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510章

大明领主-第510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式马车,就是在张强的启发下,在老的木匠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了出来。

    同时在商人伙计或者掌柜出身的研究员的建议和推广下迅速的进入了华夏军的军队和民间的,获得了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让社会自己推动自己发展,张强只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识结构,以他的见识,以他的历史知识,用一百年也达不到人家别的穿越者的几年的发展水平

    (本章完)

第1009章 华夏军进入中伯利亚() 
    满清同俄罗斯远征军的谈判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情,满清一边占据西西伯利亚,一边同俄罗斯进行着秘密的谈判,其实华夏帝国军情部早就知道了,并且汇报给了金麒,金麒又汇报给张强。

    但张强并没有去做出反应,因为他知道现在不是逼迫大清的时候,华夏帝国连一个东伯利亚都没有消化掉,夏天派出了勘探队,冬天撤回到赤塔,东伯利亚整个地方才有不到五十万人。

    为了保证这五十万人的生活,耗费不小,夏天开辟的道路不过才走到了东伯利亚中段,这才一条主体道路,从黑龙江出发,穿过江东十里屯,海参崴,然后拐个弯到达赤塔,从赤塔离开海岸线一百公里,穿过先前满清进入东伯利亚的各个定居点,最终在一个比较大的镇子停住,这里已经算是东伯利亚的偏东的中心地带了。

    然后从这里再开一条返回海边的路途,夏天可以从海上给这个地方补给,运送和撤退人员物资。

    明年春天准备从这里延伸一条大路返回中伯利亚的贝尔加湖一代,其实哪里在横向上离着他们出发的黑龙江更近,早就有道路通往贝尔加湖,甚至有马拉铁路,驿道通向哪里。

    中伯利亚在大清国完全撤出以后,华夏军才派遣了三个守备旅,两万人进入哪里,主要是围绕贝尔加湖两岸,进行建设,初期就是建设,保证道路的通畅,原先建设的沿途的定居点,还有商站,也在夏天入驻了百姓和守备旅兵马,一个野战旅的骑兵进入哪里,在周围方圆五十里内剿匪,保障哪里的安全。

    陆续有撤出东伯利亚的百姓和民夫进入哪里,大约也是五十万人,这五十万人,光保障沿线,驻扎城池周边就全部耗费光了,为了保障这五十万人的生活,起码得有一百万民夫在前方后方忙碌。

    东伯利亚深入一半,中伯利亚其实才不过深入到下中伯利亚,刚刚进入一少半而已,这耗费的人力和无力就不少了。

    每年为了保证大清国能打赢俄罗斯远征军和西方联军,华夏帝国至少耗费百分之五十的财政开支,一千万的人口和五百万的兵马,就算是已经积攒了三十年,华夏帝国也受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历来中国各代王朝在打退了入侵的异族以后,一般就是只是在长城外面设立一个都府,驻扎个一两千人,让异族自己来管理自己,官员只是显示存在,并且收税,保障哪里不叛乱或者安全就行了。

    实在是在支出和收回不成比例,不是大亏,而是巨亏,到现在除了毛皮和巨木,一些动物的肉食,还有一些药材,就没有什么能让华夏帝国感兴趣的了,或者说能收回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的地方了,起初这些利润还让商人们或者华夏帝国官府感到利益丰厚,那是因为没有把付出给大清国的粮食,物资,武器弹药,枪械大炮的成本,以及运输和建设成本考虑在内。

    这后来内阁每年都核算,从开始驱逐大清的战争,到主动要求大清退出,付给大清的粮食物资,等等一系列的物资和钱财,人力,物力,天文数字,如果只是以上的东西获得的利润,对华夏帝国的好处,那么再有一百年也收不回华夏帝国付出的成本。

    而且只要大清国不撤到乌拉尔山脉以西去,该干嘛干嘛,不用华夏帝国管他们吃喝,穿用,装备,打战,到那个时候才算停止亏损,以后至于怎么建设,是不是要建设西伯利亚,那是以后的事情,派人占领哪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维持哪里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这笔买卖最终只有一万的基本盘获利,那么亏损就一开始就是一百两百,但战争结束,华夏军再投入二三十的,每天,每年的建设,基本上十年以后,就是亏损了一两万,然后能赚个三四万,总之有赚,现在是每天亏损五千,五千的,而赚取的利润是二三百的,到了冬天就是五六十的,十年以后亏损将达到千万之巨,而获得的补偿,或者最终能赚到的,不过五六百,总额能达到几千而已。

    所以历代王朝算的很精确,因为西伯利亚并不像广东或者南方,早在汉代,宋朝,甚至元朝时期,南方其实就是莽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虽然有点炎热,但还是能居住人的,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不能多居住人,寒冷让人和作物都无法存活,并不能把哪里变成繁华的都市。

    所以以现在或者前面各朝代农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力,西伯利亚最终获得不多,但付出巨大,因此都放弃了,也只有俄罗斯原先不过一个城池,方圆三五十里远,从一个诸侯国到一个公国,到占领了整个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方圆几百公里的土地,由于原先土地太小,因此对土地的渴望,永远没有止境。

    就像中国人对于财富的追求,贪婪的再贪婪,总自觉的不够,就怕不是自己的,大小都要抓在自己手里,因为穷怕了,穷了两千多年时间。

    不过虽然内阁,乃至整个朝廷都想放弃西伯利亚,但张强的坚持,却让所有人无可奈何,不得不去做这件看起来亏损严重,甚至有可能拖垮华夏帝国的事情的事。

    张强也是在后世被俄罗斯人侵占中国的土地给气的,这一世,自己有这个本事,为什么不收回呢?

    现在虽然华夏帝国从强盛,到艰难,但他依然毫不犹豫的推动着这件事情,一切反对的声音都在他的压迫下自然消失,或者转到了私底下讨论。

    这就不是张强管的的事情了,只要他在一天,西伯利亚,以及大家还有怨言的东南亚,南海,马六甲,澳洲,印尼等等海外土地,张强一个都不想放弃。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强推动了对西伯利亚的占领,目前已经得到了中伯利亚好东伯利亚,西西伯利亚也有人员开通了道路,建立了联络的商站,驿道,一直到前线的乌拉尔山脉,三十万民夫和三十万守备兵力沿线布置,虽然主要是为了把物资转给大清国而开通的道路,但这也是以后进入西西伯利亚的通道。

    (本章完)

第1010章 我只看结果() 
    就像章鱼的触角,就像大树的根须,华夏军已经把手掌伸入西伯利亚各个地方,虽然伸入的有限,但总之进去了。

    除了大兵力人马,还有小部分兵马,几十人到几百人的兵马,伸入到更远的地区,使用和占领了原先俄罗斯人和日本人,高句丽人,大清国原先修筑的定居点和城池,不过这些人所在地方就比较距离远了。

    五十公里,一百公里,三百公里,越远的地区,人数越少,最少的一支队伍仅仅有五人,他们到达了东伯利亚最顶端的海边,并且重新修筑了定居点,自己居住,并且为华夏帝国守卫这里,每次派遣两个人联络,已经连续两年时间探索地形和绘制地图,并且向华夏内阁和国防部,工部汇报情况了。

    随着战争的结束,华夏军部,参谋部派遣了三十人的兵马和人员来到这里,接管了这里,并且护送他们回到离着这里三百五十公里远的一个日本人修建的两百人的定居点,这里驻扎着三十户百姓,总人口一百五十人,还有五十人的骑兵守备旅加强排。

    而在中伯利亚最远的一支队伍也不过八十来人,五户家庭,二十二人,一个加强排,加上原先居住在一百五十公里远处的十五个高句丽百姓向导。

    整个东伯利亚上面好中段,总共有一万五千人,却要控制着两千公里的宽度。

    不过这只是第一年,第二年,华夏帝国将会派遣更多的百姓和兵马伸入这里,估计有五十万人和三十万兵马。

    冬天慢慢过去,随着华夏国的动员,新一轮的占领行动开始了,华夏国再次拿出不少人口和兵马进入东伯利亚和西伯利亚建设能维持更多人口的基地,同时向大清国输送更多的物资,以保障大清国能坚持下去。

    在去年那个冬天,大清国因为剿匪,因为物资缺乏,冻死,饿死,以及因为犯罪,叛乱被处死的人达到了三十万人,而新的人口出生率不足五万人。

    虽然从近大半个亿的人口,经历过战争,灾难,自然灾害,能活下来的这一千万人口,都是最精锐的,最强壮的,也是最适应这里的人口,但依然还是有人死去,因为战争没有停下来。

    不过这已经不算什么了,重要的是大清国得向华夏帝国报告他们同俄罗斯人的谈判结果,并且取得华夏帝国的同意。

    俄罗斯同大清国帝国的谈判结果是,俄罗斯人放弃乌拉尔山脉东段防线,并且由大清国接手,反正哪里现在是叛军盘踞地方,大清国得打下来才行,大清国同俄罗斯人在乌拉尔山脉中间部分划分国界线,并且保证不侵害俄罗斯的利益,不再向西方扩张,同时大清国得付出很多武器装备,粮食物资,以及释放多达一百五十万俄罗斯和西方联军的俘虏,而俄罗斯也会释放多达五十万的大清国汉人,高句丽人的俘虏。

    当这份谈判结果千里迢迢,通过华夏帝国给大清国运输物资的通道回到燕京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份了。

    六月份的燕京已经很炎热了,并且不时的有大雨下来。

    同这份谈判结果送来的还有大清国的请求,以及大清国的一个谈判使团。

    大清国请求暂时在西伯利亚容身,并且等到恢复了实力再向西方迁移,进攻,现在大清国如果释放了俄罗斯的俘虏,那么他们的人口就只有八百五十万人了,这还要加上一百五十万的汉人罪犯和炮灰,以及五十万的叛军百姓和兵马俘虏,高句丽的叛军百姓和俘虏三十万人,残余的已经爬上大清国官位中段的东南亚土著军官和日本土著军官,五万人,各地炮灰土著百姓和兵马五十万人,实际上大清国现在真正拥有的汉人,高句丽人,蒙古人等主体民族的人口不过六百二十万人了。

    现在他们都盘踞在西西伯利亚中段和叶尼塞河中段,下游,总共九百三十公里长,六百公里宽度,以及乌拉尔山脉东段的狭窄地区,一百五十公里的地盘内。

    张强派出了李光地,姚启圣,以及金声,苏志清,黄韬等的谈判代表同大清国谈判,张强的底线就是必须在今年冬天到来以前,过了叶尼塞河,以叶尼塞河为边界,他们可以在哪里盘踞五年时间,五年时间内必须打到西方去,乌拉尔山脉东段也行,深入乌拉尔山脉里面就不管了。

    双方唇枪舌战了三个月时间,终于达成协议,到冬天,或者明年开春,必须撤到叶尼塞河西岸去,然后给他们七年时间,这七年时间,华夏帝国依然管他们粮食和武器弹药的输出,其他的就不管了,大清国以前的物资也不需要给华夏帝国了。

    七年时间,第一年五千万件物资,总额贰拾亿华夏元,第二年四千五百万件物资,总额十五亿华夏元,第三年三千五百万件物资,总额十亿华夏元,第四年两千八百件物资,总额八亿华夏元,第五年两千万件物资,总额五亿华夏元,如果第五年他们依然没有撤过乌拉尔山脉中间地段,那么将不会执行下面的条件,并且兵戎相见。

    其实后面两年的物资也不过是四亿不到的物资。

    要求是就是他们修建的城池和开垦的农田,以及防线不得破坏和拆除,得留给华夏帝国。

    至于他们能不能打赢俄罗斯人,或者从他们哪里获取土地,那就不是华夏帝国的事情了,华夏帝国只要土地,只要乌拉尔山脉东段,整个西伯利亚。

    张强准备将兵马推动到秋明城。

    过了秋明城,那边属于谁家,就不是他的事情了,华夏帝国要开荒,要开发西伯利亚,最少得二十年才能有收获,要守住这片地方,得好长时间,或者因为不好守,兵力不足,也许后代守不住,不过那也不是张强关心的事情了。

    大清国使节团垂头丧气的回去了,然后开始撤离下西西伯利亚的兵马和人口移动到叶尼塞河东段,收拢中伯利亚靠近东边的人口,汇聚到了叶尼塞河西岸,并且调动兵马开始攻打俄罗斯叛军,抢占乌拉尔山脉山外和山脚的防线。

    而华夏帝国也开始执行第一年的运输物资的协议,当然不是全部一下子运过去,第一次不过一百万担粮食,保证大清国人饿不死就行了。

    因为连年战争,连年不断的迁移,已经迁移了近十二年,所以大清国没有时间种地和打造器械,制造武器,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华夏帝国保障着他们,华夏帝国一旦断了供给,他们就会全部饿死,西伯利亚的气候如果几个月不给粮食,几千万人顷刻间就会饿死大半。

    (本章完)

第1011章 残酷的攻城战() 
    清军使者回到了秋明城,康熙知道没有办法改变,不过有了七年的时间,大清国还有机会,一个冬天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人口迁移,现在人口基本上都迁移到了鄂毕河东岸了,后面一线秋明,上一点,苏普拉,再上一点家里,再上一些乌拉山脉山口沙雷夫,往东一百里地,往西六七百公里,深入乌拉尔山脉山脚,接近了乌拉尔山脉的山口,俄罗斯人的防线全是大清国的军民。

    随着使者回来,从七月份开始,华夏军答应的物资已经开始运转了第一年二十亿的物资,远远不断的进入秋明城。

    八月份,清军开始组织兵马窥探俄罗斯叛军的防线,俄罗斯叛军的防线漏洞到处都是,他们继承了俄罗斯人的物资和武器装备,但他们没有那么多民夫和俘虏,所有起义的人都是士兵和百姓。

    清军的情报汇聚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