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97章

锦绣三国-第197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上的望族族长和豪强首领们纷纷闻之色变,就算是曹操本人也神色也是微微一变,似是不快道:“好个张文远,行军竟是如此迅速,这是打算要在郾城过夜么?”

    旁边有望族长老马上笑了:“魏王陛下既然都来了,楚贼今晚怕只能呆城外喂蚊子喽!”

    众人也是纷纷附和,四周顿时一片对曹操军事才能的赞誉之声——确实,此时的曹操完全称得上这些赞誉。在官渡和仓亭两次在实力相差悬殊的决战中不败乃至取胜,曹操仅凭这卓越军事指挥能力便足以当这魏王,更别说曹操本人还富有相当的治国才略。

    一片称赞声过后,众人适时提出了告退。尽管宴席的酒肉大都还没开动,看天色今天也不大可能开打了。但是楚军毕竟来势汹汹,得多出一些时间留给魏王和他的谋臣将领商议作战计划。

    魏王笑盈盈地派他的军师祭酒礼送这些望族豪强,待军师祭酒回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一群的魏军将领。

    曹操端着饭碗正在桌上夹菜大口吃咽,并不关心自己在部下面前的仪态问题。用曹操的话来说,管你是王是兵,饿了就得吃渴了就要喝,活人岂能让尿憋死?

    于是对于魏国将领们来说,吃饭时的上下尊卑观念也就好像被排泄的屎尿一般不值得重视。

    “都快坐下吃”曹操好不容易吞咽下一口菜饭,如同一位招呼客人的主人一样,拿着筷子向手下部将们招手:“这些酒肉都没开动,在许昌可吃不上这么新鲜的肉,喝不到这样的美酒!”

    部将们立刻将最后保留的一点拘束和腼腆扔到一边,纷纷大大咧咧找了合适的位置一屁股坐下,抓起猪腿羊肉便是先往嘴里塞。

    曹操见身旁的禁军将领史涣一直站在自己身旁未动,便是打发他:“那边还有个空座位,你和虎痴儿且去吃罢!”

    许褚脸色大喜,搓了搓宽大的手掌急不可耐地加入众人中间。史涣脚下却丝毫未动,忧虑道:“楚军至此已不足十里,末将以为当立即击鼓为号,召集士卒列好战阵严阵以待!”

    “孤王怎么没想起来”曹操拿着筷子的手忽然猛的一拍脑袋,懊恼道:“快去叫士卒埋锅造饭,那些乡绅望族送来的牛羊酒肉都别客气,全都宰了吃了罢!”

    郭嘉笑嘻嘻凑上前来:“魏王且宽心,属下已是吩咐诸军多采集柴火做饭了,不消一个时辰便都能吃上熟饭了。”

    “一个时辰”史涣独自琢磨这其中的意味,又望了望什么也看不见的远处,狐疑道:“楚军还未到?”

    郭嘉:“楚军来是来了,不过距此还有二十多里呢。史将军也快开动罢,吃饱还能歇会!”

    史涣瞪大眼睛,看着还尚未走远的郾城望族乡绅们,又看了看自己狼吞虎咽的同僚们,又看向品尝着各种细菜的魏王,惊讶道:“祭酒大人真是高啊!”

    曹操吃着吃着啧啧道:“别说,这郾城的厨子做的饭还真香!”

    郭嘉坐了下来,为许昌的厨子辩解道:“差距在于食材,不在厨子。”

    曹操点头:“也是,许昌附近四条腿跑的都被抓的快吃绝种了。孤王的亲卫队都得挖野菜才能保证给孤王每餐四菜一汤。偌不是托了张绣的好运,今天这顿酒肉,孤王怕是过年都吃不上。”

    夕阳慢慢变淡,直至最后一抹残阳彻底落入地平线以下,暮色降临。

    远处地平线出现了大股兵马。因为暮色和距离的缘故,在曹操看来只是一团黑线在慢慢放大。

    魏军们并不着急列阵应敌,主将都回到了各自的部属中间。

    曹操骑上战马,望着周围的将士。魏军们因为长久的严重缺粮已是导致了大部分士卒面黄肌瘦。但是今天下午好歹都恢复了一丝血色。

    曹操满意点点头,正想照例在战前训上两句话,刚一开口却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

    周围有部将借着酒意发出哄笑,曹操丝毫不介意。

    “诸位!”数万人马忽然一齐寂静下来,曹操:“孤王答应过你们,让你们吃饱饭!今天,孤王做到了。而汝等可愿为孤一战否?”

    这支军队早期的主干为青州兵,也同样沾染了青州兵们的一些习气。饱食一顿便能效以死命!

    “随吾击贼!”曹操举剑高喊!

    “杀贼!”数万魏军齐声高喝,在各自主将统领下在广袤的田野间铺开,呈进攻阵形冲向楚军的方向。

    统领楚军的是楚国征北将军张辽本人。在距离郾城三十里的时候张辽便是得知了魏军进驻灃水东岸的消息。但是张辽并未料想到曹操会率主力迎战自己,而放弃与进攻谯郡的楚王军队对决的机会。

    其中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张辽没有料想到与自己当对手的直接就是魏王曹操!

    的确,如果今天换做别的人当张辽的对手。楚军也不至于头次万人大战便是失利。

    曹操见面就打的策略完全打乱了张辽的预想。正是顾忌魏军以逸待劳急攻远道而来一路急行军的楚军,张辽亲临前军,减缓调整行军的速度和节奏,使得大军刚好在暮色降临之际到达郾城附近。

    这个年代的野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的。古代之所以讲究“精兵袭营”,其实并不是只是说挑选精锐的士卒,而是在夜盲症普遍的军队中挑选夜视条件足够的士卒担任偷营重任。

    而且夜战容易导致混战,这往往是各级将领最不愿意打得一种仗。混战一旦打起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各处各自为战,甚至自相残杀。除非不得已,统军将领是绝不会让军队打这种仗。

    见远处的魏军并不列阵便是一齐冲杀过来,张辽立即传令收缩兵马列阵迎敌。此时张辽还未意识到他要对付的是曹操。

    楚军只是刚好列好阵形,魏军便是冲撞了上来——若是张辽的部属换做高顺的部卒,起码在魏军冲到阵前能够完全列好阵形并放出起码三波箭雨。

    而张辽的部卒在占据守方的优势下却只放出了一波箭雨,接着便与魏军弓弩手对射起来。

    魏军进攻毫无章法,但又处处布满杀机。张辽不断指挥部卒补上缺口,却是被临阵指挥的曹操不断抓住一些细微的破绽,予以痛击。

    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的楚军使得张辽愈发愤怒,便是下令放开阵形与魏军展开“充分”的厮杀搏斗。淮南士卒个头虽然普遍矮魏军一些,但是个个却长得比中原士卒壮实许多。而且在张辽的操练下,这些淮南士卒具备了原本并不具备的凶狠之色。个个矫健有力,绝不是昔日人人揉捏的弱旅。

第三百二十章 楚国老兵() 
夜色已笼罩了大地,只用干粮对付了午饭的楚军打起了火把,排成纵列沿着灃水继续向北行军。

    对此,相当一部分老兵早有了思想准备。下午的时候,大批魏军出现在郾城的消息一早便传遍了楚军,大军主将张辽于是亲率一支精骑赶往前军侯成部接替指挥。

    随军经验丰富的老兵们都明白,不管今天前军跟魏军打不打得起来,中军的人马都得要连夜赶路与前军会合。

    再说前面就是郾城,到了郾城就是完全离开了汝南郡进入了颍川郡,颍川地狭人密,进入颍川地界距离魏国国都许昌也就不远了。四条腿的骑兵甚至一天之间便能疾驰赶到,在许昌城下撒泡尿第二天早上便能赶回来。

    老兵们纷纷将背包行囊中所有的干粮取出来。所谓干粮,其实基本上都是干饼。

    南方较北方早收,因此楚军的干饼都做的极为厚实宽大,且在烙饼时罕有地加了少许肉丁和蔬菜,以充分保证士卒所需的营养。

    老兵们提前将这些饼子一块一块贴身放在自己盔甲衣服里面,新兵们则有样学样,前胸和后背都是变得鼓鼓囊囊的。

    只要保持干燥,这种特制的干饼能保存三个月甚至更久。楚军有条例,行军时每人需足额携带五日口粮。若是急行军,也至少携带三日口粮。

    三日的口粮也有十来张大饼,而楚军士卒的衣甲都是分身高胖瘦分级制作的,士卒们量身而穿,不可能太宽松,因而许多新兵见老兵们的饼子装不下,于是纷纷献殷勤似的要帮老兵们背干粮。老兵们则是毫不客气,用你们什么都不懂的眼神冷冷回绝,解开裤腰带便是将多出的饼子用草绳穿起来绑在大腿上。

    新兵们不求甚解,又隐隐恶心饼子沾染了腿根的臭味,只是将自己贴身装不下的饼子放回行囊继续背着。

    等到值日武官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下令停止行军就地就食。士卒们便是纷纷取出用体温烘热的饼子,就着携带的卤汁酱水大快朵颐。

    吃完之后军队继续行军,慢慢的有不少士卒便是觉得身上装太多饼子过于累赘拖累,并不听老兵的好心劝言,从身上取出来放回包袱背着。

    大军继续行进了一个多时辰,便是有了异变。最前列的士卒有新兵忽然兴奋地吵吵嚷嚷起来,接着数名白色袖带的骑兵便是快马疾驰过去,大多数楚兵迅速为其让开路,骑兵们直至那名叫嚷不停的新兵跟前,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领头的骑兵伍长突然便是挺枪直刺。

    整个枪头全部没入那楚卒身躯,叫嚷声戛然而止。大多数楚兵只是冷冷看着,仿佛刚才的同伴死有应得。

    骑兵伍长拔出枪头,冷冷巡视着周围的楚军士卒,用轻的可怕的声音道:“行军中再有喧哗者,犹如此人!”

    很快,导致这次新兵喧哗事件的原因被通报到了太尉陈宫处。陈太尉赶到河道旁的时候,河面上漂浮着越来越多的魏军尸体,其中也不乏楚军士卒的尸体。

    陈太尉只是定睛看了看估量了一下水流的速度,又推算了一下时间,便是下令:“全军再行三里,就地伐木树立栅栏。”

    按照楚国如今军政分离的原则来说,陈宫并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但是代替张辽指挥中军的镇北将军魏续对于陈宫言听计从,所以陈宫的命令下达极快,楚军并未停滞过长时间,便是继续行军。

    再行三里,前方依旧暗黑无光平静无异。但值日武官准确计算了行军距离,便是传令停止进军。大军紧张而又有序散开,前面的士卒将合适的树木砍伐倒地,中间的士卒搬运树木到空旷地,行军在最后面的士卒此时也赶了上来,劈开树木制作简易的鹿角拒木栅栏。

    经历了汉末以来的多年战乱,中原人口锐减,农耕程度也大大下降。原本农田一望无垠的中原诸郡现今也树木繁盛起来,楚军得以很快依托河流建立了基本的防御阵地。

    因为不是在行军,将军校尉们便是下令减少使用的火把,楚兵们找到各自的驻扎地,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用砍伐下来的树木偏支散叶升起火来。

    但是楚兵们还未休息,前方便是不再平静。站在高地和爬上大树负责瞭望警戒的健卒们清清楚楚看见了远处散布的点点火把光。

    少顷,这点点火光便是逐渐放大,直到楚军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举着的火把在随着人奔跑而左右晃动。甚至有眼亮的楚兵看见了在星光下闪着寒芒的刀刃枪尖。

    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喊杀叫惨声也被楚军将士们清楚地听到。因为直到此时楚军们仍全军保持着静默,刀戈碰击的声音、将校喝令叱骂的声音、骏马有节奏踏击土地溅起水花的声音一一为楚军所闻。

    而楚军仍是保持着绝大部分的静默。数万人中只有将校相互传令的声音和士卒们行动的声音。

    楚军点燃了全部的火把,除了一部分是人举着外,也有很多绑到了刚刚树立起来的栅栏拒马上面。弓箭手迅速站在最前列,弩手随后,盾牌手枪矛兵再次,刀斧兵最后。骑兵集结成队,拉出驻地待命。

    两名狼狈不堪的楚军骑兵终于是逃到了距离阵前不远的距离。此时阵中数万楚军中军的火把已经是悉数点燃,最外围的鹿角拒马上也绑着燃烧的火把帮忙友军识别。这两名逃难的楚军骑兵倒也识数,在快到阵前不到两百步的距离便是同时勒马转向,向楚军阵形左边跑去。

    这只是个开始,越来越多的楚军士卒向着明亮显眼的楚军大阵跑来。都是打了败仗的败兵。但衣甲武器大多还健全,只是明显因为体力不支而气喘吁吁。

    但即是再是上气不接下气,这群楚军败兵中的校尉屯长还是喝令着旁边的士卒:“不准直接冲入大阵,分左右退回中军大阵!”

    这些将校的嗓门之大,连在大阵前坐镇的太尉陈宫也是听了个一清二楚。旁边有佐僚面带忧色道:“太尉大人,败军还知道避开冲击正面走侧翼这是好事,但大阵西边是就是灃水,如何教这群惊慌失措的败军只走东边?”

    旁边的魏续立刻对着身边一名校尉下令道:“你立刻带两个人去阵前喊话,让他们只准从东边退入阵后!”

    那校尉咧开大嘴一笑:“何须那么多人,末将一人即可!”

    说完这话,这校尉便是纵马而出。陈宫不禁问向魏续:“这便是你常跟吾提起的刘铁嗓罢,一人喊话,万人可闻!”

    “正是此人!”魏续颇为自得,这毕竟是自己麾下着重培养的一员勇将。

    却见这刘铁嗓纵马直至阵前一百五十步,扯开嗓子便是吼道:“右有灃水,自左而退!”

    其声音之大,百步之内闻者无不震耳欲聋,百步之外其声亦如洪钟。不仅如此,这人肺活量惊人,竟然一口气连续将这句话吼了五遍这才换气!

    “果然不负其铁嗓之名!”陈宫惊道:“此等异才,一人可抵十名令旗手,若再来几名,我军此行都不必要掌旗官了!”

    刘铁嗓的嗓门果然奏效,楚军败兵中惊慌失措以致昏头昏脑忘了右边就是灃水的不乏少数,刘铁嗓这么一喊,恐怕只有两种人才会往右边跑。一种是聋子,另一种是傻子。

    陈宫脑中灵光乍现,笑道:“此等喊话虽壮士气振军心,但未免有为敌军传话之嫌。以后若是再有此种情况,只需安排九名弓箭手,向可以避难的方向连续射以火箭即可!”

    旁边有专门的佐吏,立刻是将这条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