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426章

大明领主-第426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期索额图调集了神机营和五门提督的兵马各两千人,还有一千各府的满人包衣奴才家丁,这些都是武装家丁,当然这些人都不是打战去的,他们是保护索额图的兵马。

    然后又调集了一营的满人骑兵,又有几百想要立功的满人王公子弟,大内侍卫参加,汉人官员哪里也把他们子弟送来一些,于是召集了七千兵马开赴山西州并州府,在哪里从满人将军哪里又调集了三千兵马凑足了一万兵马。

    多隆则开始调集自己的兵马,汉军旗,各地汉军旗的兵马开始朝着并州府集结,从河北州抽调了两万他的老部下掌管的汉军旗兵马,又抽调了三万绿营兵马,三万民夫。

    京师派出了两万汉军旗兵马,两千蒙古骑兵兵马。

    姚启圣这边从山西州抽调了鳌拜原先的汉军旗兵马五万,绿营兵马三万人,抽调了燕京附近驻扎的十万高句丽和汉人绿营兵马,还得到了一万蒙古骑兵的兵马,另外有从辽东开来的三千满人兵马随行。

    到三月份的时候,五万日本兵马到来,在并州换装以后,加入了姚启圣的队伍。

    索额图这边还得到了一万高句丽兵马和辽东的一万汉军旗兵马,以及科尔沁蒙古的七千骑兵,喀尔喀蒙古的三千兵马。

    并州府派出了他们的炮队五千兵马,并且为此征召了数十万民夫大军。

    而这边吴三桂很是痛心的派出了两百蒙古骑兵和两千收编的大顺军骑兵,以及一万自己的辽东铁骑,一万火枪步兵,这些步兵有陕西州的汉人组成,同时朝廷派来两千满人兵马,有骑兵和步兵,这是为了监视他的。

    尚可喜哪里只派了可怜的五千乌合之众,一千土司兵,一千苗族兵马,三百敦刻尔克步兵,五百骑兵,三千民夫,没办法,他是最受伤的那个,毕竟吴三桂经营陕甘州很久了,他是客军,没有那么多兵马还有陕甘州自古贫穷,他去了不久,除了搜刮了几千壮丁补充他的兵马以外,没有搜刮到多少就被华夏军给打出来了。

    几家在拼命的聚集兵马,准备进攻刚刚被华夏军收复几个月的陕甘州。

    姚启圣来到并州府,走进了专门为豪格修建的并州行宫,参观了一番,行宫占地五万亩,以紫禁城为蓝本,结合山西州特有的那种牌坊林立,小钟楼林立的特点,行宫大院里面林林总总的修建着不少的这种角楼,不时的还弄个转角,转角前面修个照壁,转角后面修个照壁,临进大院修个牌坊,让人从两侧转过去,可以说山西人把地方都林林总总的占用了,哪里都不会让你闲着,体现了山西人好赚钱,但十分吝惜小气的特点。

    姚启圣来到了并州府,接待他的是于成龙,作陪的是陈延敬,这两个人算是清朝的廉吏和能官了,算是山西州的汉人才干。

    山西州人以忍耐,机智,讲原则,但从来不愚忠而著称,做事圆滑,大多数人只要做官,都是官场的不倒翁,鲜有太傻人,在明清两代王朝中,他们大都是随波逐流,看准了浪头一跃而上,从来不莽撞行事,只要我感觉到无法战胜的时候,总是屈从,躲避,忍耐,等待时机,很多人丧失了很多机会,但很多人成功了,并且在其他州的人纷纷倒下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历代朝廷里面的不倒翁,常常一家历经四位皇帝而稳稳的成为朝中的宰相或者重臣,在历次的争斗中最后处于不败之地,善始善终。

    陈延敬就是一个康熙十分看重的臣子,在后世的历史上,即便他最终告老还乡,安然从官场上走到了民间养老,最终还是被康熙招回,在相位上老死,没有人能做到如此让一个皇帝信任的。

    (本章完)

第八百三十六章 陕西州战事怎么打?() 
    姚启圣虽然在明朝崇祯时代不显,但在清朝却是前期的能人,可最终结果不好,不如陈延敬会做官,有能耐。

    于成龙也是个厉害人物,山西有能人,至少于成龙不像姜镶那样耿直或者善变,两面三刀,摇头摆尾的投降这家,投降哪家,变化多端,吴三桂这种人就是这种模板。

    几个人一边筹措钱粮,一边召集兵马,同时还吟诗作画,坐在一起大大的秀了一番文人之气,很是投心。

    随着兵马一天一天聚齐,几个人的心情大好,而那边,梅林鱼的心情却不是很好,军情部派遣到山西州和蒙古草原上的探子报告敌人一天一天的增兵,而他们这边刚好完成了一个旅的后撤休整,刚刚调上来的近卫第一师,虽然是精锐兵马,也都是老兵,可他们毕竟是从南方打过来的兵马,还不太适应北方的寒冷干燥的气候。

    他们甚至连那些山沟都会转迷路。

    这些人还得适应一下这些地方的气候,他们的营房都没有准备好,很多人一边熟悉,一边练习骑马行走,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必须熟悉怎么快速的赶到另外一个地方,还得练习爬山,在山地交战,这些都有兵团的精锐士兵带着他们熟悉。

    相比出战多一些的近卫第二师,他们第一师有些生疏了,好几年没有打战了,很多人虽然以前都是百战老兵,但在军校休养一段日子,逐渐学习了一些礼节,学习多了,考虑的多了,就有些和战场的残酷脱节了。

    这也是为什么张强要尽快把他们放出来投入作战的原因。

    此时一个旅的近卫一师刚和接替轩辕龙飞出任兵团司令的梅林鱼属下的第十野战旅换防,守卫在古都西京,而新进入的一个来自云南州的守备旅刚刚接替这里的民兵大队编制的守备旅守备西京,那个守备旅被移动到潼关县城守卫潼关去了。

    而这附近的一个民兵精锐大队编制成的一个守备旅则移动到雨林乡渡口守备渡口去了。

    这些都是打过进攻陕甘州战役的轩辕龙飞兵团的精锐兵马,老兵,有一大半是从陕西州招募的一些兵马,也有一些曾经是大顺军的余部,很多大顺军李自成的部下老兵都是陕西州人,他们虽然十几年没有回来了,但还是在乡间很是有号召力的。

    那些民兵都是他们号召起来的,最迟加入的是最近一年因为萧飞兵团和轩辕龙飞兵团几次进攻陕甘州深入很远带回来的愿意抵抗大清的汉人士兵。

    他们比近卫一师这些纯粹南方人的兵马要更加熟悉乡间小道,民情,认识的人更多,因此他们的战斗力要比刚到这里的近卫一师要强大的多,近卫一师现在守城或者固定野战还行,但要运动中同敌人作战,就会吃大亏,因为陕甘州并不安宁,很多人都是吴三桂他们笼络的耳目或者土匪绺子,他们可以在运动中拖死正装满员的近卫一师,因为近卫一师太正规了。

    比他们稍好一些的是大半年前调进来的高杰第十三野战旅,锋无羽兵团调回广西州以后,他的主力旅就被拆散调入马三立兵团,马三立去职调入宝岛州接替巴格雅鲁以后,马汉就接任了马三立兵团的司令,实际上相当于是守备兵团了,因为他手下没有野战旅,只有民兵大队,精锐大队,骑兵旅也被调走一半,虽然能让守备旅配合作战,但守备旅却不归他管。

    这些守备旅有的调入了马汉兵团,有的调入了轩辕龙飞和萧飞兵团,高杰他们就是后来调入马汉兵团,当收复陕甘州的战役刚刚结束,他们就调入了陕甘州,同民兵精锐大队一起配合剿灭土匪和恶霸,以及吴三桂他们的残余兵马,追击尚可喜部清军,在这里也算是半熟了,比起刚刚调入的近卫一师还是战斗强那么一点。

    他们被移动到甘肃州,配合骑兵旅搜剿这里的回回兵马,开始属于轩辕龙飞兵团,后来划给萧飞兵团,此时归巴格雅鲁管辖,巴格雅鲁接替萧飞出任兵团司令。

    现在是巴格雅鲁和梅林鱼配合,梅林鱼曾经是张强亲卫队时候的一员士兵,巴格雅鲁当时接任胡奎成为张强的亲卫队长,两个人还算相识,不过时间有点长了,有十几年没有见面了。

    巴格雅鲁和梅林鱼知道了敌人的动向以后开了好几次会议,多次调兵遣将,将还留守这里的两个作战旅和骑兵旅送入到各个第一线防御后方的城镇驻守,渡口和各个关口派驻了民兵精锐大队和守备旅,同时为他们派遣了营级规模的野战营帮助防守和作战。

    之后重新召集民兵普通大队,负责地方治安和运输物资。

    李定国是一个务实的人,在请示了在东南亚当总督的魏无忌以后,他和总参谋部的萧飞,以及守备司令部的轩辕龙飞讨论了一番,又从大量失业的水师陆战队和海战队,以及水师炮手,水手中抽调了三万人马,组建了一支水师海军陆战队部队,将他们调往山东州。

    魏无忌还是国防部尚书,李定国是副首相兼着国防部侍郎,等于是副尚书,执行着魏无忌在朝廷的职责。

    而在张强不断淘汰旧舰,更换新舰的行动中,自从两年前就有大量的水师陆战队和海战队士兵退役,或者只能到新兵营里面训练新的水兵。

    想想吧,六千艘水师战船,急剧淘汰掉四千艘,那得有多少水手和炮兵失业,很多人虽然已经到了中年,可还没有到退役的年纪,他们这几年可是很辛苦的,有些人已经沦为渔夫,有些人沦为商船招募的水手和雇佣炮手,即便是那些每艘船上必备的作战的海战队士兵,人数虽然少,可也有近三万人,一下淘汰掉四千艘,就有近两万人失业,虽然分流,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工作。

    水师陆战队是登陆作战和守备海岸线的陆战部队,也因为这些战船的淘汰,好几万人失业,很多人都被转入了海岸警备队在岸上当步兵用了,而步兵这几年没有战事,也有很多相当于荒废了,于是他们连民兵都不如。

    现在把他们重新招募起来,集结在山东州后方,在守备旅的营地进行训练,他们能为守备旅提供帮助,可以阻挡敌人的突破和进攻,也能帮助抓敌人的奸细和间谍,维护地方治安。

    等他们训练完成,他们可以调入河南州一部分补充哪里的兵力,因为河南州的很多兵力,连守备旅都调入了他们攻克的黄河对岸的山西州的边境土地驻守哪里。

    后方一些野战旅又调入了陕甘州的黄河沿岸二线阵地,驻守哪里,实际上等于是把原先的萧飞兵团和轩辕龙飞兵团几乎都调入了陕甘州,陕甘州地形险要,复杂,需要大量兵力驻守和清剿敌人,因此河南州就有些空虚了。

    所以李定国需要更多的兵源,守备旅执行调防政策以后,好几支守备旅被调入河南州,四山州等地,山东州因为是对峙,因此这里风平浪静,可谁知道敌人不会佯攻陕甘州,主攻山东州或者河南州。

    李定国考虑事情很全面,毕竟他已经在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比起张强手下这些心腹官员更懂得怎么处理各方面关系,同时处理同以前的朱聿健他们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大明士子和官员背景的华夏王国官员的关系,比起金声,尤海波,张煌言这些人,他既有武将的谋略,也有官员的筹划,这也是张强让他出任副首相的原因。

    周粥和魏无忌他们相比他来说有些年轻,张煌言则比他有些激进或者偏激,毕竟张煌言要年轻许多,金声则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属于地方官员的思维,在统筹全局方面,他更有战略眼光。

    虽然他也有一些旧有的大明人的忠君爱国的固执思想,可这并不影响他效忠张强和华夏王国。

    张强看后,很满意他的安排,让他同萧飞放心去执行。

    张强目前的心思还在如何尽快恢复华夏水师的战斗力方面。

    在内政上,有米淳和唐殿风帮忙,周粥现在是创新不足,但守城有余,能坚决的执行张强推行的政策,李定国则军事和内政两方面都行,主要是军事和处理关系上,有他协调,帮助米淳和唐殿风,周粥,张强很是放心,这证明自己看人不错,可以放心的当甩手掌柜,把国家交给内阁管理了。

    对于陕甘州战事,他全权交给李定国调配。

    他相信巴格雅鲁这个跟过自己很久的亲卫队长可以击败敌人,胡奎这个第一任亲卫队长可以稳稳的守住山东州,梅林鱼这个成长起来的大将可以很好的配合几人保卫河南州,并且将敌人拒之门外。

    两个兵团现在下辖的部队现在还称之为旅,其实每个旅已经达到了师级规模,人数都在一万三千到一万五千左右。

    不仅配有大量的作战部队,还有至少一个后勤旅,大约三千五百人为他们提供补给,同时还有民兵精锐大队,为野战旅补充兵源和配合作战,守备旅驻守城池,民兵普通大队维护周围乡村的治安,同时运输守备旅和普通大队的物资补给,这么完善的作战部队,如果打不赢敌人的落后的火枪部队,那么华夏王国就危急了。

    所以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沿海,水师,以及叛将杜歌等人身上。

    (本章完)

第八百三十七章 编制有些不合理() 
    张强的眼光在海上,水师,但也不会轻易忽略大清这十几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反击,这是一次火器时代的战斗的反击,是大清的第一次,没有人可以大意。

    从敌人的兵力来看相当的多,但主力就是三大方面,日本人,高句丽人,汉军旗,加上侦查和斥候,以及在火器时代只能充当辅助兵种的蒙古骑兵,满清弓箭骑兵。

    根据军情部汇报来的情况,尚可喜部大约两万兵马,其中一大部分是征召的民夫。

    吴三桂部出兵七万兵马,有两万是民夫。

    姚启圣这边作为主力,兵马号称五十万,其实主力兵马不过三十二万而已,其中一大半是山西州本地清军俘虏的,投诚清军的大金国兵马,大约有八万兵马,日本人五万,高句丽人八万,满清兵马满打满算两万,蒙古骑兵三万,汉军旗八万,剩余的是大约七八万的民夫。

    索额图这边回回骑兵五千,草原马匪,甘肃马匪各一千,蒙古骑兵五万,叶尔羌骑兵五百,准格尔骑兵三百,另外还有两万日本火枪兵,五千满清炮兵,同时还有汉军旗一万,绿营两万,绿营是征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