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491章

大明领主-第491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年,加上那些人不堪忍受从而暴乱,被仆从军和华夏帝国围剿,又死伤了两千三百万人,这时候华夏帝国内线的道路,单行道已经建设完成,兵马可以快速转运上去,新兵们经过一年的劳动,迅速的适应了环境,然后从国内调遣守备旅编制军官,从其他边境守备旅抽调军官组建了沿路的守备旅,新兵们变成了这些地方的守备旅士兵,然后国内的新的几十万的新兵再次转移到这里,继续参与修建辅道,复道,以及马拉铁路的建设。

    修建定居点城池,关键道路的关卡,驻守士兵的军营,仓库等等设施,有了这些设施,华夏帝国能更好的控制戈壁沙滩,草原,山林,山岭,华夏帝国的马车车队把兵马能通过这些道路迅速调遣到任何一个地方,万里之内驰骋无阻。

    第三年西域到中东,到天方教边境的道路数条都被抢修通畅,并且修建了很多连接的支路,使得从云贵,四山州,云南州,陕甘州等地可以迅速的到达西域任何一个地方,并且向阿富汗,撒马尔罕等地延伸。

    但这时候天方教被俘的百姓和士兵,以及教众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四千万人口只剩下了老弱妇孺八九百万人口了。

    汉人工程的年轻们已经在西方中东地区形成一个两千万人的定居群落,并且由两百万守备旅新兵驻守各地,沿着道路,关键节点,城池,形成了一个汉人聚居区,网络。

    东北地区在大清国彻底撤出了黑龙江州的时候,张强基本上收复了后世中华王国的从后世大清哪里继承来的地盘,人口也移民了一千三百万人,由于很多百姓其实不想迁徙出去,因此很多大清国汉人都苦苦哀求,仍然有几百万汉人没有走,这些也是老弱妇孺。

    不过张强可不想留下后患,记得后世建国以后,东北那个地方留下不少日本后裔,高句丽后裔,他们居然以本地人自居,严重影响了和谐,而且这些人因为天生的不是汉人血脉,因此整天搞笑,把整个地区的风气都带坏了,本来挺有血性的东北大汉们,变成了柔弱的娘娘腔,都没有了血性了,整天叫嚣着不要和日本开战,忘战必危等等,所以张强很是狠心的将他们驱赶出去,换上了新兵和从南方调遣的守备旅和野战军驻守。

    因为这样的巨大工程,使得华夏帝国在这三年内可以说耗资无数,几乎使用了国库里面所有的存粮和几年的财政收入,使得华夏帝国从一个富裕的帝国变成了几乎年年需要向商人们举债的穷国。

    不过为了以后子孙们没有麻烦,张强号召所有帝国百姓节衣缩食,为了华夏帝国百年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并且将本来应该是亚洲各国之间的旧有仇恨,转移到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西方经常侵略东方这样的观念上来,大做宣传,将已经完全统一亚洲的华夏国和西方各国变成了一个阵营死敌,西方的滔天洪水就要淹没我们,我们应该奋起反抗,帮助大清国和日本国击败西方人的入侵。

    (本章完)

第968章 何其惨的开荒行动() 
    实际上从乌拉尔山脉到北冰洋,到海参崴,到外兴安岭,蒙古,这片区域实在太大了,大清国的主力在伊尔茨库克这边,日本人在贝尔加湖这边,要进攻俄罗斯除了兵马能到达的地方,其他地方很多地方即便有近六千万人口也不能完全把西伯利亚这片地方全部占领,很多地方因为太寒冷,去不了,很多地方因为是山地,没有多少价值也去不了。

    大清国和日本背靠着贝尔加湖,一个在面向俄罗斯这边,一个在面向北冰洋这边,大清国和日本的远征军却在近万里之遥的乌拉尔山脉,靠近俄罗斯腹地的地方。

    由于大清国受到的压力显然要大,所以张强认为其实日本人是在占便宜,因为这边路途遥远,渗透的俄罗斯人和联军不会有太多兵力进攻这里,因此占据在这里,已经达到八百万人口的日本人,还有配属给日本人的五百万天方教徒,两百万东南亚土著和南洋土著,等于是休养生息。

    不过现在日本人还没有全部撤出高句丽,高句丽人在迁徙,也在往日本人这边迁徙,这不是华夏帝国决定的,而是日本人决定的,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高句丽人口。

    高句丽人口三千多万,除了损失掉的五百多万,还有两千四百多万人口,除了迁徙到贝尔加湖北岸的两百万人口,以及被征召的去大清国战线这边的一百万兵力,日本这边还拥有近两千一百万人口没有迁徙出去。

    为了怕日本人坐大,华夏国派遣使者去大清国商量,康熙也觉得让日本人坐大不好,因此下命令从高句丽这边调遣五百万人口继续向更深的西伯利亚迁徙。

    迁徙采用的是边开拓,边修路,边进军的方式。

    一百公里路,每十公里放十万人,修好道路,建好房屋,储存好粮食,最前面的十万人先走,一边开路,一边走一百公里,然后每个地方放一万人接应后面的,第二个十万人,从第九十公里处走,分成十分,最后一份万人人口同第一份万人人口留下,在第一百一十公里处左右找水源,找地方建城,修建一个大的城镇和仓库区域。

    之后的九十八万人继续以这种方式往前移动,他们的任务是移动一千公里。

    后面跟着的百万人直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到达第一个第一百一十公里处停下休息,一个月以后,休养够了,继续往前走,每一百公里留下十万老弱妇孺,加上一千护卫的民兵,以及一百派遣的满清汉人和日本人共同管理的士兵。

    西伯利亚东西长七千公里,南北宽三千八百公里,这样只需要五百万人左右就能完全到达乌拉尔山脉哪里,并且沿途建城,拓宽道路,后面的五百万人运送粮食继续向前线走,然后青壮开始加固道路,继续拓宽道路,这样一千万人三千八百公里,用时一年左右才完全开拓完成。

    最后留下八百万人活着,留在沿线当百姓,开垦,种地,放牧,同时保卫沿线的城池建筑物,抵御游荡的俄罗斯逃民,农奴,波兰和哥萨克骑兵的进攻。

    也就是说高句丽的两千一百万人,日本那边的一千八百万人,不是闲着的,而是在西伯利亚上横竖开路,修建定居点,并且同满清原先的六千万人的定居点联通,形成一个网状的国度。

    经过五年的经营,西伯利亚在天方教百姓和教众四千万人,以及日本高句丽大清等三国近一个亿的人口的建设下,已经基本上能让人行走居住,军队的马车通行了。

    不过代价是惨重的,三千三百万天方教众和百姓,永远倒在了中东到西域,西域到蒙古,到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荒原上。

    一千三百万高句丽人,三百万日本人,八百万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南洋各国汉人,以及华夏帝国归化民,还有大清国一千三百万汉人,一百五十万满人,总共三千八百万人倒在了西伯利亚荒原以及中东到西域的这片土地上。

    大清加上天方教总共有一亿三千万人,就有七千一百万人因为修建道路,定居点,运输物资,等等一系列的动作,这样的开荒行动倒在了近一万八千公里的土地上。

    这是华夏帝国推动的,也是华夏帝国乐于看到的。

    这还不算几个国家的兵马八年时间一路进攻,同俄罗斯远东的兵马和百姓,以及马匪的作战过程中,因为恶劣气候,各种意外,一路到达乌拉尔山脉死亡的人口。

    总共达到了七千五百人,同时八年的战斗,耗费了无数钱粮,还有无数的士兵,有两百万人永远倒在了赤塔,贝尔加湖,海参崴,以及乌拉尔山脉沿线的千里战线上。

    不过张强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帮助他们,只能给一些枪炮,给一些粮食,让他们为华夏帝国继续开拓地盘,继续进行自我消灭,华夏帝国这边则继续接受和稳定东北,高句丽半岛这一片地域,继续往这里移民人口。

    因为地盘扩大,南北长一万四千六百公里,东西宽七千八百公里,所以华夏帝国现在的人口已经不够移民了。

    只能把汉民移动到边境线一侧,然后沿着边境线布置,这八年来华帝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很多,到现在不过三亿八千万人口,而且北面的民众不愿意往更北的超越蒙古草原的地方移动,或者不愿意往南欧西亚的地方移动,很多地方都是抽签和强迫一部分人移动,而沿海的居民很多也不愿意去澳大利亚,马拉半岛甚至去新西兰过日子,所以移民工作极其艰难。

    因为要修路,动员了近八百万民众,因为要移民,动员了一个亿的民众,但却无法填满这是华夏两三个大的地盘。

    张强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华夏都不愿意扩张疆土了,宋朝甚至疆土小的连后世的燕京都不要,安居于洛阳,使得广东,云南一带荒凉下去。

    生产力,那些地方都是苦寒,没有水草,没有办法定居的地方,最适宜的还是少量的游牧民族居住。

    因为修路,移民,开荒,等等,虽然有被驱使的天方教百姓和大清国,高句丽,日本,东南洋,南洋土著,汉人,等等俘虏百姓去做,但华夏帝国在这样的移民,动荡中,还是死伤了近两千万人,并且爆发多次小规模的起义和动乱,甚至有近万人的新兵旅起义。

    华夏帝国在这十年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这比消灭满清,打败西方殖民者,打败各个野心家更加艰难。

    因为有前面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因为有着十年的其他国家和势力作为开荒先锋,所以华夏帝国终于挺了过去。

    (本章完)

第969章 日本搞事() 
    即便再艰难也得搞,张强继续征调百姓修建国内的马拉火车铁路,同时沿着去往东北的已经修好的公路,旁边修复线铁路。

    公路时速马拉车为每小时五十里地,等于是二十五公里,铁路时速每小时为二十公里,但相比公路来说,发展前景更好,随着马匹的增加,拉的东西是马车公路来的两倍,而且由于没有阻隔,没有错车,相对要快一些,所以张强大力发展马路铁路。

    一年时间已经从燕京修到了天津港口,从燕京修到了山海关,从燕京修到了洛阳,从燕京修到了蒙古库伦,图尔恰克。

    再有一年时间张强准备修到赤塔和汉城,贯穿整个东北,这边从蒙古继续往乌拉尔山脉修,他已经命令工部研发蒸汽机车了,现在已经顾不上让西方人偷学导致了西方人超过华夏帝国了。

    张强越来越感到他回归的日子不远了。

    系统跟他说上一次他是成神回归,这一次他是如何回归呢?

    这个世界可没有神,那只能是死亡回归了,不是老病死,就是遭遇不测死,总归是得死了才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在他走之前,他得安排好自己的儿子和部下们,安排好华夏帝国的政体,让他们沿着自己的设想走路。

    对于开国皇帝来说,他可以独立解决任何问题,但对于以后,他觉得一个皇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他们不是穿越者,不知道以后如何发展,那么一个能站在一起,让一群人去解决问题,商量着来,总是很好的,稳妥的政体,张强觉得应该弄一个所谓民主的政体。

    他的部下们可不会侍奉一个孩子做自己的皇帝主子,他走了以后儿子们还小,不可能压制这些骄兵悍将的。

    就在张强愣神的时候,胡奎走了进来,“皇上发生大事情了,日本同大清国决裂了,并且他们也不满我们对他们的政策,留在高句丽的日本兵马进攻我们去接收的军队和移民,战争已经开始了,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大清国两面作战,前线乌拉尔山脉的前线将会崩溃,西方人长驱直入,大清国可能抵挡不住。”

    这是大事情,本来张强以为让日本人和大清国去和西方消耗,主要是同俄罗斯消耗,三家在大战中消耗殆尽,然后华夏帝国顺利的进去接收那片土地,俄罗斯元气大伤退回乌拉尔山脉西南一侧,双方以乌拉尔山脉分界,现在看来日本人是个变数啊。

    胡奎被张强召回了身边继续担任他的亲卫队长,亲卫团团长,这个职务虽然看起来不大,却是张强最为亲近的人,品级却和封疆大吏一样,都是从二品,封疆大吏为了不让他们骄傲,为了让他们有期盼,张强是限制他们的品级的,他们回到朝堂,去内阁,平调不过是副尚书或者侍郎,等于是内阁某部门的二把手,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品级提上来是正二品,干几年升为某部尚书,为从一品,担任副首相是正一品,首相是超品一品。

    所以他品级是相当高的,在军队里面他只相当于是从三品,调回来跳两级为从二品,如果再回去,他就是中将,还是一样,所以他虽然因为犹豫不前,指挥不当被调了回来,看起来是受了惩罚,其实是升官了,这也是张强对于他的安慰。

    即便再艰难也得搞,张强继续征调百姓修建国内的马拉火车铁路,同时沿着去往东北的已经修好的公路,旁边修复线铁路。

    公路时速马拉车为每小时五十里地,等于是二十五公里,铁路时速每小时为二十公里,但相比公路来说,发展前景更好,随着马匹的增加,拉的东西是马车公路来的两倍,而且由于没有阻隔,没有错车,相对要快一些,所以张强大力发展马路铁路。

    一年时间已经从燕京修到了天津港口,从燕京修到了山海关,从燕京修到了洛阳,从燕京修到了蒙古库伦,图尔恰克。

    再有一年时间张强准备修到赤塔和汉城,贯穿整个东北,这边从蒙古继续往乌拉尔山脉修,他已经命令工部研发蒸汽机车了,现在已经顾不上让西方人偷学导致了西方人超过华夏帝国了。

    张强越来越感到他回归的日子不远了。

    系统跟他说上一次他是成神回归,这一次他是如何回归呢?

    这个世界可没有神,那只能是死亡回归了,不是老病死,就是遭遇不测死,总归是得死了才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在他走之前,他得安排好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