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50章

锦绣三国-第50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某些原因”本来张绣是不知道为什么的。但是越是靠近战场,直到陈策走过来,张绣终于明白了为何荀攸会发现有埋伏。

    那就是——味道。

    全都绑着干草的陈策部众使得这附近的草丛“茂密”了很多,但是沉思问题的荀攸并没有太注意。反倒是另一个感官传来的触觉,直接触动了荀攸的神经。

    那就是一股好几个月没洗澡的男人体臭味——引起了荀攸这位文士的反应。

    没错,从淮南大旱以来,陈策和他的山贼都是山区的农民。淮南水网密布,就算丘陵地带河流也不少。但是山上流下来的小溪只勉强够村庄喝水用,根本不够他用。特别是躲进山里当山贼后,更是没人体验过洗澡的滋味。就算往年,不说这寒冬腊月难以洗澡,山上的气温便够人受的。

    其实在古代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很多人一年也只洗举手可数的几次澡。一是没有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而是确实条件限制。夏天倒好说,跳河里便是。但是冬天,过年洗一次澡就好了。

    而且如果因为洗澡感染了风寒,这在现代或许不是什么事。但在这中医都未完全发展的三国,风寒却是夺人性命的第一杀手!

    有关风寒的历史性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也是这个时代的人,张绣还记得张仲景才去年被朝廷任为长沙太守,而他完成那部中医学的划时代巨著还得在他当上太守几年以后!

    就说张仲景,历史上记载,其家族在建安之前曾有两百多人。建安之后十年,便因为兵灾天变导致的病疫病逝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都是因伤寒病逝!

    官僚家庭张仲景家族都是这副惨状,更别说平民了。很多城镇,只是短短数日,便成空城,这种状况在东汉很常见!

    所以古代人不常洗澡,其实在他们自身看来倒不是陋习,而是十分正常的。

    在这点张绣相信现代人是比不了的。来到三国以后,张绣就感觉古代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现代人高出了很多。不过仔细想想倒也释然了,都是自然淘汰的结果,那些抵抗力免疫力差的人从一出生就被淘汰,能够幸存的都是相当优秀的基因。

    张绣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你来这个世界之前,其实已经战胜了十亿个人,甚至更多。

    但是在古代,出声的婴儿夭折率很高,尤其是在普通家庭,通常至少生三四个孩子才会幸存一个!

    尤其是中间一旦妇女出现了难产等等状况,那便往往一尸两命。哪怕生产婴孩无恙,妇女却产后大出血,这个孩子也是照样无法活下去的。

    失去母乳的哺育,在这个没有奶粉米粉的年代,刚生下的婴孩绝对活不过三天。因为普通人家请不起奶娘,在这个普遍缺乏营养的年代,每个女人的母乳都是极为有限的,帮了别人儿子,自己儿子就得饿死。

    所以张绣不得不再说一句:当你被安然生下来,在没有处理细菌病毒的茅草房里度过了危险期,还能够活到七八岁大,已经至少战胜了十个同龄人。当你身怀寄生虫,总是吃住着脏乱差还活到了壮年,那你又战胜了二十个人。当你既没病死,又没被不可抗力比如自然灾害弄死,还没被摸不着头脑的兵乱贼乱杀死,安然活到了七老八十,恭喜你,不禁战胜了至少一百个人,而且免费获得了由大汉法律保证的国家供养!

    貌似扯得有点多,但是张绣却是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一对五六岁的儿女是有多么不容易,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自己是否以后不应该总想着踹走这两熊孩子呢?

    唉,居然想起了儿子和女儿,甚至还有只见过两三面的她,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和这个世界没关联,现在却好像总想着他们,不想离开他们了。

    已经融入这个时代了吗?

    ……

    张绣还在淮河北面独自怅然的时候,昔日“仲氏皇帝”的公主袁澜,正在庐江码头,看着新年里长江江面飘过的寥寥几条船舶独自发呆。

    昨天的消息,应该是一周之前九江郡传来的消息吧。曹操已经当众宣布将会带张绣以及纪灵、张勋、张辽、贾诩、阎象、袁涣等人在春节之后班师许昌。

    在所有随军的张绣军文武名单里,原淮南籍或者袁术系的大将文臣,一并随军去许昌,曹操只留亲信大将曹仁,以及五万曹军镇守淮南。

    君这一走,生死未卜;君这一去,不复返兮;与君相离,恐不再见。

    ……

    一支由开往荆州的商船船队驶离庐江湾,逆风逆水朝着荆州襄阳进发。

    离别时他曾说,荆州至少有十年平安。而且还快马请人写了一笔书信,说是去寻找一位号水镜先生的,交给他书信便会有所安顿。

    哥哥袁耀出了寿春便不愿意按照计划去荆州躲避,倒是怂恿袁澜弃了张泉张若,随他去江东投奔孙策。说依靠袁家和孙家的关系,以及袁澜的美貌,定保袁澜成为尚未娶妻的孙策正妻!

    只是从小一直顺从父亲和长兄的袁澜却是坚持要去荆州,无奈之下袁耀只好自己去投奔和自己有发小之交的孙策。留下妹夫黄猗一家陪着袁澜。

    当然,要不是张绣出城时暗自派遣了一队飞熊兵和一个得力统领,以袁耀的性格早就直接强行带走自己的妹妹了。

    来到寿春,袁澜化名刘澜,以刘氏宗亲的名义,得以住进现任庐江太守刘晔的府邸。袁澜这一个多月便一直寄居刘晔家中,一切的消息都是刘晔告知她的。

    身上流淌着正宗大汉皇室血脉的刘晔是个聪明人,他心里既然看得开这天下必将改姓,难道还容不下一个败军之将的儿女?

    亲自送袁澜去往荆州,眼望帆影消失,刘晔终于还是轻叹一声,转身便欲离去。

    一骑快马驰来,刘晔很自然地停下脚步,静等快马疾驰而来!

    正值饥荒季节,军中战马很少出动。能派出如此快马送讯,定然发生了大事!

    果然,那骑士一脸急促,下马便言:“禀太守,四天前寿春发生兵变,张绣重新控制寿春,一夜曹公折损七万兵马!”

    除夕举事?

    难道曹操此人也是浪得虚名吗,如此紧要时间竟都没有防备?

    顾不得多想,刘晔忽然马上对旁边的侍卫下令:“立刻快马赶往上游,他们逆风逆水走不快,赶上之后唤她们上岸,就说,就说淮南已定!”

    一道惊雷随着刘晔的最后一句话炸响,淮南阴霾的天空,闪过一道亮光!

    刘晔惊诧地望向了天空:“此时降雨,难道淮南已春?”

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追回袁澜。

    刘晔派出的侍卫虽然尽心竭力办事,无奈还没往西追上一里路,泼天的冰雨伴随着惊雷声滚滚而下!

    等到这侍卫冒着寒风骤雨走江边陆路终于看到了船队的时候,急来的暴雨却是已经导致江水大为上涨。上游江面已经朝下游涌来一bobo洪峰。

    眼看风浪云雾将船队湮没,这侍卫却是在也不敢追了。江边土路已经泥泞不堪,马已经无法再骑了。而且现在风向已经转变成了强劲的东风,已经不是逆风的船舶已经不是步行奔跑能追上的。

    ……

    曹军淮河之北一战,又是折损两万多人马!

    先是八千后军被张绣急袭击溃。再接着曹军又被埋伏,又扔下了四千殿后曹军。还有张绣军骑兵对曹军主力穷追不舍,丧失锐气的曹军还尝试留下数千兵马阻挡,却是因为没有重型兵甲,而没能顶住一千西凉铁骑一个冲锋。一败再败且体力消耗殆尽的曹军终于丧失了斗志,四散奔逃。又被张绣军轻骑和羌胡弓骑砍杀射杀了数千!

    其实,如果曹操和荀攸当时稳定住了心绪,不被张绣一直算计他们而影响了对大局的判断,当场指挥中军在被包围的时候就地作战,也不至于一来一回的奔跑白白消耗掉了曹军最后积攒起来的体力精力。甚至不用等到前军骑兵和轻兵的回援,仅凭中军曹军便可与只是两万五千山寨山贼和一万张绣军疲军弱军一战。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曹操的错误决定致使曹军失去了最后扳回一局的机会。

    十五万曹军,四天三夜便折损到不到三成,所有粮草辎重更是丢失无遗,这一战,曹操可谓惨败!

    如果加上蕲阳折损的数万曹军,曹操此征淮南,前后折损的青壮兵员不下十五万!

    诚然蕲阳之战曹军折损的大都是一些民夫乡兵性质的山寨曹军,但是那也是曹操的预备役军队,是曹操扩充军队的第一替补梯队。在这人丁锐减的汉末乱世,中原之地诚然还能凑出百万青壮之士,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精壮都用来扩充军队。

    否则,那就是好比袁术一般的穷兵黩武了。整个淮南的精壮男丁基本都被袁术强征入伍,导致本就荒芜被废弃的农田更是没有充足劳动力耕作,这也是历史上为何淮南饥荒极其严重以及为何饥荒先于旱灾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在这个高出生率却也高死亡率的乱世,男丁的数量也是决定实力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曹操八十万大军赤壁一战湮灭之后,将北方精壮男丁一战而损失殆尽的曹氏集团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休养生息和战略防守的状态。以至于刘备和孙吴能够轻易挥军淮南合肥,瓜分荆州。甚至还让刘备挺过了积蓄实力的阶段,让刘备得以进军西川。

    而此时的曹操对付偏安西北蛮荒之地的马超韩遂等西凉军阀都费了老大劲,情况危急时甚至被马超攻取了长安!一直等到刘备安定了益州,进军汉中的时候,曹操才同样进军汉中。

    但是还没休养得缓过劲的曹军此时还是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刘备军有绝对优势,不得已高呼着鸡肋的曹操不得已只能放弃了攻取西川的打算。

    赤壁之战之后,靠北方常年处于战乱的地区再也没有发生过超过五十万人的会战。因为北方势力已经难以再聚集如此多的兵力。

    但是汉末以来长久处于休养生息状态的荆州益州和江南却是人丁兴旺。南方地区倒是爆发过据说双方百万军兵参战的夷陵之战!

    这便是三国的人丁实况!

    ……

    曹操这一去,张绣敢说,没三四年蓄力,曹操是不可能再征讨淮南了。

    也并不完全是曹操没有再次征讨淮南的实力,只是因为,整个天下局势的变化已经不允许他再向南用兵了。

    曹操统一兖州豫州司州徐州的速度因为张绣的穿越,已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时间。

    历史上建安二年冬天,曹操联合吕布发动对称帝作死的袁术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袁术元气大伤,但却还不至于灭亡,粮草吃尽的曹操和吕布联军一直没攻下寿春,不得已退兵而去。

    而现在因为张绣穿越,张绣舍弃南阳转战中原,使得曹操省去了对张绣三次战败的过程。袁术在建安二年便灭亡,曹操也在这一年控制了天下中枢南阳。也是因为没有对张绣的三次战败,实力比历史上强大的多的曹操迅速了结了吕布刘备这两个心腹大患。

    甚至还有余力在短暂准备后,便能发动对淮南的征服之战。

    但是在其中有些历史并不因张绣的改变而消失,还是上演了。比如曹操“淫**”、张绣先投降又叛变、典韦战死等等一些事情。

    相比于曹操的东征西讨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信奉“一步一个脚印”的袁绍却是迟迟没有一统河北。纵然在河北袁绍最大的阻碍公孙瓒集团因为自身原因日趋衰落,不再对冀州青州并州构成威胁。但是一心只求稳健发展的袁绍却是做不到锐意进取,灭了这个阻碍自己王霸大业的绊脚石。

    顺便说说公孙瓒和袁绍这一对对手,可谓真是奇葩一对。公孙瓒过于好大冒进,自己只是一郡太守的身份,却敢依仗兵势强盛,只是攻取了青州主城,便自己肆意任命了青州牧、兖州牧、冀州牧,可谓轻狂不可一世。

    而袁绍除了开局用计吞并了韩馥的冀州之后,便再无任何大的动作。在公孙瓒强劲的幽州兵势下,袁绍势力甚至处于下风。

    好在老天总是看不惯喜欢作死的人,公孙瓒就成功做到让老天爷看不惯。先是公然对幽州牧刘虞不敬,惹得老实人刘虞终于忍无可忍,宣布收回公孙瓒兵权,并纠集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攻打公孙瓒。

    刘虞的十万大军却是和刘虞一样不习武事,被公孙瓒的少数部队打得大败,一代著名皇室宗亲刘虞不到一个月便被公孙瓒俘虏杀害。

    后院起火的公孙瓒一时顾不上前院,憋在冀州可劲攒兵攒粮的袁绍终于敢出手,趁火打劫地抢下了公孙瓒控制的青州部分。

    刘虞此人在三国出场很早,刘备之所以放弃编草鞋而从军,就是因为看到了时任幽州刺史的刘虞的招兵榜。刘虞也是便是他第一个承认刘备的汉室宗亲的名分,使得刘备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终于有了可以吹嘘的资本。

    刘虞在汉末是汉室皇族皇亲里面是为政能力最强的,但是相比于同辈的刘焉,却是缺少了一些战略眼光和为人谋事。

    他主政幽州的时候,实行宽仁政策,积极接纳外州难民垦荒幽州,通过各种政策积极发展幽州经济,使得幽州从一个苦寒穷地一跃成为河北仅次于冀州的安居乐业之地。同时,刘虞还以怀柔政策对待塞外鲜卑乌丸等族,为人勤勉有诚信,因而不论是在外族还是内民,刘虞的威望都很高。

    但是威望再高,生命在大,也怕刀砍。信奉武力至高无上的幽州兵马统领公孙瓒便是刘虞在政治上的分歧者。强硬派的公孙瓒主张用铁血手段对待外族,并且用自己的“白马义从”亲身做到了铁血政策。对待外族绝不容忍,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

    好在公孙瓒不过是北平太守,只是代为统领幽州兵马。钱粮军需一直依赖刘虞,所以也一直没有做的太出格。除了杀杀外族遣来进贡的使者,倒也没干啥更大的事儿。而觉得幽州在乱世得有武力保证的刘虞一直也隐忍着公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