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391章

大明领主-第391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期所造的船只都是宝岛州深山和云贵州,广西州深山里面的木材,后来还有一些从辽东买来的木材,这些本地的木材造了近千艘三百吨以上的战船,前期的战船使用的都是一些商船改造,因此前期的一千艘船只等于是没有使用多少木头,都是改造来的,第二代则使用了一些外来木头,加上俘获敌人的,第三代则使用了不少外面的木头,但剩余的储备还很多。

    张强预计要把舰队六支舰队的所有船只都换一遍,吨位减小到八百吨,剩余的储备木材还是够的,不够可以拆原先的大船。

    船厂在建造船只,张强在处理公事,不能因为自己在这里耽误了处理公事的时间,虽然内政可以完全丢给内阁处理,但张强所管理的部门恰巧是为了监视内阁,为了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部门,因此不能懈怠,如果懈怠了容易被人架空。

    一个君王最怕的是失去权利。

    张强不想当一个橡皮图章,象征性的君王,国家吉祥物。

    所以军队,情报,监察,外交四个部门必须要时刻了解。

    最新的情报是华夏王国核心区域的民兵已经完全转为了账册民兵,就是有事集结,没事回家该干嘛,干嘛去,基本上属于半个老百姓,但一些乡村里面,民兵还担任着地方治安的维护任务,协助衙役捕快缉捕盗匪。

    这部分民兵的的人数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地方官府的一个财政负担,内阁已经提出了帮助一些民兵建立一些小型作坊,然后让他们自力更生,但也不是完全放弃,只是让他们挣一些钱,官府补贴少一点而已。

    另外内阁通过决议,将云南州并入核心区,提升哪里的经济水平,提升哪里的道路出行水平,原先李定国修建的那些道路根本无法满足华夏王国的发展,必须重新拓宽改造,并且修建更多的县道,村路,以支持更多的贫苦百姓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从大山里面走出来。

    同时并入的还有云贵州,河南州,山东州等这些前沿州府,因为和敌人接壤,因此免不了受到敌人的战争威胁和骚扰,所以按照华夏王国的惯例,他们是不被核心州接受的,哪里将部署很多民兵部队,守备部队,用来防止敌人战争入侵。

    内阁的这个决定是因为如果不并入尽早提升他们的经济水平,他们将拖累整个华夏王国的发展速度,提升了他们的经济水平,王国财政才能摆脱他们,尽快用很少的补贴和军费建设王国。

    内阁还有一个提议就是以后汉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可以出去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回来,回来安置的地方是那些原先被移民进来的少数族群人口迁移出去空出来的地盘,这些少数族群有的已经十几年了,基本上汉化了,但第二代,第三代还存在一些不接受汉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的毛病,因此内阁建议,移民出去,比如填补四国府的人口空缺。

    四国府因为两年来战乱,很多日本人死亡,逃离,被丢进了俘虏营,被移民到琼岛州,四川州这些地方,甚至最近又被卖出去几十万人口,现在四国岛上日本百姓只有一百一十万了,相比以前的四百万的基数,这已经很少了,按照以前近二百万的人口算,很多地方也被空出来了,而后续补充进去的都是民兵和军队,以及东南亚土著和南洋土著,无法弥补人口空缺。

    因此内阁决定往哪里移民三十万汉人人口,当然这些人口是少数族群归化而来的汉人,还有一些犯官家属。

    这些人口移民过去以后,新鲁府也要移民五十万人口,同时把新鲁府的二百万日本百姓移民二十万人口,这二十万人口初步定为四山州五万人口,琼岛五万人口,东南亚五万人口加上家眷十万人口,这些人口去了地方上将组成民兵部队,增强哪里的兵力。

    主要是东南亚三个征服小国,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必须大量填补人口进去,原先的土著人口有二千万人口,如今死了近百万,失踪了二三十万,被移民内地近四五百万,移民宝岛几十万,具体也算不清了,又移民三王子的奄美岛几十万,新鲁府,四国岛几十万人口,近七八百万人口呢。

    被弄成俘虏修路,开山,挖河,死亡的人口也有近五百万,这样剩下几百万人口虽说华夏王国也移民进去八百多万,后来又移民第二代人口一百多万,第三代人口二百多万,可还是不够覆盖他们所在的地盘,形成绝对多数,因为有些地方,实在太艰苦,深山米林里面移民过去的人口根本不可能到达,不是过不去,而是怕适应不了环境都病死,被害死,因此移民过去的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镇,偏远地区其实都是俘虏加上民兵,以及少量的已经适应了几年的人口在居住。

    现在移民的速度快多了,一条州道从原先的中枢金华通往各个州府首府所在地,然后府道又通往各个县城所在地,华夏军的运输马车,一辆车四匹马,如果全力奔跑,可以很快到达下一站,一次跑近百里,宽阔的马路,平坦又毫无阻碍,提升了出行速度。

    一个车队能把上万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运送到东南亚小国同云南州的边界,然后换上小一点的马车,跑窄一点的质量不好的道路,顶多三个月时间,就能把一万人从金陵府运送到各个东南亚小国的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州道,府道的建设让运兵速度也很快,一支部队能飞快的从一个州府到另外一个州府,十几天时间就能穿越两三个州府,到达附近任何一个发生战斗的地方增援。

    每个州府的守备旅都只有一个,但通过州道,另外的州府可迅速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增援另外的州府。

    时间不过三到七天时间。

    三天去对方的州首府,两天去发生事情的府首府,两天时间到达发生战斗的县府,然后用几个小时时间到达战斗地点。

    这些道路和马车用于运送移民,速度还是很快的,基本上三个月多一点时间,移民就运送到位,第四个月就是当地安排移民去他们将要居住的地方了。

    对于内阁来说,这件事情决定不像以前那样考虑和准备良久,需要用一年,两年的时间完成,现在从决定到完成只需要四个月多一些到五个月时间。

    张强飞快的在这些申请文件上批复,批准执行。

    然后再看四山州的战斗,何腾蛟已经确定是被俘虏了,正在运往金陵途中,大概一个月时间可以到达,然后内阁会处理他。

    四山州的锋无羽兵团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四山州了,哪里的人口还有三百万人口,这些人口都要运到附近的云贵州进行教育一段时间,然后甄别,甄别完毕,内阁预估有一百万人返回家乡,被打乱重新分配到已经安置日本移民和东南亚土著移民,以及被俘虏的其他地方的汉人俘虏安置的地方。

    大顺军余部的地盘已经被全部占领,萧飞的兵团派遣了一个野战旅过去,接手了哪里的守卫,腾出了锋无羽的兵团的兵力用来攻击尚可喜部盘踞的接近康定地区和云南州的地方。

    重庆府已经基本上安定了,加上已经收复的安置了一些汉人人口的成都府,人口总共为九百多万人口。

    都是移民和俘虏。

    内阁已经从山东州,安徽州,湖北州动员了近两百万汉人人口,都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华夏王国青年去哪里安身。

    到现在国内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除了必须留下的人口基本上已经使用殆尽了,如果还要移民,就得移民被移民过来的少数族群的人口了,这也是内阁不得已而为之的。

    张强的建议是移民那些第一代人口,他们从其他地方移民过来,第二代和第三代已经习惯了哪里的生活,就不需要折腾了,他们以后将会是真正的汉人人口,但第一代怎么会忘记破家灭族的仇恨,就让他们去新的地方自生自灭去吧。

    很快汉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生育会把他们死后的地方重新覆盖,填补调,现在只不过是用他们去占地盘而已。

    当然对于那些真正回归的人口第一代,华夏王国经过甄别以后,还是不动他们了,只有那些出现了一些苗条的人口才动,这需要一段时间监视和甄别。

    解决了这些事情,张强又在一个月之后去往金陵火炮工厂,同哪里的人研究如何给新的战舰配备更强大的火炮。

    新舰新炮,速度比敌人快,火力比敌人猛,适应长时间的海上远航,便于同敌人长久追逐战斗,这是张强要的。

    (本章完)

第761章 琐事烦神6() 
来到了火炮船厂,作为首都附近的火炮船厂因为把仙居县的研究人员,顶级工匠和总策划师都弄来了,因此这里已经成为华夏王国的火炮顶级研究机构了。

    这个机构还配备着一个火炮生产工厂,这种模式类似于华夏后世的七八十年代的顶级研究部门,一个研究基地有诸多的研究所,每一个研究所配备一个车间,但每一个基地都是一方面的研究方向,比如坦克制造的就配备坦克相关的研究所,然后有一个特大的工厂,研究所负责理论研究,研究所车间负责做出样品,工厂负责改造出生产线,进行生产。

    所以这个火炮研究机构也配备着一个工厂。

    华夏军的研究所研究出来的火炮现在最顶级的也是前装快速火炮。在质量上已经没有改进的余地了,已经达到了最顶级的了,炮架也不能再提升了,再提升就成了近代的火炮了,所以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后装,虽然有一些后装样品列装部队,可是还是逃不过葡萄牙人的佛朗机炮的样式,子母炮,漏气严重,射程不远,速度上也没有多大提高。

    也就是先前张强炼钢炼出了一些水平,所以能在铁模铸炮法的基础上提升一些火炮质量,在膛压足够的情况下,火炮能发射的远一些,由于有颗粒火药的帮忙,射速提高了一些,一门火炮发射的炮弹数量高一些,别人发射一百枚已经磨损严重了,他们发射二百枚才出现磨损严重的事情,同时总的发射炮弹数量比别人多一些,别人不过三百枚,就必须报废炮管了,他们六百枚还能用。

    不过达到了五百枚火炮就会被更换,然后低价卖给一些南洋的商人,他们再发射个一百多枚,如果还想用,就得担心炸膛了。

    当然张强手下那些官员不会告诉他们的,那么低的价格,有时候华夏王国的人宁愿回炉重造也比卖了值钱。

    不过这次张强来了听到了好消息,就是一个工匠掺杂了一些其他的金属,使得火炮质量提高了五十多枚,这让张强很高兴,马上下令奖赏了他,并且提升了他的工匠等级,原先他只是一个二级工匠这次提升为三级,不用考试了。

    不过这也不能提高火炮的多少攻击力。

    打不中船也是白搭,张强想的还是如何提高火炮的精准度,要搞膛线,可膛线和圆形的实心炮弹无法配合,只能在上面刷一层油漆油脂解决事情,达到密封的效果,这时候实际上火炮还是前装的。

    张强有些郁闷了。

    他带着人去了一趟炼铁厂,炼铁厂已经精炼出很多高质量的炮铁,正在以最节约的方式少量的铸造火炮。

    给前线的陆军造炮,因为水师的火炮很多都是新的,因为张强大量卖船的原因,很多往年的火炮都被拆下来封存,水师替换旧炮都不用新的,反正没有那么多战事,几千艘战舰最激烈的运动就是海上几个月的一趟巡逻。

    巡逻途中顺便开几炮让新兵和老兵不会忘记炮声,熟悉一下手艺而已,这样能磨损多少旧炮?

    只有第一舰队战事很多,要的炮多,可是这次卖了很多战舰,战船,又拆下不少火炮,卖给郑成功的战船和战舰,当然不能同华夏军的水师自己使用的战舰和战船一个模样,火炮得给他拆几门,一些不太关键的位置也拆掉几门火炮。

    原本一级战舰有一百一十门火炮的,就是一千三百多吨的战舰,上面经过几次改造很多地方都增加了不少火炮,这一次一拆,整艘战舰实际上只剩下了六十八门火炮,还把船头船尾,最底层的重炮都换成了十八磅炮,上面依次递减,都换成了九磅炮,六磅炮,船头安装的最大的火炮是十八磅炮。

    至于二十磅炮以上的火炮,华夏王国是不会出售给郑成功的,万一他拆下来用来攻打宝岛的一个海边驻守营寨,华夏王国不是自己找死吗?

    拆下来的重炮都放在了陆续修建完成的海港炮台担任岸炮了。

    船只上的火炮准确度是张强一直揪心的事情,火炮的射程也是张强很是为难的事情。

    有了杜歌的叛变,他招纳的那些前仙居县退役的老炮工们已经在暹罗复制出了和华夏军差不多的火炮,最近的一份资料表明,除了质量上还不如华夏王国以外,如今装备在荷兰人和英国人船只上的火炮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华夏军五年前的火炮了。

    而五年前,现在,其实华夏军的火炮研究并没有进步,只是一些小细节改动,炮架改动了,提升不大,一发炮弹的射速,准确率提升了百分之五,这比以前准确率差不多达到百分之十二的华夏军火炮,如果遇上大规模海战,根本无法改变战局。

    海上火炮对轰一般是二百多米到三百米距离上,如果是西方人的乙级战列舰过来,二十四磅重炮的射程能达到两千四百米远,直射也能达到三百五十米到四百米远。

    而海上对轰的实际距离就是三百米到四百米,直射距离。

    一般交战距离都在三百米左右,这是对英国人,西班牙人距离只有一百八十米远,荷兰人也差不多,如果不出动更大级别的拥有十八磅以上的火炮,那么一般交战距离就是一百八十米到二百米距离,这是现在英国人和荷兰人,西班牙人的最远距离。

    但出现了华夏王国以后,华夏军的技术流落出去,敌人的技术也提高了,而且肯定比大明土地上的技术提高快,如今大清就造不出华夏军的先进火炮,只能提升到大明灭亡时候的技术水平,仿造华夏王国的武器装备也只是提升到清初十年的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