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49章

锦绣三国-第49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绣的数千骑兵并没有加入战场,而是在张辽统领下绕过这儿去追击曹军去了。

    实际上张绣埋伏的人马足有三万之众,对付数千留下来殿后送死的曹军,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更何况曹军已经三天三夜没曾好好休息,体力精力大为逊色,虽然仍然凭借着一腔死志坚持战斗,实际上早已油尽灯枯。

    统领这三万人马的两员大将朝着张绣走来,其中一名正是被张绣委以重任的典农校尉——廖化,另一名却是个粗犷的生面孔,不曾在张绣军高层将领中出现过。

    一直走到张绣马前,廖化先一步半拜于张绣面前,抱拳道:“禀主公,屯田军五千精壮已经在战!”

    粗犷将领学着廖化的模样,也是半拜下去,抱拳道:“禀主公,庐江镇守陆勉麾下校尉陈策本部士卒已经包围曹军一部。”

    ……

    半个月前,庐江民变。庐江人陈策啸聚数万饥民,占据了庐江北部山区,庐江镇守陆勉手上之兵也不过三万,其中大部分还要用来防备江东孙策,根本无力剿贼。十五万大军驻扎在九江郡的曹操一怕派出自家军队之后,留驻九江的曹军不足以镇守寿春。二又怕派出张绣之后,张绣趁机蛟龙入海,逃窜到庐江郡继续抗曹。三又认为陈策虽然有数万之众,实际战力不过山贼水平,不足为虑。所以最终默认了陈策的存在。

    一周之前,陈策便以前往九江掠粮为由流窜进九江郡内,但只是数百人一股一股的。三天兵变前,又有陈策因为九江郡大乱而亲自前来趁火打劫的消息传来。这些曹操都有收到消息,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陈策会是张绣埋下的一颗棋子。

    历史上,陈策确实啸聚一方,手拥数万之众。甚至在曹操已经彻底消灭了袁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抗曹军。甚至只是依靠被饥荒折磨得战斗力只比农民强点的手下山贼众,击败了曹操派去围剿的一名偏将。

    最后曹操还是依靠庐江刘辟献计,对陈策软硬兼施。一方面先派人招抚陈策部众,另一方面派遣得力大将率军进剿。陈策部众军心因此不稳,人心不一之下遇战自溃,陈策死战被杀。

    总的来说,虽然历史上只是一个山贼,或者说大山贼头目。但是张绣认为此人的能力还是不比同样出身草莽的周仓廖化逊色的,就比如在手下贼众的数量上,只统领过千八百山贼的周仓廖化就是比不上陈策的。

    招安山贼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我党在特殊时期的统一战线的诠释便说的很好,只要是有志于打到日帝的队伍,便是我党的友军!

    在这点上只能说陈策倒霉了一点,他没像周仓廖化一样能撞上刘备,导致他也只能在历史长河匆匆划过。

    但是此生,陈策碰上了张绣。

    劝降陈策的工作是张绣亲自选派说客做的,那说客名叫蒋干,他的随行护卫张绣也只派了一人。

    作为淮南名士,蒋干以辩才著称,这是曹操久有耳闻的。蒋干之所以能去庐江一趟,也正是因为曹操的委派,受命前去和江东孙策接触。

    蒋干劝降陈策只用了一句话一个人。用的那人就是张绣派给他的护卫——裴元绍。说的话也很简单:“汝可知汝南裴元绍?”

    半年前,若是有人问裴元绍是谁,不管到哪,绝对是一问三不知。但是半年之后,裴元绍之名却是闻名中原,吃香全国。

    不仅在山贼界、武将界裴元绍成为了三国乱世以来的第一个屌丝逆袭的典范!当山贼之时,手下山贼数量从没超过一百个。在汝南郡的一个小县都不怎么出名。但是无奈张绣慧眼识英才,或者直接说裴元绍走了狗屎运,居然是张绣第一个大开中军营门纳迎的将领!

    那时,张绣兵不满十万,将不过胡车儿,文不过贾诩,地盘甚至没有,势力甚微惨淡。但是架不住张绣崛起太快,不禁彻底取代了袁术,甚至其势力集团更为文昌武盛。成名武将数十,名臣谋士满帐。一路没甚功劳却有苦劳,也未曾有过错的裴元绍也一路水涨船高,从一名最基层的小军官屯将做起,一路曲长、牙门将、校检校尉,出任三十万张绣军的斥候大统领之职!

    从一名不为人所知的小山贼头目,裴元绍做到张绣军的中高级将领、张绣的亲信只用了不到半年。便华丽丽的完成了一名底层草莽向正规高阶将校的转变。

    要知道,能够转变自己的草莽身份,成为世人所接受的正经武将可是当今乱世山贼水寇的梦想。因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原本都不是穷凶恶极的匪类,而是遭逢乱世,苟且偷生都活不下去才举起了武器入山为寇,实质上本性都不坏。

    而实际上在很多地区,山贼水寇甚至是正义和希望的代名词。腐朽的大汉王朝早已燃烧尽了它的生命,留下来的只有不见底的黑暗。自古有苛政猛于虎,当今却又苛政猛于寇。

    相比于早已不顾黎民的生死的贪腐奢侈暴虐官僚,这个时代的山贼水寇们却是极为重忠义之道的。近了有长江水上劫富济贫的周泰蒋钦锦帆贼甘宁,远了的还有对民丝毫无犯的黑山贼张燕。

    当然,一年之前蒋钦周泰便作为水寇界洗白的第一人第二人,为所有水寇界同僚所敬羡。甚至引得长江中游的第一水寇甘宁放弃了劫船营生,在荆州西蜀另谋高就。

    现在,裴元绍率先填充了山贼界屌丝逆袭的空白,使得整个中原的山贼无人不想正经从军,重新做人。

    纵然在乱世,贼寇和官军在很多方面都颠倒了过来。但是,每一个山贼头领在心里做的还是将军梦!

    陈策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山贼。但是他能够号令数万人马,变突出了他和其他山贼的不同。张绣甚至仔细想过,历史上陈策为什么要在曹操已经大致统一中原的情况下仍然据守山区,凭险顽抗?他为什么要做如此自不量力的事情?

    只有两个答案可以解释陈策。一,陈策本就是个自不量力的人,妄图占山自立为王!二,就是像历史上刘辟对陈策的分析:陈策之所以抵抗是因为他看清了天下大势,认为天下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统一不了,各地还会长时间处于割据的状态。所以他不想将庐江郡,将自己的好几万人马的生死压在曹操身上。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那么无疑陈策此人是有极大的担当和勇气的。曹操处理新的被征服之地的政策往往都是先光后整。也就是打得时候不管不顾,打完了先掠夺完财富,最后把这块地盘搞得虚弱到不能反叛掀不起风浪的程度,或者对敌方没有再夺回的价值,然后再慢慢发展。

    其实这个过程是每个当世诸侯所惯用的。新征服的土地,自然位于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自然不好看守。一怕敌方夺回去,二又怕当地人作乱,还不如直接将当地居民内迁,钱粮收敛,这样就算地盘被夺回去,自己也是有收获的。

    三国历史上干这一行最疯狂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曹老板,果断厉行的曹军擅长将繁重的搬迁人物简单化,有时候为了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曹军经常就地屠杀居民。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徐州曹操便因为屠城屠了半个徐州而在诸侯界出名,导致之后曹军无论征略那个地方都不太会有底层民众响应。

    所幸曹老板破罐子破摔,粮食不够吃该杀还得杀,包括自己的粮草官也一样,杀杀杀,直接无视民间舆论。

    当然,要不是世家大族的分量已经可以左右民间舆论了,曹操还是需要考虑一下“仁者得天下”的古训的。

    与曹操的直接干脆成鲜明的是刘备和诸葛亮两搭档。刘备就不说了,历史上在荆州,这货逃命都带着无数平民,甚至还上演了长坂坡和张飞断桥等等脍炙人口的桥段。

    受主公刘备的深深影响,在荆州还劝过刘备放弃民众率军逃跑的诸葛亮这货最后也成为了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忠实心重。也喜欢将自己新攻取得城池郡县进行大搬迁,历史上诸葛亮六次北伐,基本每次搬迁的内容都占据了军务的一半。

    甚至他自己,就差点为了搬迁丧命。好在司马懿那傻缺中了空城计,使得平生不弄险的诸葛孔明在史书留下精彩绝伦的一章。

    刘备集团爱民如子的传统给自己带来了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心。但是相较于曹操集团粗暴简单的传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平民的作风也经常拖刘备集团后腿。

    相较于曹氏集团用“霸道”迅速发展壮大,刘氏集团进取缓慢。刘备坐得荆州、诸葛北伐失败的原因里“仁道”都占据了很大成分。

    ……

    按照庐江的战略位置,无疑上面的过程还要更加苛刻地执行。因为庐江地扼长江下游当口位置,控制庐江段江面便可以横断江东和荆州水面联系,是个绝佳的位置。这个位置不管对于曹操进攻江南,还是江东孙氏以后杀回中原,都是不可或缺的跳板。

    那么,注定成为中原势力和江东势力中间地带的庐江将来肯定是一个无人区的存在,这可能是陈策这个庐江人所不愿看到了。

    所以,他不愿还没有征服河北之地的曹操控制庐江,因为在整个北方统一之前,北方势力是绝不会涉足有天堑的南方泥潭的。

    ……

    当然,以上内容纯属张绣个人猜测。陈策此人到底是狂妄自大之徒,还是坐山观虎斗的骑墙派,还是极有担当的一条硬汉,有待张绣对其慢慢的观察考验。

    此次前来九江埋伏,陈策出动了两万多山贼。好在因为张绣兵变,曹操并不在意九江郡的山贼横飞。使得陈策通过前后两次的小股渗透和大股流窜聚集了大批人马。吃了张绣提供的一顿饱饭,这群因为袁术暴政和饥荒骨瘦如柴的山贼今天才有力气和三天三夜没休息的曹军作战。

    廖化的五千屯田军,则是从淮北九江郡和沛郡的屯田地直接挑选带过来的。有些还曾是吕布的部下。是当初吕布徐州一路战败的残军。

第七十章 淮南将春() 
从数万山贼中挑选出的两万五千丁壮,以及在张绣军战斗序列排位末端的五千屯田军,便是张绣在此地埋伏的全部战力。

    这两万五千多山贼听起来还挺唬人,但是张绣却知道正常情况下,这两万五千山贼却是连两千五百普通曹军吃不下的。

    要知道曹操素来精兵简政。中原之地虽久经战火,但架不住底子雄厚,武装六七十万军队是没任何问题的。但是曹操却是刻意将自己的军队一直保持在四十万之下,就算一统豫州兖州徐州司州,目前也只是打算将部队补充到四十万整。在这点上曹操和河北扩军百万的袁绍袁本初大行径庭!

    虽然曹操坚持四十万军队的编制,但是其军费开支并不比河北袁本初的百万军队少。曹操一直坚持给予部卒全额粮饷,战马军械都是用的标准件,军队里从来看不见破旧的兵甲帐篷车马。再加上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曹军的出勤率和更新率很高,最迟三个月就得大规模出征一次,一年兵员更新率至少达到百分之三十!这导致军费粮饷一直不比偏安河北少有大规模战事的袁本初低。

    换一句话说,曹操是用了供养普通军队双倍的钱粮来供养自己的四十万军队。每天都能吃饱饭,每周都能换到干净的布衣,每月都能领到足额军饷的四十万曹军的实际战斗力也是堪当七八十万大军的!

    而陈策手下的所谓山贼,称他们为山贼似乎都有些过于奢侈了。要不是廖化从沛郡南部屯田地赶来的时候带了一万套张绣军兵甲用来给陈策的部众充场面,估计这会儿陈策还得身着单衣指挥着自己身上裹着干草的部下战斗。

    穿的烂也就算了,和这两万五千人接头的时候廖化只感觉自己碰上了一群七天七夜没吃没喝东西的人,居然一顿便把自己部众带来足够支撑三万人三天的干粮吃完了!全部都是饿死鬼托生啊!

    最关键的是,从一见面廖化就发现这群“山贼”似乎连山贼的战斗素质也没有。不说他们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穿上了衣甲都只感觉像麻杆一样。而且行军埋伏的时候毫无章法,就那么随便找个草丛树丛或者大石头,甚至懒得动手挖坑蹲进去。

    好在他们身上御寒的干草帮了这群不懂隐蔽的“山贼”一个大忙,每个陈策的部众不管领没领到廖化带的衣甲,身上都裹着厚厚的干草。正好和这附近茂盛的枯草丛一个颜色,加上薄雾笼罩,远远看去根本发现不了什么。

    再说说他们如何打仗。开战了以后这群山贼全都一窝蜂乱糟糟冲上去,就好像一群冲向麦田要收割麦子的农民似的,然后被整齐列阵的少量曹军杀得哭爹喊娘。

    好歹有自己的五千屯田兵在,加上曹军状态不佳,再加上身为埋伏一方,有心理和地势加成,再因为七八倍于曹军,再加上张绣的数千骑兵在前面构成的巨大心理压迫,这场埋伏战才得以稳住阵势。

    廖化叹息这群山贼素质堪忧的同时,陈策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部众实在太渣,没敢主动向张绣开口。

    张绣却是理解这群早已用惯了锄头镰刀的农民。说他们是山贼实在太抬举他们,因为他们都只是半个月前才放下农具的农民,能够主动朝着数万曹军发动埋伏战,还没多少人临阵怯场已经很让张绣满意了。

    虽然,这其中清晨那还未散尽的雾霭帮他们屏蔽了连绵不绝的兵甲鲜明的曹军。

    说实话,张绣并不认为最后这一招诈计会真的吓跑曹操,只要情势不对,张绣绝不介意率领自己的正规骑兵撤退,反正击溃了曹军后军不是,算上昨晚自己的大败,大家扯平了。

    好在老天开眼,战事因为各种阴差阳错进行的如此顺利。此战过后,曹军想要图谋淮南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为什么说是阴差阳错呢?本意上张绣还是想让曹军完全进入伏击圈,然后就地大量杀伤曹军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曹军只是半步踏进了伏击圈便察觉了。

    这个“某些原因”本来张绣是不知道为什么的。但是越是靠近战场,直到陈策走过来,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