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39章

锦绣三国-第39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高顺由自己的打算。一方面不清楚八健将其他大将对于郝萌叛乱的态度,贸然联系反而有可能暴露吕布所在。另一方面趁着郝萌拿下下邳城池,自以为得逞的松懈时机反杀他个措手不及。

    高顺的果敢勇毅在这里体现无遗。

    再说一说这八健将排名还靠前的郝萌郝将军,原本是张杨部下,只是见张杨太过窝囊,便想跟着天下无双的吕布干出一番事业。哪知道吕布只想着为自己打算,从不想改善自己部下的生存状况。

    郝萌一见吕布这货只顾着自己享受温柔乡,却让我们这群河内人倍受思乡煎熬之苦,这说不过去吧。好歹他能走到这一步,我们河内兵可是出过大力的。

    于是郝萌抓住吕布外紧内松的特点,果断反了。

    但是郝萌的想法只代表一部分河内籍兵士的心声。另一部分河内籍将士还是觉得在吕布手下比在窝囊的张杨或者不恤士卒的袁术手下好。郝萌麾下大将曹性,便是这部分士卒的代表人物。

    等看到高顺统领本部不到一千士卒来平叛,自负已经控制了下邳城池的郝萌当即决定出城迎战,以数倍兵力直接碾压保吕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同样看到是高顺统军来平乱的曹性毅然反水了!

    偏爱施放暗箭,打仗不计手段的曹性曹将军背后出刀,劈向郝萌。

    前面已经说过了,郝萌是吕布八健将排名靠前的,武技不低。不然他也没资格独自统领一部数千士卒。

    武技反应极高的郝萌倒是夺过了曹性的夺命大刀,不过他的武技比曹性高不了多少,还是被曹性斩断一只臂膀。但是身为八健将上将的郝萌还是单手举枪刺伤了曹性。

    高顺统领麾下七百人杀入郝萌数千兵马中,乱战中愤怒的吕布一戟挑死了负伤的郝萌,河内兵没怎么打便投降了。

    河内兵愿意迅速投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郝萌身死,反吕派失去了领袖。另一方面平乱的主将是并州籍的高顺,七百高顺的部卒也大都是河内兵出身。这便意味着吕布不会对河内兵采取惩罚措施。

    整件事情完全展现了高顺的忠毅果敢、严密周谨的优良品质,以及他在军中的信誉威望。其他八健将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兵变以及后续问题便被高顺一人完全处理掉。

    但是高顺真正出彩的地方并不在这一块,而在他以德报怨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上。

    平定兵变之后,谁都以为大功臣高顺从此会成为吕布倚重的一号大将。但是吕布的处理方式,却令人大跌眼镜。

    猜想中的河内兵的重新归属问题,不仅出身并州的高顺没有拿到这数千人的兵权,反倒是交给了曹性统领。

    这倒罢了,谁让人家曹性阵前反戈一击,还斩断郝萌一条肩膀呢?但是吕布接下来的调配却是令众人更是摸不着头脑。

    高顺赖以成名的七百“陷阵营”,被吕布剥夺了指挥权,交由和吕布有外内之亲的魏续掌控。

    高顺自此成为一个闲人,不统领一兵一卒的大闲人。

    也许,从曹性口中得知自己最敬重依赖的谋士陈宫,居然与这场叛乱有牵连!吕布对亲人以外的人都产生了不安的戒心吧。

    或许还是因为另一个原因让吕布疏远高顺吧。

    早在兵变之前,高顺便曾劝过吕布:“凡破家亡国的人,不是因为没有忠臣和明智的部下,而是因为他们不被重用啊。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时常出现失误,说话做事总是有差错。失误的事情难道可以一再发生吗?”

    这些话出自史料考记。暂且不论高顺的原话到底是不是上述这些,总之可以确定的是,高顺劝阻过吕布注意用人问题,以及个人性格问题。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明显吕布没有听进去高顺的谏言。

    高顺作为一个武将真正的过人之处,或许在这儿。他的智谋,在吕布麾下其实只在陈宫之下。作为跟随吕布最早的元老级别人物,高顺对吕布的指导作用是极大的。

    十余年之前出身塞外蛮荒之地,只有一腔血勇的吕布,十余年后便会指挥千军万马,与诸侯争锋,其实少不了高顺的功劳。只是吕布生性不耐烦,对养父丁原亦此,对干爹董卓亦此,对恩人刘备亦此,现今对这位时常指导自己应该做什么的老部将亦是如此。

    他吕布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一方诸侯了,已经不需要别人对他说应该做什么!

    于是,尽管明知道高顺绝对忠心,但是吕布却仍然不重用这个完美的部将!

    对,他太完美了,完美到永远挑不出任何过错!

    不管是武技、谋略、智谋、识人用人、练兵、甚至个人生活习惯,都令人无可挑剔。

    于是,高顺所说的吕布不会用人,便变相的在高顺身上得到了验证。

    直到需要作战的时候,吕布才将陷阵营的指挥权还给高顺。比如,在处理琅邪相萧建和臧霸的问题上,高顺重返吕布中军大帐,并妥善解决了问题,稳固了臧霸与吕布的关系。

    整个过程高顺没有任何任劳任怨,没有任何因为吕布剥夺他兵权的不爽言行。总是尽心尽力,做自己职责所在的事情。

    而现在,曹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第一个对高顺敬酒。

    尽管高顺在蕲阳坚守、以及最后的反身一战,导致曹操中军十万人马损失惨重,是为整个蕲阳之战曹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曹操对高顺的招揽之心。

    曹操有时候甚至感激张绣,感激他救了吕布,顺便继承了吕布麾下的这批高素质文武人才。接着再向自己投降,让自己名正言顺拥有这些极为珍贵的人才。

    要不然,曹操想象的出来,自己生擒吕布之后,高顺是怎样的宁死不屈。而现在,自己避免了一切不必要的麻烦,免除了坐看忠义人才被自己手刃的遗憾之感。

    但是高顺的反应很简洁直接:“多谢曹公相待。平寇将军既降曹公,顺为平寇将军标下,自当为曹公之臣。但是顺曾为温侯麾下,一人事二主已是极限,不便一生侍奉三主,为世人所侧目!”

    高顺这话说的很简单,意思是自己不可能为曹操直接所用。更深的意思就是:要想用我可以,得保证张绣和吕布都活生生都在。

    曹操楞了一下,不禁对高顺的评价更深一层。虽然这话让他心里不爽,但此刻更多的是对高顺的重新评价。

    忠义之于武将,是于职责和使命所然。但是不是所有武将在具备忠义的同时,还兼有极高的智谋,并将忠义之道诠释到如此境地。

    这番话的实质是说,我高顺和张绣吕布一条命,我必须对自己的主公保持绝对的忠诚,不管是曾经的还是现在的。同样,你有幸做我的主公,或许不是直接的,但我也会对你保持绝对的忠诚。只要这份忠诚,与对张绣和吕布的不冲突。

    曾经的忠诚不与现在的忠诚冲突!

    张绣做到了这些,他好好安顿了丧失了争雄之心的吕布。曹操,你能做到这些吗?

    下一刻,曹操就要回答,自己能做到!

    这并不是他开口说空话,实质上,昨夜放过张绣一命,多多少少曹操便是考虑到了今天这种状况的出现。

    张绣的文武班底虽然不顶尖殷实,但是质量也算过关,班底也齐备充分。若是能将这批人全心全意地收降,自己的文武集团就又上一个台阶。

    就在曹操张嘴的一瞬间,帐外便一阵吵嚷声,接着便是一个不似曹军打扮的人冲进中军大帐,手捧一个匣子。

    高顺倒是认得那人的衣甲,正是张绣军的衣甲样式。

    冲进大帐的这人一脸邀功似的欣喜,献媚似的当众打开了匣子,对帐内众人高声喊道:“大喜啊,曹公!我们家将军给你送喜来了!”

    曹操眉头很皱。守备辕门的校尉死了吗,怎么会放一个不是曹军样式和口音的人进军营?中军轮值的虎卫营将士难道偷懒了,怎么会放一个没经批准的陌生人进入中军主帅营帐?

    看向帐门处,轮值的虎卫营将士居然把头探进大帐内了。自己不是已经下令,这场宴席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不许任何人靠近大帐的吗?

    正在思虑怎么回事的时候,那人已经快速打开了匣子,露出了一块黑白红夹杂的东西什物。

    当曹操看清那东西是什么的时候,举在手中的酒樽突然松手掉落,天子御酒被倾洒在黄土地上。刚要张开说话的嘴张的老大,脸上的表情更是变到了一副说不出来的模样。

    不光是曹操,所有大帐的人看清那什物到底是什么后,都露出了惊骇恐惧喜悦兴奋悲愤等等一种或者是几种夹杂在一起的表情。

第五十五章 吕布之死() 
匣子里,赫然是一具头颅!

    在场的人不论武将谋臣,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一具头颅还不至于吓到他们。真正吓到他们的是,这具头颅的主人。

    探头看向帐内的虎卫营亲兵,以及他们的统领典韦许褚二人,看到这头颅脸上都露出来一副不可思议的惊喜表情。

    而胡车儿和荀攸郭嘉。脸上却是毫不掩饰的惊骇之色。

    关羽张飞哥俩也是惊骇之色,只是张飞的惊骇中多是大快人心的惊骇,而关羽的惊骇中居然包含着惋惜之色。

    他们的老大哥刘备一开始也是微微露出了惊骇之色,但这股惊骇看不出来任何多余的色彩,并且迅速归于平静。

    至于高顺张辽二人,却都以一副震惊中夹杂悲愤的神色。张辽甚至当场朝着那副头颅双膝跪地,拜服于地。而高顺,则突然冲上前去,抽出佩剑,直接劈向那拿着头颅的张绣军打扮士卒。

    电光火石间,高顺的剑已经到了那人跟前。好在最后一刻高顺及时收手,只是将利剑搭在那士卒脖子上。

    再看向曹操的表情,两手还是做着举杯相敬的动作,嘴略微张开。神情先是一脸不敢置信的惊骇,接着这表情迅速被悲怒所代替。

    帐中的气氛瞬时凝固,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副头颅。

    这头颅生前曾搅得天下风云涌动,万夫闻名惊骇。死后却也使得这满帐的当世文武氛围诡异。

    因为,这具头颅,是温侯吕布吕奉先的!

    本以为是邀功的,却不料刚亮东西,就被人差点砍了头。这名张绣军打扮的士卒当即两腿一软,跌倒在地,手里捧着的吕布头颅滚落在地。

    高顺眼中杀机顿起,但还是强忍着胸中的悲愤,怒喝道:“温侯何故?”

    探头想一睹无双战将吕布死后的“风采”的虎卫营也是冲了进来,围着拔剑的高顺亮出了兵器。

    那士卒此刻却是吓得话也说不出来,张辽却是站了起来,走过来拨开高顺的剑,低头问向那士卒:“为何如此?”

    ……

    这士卒确确实实是张绣部卒,但是却是广陵守将杨奉韩暹的老亲信。

    蕲阳之战的结果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张绣管辖的淮南大地,因为张绣连收拢溃败的军队都来不及,哪里有封锁消息的时间。

    得知张绣固守寿春的兵力不过十万多败军,而曹军不下二十万人马,作势是要一举拿下淮南的阵势,驻守广陵的杨奉韩暹立刻动了歪脑筋。

    这两人曾经因为争夺天子而与曹操交恶,而依现在这阵势看来,手腕手段高出张绣不止一筹的曹操是势必要做中原一哥了,这当头再跟着无威无势的张绣一条路走到黑,可不值得。

    于是在张绣投降的前一天,这两人便狼狈为奸,改旗易帜,控制了张绣派来的广陵太守韩嵩,快马向曹操通报自己投诚的消息,力图先一步洗清与张绣的关系。

    这个过程中,杨奉和韩暹还考虑到了再广陵花天酒地的吕布。考虑到吕布跟曹操血海深仇,要是他不愿意投诚,那绝对是个巨大隐患。加上张绣现在麾下一大票原吕布部下,只要干掉了吕布,相当于更直接表明了自己对张绣的态度。

    于是杨奉韩暹两人一合计,以商议如何应对寿春之困为名,摆了个鸿门宴,直接做掉吕布。

    吕布只以为杨奉韩暹两人想要依仗自己的高超武技,带领他们救援张绣,没啥疑心就上当了。

    临出发小妾貂蝉还曾劝过吕布,局势变化叵测,谁也不知道杨奉韩暹这两个多变之徒什么意思。但是正妻严氏却是直言张绣对杨奉韩暹有莫大恩惠,让他们从不入流的数千弱军统领做到了如今的一郡守将,麾下五万人马,如此大的恩惠令杨奉韩暹有报答之心是很正常的。

    最后吕布出于对自身武技的自信,还是采取了正妻严氏的建议,按时赴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百精挑细选的刀斧手一齐杀向酒醉的吕布。尽管吕布最近一段时间不关心马上之事,身子被酒色侵蚀的厉害,但还是杀得这百名刀斧手溃不成军,杨奉府邸血肉翻飞。

    好在满城都是杨奉韩暹的人马,自知不是对手万分惊恐的杨奉韩暹调动了广陵城内兵马甲士,数千正规军一齐上阵,死伤无数,血战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解决了这个当世第一飞将!

    据说到最后,广陵整整南北一条街倒下的杨奉韩暹部卒不计其数,流淌的鲜血把排水沟都糊满了。甚至全城守军一齐上阵,一拨数十人数十人打车轮战,几十拨人后才用长枪刺死了全身负伤的吕布。

    杀到最后甚至没人敢靠近身死的吕布半尺距离。参战的士卒都说吕布虽然睁不开眼睛了,血虽然流干了,但只要靠的太近,说不得他还能突然伸手出招。就跟已经打死的蟑螂一样,虽然头和脚都卸下去了,但躯体还能潜意识作用动弹!

    以至于到了取头颅的时候,都没人敢靠得过近。最后还是杨奉韩暹亲自操刀上阵,剁下了吕布的头颅。

    谣传吕布骨头硬,杨峰韩暹两人一起用力才剁下来吕布的头,就这样用的刀还是砍卷刃了。

    不过可惜的是,吕布一个人搅得广陵全部守军提心吊胆手忙脚乱,吕布的亲眷趁乱溜出了广陵城,不知所踪!

    ……

    听闻这名杨奉手下亲信士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