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390章

大明领主-第390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水师警备队不用说了,全警备队不过二十艘一千三百吨的五年船龄的千吨战舰,没有八百吨战舰,六百吨的战舰三十来艘,剩下的三百吨的战舰一百来艘,分布在各个沿江大城市,每个城池不过五六艘的样子,一下大多是一百八十吨和六十吨的船只的样子,总舰船数量从千艘往上,降低到了三百来艘。

    第一舰队主力也不过二百来艘,其他的配套有千艘之多,这几次事件,主要卖的还是第一舰队和长江水师警备队的船只,因此到现在第一舰队的主力船只剩下不到一百艘,这就不敢再卖了,再卖就无法保持战斗力了。

    第一舰队如今很分散,鲁国本岛大王子哪里驻扎着二十艘一千三百吨的战舰,一百多艘从商船到八百吨战舰的各类型战舰,新鲁府,四国岛,奄美岛,金陵府,登州,莱州,金海县城,杭州府,这些属于第一舰队巡逻范围内的重要据点都有驻扎船只。

    再卖有些地方就没有驻扎船只了,主要是没有大型的千吨战舰压阵了。

    整个长江上可以凭借着二十艘千吨战舰压阵,但近千里的海岸没有千吨战舰压阵那可是要出事情的。

    水师总监阮进的意思是逐步更换千吨以下的舰只,然后再一下更换一批一个驻扎地点的千吨战舰,下一次再更换一批。

    这些战舰由各个造船厂生产,生产完成以后,由水师官兵集中到一个地方,一起开过去。

    由于更换更先进的战舰的想法还在张强的脑子里面,因此华夏王国水师根据国防部以往的计划进行,先更换年代久远的旧舰,把年代久远的旧舰先和其他舰只调换到一个据点,集中起来,等新舰通过验收以后,一起更换到这个地方,然后再把这些舰只换到其他的分舰队里面替换年代稍微短一些的,集中回来再换。

    但现在张强不想要这些旧船了,他想要把这些旧船处理给沿岸的警备队,水师警备队就是市舶司的改名过来的机构。

    而水师警备队不需要那么多船只,同样也需要吨位太大的船只,六百吨作为主力已经算是高配了,如今华夏王国海域里面没有什么海盗,即便有,他们也是躲躲藏藏,不成气候,能弄个六十吨的交通船算是他们本事。六百吨的战船,面对千吨的运输大福船,也是很轻松的就能拿下那种跑的极慢的大老爷式的船只。

    广船船型小,一百八十吨或许能跑个八九节速度,一般的战舰还真追不上,可舰队里面也有专门的一百八十吨的军舰,追上他们很轻松的,火力方面肯定比海盗的强大。

    所以水师警备队配备十几艘六百吨的战船,主力为三百吨的战船,辅助舰只为一百八十吨的船只,一个地方几百海里海岸,有个近百艘的一支水师警备队应该能应付过来,不是还有驻扎的水师舰队吗?不够请水师舰队出动。

    六百吨以下的配备给水师警备队,八百吨以上的交给军校的水师分校训练,其他的张强都想卖掉,或者拆散了把还能使用的木料当做新的舰只的造船材料使用。

    长江水师警备队原先是为了登陆战成立的一个浅水江河水师,因此数量庞大,这次买卖基本上卖的都是它的船只,两次一共卖了四百艘个郑克爽,同时一百艘拆散了送给金海造船厂,其他的都卖给了华夏王国的商人们做海贸的武装商船了。

    第一舰队是第二个损失舰只更多的舰队,有三百艘,大小舰只。

    第三,第四舰队总共抽调了二百艘小型船只和商船,没有伤筋动骨,等于是正常的新陈代谢。

    目前这里建造的船只是为了补充第一舰队损失的旧船,不过大部分造船任务分给了南方各个水师人才大州的造船厂,这里只分配了两艘六百吨级别的造船任务。

    作为国王,张强当然不可能是自己单身一个人来,陪同他的还有水师总监阮进,炮兵总监赵泗阳两个人。

    有些事情是水师总监阮进汇报的,有些事情是张强看情报得知的。

    目前水师总监就正在滔滔不绝的汇报这一艘六百八十吨的六百吨级别的新的战船。

    这艘船只长近五十五米,宽六米五左右,有五根桅杆,其中有三根是高大的桅杆,后面一根和前面一根比较低矮,后面挂三角枫,最后船尾还有横帆杆,上面挂着一些小帆。

    上下三层通甲板,前艏楼基本上埋入船身,向船体中部移出一截,没有完全陷入船首里面,中部甲板不是直通的,中间位置的甲板是空的,直接能看到第二层的甲板,靠后一些虽然有甲板,可哪里下面是库房,再往下也是库房,靠后再一些有比艏楼更加高的艉楼,艉楼比较高大,下层是库房,第二层是船员的住房,最上一层是船长和大副,二副的住房。

    船长的住房最为宽敞,等于是办公室兼休息间,兼船长的库房,里面还有一个小隔间。

    最尾部最高,有一个平台,上面安防着一门十二磅炮,首部空出来的上层甲板空间上也安放着一门十八磅炮,华夏军的水师有一条躲不开的规定,船尾和船首都要安放一门,至少一门火炮,用作向前,向后射击,要不然在海上,当没有角度的时候,两侧火炮无法齐射的时候,张强担心敌人乘机转到前方后方对自己的船只形成T字头,有了一门火炮,起码还有还击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一门火炮,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有些欧洲的风帆船上其实是没有船首或者船尾火炮的,有也是几磅的小炮,主要用于清扫靠近的敌人船只甲板的。张强安放一门重炮是为了击沉敌人准备的。

    尤其是现在华夏军有比较安全的开花弹的条件下,无论是清扫敌人的甲板还是击沉敌人都变成可能。

    不一会儿,阮进介绍完了以后,对张强道:“陛下,这艘船的情况就是这样。”

    (本章完)

第759章 琐事烦神4() 
张强听完阮进的汇报,然后跟着船厂的工匠们一起讨论,解决了一些他们为难的问题,主要是材料什么时候到,需不需要人配合,需要多少人,家里有什么人,有什么困难。

    能站在这里向张强汇报的工匠都是华夏王国新的科考制度出来以后工科的工匠,工匠们的考试是很严格的,他们考试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提升一个更高的级别,这些考试中他们可以选择,比如考过三级工匠以后,他们就可以选择考管理或者总策划师了,管理三级就能考,考上了就是工匠的头儿。

    相当于说负责行政的工匠,他们有自身的技能,同时了解如何制造,本身技能级别也不会太低,这样有助于他们不会发生外行指挥内行的低级错误,同时这个官是为那些自身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事,无法再升级的工匠的一个出路。

    华夏王国的制度是很人性化的。

    但总策划工程师,就难一些了,从三级开始考试,考出来以后胜任的就担任四级工匠徒弟们的组长,跟着四级工匠混。

    四级工匠手下不一定带三级工匠,也许是一个新手,也许是几个新手,他负责四级工匠的吃住,新手们的吃住管理,同时服从三级工匠管理小组的组长的安排,等于是先做行政助手,安排生产任务,同时也加入到工匠行列,继续跟着四级工匠学习。

    为什么要三级开始呢,因为华夏王国现在工匠的最高是五级,五级寥寥无几,四级工匠也不多,三级算是普遍多,但从综合来说能达到三级的都是有一手的工匠,有的是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匠。

    三级管理考试过后的人就如同官员一样积累经验和资历,出政绩,这些都达到了提升的顶峰,那么就会提升为四级工匠管理小组的管理员,此时有官职了,为华夏王国里面的科员,正式公务员,等他提升了,就是从九品的正式官员了。

    从九品的有着工匠经历,并且达到工匠三级的官员管理整个工匠队伍。

    手下有一帮调过来的人事,财务,后勤,以及考上来的三级管理的办事员,他们的目的就是为工匠和工程师服务,等到达五级的时候,工程师到达五级,可以考总策划师,负责设计船,五级工匠负责制造,管理们负责对他们服务,安排人手帮助他们。

    官员,工匠,工程师,总策划师,管理,学徒们,帮闲们,组成了一个技术团队,负责设计船和造船。造船厂还有其他的官员负责其他的事物,但这些官员就不是工匠出身也可以了。

    每个造船厂有至少一支这样由一名从九品工匠出身的官吏管理,一名总策划是设计,一名五级工匠负责总制造,一大帮四级,三级的工匠负责具体制造,一大帮管理人员负责准备材料,帮手,为这些工匠们服务。

    当然有时候五级工匠不是一个人,可能有五级木工,五级油漆工,五级帆船木料挑选工,五级帆布制作工,五级缆绳制作工,等等,一大群。

    有时候不一定有那么多五级,但有可能有一帮三级工匠,人员不一定都是各个工种一样的工匠级别,有的是一级的,有的二级的,也有可能是三级的。

    他们带着一帮徒弟忙里忙外,可能负责多道工序,但他们要考试的时候只能考他们最在行的那一项,成为那一项的一级工匠或者更高级别的工匠。

    当张强向这个造船厂唯一的小组提出自己想要更换一种新型战舰的时候,他们很是高兴,因为如果他们首先做出来了,那么他们将会得到奖励,还有政绩,荣誉,这对于华夏王国的工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家人的待遇,以后的提升将会更快,他们可以率先拥有这种船只的建造经验,这就是技术啊。

    由于张强带来的消息,他们的很是激动,所以对于帆船的改型讨论起来也很积极,几十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这里面不乏先前几次战争中被俘虏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以及英国人,最多的是葡萄牙人。

    他们可是在他们的老家见识过他们老家的那些帆船的,因此提出的建议也很好。

    张强让旁边记录的管理们把这些意见都汇总了一下。

    一天以后,再次召集他们,几个四级工匠,两个五级工匠,一个总策划师,还有身份低微的三个外籍工匠,葡萄牙人,英国人,以及西班牙人,至于荷兰人,他们是一群商人,只知道使用金钱砸其他王国的人,自从荷兰败给了英国人以后,他们的战船建造就不如西班牙人和英国人了,葡萄牙人则是和华夏王国以前的大明最熟悉的,因此也叫他们参加。

    一番讨论之后,张强总结出了一些特点,要想要提高,必须使得船只结构更加合理,长宽比合理,有利于抗风浪,减少上层建筑,要想让船只跑的快,船身必须轻便一些。

    桅杆必须高,这样才能增加风帆的面积,风帆面积大了,自然风力就高了,提高了动力水平。

    桅杆必须增加高度,需要更加高的桅杆,寻找更加高的大树,但目前船厂里面没有那么高的桅杆,桅杆必须是整体的,要不然分一吹,从连接处折断了怎么办?

    不过一个工匠提出可以加装铁箍,把链接处用铁包起来,增加桅杆连接处的强度,这样就不必去寻找深山里面的高大木头了,而且华夏王国没有那么多深山木头,即便是清军哪里的辽东也因为人口太多,实际上很多地方都被人类涉足,砍伐了小树,使得他们哪里也很少见到百年完好的适合造更高桅杆的木头了。

    欧洲倒是有,张强不用想就否决了,这得和这些泰西人打交道,运一次回来还得放上一两年才能使用,这不是折磨人吗?

    船身得继续拉长,不能太宽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长宽比合理,这个不是太难,有华夏军经过十几年培养的总策划师计算,设计,能拿出最佳方案,反正张强知道一艘新的船型不是短时间内实验成功的。

    张强作为穿越者也提出了看过的很多小说里面的飞剪船的概念,在水线上方和水线下放连接处改变形状,然后往船身两侧延伸的地方弄成尖锐的形状,船首上漂,水线下放再往前延伸出去,形成锐角,等于是一个L型船首,一改以往的垂直型或者斜线直下水线的船首形状,形成一个类似剪刀形状的船首。

    同时船首部分弄成水密舱,形成空仓,增加船只的浮力,尤其是船首的浮力,同时沿着水线的两侧的船侧船舱建造多个水密舱,形成类似浮筒一样的浮力装置,船舱里面不放东西,船舱上方的船舱也弄成水密舱,不过这是当仓库使用的,用于船身两侧配重,防止船身侧摇摆。

    大家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几天,弄出了方案,然后在五级工匠的帮助下总策划师绘出图纸。

    (本章完)

第760章 琐事烦神5() 
管理的官员准备好材料。

    船只定于六百吨上下,计划是六百吨出头,这得等船只建造完成,各种上方配置最终决定了以后才能知道有多少吨重。

    张强吃住在船厂里面,看着他们建造,华夏王国的人力物力很快调动起来,没有的材料通过已经便捷的水运和陆路通道运过来,不到一个月,已经停工一个月的这艘船只重新开始建造。

    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那艘华夏王国的水师六百八十吨的战船了。

    长56米,宽5。98米,四根桅杆,加上一根船尾的斜桅杆,船头的一根横杆,等于是六根桅杆了。

    桅杆的高度也从平常的十几米增高到二十四米,不是太高,因此准备的材料调集一下还是很快运到了。

    华夏王国在材料和物资方面不是一般的富有,而是非常富有,尤其是造船方面,先前疯狂的储备,甚至在打了两次战争之后,同泰西人中的西班牙人有长时间的贸易,之后还同荷兰人有过短暂的贸易,同英国人有长达一年的贸易,那时候张强就定下了从他们哪里获取造船材料的贸易,为了造更好的船只做过不少的准备。

    前期所造的船只都是宝岛州深山和云贵州,广西州深山里面的木材,后来还有一些从辽东买来的木材,这些本地的木材造了近千艘三百吨以上的战船,前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