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21章

锦绣三国-第21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样一种感觉?

    听着邹氏的建议,张绣脑洞大开,沉吟片刻说道:“婶娘倒是好提议,那群五大三粗的家伙我都给分了府邸,但家里没婆娘没婢女也不像个家。这事我会马上办,只是烦请婶娘把那些心里有心思的都安排去打扫寿春宫吧。”

    “另外婶娘所说,倒是让我想起了其他地方袁术兴建的行宫还有很多宫女嫔妃。汝阴、广陵、庐江这三地的行宫加在一起也有四五百宫嫔,估计地方官也和我一样不甚重视。我等下便命人去将这些人也好好处置了,到时候还得婶娘把把关,清汰一些不堪的女子。”

    邹氏笑着答应了:“绣儿说的正是婶娘方才还想问的,没问题,婶娘同为女人,自当厘清这些事。”

    “那就麻烦婶娘了,实在是绣儿身边可用之人不足以担当此任,还得婶娘费心。婶娘还有什么事情,要对绣儿查漏补缺吗?”张绣问道。

    实在是空谈简单,实干起来才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自以为简单遣散宫女让他们回家团聚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了,却是根本连实情也不知道。

    这毛病真得改,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早晚出事。

    “要说还有什么实情,其实有,其实也没有,就是婶娘想为你好好考虑一下……”邹氏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绣摸不着头脑:“什么事,婶娘你直说。”

    “你看,泉儿今年五岁了,若儿今年也都三岁了……”邹氏吞吞吐吐道。

    张绣更糊涂了:“是啊,我知道啊,怎么了?”

    邹氏还是一副欲口难言的样子。张绣却好像明白了什么:“婶娘,原来你是想说……”

    “对对对!”邹氏立马确定道:“若儿都快三岁了,你还……”

    张绣又迷糊了起来:“不是泉儿的生日快到了吗,若儿还得好几个月呢?”

    邹氏差点昏过去,忍不住直接道:“不是说若儿的生辰,是说你的……”

    “我的?”张绣好好回忆了一下:“我的生辰也没到啊?难道现在就准备,太早了吧!”

    邹氏再也忍不住了:“就是给你续弦的事!当年我曾问过你,你说得到她的丧期满了在考虑。现在若儿已经三岁了,丧期已满,你得重新考虑下。我倒不是怕带这两个孩子,就是怕你一个人,每天那么多事,没个人端茶送水。”

    ……

    啥?娶媳妇?我现在才二十四岁,等等,按张绣的年龄,我现在刚好三十岁,快到而立之年了。

    怎么当时刚穿越没发现这个可怕的问题,自己还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原来老天爷骗了我六年时间。

    六年,人生正值青春的六年,就这么没了。

    虽然说来到三国,自己三个月学到的东西比整个大学都多得多。但,张绣心里还是不是个滋味。

    看到张绣面露苦色,邹氏心里也明白了。看来还不是时候啊,什么袁术之女,袁耀的妹妹,本来家里名声就不好,现在还托人找我帮忙牵线。

    只是下一刻,张绣忽然换了一副嘴脸:“婶娘,你看,我…我…我现在可以吗?”

    ……

    咳咳,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表现有点不稳重,张绣忙继续说道:“绣儿本来不想续弦的,只是绣儿部下那些人,这几天不断给我说要许他们家谁谁进府,绣儿想来想去,还是给这件事上个准信,断了那些不合适的一些念想。”

    不得不猴急啊,都多大人了,还是独枕空席。

    邹氏听了张绣匆忙编造的解释,居然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点了下头道:“婶娘听说袁家的告罪表已经递到朝廷去了,是吗?”

    张绣实在跟不上这位便宜婶娘的思路,只得老实道:“是的,据说是袁术临死用血写的,绣儿顺带上奏给朝廷了。”

    哄鬼呢,袁术本来就被自己气得半死不活,当时在庐江行宫直接被刘勋一句老狗直接气得不省人事。加上逃回庐江的路上颠簸,据刘晔所说,刚进城就断气了。还能写血书,呵呵。

    “那意思是,袁家现在没罪了?”邹氏问道。

    “袁氏本来就没罪,毕竟还有一个天下第一诸侯袁绍。朝廷不会把称帝这件事情怪罪到整个袁氏身上,有罪的只是袁术一人而已。”

    “那就好,”邹氏长出一口气:“婶娘就是怕影响到你。”

    怎么,这是怎么回事,我又不姓袁。

    “你听说过袁术有一个女儿吗?长得很是可人,为人在性格上也很合你的意思,就是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我擦嘞!什么叫“很合我的意思”,我的口味兴趣婶娘你从哪里知道的?

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 
袁术的女儿?

    张绣听到这句话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刁蛮公主!

    父亲骄奢淫欲嚣张跋扈成那样,生养的女儿肯定德性也好不到哪里去。

    嗯~,一定是那种眼高过顶、目中无人,总是感觉太阳系围着自己转的大小姐类型,最次也该是一个正太妹。

    不过婶娘说的“合我的意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邹氏见张绣脸色难看,以为他嫌弃这袁耀之妹出自袁术膝下,而袁术现在是这大汉天下名声最臭的人,会给他自己的声名带来负面影响。

    于是急忙道:“婶娘也就是随便说说,现在可是满淮南的美人儿给你随便选,婶娘就是提个醒而已。你也快三十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能总是一个人。”

    张绣虽然不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此时却也知道,这袁耀估计给自己婶娘做了工作。再加上邹氏本来就对情同母子的张绣的终身大事很担心,这才有了今天邹氏主动问自己是否再娶的事。

    于是张绣忙笑道:“天下人非议,与我之身何害?绣儿倒不是怕有什么流言蜚语,相反,如果娶了袁家之女,倒是能最大限度帮绣儿安抚淮南。只是,那袁家小姐绣儿也不曾见过,更不曾相处,如何相定终身?”

    邹氏听了这话却是掩面笑道:“男女大防,这普天之下,十对夫妇,恐怕没有一对像绣儿说的,洞房花烛夜掀起红盖头之前夫妻就见面的。”

    虽然知道这个时代男女已经开始受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但张绣没有想到在这汉末就已经这么严重了。

    张绣不禁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据说就是一个男人一个不小心,碰巧朦朦胧胧看到了黄花大闺女的孟姜女的半张脸,孟姜女就只能嫁给这男人了。

    然而这男人洞房花烛夜就被抓去当壮丁修长城去了,这对夫妻还没认认真真看对方一眼,就两别了。直到那男人挂了,孟姜女居然还死心塌地,去哭长城去了。

    这还是秦朝发生的事,而现在儒家纲常思想已经统治天下将近四百年了,男女之防得有多严重。

    幸好邹氏在性格上不是那种强势女人,否则张绣真得担心邹氏给他来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类的。

    最后,张绣还是表示再娶这个问题会认真考虑的,只是这袁术之女,就算了吧。

    河岸两个孩子还在嬉戏,张绣和邹氏都注视着两个玩水玩沙抓鱼虾的天真孩童,但两人的眼光完全不同。邹氏是十分溺爱地看向两个孩子,张绣却是一副想一脚踹这两熊孩子到河水深处的模样。

    白吃我的粮食白穿我的衣服也就罢了,都这么大了,晚上居然总是赖我床上!

    你们这样,将军府那些芳心暗许的侍女怎么办?

    ……

    傍晚,张绣登上山头,陆陆续续有打猎归来的武将聚在半山,炫耀着自己的斩获。贾诩袁涣杨弘阎象蒋干等一干幕僚谋士聚在张绣身边,一同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

    呈现在张绣等人眼前的是一幅异常壮丽的山河图。远处低山起伏,近处宽阔的淮河畅直奔向东方。落日夕阳染红了整个天空,还令平原和丘陵一篇苍茫,照得淮河好似一条丝绸,绵延不绝。

    “大好河山啊!”张绣忍不住感叹一声,这种景象,在后世是很难见到的。天地纯粹至极,甚至连升起的点点烟火都那么可爱。

    等等,哪来那么大的烟火?这儿可是淮北张绣曹操吕布三大势力的交界处,是一片各方势力坚壁清野的无人区!

    仔细辨认,张绣终于看清了,居然是烽火台点火放烟,怎么搞的?

    数骑卷带着红尘而来,领头一人飞奔上了小山,抱拳禀告张绣:“将军,斥候观察到,曹操二十万大军先锋夏侯惇所部已经出现在沛郡东界。”

    来报告的正是张绣的斥候大统领,校检校尉裴元绍。

    看来,历史已经被自己这个小蝴蝶扇得改变得太多了。曹操提前一年解决了宛城之患,现在来解决吕布这个绊脚石来了。

    张绣的一帮谋士幕僚面面相觑,这曹操来得也太快了吧。昨天细作报告曹操还在梁地,今天夏侯惇都到沛郡了。

    曹军不愧是在中原征战了好几年,从一支黄巾军加农民的杂兵军队锻炼出了一支能征善战之旅。

    “吕布无谋之辈,纵然陈宫有当谋士,也决计挡不住奸雄曹操。将军在这种情况下有何打算?”贾诩淡淡问道。

    张绣沉吟片刻:“前两天曹操才给我封了平寇将军的名号,让我领九江太守。还准了我上表的广陵太守韩德高、庐江太守刘子扬、汝阴太守何叔龙。曹司空甚至还亲自向皇帝上表,看在袁术以前勤王的功劳上,赦免了袁耀等人的罪过,准许袁术按大夫礼葬在老家汝南。”

    “可以说,只要是我前些天向朝廷上表的所有条目,曹操都一应答应了。这种情况下,我又有什么理由出兵帮助吕布直接和曹操作对呢?”

    韩德高是韩嵩的字,刘子扬就是刘晔。而何叔龙则名叫何夔,和袁涣同为陈郡人。是有名的名士,为袁术所强行征辟。张绣攻打淮南的时候,这货正准备甩了袁术投奔曹操,幸好有袁涣,及时追回了这位不显名于演义的大才,避免了白白的人才流失。

    到张绣手上,准了袁涣的推荐,任为汝阴郡太守。

    “是啊,将军要是出兵,绝对授天下以话柄。对将军的声名是大大的不利,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以因为吕布出兵。更何况,吕布虎狼之辈,就算将军帮了他,他也不一定记将军的恩情。”目前实际上主事九江的张绣主簿阎象说道。

    “可是一旦不支援吕布,曹操就能一举拿下徐州。到时候实力大涨,下一步绝对会贪图我们淮南。所以,我们必须出手!”第二谋士——长史杨弘反驳阎象道。

    “杨长史,你说的要出兵的理由,本参军是很认可的。只是我们淮南现在有能力再出兵吗?而且这出兵的胜算,又能有多少?我军如今人员庞杂,才草草整编完毕,如何对抗曹操的久战之士?”

    “依我看,不如固守淮南,整训军队。最后就算曹操能胜吕布,想必也一时难以再对淮南有什么心思。到时我们再趁他疲惫,凭借西凉铁骑急袭徐州,坐享其成。”张绣的重要文臣——接替韩嵩成为张绣的第二任参军的袁涣说道。

    袁涣和杨弘不太对头。在是否出兵这件事上,因为袁涣和阎象同为文臣,对淮南现今的情况比杨弘更为了解,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而旁边的蒋干却仍然是看着远处天地景色,一副这不是老子专业老子不参与的模样。而贾诩挑起了话头,中间议论却毫不参与,闭眼呼吸着天地间的清新空气,天外神游。

    张绣将这五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杨弘三人又是好一番争辩,最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只得一起向张绣拜了一揖,请张绣裁决。

    张绣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吕布是必须要救的。曹操已经很强大了,一旦让他攻破徐州,收服了张辽臧霸,自己绝对难以抵挡。

    只是还有些顾虑,那就是像阎象和袁涣说的,自己在淮南立足未稳,名声才草创。和曹操作对,这没什么,关键是曹操现在把控了中央朝廷,和他作对等同和朝廷撕脸。而自己目前的声名都是靠一句“勤王师,剿叛逆”得来的,一旦出兵,那自己匡扶朝廷忠肝义胆的声名就会毁于一旦。

    这个时代声名可是很重要的,没有曹总那样的手腕能力和魅力或者袁绍四世三公的声望,就一定得有刘备那样好的名声,否则绝大部分贤才大能根本不会跟你混。

    这倒是其次的,张绣不是什么太注重名声的人。关键问题在于,正如袁涣所说,自己的淮南现在确实不宜出兵。

    拿下广陵和庐江后,张绣的军队扩充到了三十多万,钱粮丰盈。然而有十多万人都被编入新任典农中郎将李通的屯田军。李通负责招抚流民进行屯田,而副手新晋校检校尉廖化和袁涣善于治水的从弟袁敏则负责依托淮河长江和众多湖泊兴修水利。

    李通短短数月,招抚了近百万流民,而这些流民,都依靠张绣府库供给粮食,所以张绣现在和养了百万大军没什么区别,囤积如山的粮食每天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减少。

    张绣自己算过,如果出兵,淮南目前的粮草,最多只能够支撑三万人马半个月的。

    带三万人去帮吕布对付曹操,张绣自认为自己还没那个本事。

    但是要是不帮吕布,那可就是真真的唇亡齿寒。

    张绣只得问计贾诩,诚恳地向贾诩一拜:“贾先生有何高见?”

    贾诩半睁开眼睛,一手放在腰后,一手捋了捋胡须:“文锦可知老夫为何向在场诸位问计,自己却不语。”

    张绣心中立即大喜:“定文和先生心有定计,且胸有成竹!”

    贾诩微微叹了一口气:“非也,老夫只善谋人事,不善谋时事世事。”

    什么意思,人事?不就是人做的事吗?难道曹操不是人吗?

    看见张绣还是不懂,贾诩只得尽量明白一点解释:“人事,就是人心之事,老夫只能担保解决事关人心之事。对这牵扯天下时势的大事实在不敢妄自非议,惭愧了!”

    张绣心中顿时一万头马呼啸而过,那你个老不死的在一边装什么高深莫测。

第三十章 一梦惊魂() 
“子翼先生何见?”尴尬的张绣只得转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