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74章

锦绣三国-第74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演练的内容只有两部分,一是考核各自军队的战斗力和近期的训练效果。二,是各军主干将领的素质比拼。

    张绣麾下四大将各自都是派出数量两千左右的绝对精锐参加演练,都是最上等的士卒最佳的兵甲配置,甚至四大将们还派遣出了麾下的特色兵种来展现自军风采,足以看出张绣军中四巨头对于这次演练的重视程度。

    当然,这其实都是因为张绣宣称今后一年对各军的预期军资投入将由此次演练的结果决定导致的,要不然一贯低调如张绣的第二大将高顺,此次演练怎么会派出自己麾下王牌陷阵营出场?

    上至张辽纪灵这些位居高层的大将,下至陈策梅成这样的低端末将,此次演练张绣倒没有对他们说有什么明面的直接奖励,但却个个都是屏息蓄力或摩拳擦掌,以一副精神和体力双重饱满的状态来参加这次双重演练。

    演练很快揭开序幕。张绣不喜欢冗长的说辞,也不太擅长煽情和鼓舞人心。事实上这个实际年龄不过二十三四岁的青年还在近万人的场合不是很能放得开。

    首先进行的是各军比拼。因为之前将全军分划为四大将统领,所以对决的方式是最简单的两两决出胜负,胜出的两军在比拼,一局定胜负。

    在文臣之首袁涣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主持之下,四大将的代表进行了抓阉,抽签的结果是张辽军对纪灵军,高顺军对张勋军。

    这样的结果其实还是很有看头的。纪灵和张勋的部下虽然是袁术的旧部,但是其中也是有一小部分是能征善战之士。不要以为袁术的军队都是淮南籍的士卒,要知道袁术起家于南阳,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主力也是各项能力还勉强的南阳兵,是后来进军淮南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依靠南阳兵驱逐了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淮南的。

    只是占据淮南之后,因为只顾个人奢侈挥霍,不恤士卒,导致南阳籍的士卒很多逃亡。但是袁术在淮南征募到了更多的士兵,甚至强抓壮丁扩充军力。最终使得麾下军队数量达到了一流诸侯之列,但是能像模像样作战的只有那些个早年征战四方的南阳兵。

    后知后觉的袁术称帝前后也是终于意识到了必须要有靠得住的军队,于是提高对南阳兵的待遇,并在称帝之后将其独划一军,并以其为主干编之为“御林军”,由最忠勇的李丰梁刚乐就统领。

    但是这些所谓袁术势力集团的支柱,也是敌不过天下最能征惯战的西凉军。张济张绣叔侄麾下的西凉兵,那可都是跟着董卓祸乱天下的彪军,岂是小小南阳兵能够抵挡的。也不知道当年这些西凉兵们出战塞外、镇压内反的时候,这些南阳兵是不是还在玩泥巴。

    咳咳,正表扬纪灵和张勋麾下也有劲旅,怎么又绕回来夸赞张辽麾下统领的雍凉兵呢?

    张辽,一个归化之将,纵然在张绣麾下表现不一般,但是却从没有统率过张绣的军队。他,能否发挥出来西凉军的剽悍战力呢?

    纪灵的副手陆勉,作为袁术四大将之第三在天下成名已久,麾下将士与其更是相互之间知根知底的,数年如一日的契合,能否助他们清洗降军不堪重用的声名呢?

    高顺,蕲阳之战、寿春之战表现最佳的大将,忠勇智谋兼备的他是否能够延续以往的好运,率领一支新近招募的淮南新兵再创佳绩呢?

    张勋,一个投降之后表现平平,甚至逐渐走向湮没的铁血老将,是否能够再现往昔中原名将的荣光呢?

    在四方展开较量之前,无人敢下一个定论。

    较量当天便进行,算是张绣回到寿春之后给手下武将们的又一个惊喜。事先张绣并没有通知过拉练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多长时间。

    演练的突然性不可预知性,这当然也是张绣考核的内容之一。一个优秀的统兵大将,必须时时刻刻准备最不可想象的作战!

    还好,因为之前的寿春兵变,所有张绣军文武对张绣都有了一个“行事无常”的印象,故所有参加演练的部卒都是吃过了早饭才来的。诸如高顺部、陆勉部甚至随身带着些许干粮接受了张绣的检阅。

    毕竟是第一次演练嘛,各部士卒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上下将士可以说都是张绣赖以立足淮南的支柱,张绣自然得在宣布演练开始之前简约一番,算是三国版的阅兵了。

    张辽、高顺、陆勉、张勋四员大将带着各部士卒轮番出了南校场,在校场之外整队列阵,但是“行事无常”的张绣似乎进化到了“反复无常”的境地,公然推翻了自己刚刚在点将台做出的“在校场之外的平原对阵”的将令,重新给出两个对决地点,要求四军部卒赶赴相应地区,自行抢占有利地势,并且自行作战解决对方!

    张高陆纪四人顿时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从来没有这样的演练啊,不在校场拉练也就罢了,整个过程你张绣也看不了,毕竟你只有一个人,顾得了这个肯定顾不上那个,那我们还怎么演练?怎样才算打赢了?

    最后还是张辽最先反应过来,当即喝令麾下骑兵先行朝着目的地芍陂进发,步卒急行军随后跟上。

    其余三大将只好赶紧回阵调度,朝着芍陂和荨山奔赴。

    看着近万兵马各自行军,直到四方人马全部消失在眼前,张绣嘴角才升起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转身面向身后一众亲随说道:“好戏该上演了!”

    张绣身后拢共有四员亲将,还有两个普通随侍打扮的青年人。哦,对了,还有一个面容姣好身材略娇小的小侍女打扮的姑娘,一直像个跟屁虫一样黏在张绣身后,但却从始至终一直低着头盯着自己脚尖,根本不敢去看其他人,偶然抬头也是偷偷的一瞅,在其他人看过来之前又低下头一副羞怯状。一双小手也总是拉着张绣锦袍不松手,生怕张绣突然不见了似的。

    四员亲将分别是胡车儿周仓李丰曹性,这些人虽然没有一展自身武技的机会,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脸露失望或遗憾之色。相反,在张绣说出“好戏”两个字之后,这四人的神色却是一副带着坏笑的跃跃欲试。

    另外两个普通随侍见状却是相互对视一眼,皆是露出了一副无可奈何的神色。

    ······

    某座不知名的小山包背后,一颗枯树两边茂盛的草丛忽然同时探出一张脸。

    左边的脸一脸英武之色, 一双猿目四下扫视着,略带警惕问向右边那张脸:“要是等会你的安排不奏效,事情搞砸了不关我事,你自己跟张文·······张将军交待。”

    相比左边成熟精干的脸,右边的脸却是相当显年轻。略带一丝邪气的俊逸脸庞一尘不染,若不是一脸贼眉鼠眼偷偷摸摸状蹲在半人高的草丛,不然和旁边一副猛人模样的人丝毫不搭边。

    受到“搭档”的质疑,白脸公子当即面露不爽:“你等会瞧着就好,本公子用计,还没失手过。”

    左边的猛人丝毫不为白脸公子的保证所动,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

    白脸公子却是貌似丝毫没有与自己相貌相匹配的内涵和气度,直接也是扭过脸,重重用鼻音哼了一声!

    好歹本公子也是冥思苦学了那毒老头两个月之久,虽然还不至于在耍诈攻心方面玩过那毒老头,但本公子相信青出于蓝最终总会胜于蓝的!这次不过是几个肌大无脑的武夫,看本公子略施小计玩得他们团团转狗咬狗!

    ······

    “张文远仗着麾下骑兵精良,想要先行赶到芍陂占据地形,他也不看看这淮南到底是谁的主场。哼,让他外地人先走,看看两个时辰之后是他的并州狼骑快还是我的轻兵更迅捷!”手执三尖两刃刀骑跨在战马之上的纪灵冷笑道。

    身旁落后一个马头的桥蕤一脸阴沉,沉寂半响之后忽然道:“张文远不简单,想必会提防着我军在本地士卒向导带引之下穿插小路进行截击,另外听说这并州狼骑就是以山地骑战出名,曾经以百骑规模,以一日出战三四次的频率,高强度作战半月之久,最终大破张燕的数千黑山骑兵的剽悍精骑,不可小视,我看这次还是让我亲自带轻兵截击吧!”

    同样阴冷的纪灵沉吟片刻,点头同意道:“的确,并州狼骑作为温侯吕布的王牌主力,以剽悍的凶名闻世,虽然吕布屡败导致并州狼骑耗损惨重几近消亡,但是听说主公曾给张文远特批了百匹西凉良马,难免张文远又从麾下西凉善骑之士中筛选以重建并州狼骑。”

    “此次截击之战乃我军首战,只能胜不能败,本应吾亲自出马,但中军不能无人,此重任非你莫属。吾自当引后军助你敌住张文远中军。这样,吾再派陈兰与你同去,以免张文远麾下五健将以多欺少!”

    ······

第一百零七章 并州狼骑() 
芍陂,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类似山坡的凸地。但实际上,“陂”这个字有池塘的意思。位于寿春城南面的芍陂,是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的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早在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就主持兴修了芍陂这一蓄洪灌溉工程。这在时间上相比战国时期的郑国渠和都江堰要早三百多年!其原理是依靠东西南三面环山的口袋型地形优势,挖塘修坝,蓄积河水和山洪,供给北面低洼处的良田灌溉。当时修建的芍陂便能灌溉万顷良田,相当于当时的一百万亩土地!

    由此;楚国在淮河一带的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强,这一定程度奠定了楚国参与中原春秋争霸的经济基础。再后来,楚国甚至迁都寿春,以寿春为经济政治中心,其中足以见证芍陂的经济效益有多大!

    再后来,秦汉数百年也一直应用着芍陂,不时进行兴修扩建。虽然说其效用因为很多因素不断下滑,但是拥有芍陂这一比肩都江堰郑国渠的超级水利工程的淮南,却是一直以地广粮多闻名中原的。

    当初的袁术,很大程度便是因为淮南地广粮多的优势,才决定东进占据其为地盘的。

    当然,因为袁术势力的奢靡腐化,拥有芍陂的淮南地广粮多的优势,最后化做成了“地隳粮光”。

    张绣会选择淮南作为龙腾之地,也是看中了淮南位于中原、水网密布、良田人户众多的优势。只要好好经营几年,便是中原最为民富兵强的地区,没有之一!

    事实上张绣也是那么做的。主政淮南的头等大事便是奏命李通为自己的典农中郎将,廖化为典农校尉,修复淮南原有的诸如芍陂的水利工程,疏通沟渠水道,带领裁减的降军以及流民进行大规模屯田。

    这一政策后来在面对旱灾和饥荒发挥出来的效用,显示了张绣在文治方面的高瞻远瞩。同样与另一惠民政策——粮食计划经济奠定了张绣在淮南的人望。后来要不是曹操“很是时候的”征伐淮南,恐怕照势头发展下去淮南庶民将只知“宣威侯”而不知“许都汉帝”了。

    ……

    从寿春到芍陂一路都是低洼地形,有路况相对较好但是却曲折绵延的大道,也有隐藏在良田与鱼塘洼地之间的鱼肠小道。张辽麾下的精锐骑兵——两百并州狼骑正在魏续成廉两员健将的统领下驰骋在空旷的大路上。

    事实上此并州狼骑已经非彼并州狼骑。并州狼骑最初建于吕布跟随并州狼骑丁原时期,在并州的剿匪御敌中吕布磨炼出一支善于在特殊地形作战的骑兵。因为这支骑兵的主要组成为并州籍的士兵,故称之并州骑。却不是并州狼骑,因为这个时候吕布在并州以外地区还不出名,这支骑兵也还没有碰上扬名立万的机遇。

    后来,汉灵帝驾崩的时候,大将军何进邀请各州主官带兵入京诛杀宦官。身为并州刺史丁原也在此列。去洛阳的时候,丁原便带上了包括精锐骑兵在内的并州军马。并且因为并州军的精悍,丁原在洛阳被拜为执掌洛阳禁军的执金吾,具备了和董卓抗衡的军事实力。

    其实在东汉末年,异籍的高级官员赴任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带上一定规模的本籍随行部曲的。比如丹阳人陶谦,当徐州刺史的时候,便曾以徐州受到黄巾军威胁为由,带上了家乡数千丹阳兵赴任。后来也以这支丹阳兵稳坐徐州,并且以各种理由继续保留着这部分私兵作为徐州正规军的一部分。

    虽然后来这支丹阳兵先跟随了三让徐州的刘备,却又叛刘迎吕布做主徐州,最后又被陈珪陈登父子收买,再次背叛吕布迎接曹操,屡屡做出不忠之事,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在陶谦死后才发生的,并不能说明丹阳兵不靠谱。因为实际上丹阳兵作为私兵,作为私人部曲性质的军队,是有绝对的忠诚度的,并且只愿意为初主效死命效死忠的。

    这点和后来的青州兵一样。在曹**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但是青州兵一听说曹操病死,即使得知曹丕成为曹氏集团的继承者,却是一就地解散,一哄而散去了,根本不愿意鸟曹丕。

    这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个事件是当时魏国自己的史书记载的,若是后世或者其他势力记载的倒还值得怀疑,但是这个就没有怀疑的必要了。

    陶谦从家乡带出丹阳兵的表现其实在本质上和青州兵的是一样的。只是丹阳兵身处异乡,不得不在原主死后寻求可靠的靠山。而青州兵在曹操的厚恩之下,早已安家立业,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可以不用顾忌新主。

    在这个乱世,是个诸侯都会有绝对忠于自己的私人部曲,即私兵。董卓的私兵就是三千飞熊兵。但是飞熊兵的统领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大金刚,所以后来飞熊兵在董卓身死后,理所应当成为了四大金刚的私兵。

    诸如公孙瓒的私兵——白马义从、袁绍的灰霜营、曹操的武卫营虎卫营青州兵等等,实际性质都属于私人部曲。就如懦弱无能如刘璋之辈,也有效死命的东州兵作为死忠武装力量。

    这些私人部曲大部分都是和领主有着这样那样的渊源。其中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和主公之间是同乡的关系。比如白马义从之于公孙瓒,灰霜营之于袁绍,丹阳兵之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