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248章

大明领主-第248章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两万精锐中的精锐的老兵之外,还有三万在湖北州,湖广州投靠过来的明军,清军,起义军可战之兵,都是见过血,能厮杀的,虽然分属于几个不同的派别,但也是能在战时驱使的战兵,军将,可以算是忠贞营的战兵。

    另外李过自己还有一支跟着自己打过南北,同清军和南明军激战过的骑兵部队,大约一千人左右,高一功哪里还有五百骑兵,其他将领家将哪里汇聚起来还有一千骑兵,再从部队里面挑选一些能骑马的士兵,组成了三千可用的骑兵,这些骑兵为这次偷袭华夏军辎重部队和斥候部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也就是说这次忠贞营至少有六万三千战兵,都是经历过战火磨练的老兵,实力比起陈友正哪里可是强大多了。

    这些人善于偷袭,打运动战,流窜作战,如果放在一个地形复杂的地方,给他们广阔空间,来三十万明军,也不一定能打的过他们,可以说比起历史上的李自成的部队还要强大。

    不过现在李过是有些后悔,早知道华夏军采取如此办法,他早就放这六万军队去流窜作战了,不和敌人死磕了,这都怪那个何腾蛟,用一些物资和兵器铠甲,加上朝廷的命令就把他丢这里,让自己给他挡着华夏军了。

    这个老狐狸,还像以往那么狡猾,打敌人总是驱使着自己这些人上,打清军如此,打华夏军如此,他的明军总是一跑,再跑,很少正面同清军或者其他势力接触的,接触也是知道敌人兵力弱,然后才扑上去打一下,总是抢自己的功劳。

    (本章完)

第482章 敌人来了() 
陈友正也在痛苦煎熬着,他没有忠贞营那么大势力和实力,官场上也不被永历大明承认,反而受到排挤。

    他们原先就在这一代活动,打击清军,同清军周旋,打的不过是清军里面的一些练勇,乡勇,至多是打击一些兵少的绿营清军,真正同清军正面对抗的时候很少。

    清军撤出去以后,他本来以为这一代将是他的天下了,可何腾蛟马上派人过来给了他一顶官帽,九品巡检,然后把他的兵收编了,带走了队伍中大部分精锐,分化瓦解了他的部队,他也安心做他的九品巡检。

    后来形势发展的太快,何腾蛟派来的将领在一夜之间带着一部分精锐跑了,他们收编的本地属于他的兵则散了。

    但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是那些原先的部下来找他的时候,听说华夏军打过来了。

    对于华夏军他早就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

    从性质上来看,华夏军其实也是一支义军,和他原先拉起的队伍差不多,可从阵营分割来看,华夏军是属于东南一带的鲁监国的明军,后来是隆武南明的明军,和他崛起以来就同清军对抗,接触的永历大明不再一个阵营。

    地域上也隔着那么远,如果没有以后的发展,他们估计很难聚在一块,或者有什么交集,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华夏军屡次打败剿灭他们的清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永历大明却一败再败,被清军压着打。

    而属于永历大明阵营中的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的他们则不得不狼狈逃窜,四处投靠无门,先后被几处永历大明的武将和文官坑了,帮助他们同围剿大明的清军作战,死伤无数,但这也让陈友正他们这支部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陈友正这人很精明,他把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目标定在那些弱小的乡勇,练勇,团练身上,在他们身上找回了自信,发展了队伍。

    再这一带闯出了名堂,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弱小的起义军头领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投奔他,这些起义军头领成为他军中的将领和骨干,他带着他们到处流窜,打击敌人,后来袭击一些兵力少的绿营清军,给敌人造成不少的伤害。

    即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训练出了不少精兵,又扩大了这支部队的影响力,声名远播。

    不过爷惹上了麻烦,被谭泰的部队,一支精锐的清军满族部队追的狼狈不堪。

    后来遇到了李过的忠贞营,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打了几次大战,弄得谭泰灰头灰脸,正在他们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李过带着忠贞营跑到了江西州,甚至跑到了福建去帮助永历大明打清军去了。

    他只能带着越来越壮大的起义军继续作战,后来一支明军收编了他们,给了他们武器装备,把他们混编进了明军队伍里面,这是江西州逃过来的堵胤锡的大军。

    跟着这支大军,他们足迹遍布江西州,湖北州,湖广州,甚至进入了云贵州,广西州,同清军作战,但一次战斗中阿济格,多铎的部队围困了正在县城里面休整的明军部队,激战数日,他跟着明军的一名参将带着残兵败将突围了出去,不久这名参将就投降了清军,他也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将领,变成了清军的绿营将领。

    反而追杀起何腾蛟的明军来了。

    几个月以后,他已经成为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的守备同知,在一次同满族将领不和的情况下,带着这支部队杀了监视他们的满清几十名清兵和将领,然后宣布反正,他带着部队回到了他发家的地方,振臂一呼,招募了三千名青壮,成为一支反正军。

    由于这一代活动的都是永历大明的明军势力,他就和他们挂钩,成为永历大明朝廷阵营里面的一支明军部队。

    不过由于他先前是清军,因此和其他的起义军格格不入,对方和看不起他,防备着他,所以他这支部队相当独立,也让他牢牢的掌控住了部队。

    同清军的交战时有发生,同永历大明的瓜葛是若即若离,大家即是盟友,又是敌人,互相争斗。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直到华夏军强势崛起,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清军,收复了东南大片土地,他们才仰视起这一支部队来了。

    随着局势的继续变化,大明土地上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并且形成了多个实体国家,进入了诸国纷争的时代,南方华夏军一枝独秀,北方,清军照样强大,永历大明却照样松散如往昔,陈友正的反正军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还是保持原样,呆在永历大明阵营里面。

    如今,华夏军和南明军发力,将势力从东南发展到了西南,北方,连续占了江西州,湖广州,如今深入到了湖北州境内,直接面对永历大明最东北的势力范围内,永历大明将要被驱逐出去了,以后这里将是华夏军同清军较量的地方,其他势力根本无法生存。

    可陈友正,李过,何腾蛟不甘心,三支势力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想要保持这种局面。

    华夏军的强大他们不是不知道,可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清军的强大他们是领教过的,可有什么?他们还不是夹在清军和永历大明,隆武南明的缝隙里面过来了?

    在强大的对手中间左右逢源,生存下去,他们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三家各怀异心,两个阵营里面的盟友联手对抗强大的华夏军也是他们的保命方法之一。

    陈友正是坚决反清的,也不想成为现在性质是叛军的华夏军的一员,因为他心中的合法正统的朝廷是永历大明。

    至于隆武南明,对于那个屡次灭亡,屡次复起的朝廷,他不看好,他觉得能和清廷抗衡十几年不倒的永历大明才是以后的正统王朝,他只能跟着这样的王朝走。

    而永历大明里面有不少的原先大西和大顺的军将和士兵,可以说之所以能这么多年不倒,还多亏了这些人,所以陈友正对于这个先前就是叛军,现在受到招抚,帮助永历大明的大顺军部队,李过的忠贞营还是亲近一些的,觉得是盟友,因此他和他们合作,帮助他们镇守这里,要不然,以他的习性早就跑了。

    逃跑,然后趁机打击敌人,也是他这支队伍生存下来的秘诀之一。

    不过他无法理解的是这次李过吃了什么药,要留下来正面抗击华夏军,也许他的底气是拿三十万被他裹挟而来的百姓,开头他也这么认为,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因为他觉得华夏军和清军不一样,人家是实力碾压,直接就把他们包围了。

    他多次试图跑出去,可每次都被打回来,如今他只能凭着荆门县城据守,希望何腾蛟的永历大明正统明军能来援救自己和李过。

    或者李过能在荆州府打败华夏军的部队,继续维持这个局面。

    李过还是很仗义的,了解到敌人突然从襄阳府撤军,来围攻他,马上派来了十万百姓和一万可战之兵,增强了他这支反正军的实力。

    陈友正在恐惧,紧张,患得患失,期望,希冀,逃跑或者死亡中煎熬,犹豫,彷徨,完全不知道他这支部队的危急正在悄悄靠近。

    (本章完)

第483章 反正军最恐怖的一天() 
一只战鹰,一只他看不到的战鹰从荆州府飞向荆门县城,正在对荆门县城观察,而一道道命令从孝感县城发出,这是张强直接发出的命令,命令到达了萧飞的前移的指挥部里面,又到达了前线的第七野战旅的朱哥手里。

    朱哥接到命令以后带着第七野战旅,白天休息,夜间行军,斥候骑兵和骑兵部队迅速的将反正军的斥候部队包围,扑杀在田间地头,然后把守住各个关隘,骑兵冲进了每一个遇到的乡村,小镇,然后在四周警戒,不久就有一队队华夏军民兵部队扑进小镇,占领小镇,乡村,并且封锁了道路。

    另一个方向,监视鲁国明军的第二十三野战旅,也在荷兰人约德尔的带领下,快速行军,越过这些地带,推进到了荆门县城另一个方向,西北方,占领了哪里的要道,关隘,小镇,乡村,县城。锁住了他逃亡西北方向的道路。

    而这些情况都没有逃脱战鹰的眼睛,因为这些地域都在战鹰的侦查范围之内。

    面向荆州府的地方也有一支部队在守卫。

    所以到陈友正发觉的时候,他已经同荆州府的李过的忠贞营断了联系,彻底被隔绝了。

    陈友正巡视了一遍周遭的军营,回到城里面,瞪着县衙的墙壁发呆。

    十万百姓,老弱幼小占了一半,弱不禁风或者不能战的占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还有三万多可以充作劳力,运输物资和当炮灰,只有三千青壮可以用来充作战兵,勉强有勇气能拿起刀枪砍杀敌人。

    这三千兵马被他安排在城外看守那些老弱,还有运输辎重的劳力民夫一般的百姓。

    他真正能战斗的就是原先的手下的八千战兵和征召的两千城中青壮。

    两千青壮可以用来守城,八千战兵都是经历过战斗的战兵,五千是精锐,可以出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掩护他逃走。

    至于李过派来的那一万战兵,他都派往四面城外立营,用作防止敌人攻击的前沿部队。

    那些人都是忠贞营里面的异己分子,他一下就看出来了,都是一些刺头,所以李过和高一功才会把他们派来,这等于是忠贞营甩包袱,把这些甩给了他,到时候出问题了,是他的问题,消耗的是荆门县城的粮草,这他是知道的。

    可再怎么说也是一支可用之兵,他盼望着至少能为他拖住华夏军的脚步,先看看华夏军的战斗力如何。

    他的亲信将领跑过来,悄悄对他耳语,“大将军,华夏军已经到达了外围,正在同忠贞营的部队交战,看来这次咱们四面被包围了,不如现在就带着精锐突出去,逃往河南府如何?”

    陈友正看着他,艰难的说道:“可路上有华夏军的驻扎部队,还有巡逻骑兵,以及无孔不入的斥候骑兵,即便能躲过这些骑兵,部队,咱们到达了襄阳府附近,何腾蛟那个老贼会放咱们过去吗?他不乘机吃了咱们?”

    部将拍拍他身边的茶几道:“老哥啊,你这是糊涂啊,如果现在不走,咱们必定死,华夏军和咱们没有交情,他们以往的战例无论你是清军还是明军,只要你是敌人,必然只有两个下场,一个下场是战死,一个下场是去俘虏营,或者苦役营。”

    他悄悄的看了一下四周,“我打听了一下,去俘虏营至少要呆三年,表现好才能升为俘虏营的监工,五年以后如果是小兵蛋子,能有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机会,像一些中下级军官,也可能七年以后释放或者转正,成为华夏军的民兵,抑或被送给隆武南明成为南明军,但那样的机会极少,而且去了也会被南明军的军将瓜分,咱们是不可能了,因为咱们都是高级将领,这是华夏军给咱们的定位。”

    陈友正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部将道:“咱们这些军官有一定机会成为俘虏营的俘虏,最有可能的是去苦役营服役,那个地方,听说是关押重犯,以及敌人高级将领,以及罪大恶极的汉奸一类人的地方,他们只有一个下场劳作至死,往死里面折腾你,没有想要放过你的意思。”

    说到这里他查看了一下陈友正的脸色,发现他脸上的肌肉不可察觉的微微抽搐,显然是被说动了,他小心的看了一眼外面大堂台阶下面站的那个自己的亲兵,看到他微微点头,才继续劝说。

    “将军,苦役营可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很多人,据说先前十年前被华夏军抓的几万清军绿营,汉军旗,以及蒙古兵,满清兵和军将,如今都死的差不多了,都是被累死,或者斩杀了,运气好的,被当炮灰驱赶到阵前,被清军射杀了,侥幸存活下来的不是被送给了隆武南明,就是投降了华夏军,成为华夏军的一员,但也是低级军官就到头了,顶多是个守备部队的把总。万人里面这样的幸运儿不过几人能够存活并且成为华夏军的一员。”

    陈友正心都在跳,脸色惨白,伸手抓住部将的手,用颤抖的声音问道:“那可有办法不死?”

    部将沉默一阵,等陈友正催促的摆动了一下他的手才道:“有一些后来被俘的明军,就是投降了清军的明军将领,比如马惟兴,祁三升他们,几个月以后,就被提拔了,成为了守备军官,还有最近几年投靠过去的白文选,这个人最好了,成为了独自领一军的将领,官至副将,看情况还能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