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75章

锦绣三国-第75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之于袁绍,丹阳兵之于陶谦,飞熊兵武威营之于张绣。其他的也有这样那样难以割舍分离的关系,比如刘焉刘璋父子之于东州兵,曹操之于青州兵武卫营虎卫营。两者之间有一种荣华性命相连的纽带存在。

    并州狼骑都是并州籍士兵,而且以武勇剽悍闻名。相对于忠孝仁义更崇尚好勇斗狠一些。在丁原死后,纵然有相当多的并州籍士卒不齿吕布的恩将仇报而逃亡回并州,但是也有一部分并州士卒因为生存或者痴迷吕布神将般的武勇而留下来。在这个分化中并州狼骑留下来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于是他们从并州普通的精锐骑兵成为了吕布信以为赖的家乡类私人部曲,也从此开始成就并州狼骑的赫赫凶名!

    长安一战,匡汉大臣王允却是不曾算计到毒士贾诩,吕布以及麾下人心不齐的军队也是不敌因为危机感而上下众志成城的西凉军。并州骑兵还是不敌成名已久、善于万马齐头集阵冲锋的西凉铁骑,大汉御林死士也是不敌骁勇剽悍能人异士辈出的飞熊军。吕布本人虽然单挑无人可挡,甚至刺伤了西凉军二号人物郭汜,但是一将之力始终难以阻挡千万匹夫,最后却是饮恨败出长安。

    不止一个史料记载,连吕布本人也曾说过的事实是,吕布败逃出长安的时候,身边只有百骑!

    只剩下百骑!

    但是正是这百骑,却是开启了并州狼骑的时代!

    先投老乡张杨的吕布获得了一部分兵马补充,身边的百骑终于能从西凉铁骑和惨败的阴影下喘口气,但是随后,他们便去了河北袁绍处,为袁绍所用,抗击肆虐的黑山军!

    黑山军原本是黄巾军的一个分支,与另一黄巾分支白波军并雄于世。诸如杨奉韩暹李乐这些都是出身白波军的,鼎盛时期还曾抗拒李傕麾下的西凉军。但是后来白波军分化,杨奉等人投降了李傕,并且在挟持汉帝之后,白波军在各方势力绞杀之下已经实际灭亡。

    但是黑山军不同。历史上黑山军在黄巾大起义之后就存在,经历了袁绍夺冀州、攻并州、灭公孙瓒,曹袁官渡之战,一直到曹操吞并河北,张燕统领的黑山军却是一直都存在着,并且一直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

    现在且不细说张燕是如何统领黑山军百折不屈斗争的,就说吕布为袁绍驱使攻黑山军的时候,正值黑山军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这个时期黑山军精壮之士达十万之众,骑兵数千!

    注意,是精壮之士十万!在正史记载中黑山军此时“众至百万”,纵然中国史书对于军马数量一向记载不实,但去掉虚的那部分,几十万人黑山军还是有的。再去掉掺杂在其中的老弱妇孺,十万精壮还是凑得出来。加上并州冀州北边一带多产马,数千骑兵也凑得出来。

    从数量上来说,黑山军在群雄割据刚刚拉开序幕的当时,已经是具备了一个一等诸侯的实力。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限制黑山军的实在太多,不仅仅是他们活动的太行山区,他们的装备是局限他们不能征战天下的重要因素。

    普遍身着布衣拿着钝器的黑山军依靠他们的强悍体力与数量优势作战,而数量与战斗体力意志劣势的袁绍军则依靠齐备的兵甲粮秣与之拼了个平手。但是吕布的加盟瞬间扭转了战场的平衡!

    有飞将之称的吕布的身先士卒,身着皮甲执利刃的麾下精锐轻骑自然锐不可当。熟悉地形善于利用地势之利作战的黑山军哪里曾料到袁绍军忽然多了一支同样熟悉太行山地作战的部队。虽然这支骑兵数量很少,不过百骑规模。但是装备之精良、对地形之熟悉、对地势之适应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战斗意志体力经验,都高出黑山骑兵不止一筹!

    于是张燕悲催了。

    还是正史记载,吕布和自己的骑将成廉魏续统领本部骑兵,在崎岖的太行山区连续作战十余日,经常一天出战两三次。每次都在黑山军中肆意杀进杀出,每人都取得黑山军首级才回营。一直杀到摧垮了黑山军战斗意志的时候,并州狼骑之名,终于凶名赫赫!

    这便是并州狼骑的成名之战,以百骑对数千骑的完胜之战。纵然黑山军有装备不济的因素,但黑山贼是却向来以强悍之名名列天下贼寇之首!能够以一敌百完败这支剽悍贼寇的,不光有兵甲上面的因素,并州狼骑更是依靠自身昂扬到极点的狂暴式凶悍挫败黑山军的。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吕布这一飞将的无上加成,放其他人身上并州狼骑也不会发挥出这么狂暴的战力。

    但是后来经历兖州之战、徐州之战不断惨败的吕布,麾下并州狼骑却是一损再损,直到残余十来骑,名不副实!

    但是今天,在张绣的大力支持下,曾经见证并州狼骑短暂辉煌的张辽却是重建了这支两百骑规模的新“并州狼骑”!

第一百零八章 铁骑vs狼骑() 
即使重建并州狼骑,但是此并州狼骑已经非往昔的并州狼骑了。原因很简单,现在这支骑兵的组成人员多是西凉兵!

    得益于马镫在东汉时期的逐渐普及,到三国时期骑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经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独立兵种投入战争。而且因为不同的地域存在着马种、族群、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差异,还产生了诸如西凉铁骑、并州狼骑、白马义从、虎豹骑这样闻名天下的精骑。

    这四大精骑中,西凉铁骑的体系较为庞杂。实际上可以内分为两种不同的西凉骑兵。一种以董卓的西凉军阀为代表,另一种以边章韩遂马腾这些西凉起义军为代表。

    其中董卓出身豪强,代表的也是统治阶层,故其麾下的西凉铁骑配备重型全套兵甲,以楔形阵等密集阵型进行重力冲击为主要作战方式。边章韩遂连结羌胡以反抗大汉朝廷的统治起家,先期以轻骑兵加散阵为主,其后马腾吸收西方罗马军团的作战方式,并糅合凉州以及羌胡骑兵的长处,轻甲并配备标枪长矛,以鱼鳞阵等军团阵型为作战方式。

    这两种不同体系的骑兵,虽然都出身西凉。但是被世人冠以“西凉铁骑”的原因却是不同的。董卓麾下的西凉骑兵是因为全套齐备的重型铁甲被称为“西凉铁骑”,而马腾的西凉骑兵则是因为其作战手段铁血而被称之为“西凉铁骑”。

    名称虽然都一样,但是寓意完全不同。前一种是因为特色的铁甲装备被称之为铁骑,后一种则完全是一种类似“铁军”的称号。

    而并州狼骑,则因为彪悍到了——悍不畏死这种无以复加的程度、以及在山地等特殊环境的变态作战能力而威震当世的。

    白马义从,更不用说,是因为其比生长在马背上的匈奴鲜卑人更精于骑射而名震塞外,声扬海内的。

    至于曹操的虎豹骑,相较于其他骑兵的“各具特色”,就“稀松平常”多了。既不像西凉骑兵有着地域性体质的或者优质的马种,只是从普通骑兵中百里挑一筛选下的精锐重骑而已。

    说回张辽现在重建的并州狼骑,张绣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

    我们分析一个统计数据,便可以得知张绣对并州狼骑的支持有多大。

    从宛城出发,辗转中原的一开始,张绣军拥有两千羌胡弓骑、四五千轻型骑兵、三千重骑即西凉铁骑,以及八百飞熊兵三百武威营亲卫。这些部队都是有战马的,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约莫一万多战马。

    马种里面,去除飞熊兵和武威营特殊兵种。战马品种最好的当属西凉铁骑们的胯下战马,清一色的凉州大马,负重和冲击能力极强。其次是草原戈壁绿洲天然喂养的羌胡马种,速度和机动性强悍,配属羌胡弓骑。最后才是轻骑部队的战马,都是一些非优质的凉州大马和草原马,以及加上其他一些杂马。

    然而征淮南的时候,张绣采取的是正面硬杠的最便捷作战方式,想法是发挥西凉铁骑正面冲锋的最大优势,最大程度最快速度解决袁术。到最后达到的预期效果也相当让张绣满意,一日之间便在野战中大败袁术的主力部队。

    但是如此高的伤害,也是建立在相当高的代价上面的。西凉铁骑的强悍冲击能力成就了他们的铁骑之名,同样也是他们致命的缺点之一。西凉产的特色高头大马再加上西凉人普遍高大的身躯,本身的势能就很大。再加上铁质的全身甲胄加全套马甲,加速起来的势能可谓三国重骑第一!没有之二!这成就了西凉铁骑在两军野战对阵的威名,同样,也因为高强度的冲撞,导致了西凉铁骑的耗损率居高不下!

    直白一点说,西凉铁骑其实属于那种硬杠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骑兵。凭借强悍的冲击能力,一个正常西凉铁骑可以在完全加速之后撞死五名以上步卒、或者三名以上地方骑兵。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受到相对力而自我伤亡。要是一口气借着势能冲过去还好说,要是没能冲过去,沉重的负重和臃肿的装备便会成为丧命的原因。

    所以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注重集团冲锋,注重阵型运用。依靠密集阵型的加成达成冲穿敌阵的最佳效果!

    运用西凉铁骑的精髓就在于此,冲击敌阵,或使其阵型散乱方便己方步军掩杀,或穿插分割使其首尾各部不能相顾。骑在马上进行搏杀这并不是西凉铁骑所擅长的,他们的作战秘诀就三个字——冲!冲!冲!

    当然,西凉铁骑一比五、一比三的交换比率并不高,甚至就杀伤程度上来说是相当亏损的。因为骑兵耗损了包括战马的耗损,一名骑兵和战马的成本相当于三四十个步卒,更不用说如果是优良马种再加上全套铁甲,一个普通西凉铁骑的培育训练装备等成本至少相当于五十名普通步卒!

    但是西凉铁骑在冲撞中,顶多撞死踩踏死十个步卒,然后就会因为失去势能和速度,被马下其他步卒杀死。相比较成本而言,性价比是负的呢?

    其实不然,虽然直接的交换价值是负的,但是在间接的价值上面,西凉铁骑创造的价值是决定性的。因为只要冲乱对方精心准备的阵型、或者直接冲垮对方中军、甚至将敌军分割成不能相顾的几部分,西凉步卒便能发挥其在乱战上的巨大优势,打出至少一比二的战损!

    于是你可以就张绣打垮袁术主力算一笔账。三千西凉铁骑对袁术军造成的杀伤最多不过一万,而自己一日三战折损了一千多人马。算下来似乎张绣军损失了相当于五万多步卒。但是实际上依靠西凉铁骑造成的决定性优势,雍凉军在乱战中击败了十万以上的袁术军!

    虽然折损了相当于训练五万步卒的军力,但是却是摧垮了袁术军十几万步骑军力,怎么算张绣都是大赚的!西凉铁骑的真正效用就在于此,不在于直接的厮杀,而在于间接带来的军事优势!

    打完袁术,其他骑兵耗损倒没有多少,但是三千西凉铁骑却是不足两千!因为淮南不产马,就算产马或者从四周进购马匹,也没有优良马种符合充当西凉铁骑的坐骑规格标准。所以西凉铁骑在之后并没有补充,编制由三部减为两部。

    这也是西凉铁骑的一个缺点——在西凉以外的异地很难补充相应规格的战马,骑士倒还好补充一点,但却也没有进行磨合训练列阵组合的时间。

    到曹操征伐淮南,张绣在蕲阳野战、出城决战上面都投入了赖以制胜的西凉铁骑,但是因为曹操的奸诈计策,西凉铁骑虽然依旧出色作战,但是没有发挥出制胜的效用,最后只能用在突围之上。战后西凉铁骑的数量更是锐减到不足千人!

    这一系列过程中凉州大马的损耗甚于骑士的损耗,原本的三千优良西凉大马,到现在只剩五百多匹,要不是张绣从轻骑部队中抽取了一些劣等凉州大马补充,现在的张绣军中西凉铁骑规模就不是最后的一部一千人——而是一曲五百人马了。

    这也是选择淮南作为根据地的坏处之一,得不到优质马种的补充!

    西凉铁骑越打越少,甚至就连最后的一部编制也是不满额,优质战马更为缺乏。其他的骑兵兵种也好不到那里去,羌胡弓骑的草原马虽然战损比一直最低,但是因为伤病问题战马的数量也是不断下降的。普通轻骑部队还好些,骑的都是普通战马,有钱便能进购。但是,因为淮南饥荒加旱灾,财政拮据,只能利用缴获袁术战马补充。

    在骑兵数量不过五千,优良战马不过数百的情况下,张绣却是授权张辽,任其挑选适合的战马两百匹,重新组建并州狼骑!

    于是,在淮南第一“伯乐”——校检校尉裴元绍的协助下,张辽从西凉铁骑、羌胡弓骑的上等坐骑里面挑选了两百适合并州狼骑的战马,并挑选了两百名骑兵中的彪悍猛士,重组并州狼骑。

    这里就可以显现并州狼骑和西凉铁骑的不同了。因为并州狼骑的效用体现在直接搏杀方面,起到的是大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鼓舞士气这些直接战斗作用,这和以起战术战略作用为主的西凉铁骑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战争起的作用不同,也决定了这两支骑兵装备和作战方式的不同。相比于西凉铁骑骑士一身铁甲、战马全套马甲的重型装备,并州狼骑因为主要任务是阵上搏杀,所以是人着轻便皮甲、马不带甲的轻型装备。在兵器上面,西凉铁骑多以有着冲刺效用的长戈矛戟等长重兵器为主,而并州狼骑为了方便掠阵近身搏杀,多是便与乱战混战的刀剑等短兵器。

    在战马上面,西凉铁骑要求“高头大马”类型的品种,因为只有像凉州大马这样的才具备最强的冲击能力。但是并州狼骑则要求的是马腿短粗马头偏低的矮马类型,因为只有这样的马种适合山地等复杂地形作战,具备一流的耐力和灵活度,能够满足在战团中长时间的搏杀和机动!

    装备和战马的要求上的差异,导致了训练这两种骑兵不同的成本和折换率。西凉铁骑从兵甲装备到马种,都比并州狼骑要求的高太多。毕竟铁甲和皮甲的造价、高头健马和低矮马的品种要求和饲养维护成本等等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如果说养成一名西凉铁骑相当于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