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56章

锦绣三国-第56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欲成王霸之业,此时正是最为关键的时候。只要使得麾下文武文有所扬,武有所用,其心众志成城,再整合百万带甲之士,那么就算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必定不是对手。”

    “曹操虽然锋芒极利,麾下文武英杰更是当时首屈一指,但是袁绍凭借其声望,聚合起来的文武英才也不在曹操之下。颜良文丑可敌徐晃许褚,张郃高览带兵不逊曹仁于禁,其百万河北带甲之士,战力不下三十万能征惯战之曹军。文臣谋士方面袁绍也不逊色,沮授审配田丰许攸可当程昱郭嘉荀彧荀攸。袁绍比曹操,更兼有数年休养生息四州之力,而曹操却是只有疲惫凋敞之四州,两相比较,袁绍天下第一诸侯之名,却是名副其实!”

    “但是,袁绍虽然能够聚合人才英杰,却是不善于用人。虽然能够效仿周公之礼贤下士,却做不到任人唯贤。袁氏仅有四州之地,却都是让年龄不过二三十的儿子外甥主一州军政。贤才大能虽多,但不能施展所长。和平时兵权多在袁氏亲信旧吏手中,战时才托付良将,兵马虽多却调划命令不一。现今袁绍许文锦一州之牧,无疑只是因为文锦占据淮南,可与他夹攻曹操而已。等到袁绍平定了大局,那么臧子源臧青州被贬东郡的事迹便会在文锦身上重演。'

    贾诩一番话说完,众人皆是汗颜。也是啊,一旦让袁绍吞并了中原,那么张绣以及天下诸侯都不会是袁绍对手,那么没有任何顾忌的袁绍是可以任意拿捏张绣的。

    众人不禁一齐又想到了原袁绍的头号大将麴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韩馥的大将,但是因为韩馥无能,麴义带领本部士卒投奔了声名极高的袁绍。这件事情也是袁绍图谋冀州的开始。之后袁绍趁机派荀谌高干为使者,劝说韩馥献出冀州。韩馥还没有答复的时候,听到消息的另一名韩馥的大将张郃也反水了。有自知之明的韩馥便以一州之主的地位把全部地盘让给了名义上的属下——渤海郡太守袁绍。

    麴义张郃投降袁绍之后,各有一战,决定了他们在袁绍集团内部的运势。

    那便是对公孙瓒的界桥之战。那时公孙瓒借着攻破青州兵势很盛,压过了才得到冀州的袁绍。接着公孙瓒又图谋冀州,袁绍当时派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以讨好公孙瓒,并躲避公孙瓒的兵势。但是公孙范却是刚掌控渤海便倒戈,和自己堂兄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

    袁绍不得已迎战,当时袁绍兵少且弱,公孙瓒兵多且勇,局势对袁绍不利。袁绍便让麴义领本部兵马当前锋,迎敌公孙瓒威震边塞的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属于没什么防护的轻骑弓骑,类似于张绣的羌胡弓骑,但是却更为精良。依靠速度和弓箭造成杀伤。而麴义的部众却是以大盾加弓弩的配置的步兵,而且不足千人。但是公孙瓒威震塞外鲜卑胡人的数千白马义从却在这支步兵面前吃了大亏,极大的盾牌使得白马义从的弓箭失去了杀伤,等到白马义从企图用近战武器解决面前行动不便的重盾手的时候,却发现隐藏在巨盾之后的不是长枪刀剑,而是所有轻骑最怕的弩!

    在近距离下,弩箭的杀伤力以及持续力比弓箭强很多,所以身上只有皮甲的白马义从瞬间遭到了残酷打击。一支弩箭平直射出,在几十步甚至十几步近的距离能穿透一人,所以公孙瓒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败了,败得很彻底。

    让准备措手不及的白马义从更反应不及的是,面前这群装备了巨盾的步兵居然没有像普通重盾手一样穿重甲,甚至连皮甲都没穿,只拿着轻刀轻剑,龙行虎步般急促杀向混乱的白马义从。

    没有用弓箭造成杀伤,而且阵形大乱,而且失去了速度与敏捷优势的白马义从成了待宰的羔羊,瞬间大败特败。袁绍趁机挥军掩杀,颜良文丑两员悍将引军向前,大败有优势兵力的公孙瓒。

    袁绍好歹也是懂点打仗的,知道让公孙瓒反应过来这仗成败还不确定,便当即让全军压上,自己只带百余人缓缓前进。

    这百余人的装备也很奇葩,都是一身覆盖全身的重甲,人人高大威猛,手执一杆大长戟。这百余人并不是袁绍的亲兵灰霜营,袁绍为了一口气压死公孙瓒连亲卫灰霜营都派出去了,只留下这支装备重甲不便追击行动的步兵。

    结果在袁绍脱离了大队兵马很远的时候,被最早打散的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忽然又重新汇聚在一起,而且瞅见了袁绍这一百步兵。

    于是,这两千多在塞外纵横无敌白马义从杀了过来,企图干掉这一百袁军挣回一点面子。

    这群白马义从里面没人认出来袁绍也在里面,只是按照常规情况打。先是掏出弓箭远射这群没有一个盾牌的重甲兵。

    于是这群士兵赶紧用身体护在袁绍和随军谋士田丰身上。普通的重甲手都有盾牌,但是这群统一拿着戟的重甲手却是连个最小的手盾都没有。

    两千白马义从包围了袁绍这一百人,箭如雨下。但是奇怪的是,这支没有盾牌的甲兵却是一点都不怕射来的弓箭,很多甲士直接面向白马义从,就拿身前的重甲硬抗射来的羽箭。

    从重甲的装备程度上,全身的甲胄是不逊于飞熊兵的,甚至就是模仿飞熊兵制造的。只是飞熊兵没有固定武器,还有装备盾牌,而这支步兵兵器只有一支大戟。

    见射程远且可以曲射抛射的弓箭力道穿透不了重甲,恼羞成怒的白马义从们又拿出了弯刀,企图依靠人数优势解决这群穿龟壳的步兵。

    骑兵克制步兵的兵道在同一天之内再次被打破,这群步兵训练有素地依靠长戟排出了白马义从从没见过的戟阵——刺猬阵,触碰上去的白马义从无不坠马被勾杀。

    血战很久,白马义从死伤不少,然而却还是不能深入阵中。加上麴义已经领兵返回,不知道里面就是袁绍的白马义从们一哄而散。

    战后,白马义从们终于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彻底扭转战局的天大机遇,得知了那两支从未谋面的奇葩步兵的名字。

    装备巨盾却居然不是重型兵的——先登营。装备重甲却没有重甲兵的标志盾牌的——大戟士!

    士皆先登,人人死志!

    先登死士在此战的关键性表现使得统领麴义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了袁军第一大将。而大戟士虽然也不赖,但却只能防守不能追击的逊色表现导致其统领张郃只能授任四大庭柱。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此后不断斩获战功的麴义越做越大,终于引起了袁绍的猜忌。于是去年便被袁绍以居功自傲目无主公的名头斩首了。

    说白了,就是功高震主。这个一方面可以说明麴义的人品,更多的,说明了袁绍自己的才能、肚量以及用人艺术。

    或许麴义是真的居功自傲,但是一个优秀的主公是从来不会让部下做到“功高震主”的,麴义的事迹正好说明了袁绍自身能力的有限。

    一个容不下比自己只是单方面能力强的属下的主公,跟随他的话是不是要时刻隐藏自己过人的能力?

    陈宫张辽等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袁绍,终究是一时豪杰而已!”

    忽然,一个不属于殿堂内的声音传了出来!

    却见河北使者荀谌,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走了进来。

    贾诩适时起身,面向张绣做了一拜:“不曾经过文锦许可,就将文锦关押的重犯释放出来,并且旁听了我军议事,老夫告罪!”

第八十章 远交近攻() 
这种事情如果是其他人做出来,张绣绝对会当即拔剑相向!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幕僚部属的权责。

    要知道负责看守荀谌的可是张绣的第一亲信大将胡车儿,看守的士卒则是对张绣最为忠心的一部武威营。这种规格的看押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只能说明胡车儿以及那一部武威营已经叛变,或者已经全部殉职。但是不论那种结果,都不是张绣能够心平气和接受的。

    但是,如果做到这些的是贾诩,张绣却是只有一笑置之。因为在张绣心里,贾诩的身份从来不是一个幕僚或者谋士,而是张绣他在这个世界唯一信赖的长者。

    而贾诩,在张绣决意争霸天下的那一刻,却是在更多情况下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好在张绣确实争气,虽经历挫折困境,却能在极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从一名武将到一方诸侯的转变!其表现之绚丽,令贾诩此等看淡世间风云的智者也不禁称一声赞!

    两人的这种关系,甚至在张绣自己看来都不可思议,但是却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亲密,亲密到贾诩可以先斩后奏性地代表张绣。

    历史上的贾诩在应对袁绍使者的时候,做的事情更是令张绣咂舌。

    因为历史上张绣的势力仅限于荆北南阳一郡,所以虽然袁绍拉拢张绣,却也没派出像荀谌这么高的规格使者,更没有大方到直接送来三十万斛的见面礼。

    要知道,历史上袁术因为十万斛粮草便要征伐徐州,而这可是实打实的三十万斛。

    当时袁绍的使者拜见张绣,贾诩也在场。在来使表明来意之后,贾诩却是不等张绣考虑和回复,直接当着张绣的面,撕了袁绍的手书,命令亲兵抓住袁绍使者。摆出了一副坚决不肯的姿态。

    这已经不算是先斩后奏了,比先斩后奏的情况还牛啊。先斩后奏还讲究实在那种“将在外”的情况下自己作出决定的,但是贾诩却是当着张绣的面,根本不过问张绣的意见,直接指挥着张绣的亲兵抓了袁绍使者。

    事发之时,张绣虽然惊诧非常,更是一时之间不明所以,但是还是没有命令部下亲兵停手,最后才询问贾诩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张绣便是如此敬重贾诩!

    雍凉军便是如此的像张绣一般敬重贾诩!虽说贾诩从来不曾掌兵,但他所说的话,没有一个雍凉士卒会拒绝或怀疑。

    但是纵然贾诩在军中影响之深,张绣却是不曾怀疑过贾诩有什么异心,一丝也没有。这不仅因为张绣熟读历史,知道贾诩从始至终都不曾追求权势。而更是张绣知道,要是他怀疑贾诩,那他又与李傕段煨之辈何异?

    李傕郭汜重用贾诩,却对贾诩极为忌惮。于是贾诩宁愿追随东归的汉献帝也不愿意在长安做文官之首。段煨不曾重用贾诩,对贾诩更是时常防备,于是贾诩宁愿离开妻儿老小,也要投奔张绣。

    前车之鉴,如此清楚明白,张绣不是个蠢材,自然知道他对贾诩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那便是,把贾诩当成自己的长辈。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张绣有一个可以依赖的人的话,那便是贾诩。那个人也只能是贾诩!

    但是张绣却也不曾将这种亲密表现出来,让其他部下明显看出来。贾诩却也十分默契地经常缄默不言,保持着始终如一的低调,具体事务从不插手。

    时间长久了,这种微妙的关系其实也被一些张绣军文武感觉到了。这种关系怎么说,很少见,但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第一智囊范增,便曾是一对佳话。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范增有统筹策谋之能,两人在一起便是秦末最无敌的组合。甚至于高祖皇帝刘邦,依靠张良萧何陈平三人合智谋之力,才可与范增周旋。依靠韩信的用兵如神以及自己的死缠烂打,才得以屡战范增。

    但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七老八十的范增最后还是没能敌过这三个正值青壮年的顶尖智者。千年顶级谋士最后败在自己曾经的手下陈平的离间计中。

    何为“亚父”?项羽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父”,称范增为“亚父”即仅亚于自己父亲的称谓,可见对范增的敬重依赖。但是为何陈平的离间计却能成功呢?

    项羽谋士有能而又被项羽所用的,不过范增一人。除去这个人那么西楚就断了一臂,这个道理萧何张良都是明白的。但是看到项羽都快把范增叫爹了,自然在潜意识里面没想过用离间计,而是花更多的心思在培养刺客或者策谋上面。

    但是陈平不一样,他曾在项羽范增麾下当手下很长时间,比张良萧何更加了解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以及具体情况。所以针对范增凭借自己“亚父”的身份,经常越过政事对西楚军务、对项羽当面指手画脚的特点,用了离间计。

    项羽本质上还是一个武人,范增的说教频繁到一日三餐、经常当面指责项羽孰对孰错,甚至越俎代庖代替项羽发号施令的言行,深深在项羽心中种下了芥蒂。等到陈平计谋使出来,便将那不满的种子浇灌发芽,最后隔开了项羽和范增。

    陈平依靠此计,也是成功成就了他西汉开国功臣的不朽地位!

    范增被项羽疏远,愤而回老家。却在半路意外身死!

    这里不得不对比一下如今张绣和贾诩的关系。张绣没有项羽那般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却比项羽多出了深藏不露的城府和坚忍不屈的心性。贾诩没有范增那般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谋划天下的本事,但却有范增所不具备的通晓人心的本事。

    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仅要擅长谋国谋兵,更要善于谋人谋身!很明显,范增谋国谋兵是一绝,但却在谋人心谋己身方面欠缺太多。因此纵使他很早看出来刘邦会是项羽的最大敌手,却不能使项羽在鸿门宴除掉这个祸害。

    这只是因为他不懂人心,不懂项羽的心。

    所以纵使他有大能耐,却不得项羽善待和善终。

    贾诩无疑在谋军谋国方面算不上顶尖绝世级别的,但在谋人谋心谋身方面的造诣,却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绝不是夸大,而是贾诩确实真真正正有这个本事。

    所以尽管地位特殊,关系与张绣最为亲密;在军中有雍凉军的拥戴,在文臣中有敬服,但是贾诩却很少表明他的观点和态度,只要非关键情况或者被询问的情况,这位年纪才过五十的老大夫总是一副半阖着眼端坐一动不动的样子。

    但是,如果毒士一旦开口或者插手,便是翻云覆雨!

    今晚突然一反不管不问的常态,知会了胡车儿,令他带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