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96章

锦绣三国-第96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绣十分清楚的知道,西晋统一三国之后因为采取了放纵世家门阀宗族豪强发展的政策,不仅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惨剧上演,还导致了中华神州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居然只有三十七年保持着大一统的民族发展停滞倒退期!

    虽然改变不了封建时代这个社会形态,但是张绣绝不会眼睁睁让封建社会的基本周期陷入紊乱而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进,使得炎黄子孙多走历史的弯路。

    没错,放纵士族豪强的发展使其成为可以左右民族运势的世家门阀就是历史的一道弯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孙吴的府兵制,都是这个纵容政策纲领下的产物,其后并为两晋南北朝各家王朝沿用,造就了中华历史上一段令人不忍直视人命如草芥的黑暗时代!

    说到这儿,张绣的良苦用心也就明了了。我知道我阻挡不了世家豪族的崛起,杀了眼前这一批,自己手下文臣武将出身的家族也会成为下一批勋贵世家,但是我至少可以延缓世家豪族崛起的进程,可以在我延缓下来的时间中找到均衡世家豪族的另一支力量,找到历史的正道!

    所以,在已经藏不住掖不下的时候,张绣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直面这一切。

    八月十五,张绣部将裴元绍袭取娄县,将城中四家派遣了门客死士到吴县参战的世家豪族尽皆抄没家财,男为奴女为婢,准备一并遣往淮南服苦役!

    话说张绣借了袁绍的运量船队偷渡了江东,但并没有马上归还船队。而是继续把河北船队当做自家的来用,整日来返于江东和淮南之间运送粮草辎重。在江东征调不到民夫的时候,张绣果断下令征集淮南民丁,运往江东充作车马民夫。

    而被征调了的淮南民夫的劳力空缺,张绣自然是打算将那些江东的俘虏和世家豪族填补上去的。

    但是次日正在攻打娄县一个豪强的坞堡的裴元绍便接到了张绣的严词训令。训诫的内容却并不是嫌裴元绍动作太大,而是嫌裴元绍放不开手脚!

    就在裴元绍感觉智商不够用,体会不到张绣“放开手脚”的限度放得到底有多大的时候,那名骑着快马的信使却是主动给裴元绍支起招来。

    得到授计的裴元绍大呼那信使救星!当即便按这名自称贾夫子的青年所说的,一改自己的粗暴作风,有条有理执行张绣的授意!

    首先在针对范围上,只要是和已经抄没的四大家族有任何联系的娄县其他豪族,不论关系深浅,一并列入清洗名单。

    这一变化,却是让那些以为张绣军只是杀鸡给猴看的娄县其他豪族措手不及。一时之间,娄县城内谈“族”色变!几乎所有世家豪族尽遭裴元绍黑手!

    其次在攻打豪强坞堡的时候,为了减少正规军马的伤亡,裴元绍将已经攻破了的俘虏了的宗族壮丁豪强部属驱赶为前部,只给这些人派发木棍短刃,全副武装的甲兵在后督战。

    这一举措更是惨无人道,几乎每一战下来,战死在坞堡上的张绣军俘虏数量,和那些在后面被督战的张绣军士卒捅死的俘虏数量,总是几乎一样多。而张绣军正规甲兵每一战的伤亡,总不过两位数。

    宗族豪强武装始终不是正规军队,伤亡比只要达到一半,基本上都会不战自溃。任凭宗族族长豪强首领再怎么呼喊,这群平日里拿惯了锄头的农汉就只顾抱头鼠窜,再怎么都不愿意拿起刀箭了。

    有了大批炮灰,裴元绍短短五日,便分兵攻破了娄县三十余座坞堡村寨,一举扫平吴县宗族豪强势力!

    虽然在接下来清扫由拳和海盐的时候,裴元绍遭遇了由由拳县令和海盐都尉组织的数万江东乡民声势浩大的阻击,在驱赶着近万娄县民丁进攻中还遭到了部分俘虏的倒戈一击,但是凭借着压后督战的两千羌胡步卒在关键时刻的疯狂血腥镇压,硬是震慑住了其他想见机行事的娄县壮丁。再加上剽悍凶猛的羌胡弓骑众的出色发挥,一战斩首“逆贼”八千!

    此役过后,裴元绍凶名响彻吴地。与他一道出名的还有那个自唤贾夫子的青年,被吴郡人称作裴走狗的头号狗头军师!

    不管怎样,张绣派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裴元绍也不在娄县由拳海盐三地驻军,直接带着数万俘虏拔营回师吴县。

    此时,在曲阿上任的张绣任命的吴郡太守舒邵也已经将曲阿、丹徒、毗陵、无锡数地的世家豪族整治一遍了。也不知得了谁的锦囊妙计,舒邵先挑拨得这几地的世家豪族之间自相残杀起来,自己在暗中召集了吴郡的亡命之徒,释放了囚牢中的罪犯, 以宗族豪强们囤积在坞堡村寨的所有钱粮为赏格,清洗了曲阿数地。

    再等到舒邵派人押解着曲阿数地的世家豪族到吴县的时候,已经是张绣分兵四面包围吴县的次月了。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在吴县城内参与守城的诸多宗族豪强首领都得知了自家老窝被张绣派偏师包围攻打、家族被屠杀抄没的消息。倒不是张绣告诉他们的。而是这段时间张绣军的斥候都跟着大统领裴元绍刷战功去了,封锁消息的能力大大下降,是吴县渗透出去的斥候回来自己报告的。

    得知张绣真要对自家下连根拔起的狠手,众位宗族豪强首领皆是大受震颤。震颤之后却是一齐去要求吴郡太守朱治主动出兵攻打张绣,以逼迫张绣收兵。

    朱治要是真的傻了才会答应这些首领出城作战的请求。谁不知道西凉军野战天下无敌,出去和张绣军硬碰硬完全就是嫌死的不够快!

    但是第一次你可以拿守城大义去拒绝,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这么说了。这些宗族豪强之所以肯应自己征召带本部部曲前来吴县参战,就是觉得保住了郡治吴县,便能保他们安宁。但是现在他们的根基已经受到威胁了,哪里还会在窝在这吴县继续守城。

    另一部分将家族亲眷迁到吴县的豪强就显得有先见之明多了。不过如果自己在这种治下士民遭受荼毒的状况下还不出兵的话,难免让吴县士众寒心。所以在再三思虑之后,朱治终于决定,派三千兵马出城与张绣军野战!

    三千人马,说多不读说少不少。朱治自知那些心急家族老小的宗族豪强头领肯定对于派出这么点人马出城突围是不满的。所以朱治称这三千人马只是充当出城决战之前的前锋,任务只是试探一下张绣军虚实,若是张绣军名不副实,朱治便亲领城中所有精壮,出城与张绣一决生死!

    当然朱治的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哼,三千人出城就是给西凉兵磨刀的,等你们见识到西凉铁骑的剽悍,就知道还是坚守城池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朱治始料不及的是,出城充当磨刀石的这三千兵马,居然一举杀败了张绣麾下勇将宋宪五千部众!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据统领这三千兵马出城作战的校尉称,他领军杀至宋宪营寨的时候,宋宪及其部众根本没有防备,在自己的强攻之下措手不及!

    而抓回来的宋宪部士卒则一脸垂头丧气的说他们全军将士从没料想过胆小如鼠的江东军会主动出击!

    这一战,仅靠三千炮灰就夺了东门张绣军营寨,逼得宋宪部丢盔弃甲后退了三里,依靠张绣派来的援军才稳住阵脚。听到这样的捷报,不光那些宗族豪强首领纷纷要求朱治大举出城决战,连朱治自己麾下的将校也纷纷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诱敌之计() 
遇到这种状况,就连朱治自己也怀疑是不是自己太高看了张绣军。

    西凉兵的剽悍战力听起来确实令人生畏,但是若是细想一下,却并不一定是这样。

    毕竟这世上还存在一个叫做“水土不服”的名词。那些习惯了干燥冷寒的雍凉悍卒,可不一定能够长时间适应江南这种潮湿闷热的气候。

    异地作战,最怕的就是军中感染了瘟疫,未战先自损。就算没有病变,因为水土不服、饮食差异等原因,也势必造成士兵战力的大幅下降。

    出了类似水土不服的客观因素,张绣军内部自恃己方兵精将勇而轻狂大意也应该是宋宪大败的主要主观因素。

    想清了这些,朱治对于这场意料之外的胜利也就释然了,释然之后更多的是懊悔!早知道张绣军会措手不及,就集中城内精壮出城与张绣军中军决战,说不定这会儿已经解了吴县之围呢!

    不过现在出城急战也不迟啊!虽然说张绣军经历了宋宪之败会提高警惕,但是有了这次旗开得胜,吴县军众士气正盛,军心正可用。反正现在因为应那些世家豪族所请求,也准备好了下一步的出城主力作战,不如见机行事,化虚为实,趁此良机大败张绣。

    也不求一战击溃张绣军主力,只要能够解了吴县之围,从娄县海盐等县拉拢起更多反抗张绣军的民团武装朱治便很满足了。

    打定了主意,朱治当夜便召集了麾下将校和主要的世家豪族头领,也不用他起头,那些心急家族老小的宗族豪强头领便纷纷强烈要求朱治采取进一步的作战!那些将家族和钱粮都迁来吴县的世家豪族在战功的诱惑之下也纷纷踊跃请战!

    人心齐,事儿就好办。当夜吴县便挑选了六千精壮,以及三千相对来说称得上精兵的吴郡郡兵。

    次日清晨,吴县南城门大开,朱治亲率吴县军众主力出城急攻张绣军中军大营。

    说是中军大营,其实和其他三路军马一样,都是只有五千兵马。为了防止张绣军其他三路军马援救,朱治在急攻张绣军中军大营之前,还派了偏师去张绣军其他三个营寨前鼓噪呐喊,充当疑兵!

    但是只能说朱治被一时的胜利蒙蔽住了眼睛,中了贾诩的诱敌之计!

    出城强攻的九千军马,很轻易便杀入了张绣军中军营寨。如同很多演烂了的戏码一样,感觉一切太过于顺利的朱治察觉到了不对劲,就在他思虑着是不是埋伏的时候,张绣军的埋伏已经开始收网了。

    淮南勇将李丰领一彪军马从左包抄,八健将之一曹性领一彪军马从右夹击,张绣带着周仓亲自从从正面掩杀!兵不精就算了,更没有一个能打的将领的朱治军当下大败特败!出城的九千兵马,最后败退回城内的居然不足一千!就连朱治本人,也是挨了曹性一记羽箭,好在身边亲卫忠勇,硬是拼着把朱治护送回了城池!

    这就完全是组织度的问题了。若是朱治能够将吴郡的宗族豪强武装征集到吴县之后加以整合,或者任命一些有声望有经验的宗族豪强首领互相暂时归属起来,也不至于一经兵败当即演变成溃败!

    不过这个问题留给朱治逃回城内自己反思去吧。那边张绣军却是清点起了战果。

    实话说,贾诩给张绣出这个诱敌之计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能够把朱治这个首脑人物引出城!因为这个诱敌之计确实有些过于明显了。西凉兵就算确实因为水土不服战力下降,但是说到底西凉悍卒就是悍卒,得了病的老虎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欺负的。吴县这些末等老弱郡兵,以及这些很多连最起码的防护衣甲都没有的宗族豪强武装,正面相撞还真奈何不了张绣军。

    但是像贾诩这个级别的谋士自然不会出一个随随便便就被看穿了的计策的。说明白点,贾诩虽然不在城中,却是能够准确把握住那些宗族豪强首领的心理。在听说自家身家老小遭受生死存亡的威胁的时候,这些人绝对不会继续待在吴县帮朱治守城。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一切要求朱治主动出兵。

    而朱治此人,贾诩虽然了解不多,但是能够让孙策寄予了根基重地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一定头脑的人物。而有点头脑的人,自然知道在这个江东无强兵的时刻必须依靠宗族豪强的力量才能保卫住吴县,那么自然不会甘心放一半左右的宗族豪强武装出城。

    于是,可以这么说,朱治只派三千炮灰出城作战,实际上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内。那么宋宪之败,也都是张绣一手导演的结果。

    这个时候贾诩的用心就体现出来了。你朱治以为吃个败仗就能吓得那些宗族豪强首领暂时不再要求出城决战,那我就给你个胜仗,看你怎么搪塞那些宗族豪强首领。到时候要是在人心振奋、军心可用的状况下你朱治再不出兵,那可就在那些宗族豪强面前说不过去了。

    这个时候也就无所谓朱治你看穿没有这是不是一个诱敌之计了。因为到了这儿你已经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出战。要是还想拢聚人心为你所用,哪怕吃一场大败也得出城再战一场!

    最后还是让毒士高估了,孙策任命的吴郡太守朱治并没有看出来这是个诱敌之计,反而一头狠狠扎进了张绣布置的口袋里面!

    于是在裴元绍完成任务回来之前,张绣军在吴县,已经占据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导地位!

    已经自我感觉和朱治做对手实在是有失自己身份的张绣,已经完全提不起来兴趣打下吴县了。偌大的一个吴郡,精兵强将居然已经被抽调到了这种程度,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孙策好呢!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 
袁耀来投,已经成为江东之主的孙策却是没有嫌弃。

    绝大多数世人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凡是自己曾亲身体会过的艰辛,也想让其他人感受感受。曾经长期的寄人篱下,现在终于风水轮流转,被寄人篱下的那一方成了寄人篱下的一方。

    投奔孙策之后,孙策随便给袁耀一个不紧要但好看的官职衔位,稍微赏赐了袁耀一间宅院和一些钱帛,使得往昔故友不至于寒酸。

    而袁耀经历了这么多,也清楚自己的斤两和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孙策在吴县的时候,我们的袁公子可是相当规矩的,所作所为堪当吴郡世家豪族子弟的楷模。但是孙策不在吴县的时候,袁耀则鬼混于吴县内纨绔公子哥们当中。

    倒不是袁耀品行有多么不堪,而是袁耀自知自己有个“亡国太子”的身份,和那些一心只向圣贤书或君王事的正经世家子弟合不来。但是做人必须要有圈子,被孤立了就没得玩了。

    不过袁耀平时在纨绔公子哥们圈中的所作所为很“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