拿着竹筒去找周围那些野兽的晦气去了,看看能不能在这上面动动手脚;就连一向镇定自若的茅子兴,措姆离等人,也纷纷往山里面走去,想着能不能在某些大树、石壁上留下一点天机。

    他们觉得吴永麟总有一天要当皇帝的,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在这个时候推波助澜一把,而此时最尴尬的却是吴永麟,他从来就没有当皇帝的念想,看似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往往却做着最龌龊的勾当,杀兄弟,杀儿子,杀大臣,只要是对王权有危害的,一律剪除或者流放,手段令人发耻。

    落日西沉,霞光似火,收获颇丰的数人先后回来了,光膀子的张虎浑身湿漉漉的,怀中用脱下来的衣物包裹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