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49章

大明影侯-第449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现在并不害怕他们会出现什么问题,至于那些能够提供岗位的事业他们一直都是很宽容的。

    朝廷更加希望的是整个环境的稳定,所以对于能够帮助百姓争取您啊,的事情都不会加以阻拦,反而对于那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加大打击。

    锦衣卫的逆天存在,让更多的人不敢小觑朝廷

    的力量,他们也不敢做太多事情,因为不管隐藏的多深,最后都会被揪出来。

    因为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所以更多的还是朝前看大家一起。

    朝廷的急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他们似乎从里面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或者说对于他们来讲,现在看起来似乎真的有些不得了。

    朝廷没有明确的表示,燕王朱棣和齐王他们目前的政策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了进来。

    如果在三年前,他们还很保守,但是如今他们知道,如果不自己不出手,对手就会出手,想要不被对手超越,现在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抓住这些机会,让自己成长。

    他们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力量,盘根错节。

    朝廷之前,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他们不得不把眼光看得更加的久远,短暂的期间,服从朝廷的命令,按照朝廷的旨意做的事情,当他们一步一步获取了实际的利益之后,才发现朝廷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在朝廷释放出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之后,百姓们讨论的声音已经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一项新的政策又出现了。

    大理寺在大明报上公开宣布朝廷支持庶子分家,承认他们的地位,鼓励大家族拆分家族,到各地繁衍,甚至是允许他们离开大明国土,跟着燕王朱棣和齐王二人离开大明。

    “我就说嘛,朝廷一定会有大动作,不然怎么会允许燕王朱棣做这样的事情,只是没想到这一串动作,恐怕要让很多的家族都受了大伤。”

    承认庶子也就意味着承认旁系。

    旁系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只有那些做家族族长的人知道。

    “朝廷现在支持这项政策,就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力量自然是非常庞大的,不要小看那些家族,也不要看他们表现出来的东西,其实从咱们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放出来的东西未必值得咱们去仔细追究,旁系或者说庶子在一个家族里到底能够承担多大的力量,能获得多少东西,咱们心里都很清楚,就算是当初小方大人带领着一批人做了不少事情,可还有更多的家族里面更多的旁系是没有出头之日的。朝廷目前也就是说在团结这一部分力量。”

    “可是这作用还是不大呀,除了给那些人一部分出路以外,我实在是看不出来这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或者说对于朝廷有什么样的好处。”

    在酒楼里的诸位心里都非常清楚,朝廷现在所做的政策跟之前不一样,现如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向外颁布的。

    大理寺能够在这个时候把这一项律法拿出来,也就是说在之前一定经过仔细的研究。

    “朝廷的事情说不清楚,可是现目前一大明朝廷的状态来看,这一定是一项影响重大的决策,咱们现在看不出来是因为这项政策目前跟咱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说不定明天就有人分析出来了,具体原因,咱们再等等看就行了。”

    “是的,就应该这样子,咱们喝酒,喝酒,这么好的美酒,谈这些就有些辜负了。”

    酒楼里自然是好酒好菜,对于他们来讲,现在能够分析到这一步,足以说明他们对于朝廷最近的动向是非常的有把握的。

    也就是说,从多种角度上来看,现如今他们所掌握的一切跟朝廷所希望他们知道的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现目前他们也担当着一个媒介的作用,帮助朝廷宣传这一系列他们所要向外宣传的东西。

    现在鼓励教育这一项政策就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或者说如今有更多的人愿意这样承认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分析朝廷现在所宣布的政策,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但是最后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符合他们利益的决定。

    事前的分析就是其中之一。

    。

第0728章 手握大权掌生死() 
这个世界对年轻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却也给予了年轻人,往更高处走所需要的条件。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威严已经不需要通过杀人来体现了。

    皇家的神秘也在报纸出现之后,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可是有一点,他的权威并没有下降。

    大明报所做的宣传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朝廷的,皇家的,这就已经表明了,百姓们仍然是认可大明朝廷的。

    “王爷,这是昨天晚上刚刚传出来的消息,大明报上已经详细刊发了支持庶子分家,继承家业的政策和律法。”

    管家拿出来昨天晚上的报纸,供燕王朱棣查阅,燕王朱棣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的想法,这几天频繁的接见那些前来投靠的人,虽然有一些人不靠谱,不过这个时候有总比没有要好,所以他也是亲自接见,忙忙碌碌,当然后期还是要把这个事情放给其他人的。

    道理也是非常的简单。

    因为如果什么人都有他亲自来接见的话,这就会把整个招揽人才的活动变得特别低端。

    那么那些真正愿意来投靠的人恐怕就不满意了,毕竟人都是靠虚名的面子,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重要,有的时候却没那么重要,可是又想相信彼此,就必须照顾彼此的面子,尊重是互相给的。

    就在王位之上的燕王朱棣对这一点非常的清楚,所以他在前几天还表现的礼贤下士之后,就开始对那些人提出要求了,毕竟既然选择来投靠,就要表明自己有用之地。

    “百姓们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

    燕王朱棣这样问的,他知道,其实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针对于这些人了,但有些时候,舆论的攻势要比朝廷直接里要好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会频繁的派奸细在京师传播那些虚假的消息,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王爷,咱们的人出去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回来,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他们家家产也就那么多,就算多生几个儿子分家了,恐怕将很快就会败了,现如今反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勋贵,还有官员所在的家族,毕竟他们在各方各面都有着充足的优先权,所以对他们影响是最大的。”

    “哦,名门望族已经有人忍不住要跳出来了吗?”

    “倒不是说叫出来,只是大家分析现目前,这项政策影响最多的就是那些名门望族,毕竟旁系有多数子也多到那个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满意,现在家族所给予的一切,况且你也知道方中愈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但又不晓得二代们都发家致富了,,所以现在他们在家族的权力也非常大,有些能力不足的,跟着他们也能做好不少的事情,所以也积极鼓动他们能够和家里分家单干。”

    管家迅速的将自己所整理的消息说给燕王朱棣听,虽然这些东西不是他能弄到的,也不是他去总结的,可说出来还是不错的,所以连王朱棣很容易就听清楚了。

    “看来我那侄儿皇帝确实是得了不少的人才,这样的政策一出来,恐怕那些结党营私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燕王朱棣仔细思索了一番,便得出了这样一番结论。

    “王爷,您为什么要这么说,在我看来,如果真的拆分了那些大家族,恐怕就集聚不起太多的力量做事情了,毕竟有些家族正是因为人多,有不同的人才,才能发展到现如今的规模的,如果现如今强行把他们打散,恐怕带来的消息其作用会更大吧。”

    管家的观点也代表着一部分人的观点,毕竟从他们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大家族中分离开来,这只会影响到他们彼此团结起来的力度,因为人越少,所花费的精力就越多,没有别人来帮帮她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就算是方中愈,他也不可能事事都是自己去干,也需要手下的人帮他做好分析,他做最终的把控。

    又比如说,固然希望自己能够带出大明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以做任何行业。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涵盖到大明,现在所有的行业中,至少要懂得一些,否则的话难道到了大明南洲孤王要亲自去叫他们如何做吗?更重要的是孤王懂的也不多呀,行军打仗,孤王还可以交,那要不是行军打仗呢。

    目光还是要放长远一些,毕竟咱们是要为自己挣下一个大大的家园。”

    燕王朱棣深刻的知晓,这一次,怕离开大明之后,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所以他不得不现如今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也就是说,现目前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要保证它能够带去更多的人,然后在那一片土地上休养生息,驻扎起来,最后把那里建成一个真正属于燕王的封地。

    “是,王爷深思熟虑事实,老奴想的太简单了。不过士绅,确确实实就是因为人多才能够动用更多的力量,现如今朝廷不断的拆分他们,最后要是引起反弹,恐怕就不好了吧。”

    管家的思维代表着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人都跟他一样,想的那就是如果朝廷亲自拆除了这些基础,也就意味着自毁长城,那么到那个时候一发不可收拾就不好了。

    “其实刚刚我也想了很多,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孤王又想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跟着方中愈的这些年轻人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他们同样是家族的一份子,他们以前或许不太受重视,但是如今他们手里掌握的力量恐怕也不少,要是这么一群人在家里闹开了,你觉得那些家里的老人们会怎么想?”

    燕王朱棣也看着自家的管家也知晓,而这位老人跟在他身边太久了,所以有些想法有些跟不上,也能理解。

    “原来如此,王爷也就是说,大家族从内部就已经开始分裂,有更多的人不满意,他们要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而有些人又要维护自己,如果他们都分出胜负来的话,朝廷就会帮他们分出一个胜负,就好比现如今朝廷所做的事情。”

    “是的,从咱们刚刚的分析来看,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朝廷可能觉得之前他们的动作太慢了现在要添一把火,看来方中愈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孤王现在对他越来越有兴趣了,看来之前的几次跟他的谈话,孤王还是错过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样吧,你送一份拜帖去方府就告诉他,孤王请他到王府赴宴时间就在明天晚上吧。”

    “是。”

    很多事情都按照建文皇帝祝允文和方中愈两个人的想法,渐渐的表现出来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诉求,但是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他们对于学生的把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各自部门的学院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如今他们在各个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燕王朱棣公开求贤,朝廷也在不断的培养人,对于朝廷来讲,他们现在需要更多实施新政。

    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如今的敌人,已经不在国内了,而在国外。

    他将更多的精力向南向北。

    懂得大成,自然在慢慢的配合,然后从中获取,可以帮助自家和个子不获取利益的机会。

    不懂的人如今也非常的忙碌,他们在其中还要获取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内斗这种东西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现如今大家都被身边忙碌的事情所牵绊的经历,不能做太多的事情,这也恰恰帮助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方中愈更加的壮大力量。

    有些事情他们不懂,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办法做,所以他们也可以获取太多的东西。

    渐渐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和诸位大臣谈论的消息也慢慢的向外泄露出来。

    “陛下果然所谋远大,现如今,连异姓王这样的情况都允许出现,只是这样做的话,以后恐怕有野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并不利于朝廷的统治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现在对大明,南洲还难以掌控,现如今如果能给予总督更大的权力,也就意味着在后期,他们可以更多的掌握大明南洲的情况,在现目前这种状况下,既要保证对大明的忠贞,又要监督两位王爷,恐怕没有谁会有胆子反叛,况且,况且真以为朝廷要封两位王爷过去,没有互相牵制的意思吗?”

    “这到也是一种说法,不过这些都不关咱们的事,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拿到毕业证,要么去军中要么投身海军,去大明南洲看一看。”

    “同去同去,咱们也都快毕业了,只是最后的毕业论文太过困难了,我这东西还没做好呢,之前参与的演习居然被淘汰了。”

    “没关系的,反正还有时间,抓紧时间做就行了,况且还有这么久燕王不可能这么快就会离开大明国境的,实在不行,咱们最后去童都督那里求求门道,都督府那边的人一拨又一拨,如今都在各地水师担任要职,咱们不说别的,你这毕业的身份多少能混个少尉当当吧。”

    天之骄子的想法毕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普通的学生,或者是其他学院的学生,他们或许还得思索一番,但是对于这些皇明军事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天子门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的东西都远远超过其他人,那么他们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北方前线又或者是南方的海军。

    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去处,当然要是去西南或者是西北对外的土司那里,也能派上用场,只是那样建立军功的机会就会少一些,毕竟那边还是以文臣为主。

    新东西的出现必然要强迫很多人去学习新东西,因为如果他们不学的话就会落后。

    这样的宣传在大明报上并不少见,可是他却无情的揭露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如果一个年轻人还在苦读四书五经的话。

    那么他已经被同龄人抛远了很多很多,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现如今,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