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81章

锦绣三国-第81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出手的李通。

    毕竟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稀奇古怪的比箭方式,李通的第一次抛掷其实没用劲,不过看到吕伶张弓便射碎陶盘,李通再也不敢大意。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抛掷的力道更大,陶盘飞向空中的速度相当快,也相当高!

    但是飞盘飞得再快,也没有箭飞得更快。飞盘飞得再高,也不会比箭飞的更高。

    仍是在抛物线的顶点处,李通仰头,看见陶盘的碎片再次洒落。

    刘辟龚都等人貌似已经忘了自己把本部半年的酒肉都压在了赌注上面,看见吕伶紧绷着浑圆的小胳膊,将一把一石强弓拉的满弦,然后一箭射穿高空飞旋的陶盘,高声叫好!

    最后一箭,李通却是眉目一转,却不费力将陶盘掷高掷远,却是随手将最后一块陶盘一扔。扔的高度很低,不过两人高度。扔出去的菜盘旋转的方向也是极为让人难以射中。

    因为这最后一飞盘,李通不再像前两个盘子,飞掷出去盘面是始终面向吕伶的,而是先平端这盘子,然后翻手抛掷出去,使得整个盘子不断翻扣着。

    吕伶那边看到的,便是那陶盘,忽大忽小,极不稳定地在空中翻滚着。而且翻滚的高度很低,只有两人高,只要一两秒时间,盘子便会掉落地面!

    所有人看到李通最后“胡乱”抛掷出来的盘子都不禁暗骂一声,这不是成心刁难人么?

    但是吕伶却是始终如一的专注和认真,手执强弓利箭,一直目不转睛盯着李通的手。在第三个陶盘出手的那一刻,原本拉开大半个弓弦的吕伶却是右手立刻收缩了力道,将弓弦只拉开一半。左手同时微微抬高了强弓瞄准的方向。

    弓弦声响,利箭穿空,但是这一次却没有陶盘被击碎的清脆声响!

    但是,满场此刻却是寂静无声的,静到掉下一根针都会听到!

    许久许久,还是张绣第一个开口:“陆将军,还有雷叙,就剩你们两了。”

    一句话,却是宣布了李通和吕伶之间比箭的胜负。

    那边李通弯下腰去捡落在土地上的陶盘,陶盘捡上来还是完整无缺的。但是刚捡起来,那陶盘却是自己裂缝碎掉了。

    李通满脸通红走到众人面前,抱拳面向张绣:“末将在第二箭的时候已经输了。”

    张绣也不做点评。毕竟只有李通自己看的最清楚,自己虽然站在百步距离飞掷陶盘,但是向上飞掷圆盘之后,尤其是第二个那个飞掷的极高的圆盘,在空中被击碎的时候距离吕伶射箭的地方至少得有一百三十步!

    相比于自己也差不多在这个距离射中目标,吕伶的目标却是比自己小得多。菜盘和马头的差距那根本不能相比。所以李通在第二箭的时候,已经输了。

    至于第三箭,李通完全是放弃了,随手一扔的一盘,但是因为没有经验,不是以正常方式飞掷而是抛掷出去,却是给吕伶造成了最难射中的一盘。

    但是吕伶仍然中了!在百步的距离上,吕伶随机应变,用抛射射法射中了不过人脸大小的菜盘子。

    与抛射相比,正面强射虽然也可以射中。但是强射的话箭支速度很快,而且是直线,很可能空穿过不断翻扣的菜盘。而抛射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箭支速度也相对慢一些,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射中的几率,虽然力道最后不会很足,但是这只是一场比试而不是实战。

    就算如此,碰触到陶盘的铁质箭头还是将陶盘撞裂。

    见识到了吕伶举重若轻的高超箭术,李通等人一时噤声。纯属打酱油的雷叙摸了摸自己屁股,想了一想忽然抱拳面向吕伶道:“小将斗胆请问姑娘高姓大名,师从何人?尊师是否健在人世,可否引荐。不再人世或者不便也无妨,小将愿意买尽寿春城所有上好胭脂,再送姑娘一柄宝弓。只请姑娘指点一二!”

    这个玩笑也只有跟随张绣最久的雷叙才敢开出来,众人从此女的出场装束以及此女对张绣的百般姿态,早已心知肚明两人关系匪浅。

    果然,张绣当即回声道:“哈哈,雷叙你可真是想多了。她若是想要宝弓胭脂,不说我会给,就算是她的一众叔叔伯伯,都会争着买单,还会有你的份?”

    雷叙不懂张绣说这话的深意,不过仍旧是憨憨一笑,站立在一旁,俨然弃权。

    另一边上将陆勉也是没有了比箭的兴趣。光是李通方才露的一手,陆勉就是自愧不如,哪里还想与吕伶比拼。于是抱拳也向张绣和吕伶致意弃权认输!

    张绣也不故作勉强。毕竟今天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已经达到了。自己这一些武将,有些确实是没见过大世面,见识到过真武艺真豪雄。此番若是见识到一个女子居然都可以随随便便血虐他们到满地找牙,日后也会心存对天下俊杰的谨慎之心。

    最后张绣还是对众人揭晓了吕伶的身世。这本来也没什么好瞒的。高顺第一眼便就认出来了。虽然严氏对于吕伶管教甚严,平日不许吕伶出阁出院。但是高顺曾经数次亲自保护吕布家眷撤退转移。吕伶样貌,还是很容易认出来。

    作为郝萌兵变之后成为吕布心腹的亲将曹性,却是那个时期吕伶在箭术上的陪练和指导,吕伶的箭术,也是吕布亲自教授的。

    此番比箭,作为张绣四大亲将之一的曹性却是未来,确实因为此时曹性,正在为张绣训练一支精锐中的精锐。这支精锐中的精锐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明枪暗箭”!

    “明枪暗箭”目前不过为六人所知,去掉组建者张绣之外,其他五人有四个是这支精锐的教官,而最后那人身份则是除了张绣之外无人知晓的。

    但是身份叵测那最后一人却是有一句对“明枪暗箭”的评价:“王霸之业是否可成,皆在汝众!”

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 
自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的时候,袁绍与曹操之间便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之后随着两方势力的发展壮大,曹操兼并中原、袁绍统一河北,这两方之间的矛盾也慢慢上升到了主要矛盾的程度。尤其是在曹操先整合了豫、兖、司、徐四州,又凭借天子威势轻松拿下关中,其中还差点收服淮南张绣制霸整个中原,这些让袁绍集团深切感受到了来自曹操的威胁。

    终于,随着袁绍坐稳了河北之地,坐实了天下第一诸侯的地位,便率先发难,公开挑明了与曹操的矛盾,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袁绍帐下主薄陈琳,在公告天下郡县的檄文中,将曹操第一次归置到了与董卓同类的“国贼”行列!

    通告檄文刚到达淮南,平寇将军张绣便响应袁绍号召,彻底和许昌汉庭决裂,在打到“逆臣”曹操之前,拒不尊奉朝廷号令。

    无独有偶,蜗居广陵郡的刘备也接受了袁绍对于其广陵太守的任命,打出了讨曹的旗号,遥尊汉帝刘协的正统地位,但是拒绝接受任何来自曹操掌控下的许昌朝廷诏令。

    时至建安三年六月,袁绍集团在黎阳常备兵马十万以上,辎重粮草无数。有传言,袁绍将在秋至举河北雄兵五十万,南下伐曹!届时淮南张绣出击豫州、广陵刘备出击徐州,三面夹击一举打垮曹操。

    对此曹操集团派出大将曹洪驻守黄河渡口要塞,主力兵马也屯守于许昌偏北处。大将曹仁兼领豫州徐州南部边防,警戒淮南张绣与广陵刘备。臧霸负责对袁绍青州的防务,防范青州刺史袁谭。关中则全盘交予钟繇负责,杜畿出任河东太守!

    另外长子曹昂率一军驻扎在早前攻克的重镇南阳,扼守荆州通向中原要道。

    这里就必须提及一下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了。相比于西凉余部张绣张文锦和草根皇叔刘备刘玄德亲袁反曹的明确表态,这位正牌皇叔、纯的不能再纯的皇亲国戚刘表刘景升,却是极为顽固的坚持着中立。不肯接受袁绍或者曹操任何一方的招揽。

    刘景升的这一“不作为”举动,不禁激起了荆州本土有志俊杰的不满,而且成功引起了邻居张绣的注意!

    张绣治下庐江郡,其实是和刘表治下的荆州江夏郡接壤的。而且接壤的边界是庐江郡和周围所有邻郡接壤最长的。只是因为大别山山脉分割了两郡,两郡交界处多是原始的高山密林,人烟稀少。相互之间的联系绝大多数通过长江水道和沿江陆路进行,内陆的联系少到可以忽略。

    建安三年七月,休养生息半年之久的张绣终于有了大动向。

    先是原扬州水师,即现在的张绣淮南水军全部开赴鄱阳湖港。接着,驻防九江郡西北的张勋部被南调,驻扎在九江郡西侧与江夏郡边界的地区。

    再接着,张绣亲自率领主力张辽部军马,南下庐江郡,驻扎在靠近鄱阳湖的皖城。

    至此,加上原本驻防庐江的纪灵部,张绣十二万大军云集江夏——庐江一线。淮河一线只留下了高顺一部兵马驻守在寿春。

    张绣出发的时候,由主薄阎象和前荆州文臣韩嵩执笔,发往天下郡县一份通告。大意是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却不思勤王清君侧之臣道,只顾自保行割据之事,已经令尽忠王事的大将军袁绍十分不满,也令立志匡扶汉室的张绣自身十分愤怒!

    此番在江夏庐江边界聚兵十二万、调船千艘,便是张绣表达自己愤怒的方式!

    行至庐江,张绣又令韩嵩写给刘表一封书信,意思和先前的通告类似,但是更为措辞严厉一些。通篇书信表达的意思就是要求刘表赶紧站队,不然就出兵荆州。

    反正现在曹操的主力都在防备北面军力无比强大的袁绍,淮河北面的曹仁手下不过一些豫州徐州郡兵,自保都勉强,别想着曹仁翻起什么风浪。

    就算曹仁想要捣乱,或者曹操暗中抽集部分主力想要来个釜底抽薪,但是新修的坚城寿春,还有视曹操为杀父仇人的当世一流谋士陈宫,加上张绣的大将高顺以及麾下四万士卒,都会让曹操感受到啃一块硬骨头的滋味。

    更何况,足足丧失了十万善战之士的曹军,在没有郭嘉和许褚的情况下,曹操自己都不愿意踏进这块是非之地。

    所以张绣完全可以在整合了各部军马,筹集足够的军粮之后,发起一场相当规模的兼并战争!

    鲸吞荆州九郡是不现实的,但是张绣自问,以现在淮南军的实力,吃下富庶的江夏郡,甚至攻下江陵和襄阳,都是完全可以的。

    既然完全可以,那为什么不做呢?

    于是张绣来了。

    送给刘表的书信并没有到达刘表处。张绣派出的使者路经江夏郡的时候,韩嵩写的书信便被江夏太守黄祖拦截,黄祖阅毕之后直接把书信撕了扔长江里面,这个倒霉使者也被黄祖驱逐出境。

    与此同时,黄祖一方面积极组织部卒,摆好迎战姿态。另一方面联系襄阳方面,

    派出的使者被狼狈遣返,而且对方做出了一副等你打的姿态。张绣军上下群情激奋,张辽率先请战,张绣应允。

    于是在皖城适应了一个月水船生活的四万张辽部士卒,在张绣确定发动战争之后,第一批在番阳湖港登船。

    同时张勋部与陆勉部也是集中了兵马,张绣军迅速做好了水陆并发的准备。

    就在张绣军还在厉兵秣马的时候,江东小霸王孙策,却是抢先一步对刘表宣战了。以报父仇之名,借道丹阳郡,举江东重兵,剑指荆州,兵锋直临豫章郡。

    刘繇早就病死了,主事豫章的是太守华歆,只是豫章郡地处荆州、淮南、江东三方中间,这些年政局动荡,太守是一年换一个。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以及汉末名将朱隽之子朱皓,还有出身丹阳的豪强笮融,都曾争夺过丹阳太守职位。

    其中诸葛玄代表的是刘表的利益,拥有荆州作为后援。但是豫章郡相对于襄阳实在偏远,有着刘繇直接支援的朱皓很快打败了诸葛玄。但是好景不长,刘繇的战友笮融又杀了朱皓自立。刘繇打不过小霸王孙策,但是收拾个豪强出身的笮融还是可以的。在召集各属县兵马平定笮融之后,名士华歆被推出来担任豫章太守。

    作为刘繇政治上的继承者,华歆继承了刘繇病死之后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但是相比于刘繇作为正统的扬州刺史对于豫章郡的掌控力,华歆还是差太多。

    比如孙策的主力已经借道丹阳郡打到豫章郡边界了,华歆这边才得到了消息。在可以调动的兵马上面,华歆也只有豫章郡治附近几个属县的兵马指挥的动。

    孙策刚进兵豫章,那边彭泽守将便直接投降了,这使得孙策轻易打通了通往荆州的门户!

    数日之后,孙策派往豫章郡郡治的特使虞翻传回了好消息,豫章太守华歆决定放弃豫章太守之职!

    这个消息其实等同于华歆投降了。因为除了华歆还能拢聚豫章民心之外,已经再无人可在豫章兴兵对抗孙策了。只是这不同于真正的投降,华歆献降只是献了豫章郡,他本人并没有做孙策臣属的想法。

    这一切和历史上无异,懂得审时度势的华歆还是将豫章郡拱手给了孙策。保护了豫章民众不再受战乱袭扰,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当然,他也不得不拱手相让!

    随着豫章归化孙策掌控,荆州方面面临的军事压力骤增!

    彭泽,长江南岸。

    孙策驻马沙滩,举目望向宽阔无比的大江。

    大江之上,一支极为浩荡的船队正随着滚滚东流江水,顺风驶向下游。

    这支浩荡船队悬挂的旗帜不是江对岸张绣的张字帅旗,也不是孙策的孙字将旗,却是飘扬着怎么看怎么奇怪的“袁”字大旗。

    驻马江滩的孙策扬鞭指向飘飘荡荡的浩荡船队,对着身边众将笑问:“你们猜,这次袁绍又给张绣送了多少粮草?”

    旁边众将皆是打量着船队规模和粮船大小,一副沉思状。最后却是水贼出身的蒋钦最先开口:“怕是不下五十万斛!”

    孙策一阵豪笑,充满赞赏意味的看向蒋钦。这副态度却是让其他的孙吴大将大为震惊。老将黄盖当即出言:“五十万斛粮草?那张绣这厮岂不是过个好冬天了?”

    孙策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