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血肉丛林 >

第481章

抗战之血肉丛林-第481章

小说: 抗战之血肉丛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他们还发现了在于邦东岸,居然升起了一个日军的观测气球,这就更加让陈鸣人感到惊讶和震怒了。

    日军现在的航空部队被美军的战斗机打的节节后退,已经彻底丧失了对胡康河谷的制空权,所以眼下根本无力为日军炮兵提供校射引导。

    于是日军炮兵只能用观测气球来解决为炮兵进行观测校射的问题,但是这种观测气球并不是普通大队规模的日军可以拥有的,只有联队规模的日军炮兵才有可能拥有这样的观测气球。

    这就说明日军在于邦渡口的东岸,已经调运上来了一支山炮部队,规模起码在一个大队以上,难怪日军火力这么猛,让进攻部队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于是陈鸣人立即下令停止进攻,撤出战斗,将这个情况向孙立人进行了汇报,孙立人于是立即命令,山地榴弹炮营全部朝前移动,赶往于邦支援112团的作战。

    但是这一次陈鸣人却高估了日军炮兵的兵力,实际上日军这次调到于邦前线的炮兵,只是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却运来了四门41式山炮,并且运来了一个气球观测小队,故此才会导致了陈鸣人的误判。

    而陈鸣人这边也没有彻底闲下来,虽然停止了对于邦的进攻,但是却还是分出兵力,向于邦两侧丛林搜索进攻,肃清于邦两翼的日军。

    但是日军方面也不打算放弃于邦,抵抗的十分坚决,他们同样也在于邦两翼隐藏有兵力,在112团向于邦两翼发展的时候,在于邦两翼的丛林之中,双方展开了一场十分残酷的激战。

    日军方面充分发挥出了他们对丛林战经验丰富的优势,因为兵力比中国军队少,于是干脆就化整为零,以单兵或者小组的形式散入到了丛林之中,躲在丛林里跟中国军队进行周旋,不断的迟滞杀伤进攻的中国官兵。

    特别是一些日本兵又故技重施,爬到了树上藏起来,把自己干脆绑在树枝之中,吃喝拉撒睡都在树上解决,躲在繁茂的枝叶之中,向着进入丛林的中国官兵打冷枪,进行自杀式的狙击战。

    这么一来对于进攻的中国官兵杀伤很大,很多中国官兵根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发现,便被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而且大多都是命中胸部和头部,当场便被狙杀,等有人中弹之后,其他中国官兵才听到枪声。

    但是鬼子使用的三八大盖枪口焰又非常小,故此躲在树枝树叶之间,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没有多少反狙击经验的中国官兵,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他们之中的一些连排一级的军官,更是成为日军狙击的主要目标,死伤更是比起普通士兵要惨重的多。

    短短两三天时间,112团仅仅是连排长,就伤亡了十几人,有些连的连长或者是某排的排长,甚至两天之内换了三四个人。

第一百零二章反狙击战() 
这给与中方军队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件事让陈鸣人相当头疼,对此也束手无策,一时间找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进攻的速度进展变得十分缓慢,一些地方一天下来,中方攻进不足两三百米的距离,甚至有些地方一天下来,只朝前攻进了几十米。

    孙立人听闻消息之后感到十分心痛,于是在和随行的美军联络官进行商量之后,只能选择用美军的解决办法。

    美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强大的火力强行推平敌人的抵抗,以此来减少官兵的损失,接下来孙立人干脆把七五山炮直接推进到了丛林之中,一旦发现有些树上可能藏有日军狙击手,便立即把山炮推上去,在日军狙击手有效射程之外,直接用山炮对着日军藏身的大树进行炮击。

    炮弹把大树直接炸倒,或者是削光了树上的树枝树叶,让日军狙击手无处藏身,直至被轰成人渣。

    后来这种办法依旧推进速度很慢,虽然降低了人员伤亡,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炸死了一些日军狙击手,可是成本之高,令人咂舌。

    这种办法也只有驻印军才能用得起,毕竟史迪威在后面撑着,源源不断的给驻印军提供足量的弹药补给,才能满足新三十八师这样的玩儿法。

    后来还是张驰的特务连顶了上来,张驰的特务连之中,有部分人员,曾经接受过方汉民的指导和训练,并且跟特务连进行过针对性的对抗演习,接受了不少方汉民传授给他们反狙击战的打法。

    方汉民告诉过这些接受他训练的新三十八师特务连官兵一些有关日军狙击战术的特点,那就是这帮小鬼子的狙击手,大多都是死心眼子,采取的是一种违背狙击战术原则的打法。

    日军狙击手往往为了获得更好的射界,喜欢爬树,爬到树上之后,就把他们自己绑在树上,形成一个固定的狙击阵位,然后潜伏下来,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再动一下,其意志之坚定,让人感叹。

    这么做虽然他们可以获得一些战果,但是日军狙击手也已经把他们自己置身于死地之中,只能在树上战斗到死,而无机会再转移阵地保存自身。

    所以对付鬼子这样的狙击战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样用狙击手来对付这些鬼子的狙击手。

    他们使用的战术是给进攻部队,配备一个专业狙击小组,这方面在方汉民参与当初中美对抗演习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过。

    方汉民十分注重培养自己中国军队的狙击手,除了用来狙杀敌人高价值目标之外,还可以用来对付日军的狙击手。

    所以不管是他组建特务连的时候,还是扩编为特务营的时候,狙击手都是重点选拔培养的对象,现在基本上做到每个排,至少配备两名专业狙击手,形成两个专业狙击小组。

    另外对于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师属特务连,他也尽心竭力的给予指导帮助,帮着他们培训专业狙击手和狙击小组,传授他们各种狙击战术和反狙击战术。

    方汉民在后世,学到过丰富的反狙击战术,故此这方面经验十分丰富,也不吝啬这些手艺,倾尽所有为自己和新三十八师以及新二十二师培养狙击手。

    现在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的特务连、团一级的特务排,都配备了专职狙击手,美国方面,也在史迪威的要求之下,给他们送来了专业级别的春田式狙击步枪,装备这些专业狙击手。

    甚至史迪威还向英国人索要了一批boys型反坦克步枪,装备给了驻印军使用,这种英国造的反坦克步枪,在欧洲战场上对付德国坦克,现如今是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在亚洲战场上,用来对付日军的薄皮小坦克和装甲车,却还是相当给力的。

    而且这种英国造反坦克枪,口径达到了14毫米,打坦克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是用来打人,那就太凶残了,其威力比起后世的巴雷特还要凶残。

    不过英国佬的这种反坦克枪以前没被当成过狙击步枪使用,故此没有安装瞄准镜,靠的是枪支上配的机械瞄准器来瞄准,二三百米距离上打坦克没问题,可是想要打人体目标,却显然有些不足。

    于是史迪威提出要求之后,英国佬也不敢不答应,毕竟他们现在没少从美国佬手中获取各种物资和武器,史迪威要一批这样的反坦克枪,他们还是不敢说不给的。(有资料显示,中国驻印军确确实实装备了一批这样的反坦克枪!)

    英国驻印军方面于是便拨发了一批反坦克枪,交给了中国驻印军,方汉民还抽时间亲自主持了对这种反坦克枪的试验,检验了这种枪的精度。

    经过多次试射之后,方汉民感觉这种英国造反坦克枪在五百米距离的精度上,用来打人没有多大问题,只是需要对枪支加装一具八倍的瞄准镜,来提高瞄准精度。

    加装了狙击镜之后,这种枪在六七百米距离上,也可以比较有效的命中人体大小的目标,狙击手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在八百米距离上命中人体目标就成为了可能。

    这么一来就解决了远距离反狙击作战的问题,虽然日军狙击手枪法不错,但是日军装备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数量并不多,而且日军对于专业狙击手培养也并不十分重视。

    而日军对于普通士兵的精确射击本来就要求很高,部队里面对于精确射击要求近乎于变态的程度,所以日军之中很多普通步枪手,枪法都堪达到狙击手的射击精度水平。

    故此日军派到丛林中担任狙击作战的狙击手,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士兵,使用的也只是普通的三八大盖。

    他们在三百米距离上射击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毕竟是机械瞄准装置,在没有狙击镜的情况下,想要轻松的瞄准五百米距离上的人体目标,却并不容易。

第一百零三章大炮对决() 
故此日军这些非职业狙击手,虽然强悍,但是毕竟装备不如人,不管是中方狙击手使用春田式狙击步枪,还是使用这种英式的反坦克枪,与之对抗,都在精度上不吃亏,可以在日军有效狙击距离之外,对日军狙击手进行有效的反狙击作战,加点小心的话,很少会栽在日军临时狙击手的手中。

    新三十八师特务连之中,就拥有数名专职狙击手,都接受过方汉民亲自调教,专业水平现如今已经算是相当高了。

    他们被配置到了进攻部队之中,跟随进攻部队随行进攻日军控制的丛林,他们被放在队伍后面,一旦部队遭遇日军狙击手射击之后,他们便立即展开反狙击作战。

    日军狙击手往往喜欢藏在大树上,这一点首先可以确认,但是他们的步枪枪口焰太小,很不容易通过枪口闪光发现他们的踪迹,于是便只能转而通过听枪声,或者是通过日军子弹弹着点来判断鬼子狙击手的位置。

    而经过培训的中方狙击手们,从方汉民那里学到了该如何应付这种情况,他们多首先根据弹着点,先大致判断出日军狙击手的藏身位置,然后由正副射手用高倍望远镜逐寸搜索日军狙击手大致藏身的位置,只要用心,往往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发现日军狙击手的藏身之处。

    然后中方狙击手便在经过充分伪装之后,潜伏起来,对鬼子狙击手进行反狙击作战,这使得日军的狙击手死亡数量开始急剧增加。

    特别是中方还使用了英式反坦克步枪,充当远程大口径狙击步枪使用,其威力之大,打的日军狙击手怀疑人生,打不中则已,一旦打中树上的鬼子,鬼子便会被大口径子弹,当场打出一个老大的窟窿。

    就算是鬼子藏在树干后面,无法找到合适的射击角度,只要用这种反坦克枪,对准他们藏身的树干开火,子弹巨大的动能,也可以轻松穿透很粗的树干,并且把树干后面藏身的鬼子,给当场打死。

    甚至于躲在树干后面被打死的鬼子狙击手,死的更惨一些,被破坏了稳定的弹头,威力更加凶残,甚至可以直接把鬼子给打成两截当场分尸。

    如此一来,中方进攻的部队伤亡率才被压了下来,鬼子的狙击手伤亡数量倍增,使得中国军队进攻的速度开始成倍加快。

    最重要的是不用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把大炮推到树林中,用大量炮弹清除可能让鬼子藏身的大树了,使得战争成本大幅降低,也节省了炮兵的火力,让炮兵可以集中到于邦,协助112团主力进攻于邦。

    这个时候其实中日两军对于于邦这个地名,是有分歧的,中方标注的于邦,是大龙河北岸的这个渡口,靠近新平洋方向,是根据英国人英文音译出来的。

    但是在日军地图上标注的于邦,却并不是中方地图上标注的于邦,而是位于于邦东北方向的班腰上,两个地方英文标注相近,读音也相似,所以日军的于邦,是指的班腰上,故此双方争夺于邦的战斗,实际上并不一致。

    而日军第55联队的联队指挥部,现在的位置是在班腰上。

    不过日军对于邦渡口,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孟关到于邦的简易公路,把一个大队的四一式山炮运送到了大龙河东岸,隔着大龙河,为驻守于邦渡口的日军提供火力支援。

    不过日军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他们的观测气球刚升起来不久,美军的战斗机就赶了过来,对着日军的观测气球就是一通猛揍,观测气球被打的当场坠落下去,气球上坐的两个鬼子观测手,也在空中就被飞机的机枪子弹撕成了碎片。

    而美军战斗机也随即对日军阵地展开了俯冲扫射和轰炸,p40战斗机现在开始转行,干起了前线对地攻击的事情来。

    包括p51野马战斗机,也挂上了轻型炸弹或者对地攻击火箭弹,加入到了对日军阵地轰炸扫射的行列之中,反正现在日军飞机根本不敢过来,胡康河谷上空已经成了美军战斗机的主场。

    另外过了两天之后,新三十八师的山炮营也终于被运抵到了于邦渡口前线,在美国军官的协助之下,炮营在林空之中迅速展开。

    一架l5联络机负责引导射击,随即炮营的十二门m1式75毫米榴弹炮,随即便开始朝着对岸日军炮兵阵地猛烈射击了起来。

    而日军炮兵这几年顺风顺水打习惯了,平时并不重视炮兵阵地的及时转移,再加上他们也认为,在公路没有修通之前,中国军队不太可能把重炮运到前线来,所以他们在江对岸的炮兵阵地根本没有进行转移。

    当新三十八师山炮营开始对他们展开炮击的时候,日军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慌忙进入阵地开炮反击。

    可是日军的运输能力根本无法支持他们进行高强度的炮战,他们的弹药数量十分有限,每门炮每天规定可以发射的炮弹数量很少,其火力密度根本比不上中方那边的炮营。

    再加上美国方面专门调来了一架l5联络机为炮兵进行观测和火力引导,中方的炮击开始之后,在联络机的引导之下,越打越准,但是日军的炮兵无法获知中方炮兵的位置,只能盲目射击,再加上他们炮弹有限,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

    所以炮战开始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大龙河对岸的日军炮兵阵地便被中国炮兵打成了一片火海,鬼子的四门41式山炮无一幸免,全部都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