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79章

大明领主-第79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这家被抓了,他只能去别家。

    想到要多受盘剥,自己背上的二百斤粮食,不知道能换多少银子,银子够不够给婆娘换药,马英的心理就不好过。

    当他走到另外一家的时候,发现也如此,大门紧闭,门板都挂上了,马英心里就一阵着急,难道没有地方可以卖粮食了吗?

    他不甘心,继续走,一连三家都是这样的,他有些迷茫了。

    带着一些侥幸,一些不甘,他去了第六家,看到第六家门前人很多,马英的就放心了,背着粮食站在了卖粮的队伍里面。

    排了一会儿队,他觉得奇怪,以往那些人卖完粮食,怀里揣着银子,兜里一串一串的铜钱,一走过身边,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的场景没有了。

    前面的人,总是一副别人欠了他家多少钱的样子,满心不高兴的一声不吭的走了。

    有的人手里还拿着一沓子花花绿绿的纸片,唉声叹气的,摇头晃脑,不知道为什么。

    时间一长,他就听到了大家的议论,原来,从今以后,金华义军的地盘上,只准使用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了,不准使用银子,铜钱了。

    一个议论的汉子道:“别管那些,应对官府,咱们用官府发的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私底下,咱们还是用铜钱,银子,这几百年了,大家都用银子,也只有银子才是钱,那些纸片值钱吗?官府让我们用那些东西,这不是要从咱们身上搜刮银子吗?”

    另外一个人道:“就是,这些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先前我还以为官府改了性子,不再盘剥咱们了,收税都只收三成,困难的人家都免收税,那些地主老爷们也不敢不听,而且他们交的是大头,咱们交的是小头,觉得这个世道终于公平了,没想到,没有几天,他们的本性就流露出来了,居然想用一个纸片,把咱们手里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换成他们手里一文不值的纸片,这是太坏了。”

    一个秀才模样的人道:“官府不错,估计是有人暗中捣鬼,进了谗言,蛊惑了总督大人,总督大人才这么做的,等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总督大人那里请愿,将那个谗臣送进大牢。”

    “呵呵呵。”所有人都笑了。

    一位老人道:“小伙子,你还太年轻,即便总督大人受了蒙蔽,你也不可能见到总督大人,如果你敢去请愿,没等见到总督大人,你就被那些人给暗中打个半死,烧了你家的房子了。那样你还敢去告他吗?”

    秀才被吓的脸色苍白,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唉的一声。

    “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的,你们看这种粮食票多美啊。”一个和众人截然相反的声音突然传来。

    众人皱着眉头,转头愤怒的寻找那个敢于和他们唱反调的家伙,秀才道:“什么人,官府如此压迫我们,我们自个在这里说说都不行吗?”

    一时间换粮食的人群情激愤,纷纷举起手,“对,说说都不行吗?”

    老汉有点慌了,他没有和大伙儿一起呐喊,而是连忙拽住身边的几个人,急着道:“闭嘴,闭嘴,祸从口出你们不知道吗?想想那些大兵几次把几万的清军鞑子打得头破血流,残慌逃遁,那被拉来的俘虏,一串一串的,一溜一溜的,那皮鞭抽打在俘虏身上,抽打在那些侵略我们家园的鞑子身上,那就心狠啊,你们难道想要和他们一起吗?”

    老汉的话起了点作用,但也仅限于自己身边这几个人,其他排队的人不依不挠,有的甚至抽出了挑粮食的扁担,锊起袖子,想要寻找那个发话人,他们从心底里面讨厌使用纸片当钱花这嘛事情。

    众人群情激愤,终于寻找到那个说话撩起大家心底里面的怒火的人,一个穿着青袍马褂,戴着雁翎黑色明朝乌纱帽的一个小吏模样的家伙。

    这个家伙身边站着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一人手里握着一根水火棍。

    看到这种官差模样打扮的人,所有人顿时偃旗息鼓不再说话了,他们虽然敢在背地里面说官府的坏话,但在官府面前,他们还是一群孺子牛,甘心吃草,吐出牛奶让官府老爷们吃的白白净净的。

    这是国情,具有大明特色的国情。

    知道为什么中华大地四面都是敌人,从来没有朋友吗?

    如果你仔细看看,发现所有的敌人都是中华大地上的那些曾经的顺民,他们出去以后,立刻以其他的国家的人自居了,然后从内心里面看不起大明,他们爬上其他国家的高位,却比其他国家的土著人还要痛恨中华,还要想要迫害中华,第一个提议的人往往是他们。

    因为他们知道中华的强大,同时也深深的想要报复中华曾经带给他们的伤痛,哪怕到了他们后代,他们也不忘报仇雪恨。

    他们一边想要融入当地,急切地想要褪去自己作为一个大明人,一个中华人的特征,一边想着通过打压中华来获得当地人的承认,并且来日一旦得宠,他们就会反过来制定后来进入这些国家的大明人的限定法律,而懒惰的土著人根本不想斗争,他们头脑虽然不聪明,可他们也精明,让这些人去给他们卖命,去创造财富,让他们同大明人争斗,自己坐享其成。

    所有中华的敌人,所有大明的敌人,都是曾经的中华人。

    满清鞑子才十几万人,为什么能征服大明,就是因为他们还有几十万的忠心耿耿的原先的汉人,还有被他们征服的朝鲜高丽人。

    看到所有人一言不发,张强微微一笑。

    他今天就是微服私访,来看看底下百姓对于这种纸片式的钞票的反应,没想到反应这么大。

    “为什么你们不接受这种纸片?”

    “为什么你们不把它当钱用?”

    “难道他不够华美吗?”

    张强示意粮店的安排的监管衙役提留着一个装满了他和总督府钱币改革小组设计的粮食票在每支排队的人面前走过,同时给他们发一套精美的粮食票给那一队人,两排排队的人,加上附近看热闹的百姓,总共发了十套。

    当然这不是给他们花的,这是让他们看看粮食票的精美。

    好为接下来的演讲铺路。

    (本章完)

第157章 解惑() 
马英听到张强的话刚想要说几句,以表达一下自己对这种纸片的不信任,说实在的,虽然这种纸片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用手一弹还发出扎巴扎巴的清脆的声音,如果这是要给自己小女儿买的玩耍的东西,为了自己小女儿那可爱的笑容,作为一个父亲他也认了,可他全家人全靠这些钱来活命,他怎么能把这些钱换这些没有人相信的纸片呢?

    一边的庄稼汉子就拉了一下他的衣角,小声道:“讲理得罪人的事情让秀才和商人们去说,咱们乡下人嘴笨,看这个人身材虽然不是很高大,可面色白净,天庭饱满,眼睛里面闪着让人看不透的神神秘秘的光芒,我觉得,还是不要强出头的好,还记得你们村的刘宝吗?”

    马英点点头,这是他知道,刘宝是他们村的保长,大明朝的时候因为乡里的一个大地主他想要给儿子买几亩地,去强行收购了张寡妇家的地,刘宝看不过,也必须管,就说了几句,那个地主第二天就叫县衙的衙役把他按在地里水沟里面淹死了。

    所以强行出头这种事情在他们乡下人眼里,是傻子行为,只要不是太呆笨,就不会为别人出头的,现在这里这么多人,别说马英没有读过书,也没有见识过什么社会,可他们乡里的那些事情,足够把他们操练成一个合格的,精明的山民了。

    人们都说山鬼子,就是说的他们这些人,别看在下到县城里面,他们对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一问三不知,傻傻的,可一旦涉及到斗争,他们能甩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县城的书呆子十条八条街,当然他们的这些小聪明对于衙役和胥吏来说根本不够看,他们用他们更加高人一等的丰富阅历和比山里人更加广阔的眼界,用他们待人接物锻炼出来的那种对斗争的敏感性,可以把这些山鬼子操练的********。

    吃亏多了,山里人知道不能和县城里面的人硬拼,吃亏一点不是亏,反而是福,而那些衙役和胥吏也知道如果他们进了山,也不是这些山鬼子的对手,平原上的小村子,小地主还可以敲诈一番,可山里的弄不好,人家就不和玩了,直接挥刀了,因此他们也知道对待山鬼子要优待一些,因为一个不好,你抓不住人家,人家反而能突然弄你一下,然后逃之夭夭,这年代要进山剿匪,基本不可能,除非朝廷大军万人围剿,下定决心,要不然他们也是白死。

    双方就像过冬的刺猬,都知道自己和别人彼此的距离。

    一个不说,不言就是最好的距离。

    马英被同乡制止了。

    老汉走了出来,“这位壮士,你却不知道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精美,看起来好玩,可他终究是一张纸,不能吃,不能喝的,搽屁股都嫌疼,也许那些官老爷们喜欢这些东西,可我们需要的是粮食,柴火,油盐酱醋,布匹,这些能过生活的东西,而不是不能写,不能画的东西。”

    秀才也抱拳朝着张强施礼然后道:“是啊,这些能让我们买来笔墨纸砚吗?大家不认同这些,就是不让银子来到实在啊,如果你们胡乱印一气,没钱了就印一些纸片给我们,然后收走我们的银子,让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粮食,我们不全得饿死?”

    张强拱手朝着四方行礼,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们,据我所知,这次总督印这些东西也确实是没钱了。”

    “哄”他这么一说,大家纷纷议论,那就像开了个水陆道场,半天都停不下来。

    粮店的老板一身青衣小褂,瓜皮帽,走了过来,拱手道:“这位壮士,不知你从何得知总督大人没有钱的?”

    侍卫刚要说张强就是总督,张强连忙拦住,粮店老板又追着问,“那我们低价卖粮食给人们,收到可是这些纸片,发出去的也是这种纸片,那不是把大伙坑了吗?”

    “就是,就是”一帮伙计乘机起哄,所有卖粮和买粮人也纷纷吆喝,拥挤过来,想要讨个说法。

    张强面不改色的站立在那里,两名护卫已经撩起长袍,拔出长袍下面的短火铳,指着那些义愤填膺的百姓们,同时一手按着腰刀,随时准备吓唬过后,拔出腰刀乘乱带着张强突围,在张强的训练下,他们还是掌握了一点战术理论的,乘乱突围就是他们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张强高举双手,大喝一声,“听我讲,”

    身边的人停下来,静静的准备听他发言,这种无声的改变,通过传递,最后让全场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张强退后一步,站上一家卖粮的粮食堆上,俯视众生。

    “乡亲们,父老乡亲们,”

    “一个北方佬,和咱们说父老乡亲们?”一个大汉不知道是捣乱还是地域观念浓重,大喊一声,企图破坏张强刚压制下来的和谐局面。

    “就是北蛮子,滚回你们北方去,别在我们南方多嘴。”一个看起来满脸横肉的家伙呼应道。

    “北方现在被满清鞑子占领了,他不会是满清鞑子的奸细吧!”另外一个声音喊道。

    “呼——”身边的百姓惊恐的看着张强,后退了几步,人群稍微有些乱了起来。

    张强皱起了眉头,他一直说的是北方的官话,没办法,穿越者都是京普话,而对于穿越者来说,南方,简直就是国外,叽里呱啦的语言,听起来就像外语。

    甚至他也不喜欢北方的那些听不懂的方言,他还是喜欢普通话,能让大家顺畅的交流。

    远处朱大有带着一帮便衣打扮的哨探,看到张强暗示的眼神,马上找几个哨探头目,耳语一番,接下来就像沙子流进了海洋里面,消失的不见了,一会儿,张强看到那些胡言乱语,敢于捣乱的家伙,面色一变,然后被拖出了人群,而他们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张强对自己的情报队伍很满意。

    做的无声无息,就是大明的东厂和锦衣卫也不可能这么不着痕迹的就解决了问题,很有我大天朝便衣侦探们的风度。

    “别听他们胡言乱语。”张强等人们安静下来,才对这些惊恐万分的,就怕惹事上身的人说道。

    “北方人怎么了,南方人怎么了,我们都是大明子民,只要我们心向朝廷,那么我们就是大明人,只要我们做出的行动有利于大明,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纯正的大明人,只有那些只知道剥削人民的乡绅,恶霸,还有胆小鬼,还有无赖,贪污的官员才不配做一个大明子民,他们就是卖国贼。”

    “好。”终于有人觉得张强说的好了,大喝一声,引得一旁的百姓也跟着喊了几声。

    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张强才继续说道:“至于纸片当钱币使用,这也是迫不得已,大家知道钱庄吗?”

    粮商道:“这谁不知道,大人是说这就像钱庄的银票一样吗?”

    张强点点头,“是的。难道你们对钱庄的银票不信任吗?”

    (本章完)

第158章 心有疑虑() 
“钱庄我们是知道的,可这次官府给的的这些纸片和钱庄有什么关系?”老汉迟疑了一会儿,又问道。

    “钱庄的信用那里来?”张强问所有人。

    这时候街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张强粗略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上千人,有买卖粮食的,有街道附近的街坊邻居,也有过路的摊贩,读书人,民兵,还有巡逻队守备士兵,也有一些坐着轿子却被在路口堵上的富人们。

    金华义军的领地虽然经过分田,入户,郑彩海盗的入境抢劫,张强对那些企图反抗自己的乡绅,豪强,甚至大明遗官,南明官员的屡次清洗检验,甚至学我党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剧烈运动,获取不少民心这些事情,很多富豪和豪强,官员已经逃离了金华义军的领地,可总有投机的,还有走不了的,或者没有想要走的富豪们留下来。

    粮商道:“钱庄的信用是几十年来积累出来的,大家都在他们那里存钱,然后再其他地方提出银子,他们收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