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82章

锦绣三国-第182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肃静的城楼处却传来一声极为沉重的吱呀声,这两名骑卒倒是见多识广,立马是分辨出了是哪里的声音,都是暗暗用一只手拉住了马缰,目光都挪到了吊桥处。

    护城河吊桥自然是升起的,刚好是挡住了城门。这两名骑卒也是保持静默,目光一动不动盯着吊桥缓缓垂下。

    直到吊桥垂下一半,终于可以直接目视到城门处,这两名骑卒便是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惧的不得了的东西,扔了手刚打开的水袋,拨马便欲返身逃离。

    万分惊恐状态下,加马蹄声作乱,这两名骑卒却是都没有听到空传来的怪声。

    噗呲噗呲。

    严颜一弓搭两箭,同时松手射出,正射这两名叛军骑卒各自背后,箭头皆破开背甲没入要害血肉两寸有余,一击两命

    咚咚两声低沉的声音,吊桥终于是彻底落下,几乎同时,可供四马并行的城门洞开。胯下骑着一匹极为英俊的白色战马的张任对眼前两名叛军骑卒的坠落马下视若无睹,长枪前指,一马当先,高昂道:“随吾出战”

    ……

    叛军军阵,赵韪端坐在一座可移动的木制塔楼之闭目养神,旁边的亲卫急忙将他唤醒,禀告道:“大将军,刘璋派军出城来应战了”

    赵韪睁眼去看,果不其然,刘璋军的骑兵鱼贯而出,步卒紧随其后涌出城来。打前阵的军卒扛着一面大旗,面一个大大的“張”字。

    赵韪满脸不可置信的惊诧之色,似是根本没想到刘璋会应战。再看看出城的蜀军规模,似是刘璋已经把所剩的骑兵都派出来了。

    似乎是太过于不可思议,赵韪还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定是自己没有老花眼,接着脸的表情便是由惊诧转为了大喜

    “天助我”赵韪仰天大笑一声。

    “刘璋小儿不知死活,竟敢主动出城与我军野战”

    随着出城数量的愈来愈多,赵韪一副欣喜若狂状:“哈哈哈让本将数数,这出城的大概不下两万兵马,刘璋小儿真以为得了张任严颜等将,便可与本将抗衡么?”

    旁边还有数名赵韪麾下的谋士和将领,有一谋士先前见刘璋军出城也是面带喜色,不过片刻之后却是想到了什么,喜色转忧道:“主公,刘璋胆小如鼠,怎敢主动出城与我军野战,怕是有所图谋”

    赵韪又是大笑数声,不以为意道:“在本将面前,他刘季玉能耍出什么阴谋诡计?纵使得人相助,在本将十万雄兵面前也不值一提”

    那谋士也是一脸深以为然状:“那是当然,论机谋才略刘季玉怎可与主公相但是主公觉得,刘季玉此举是否是声东击西之计,明面大张旗鼓派兵出城迎战,暗地里却趁机从后面突围北逃?”

    这句话却是问住了赵韪,赵韪好一番思虑,道:“汝所言却不无可能。益州北边郡县早晚都会归降本将,他若是不早早逃亡,困守成都只有死路一条。再者现在北逃,再怎么说刘璋也还是刘氏帝胄出身,与关汉国有所渊源,刘协难免顾及宗族之情,派兵支援其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儿,赵韪便是立刻对着身旁的一名将领下令道:“汝速速带人通告其他西营、南营、北营主将,务必率部严守营垒,谨防刘璋率部弃城突围并带本部兵马往来巡视,如有急情,即刻堵截剿杀”

    那员将领名唤赵勇,乃是赵韪的亲族人,亦是赵韪的亲信大将。今天此战,此人本来是不用第一天率部攻城的,方才见刘璋军出城应战,本以为自己能够得令出战一展勇武,却不想赵韪因身边无人,把他用作了传令的和预备将官。

    赵勇轻蔑看了那名多事的谋士一眼,却是不以为意回声道:“末将以为,其他三面各有吾军一万,怕是不用再用末将去率部支援了,只需派信骑通告一下即刻”

    赵韪冷声道:“成都如此大城,区区三万人马怎能照顾得到每一方面,汝即刻去罢”

    见赵勇脚下还没有动的意思,赵韪当即是不客气怒骂道:“竖子想违抗军令罢?军情紧急,还不快快拍马去传令巡视,被刘璋跑了吾拿你是问”

    赵勇没办法,只能闷闷不乐下楼,他是赵韪亲侄子,被赵韪骂两句没什么事,是觉得自己一身勇武,应该去与刘璋军主力正面冲杀建功立业,而不是去带人马围城巡视,去逮杀不一定出城的刘璋。

    走下塔楼,赵勇迎面撞一员将领,却是本应在军阵的庞乐。赵勇素来看不起庞乐,见庞乐急匆匆的模样,又差点撞自己,难免恶语相向:“汝这是赶着去投胎罢?”

    庞乐面有怒色,却不敢回骂,只能别下头拱手道:“原来是赵少将军,有礼了末将得前阵都督之命,前来问询主公对阵之策”

    赵勇此时却是眼珠子咕噜一转,计从心来,说道:“庞将军莫慌,主公早有对策,特命本将往全军传令,对了,主公还点名要汝去做一件事呢”

    庞乐面露疑惑:“主公点名要我去做?”

    赵勇大笑道:“庞将军,主公虽平时不喜欢你说话的方式,却是十分看好你,此战便是要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见赵勇一本正经的样子,又想到他是赵韪的亲信大将,庞乐倒没有多少怀疑,半跪于地禀手恭敬道:“少将军请言,末将听令”心里却嘀咕着:什么重要的任务,怕不是又想我去干脏活累活罢

    赵勇煞有介事道:“庞乐听令,大将军要汝即刻去通告西门、北门、南门三营主将严守营垒,并令汝率本部往来巡视,谨防刘璋小儿使声东击西之计,从别处突围逃脱”说完这些话,赵勇把赵韪给他的令箭直接甩给庞乐。

    庞乐听赵勇一番话,本来还怀疑赵勇说的真假,看到令箭,当即便信以为真,唱道:“诺庞乐得令”

    看着庞乐转身马,赵勇也是转身,又是跑塔楼。

    赵韪正与谋臣们商议着正面的迎战之法,却见赵勇去而复返,疑惑道:“汝怎地又回来了?”

    赵勇恭恭敬敬拱手道:“禀告叔父,末将刚下楼,便遇庞乐庞将军。末将并不知庞将军先前所属,又见其奔走甚急,以为他是从其他三个方向的营垒过来求援的,便问他是否是刘璋小儿率部突围了,并告之他末将会率部驰援。庞将军却言不是,他乃是从前阵过来问询对阵之策的。并自告奋勇愿意以本部轻兵代替末将的重甲马步军,承担通告巡视之责”

    赵韪此时却是没时间去想自己这个亲侄子说的假话真话,漫不经心道:“既是如此,那也正好。庞乐手下都是些奔走迅疾的轻骑轻兵,机动性好些,承担围城巡视之责正好不过。”

    “来,汝也再听令罢,把此对阵之法,通告前阵,汝记得如此如此……汝也率部去前军罢,待本将令旗,率军出击……”

    赵勇顿时喜眉梢:“诺末将得令”

    :

第二百九十三章 秦风无衣() 
赵韪这边一番排兵布阵,重新将主力战兵放到了前阵,轻兵步卒退到两翼和后方,骑军放在军待命。……

    赵韪的打算很清楚,要是不想在攻城战损失太多的战兵,那得毫无保留的打这一场野战。因此赵韪并不用轻兵死士作为第一波战阵相交的炮灰,而是将主力放于前阵,一开始实打实与刘璋军干。

    赵韪有完全的理由相信,刘璋已经没有和自己硬碰硬的实力,城内不过只有数千蜀军败军,以及不到三万连挥刺劈砍这些基本战斗动作都做不标准没学会的东州兵,最多不过拼凑三千能战的精兵。而自己这边呢,一万训练有素的精甲之士打头阵,堆都能堆死刘璋军。

    不给刘璋军任何机会,直接击败乃至击溃刘璋派出城的这两万多兵马,然后轻兵和骑军跟掩杀,最好能能趁乱跟着刘璋军的败军杀入城内,则成都一日可破

    也许这一战会是自己做主益州的最大一战甚至是最后一战,有道是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赵韪虽年过五旬,但是却也是有了战意,最后是决定亲自披挂,率麾下精锐巴州兵坐镇军。

    赵韪军一番调整,张任也终于是率兵列好了军阵。说是军阵,其实倒不如说是“团阵”。两万多人马混在一起,不分军左右翼和后军,也不分部、曲、屯列队,仅仅是在整体保持了一个大概的方形团阵。

    这出战的两万多兵马都是东州兵,经历蜀数战,五万多人变成了三万人,营、部、曲、屯早被打乱编制。张任和严颜等人也没有时间进行重编整顿,这几日只是叫东州兵们好吃好喝,什么都不用干,睡好养好体力精神。

    敌我对悬殊太大,大战临前,若是太过注重去弥补这些差距,反而会更体现出差距,那倒不如什么都不做,只是分发了武库的兵器盔甲,要东州兵们自由挑选。

    叛军阵,赵韪麾下的将领看着连最基本战列队形都保持不了的东州兵纷纷嗤笑不已,仿佛已经是稳操胜券。赵韪脸色却凝重起来,唤过身旁另一员亲将,吩咐道:“汝带一半骑军,即刻赶往城池东北方向。”

    那亲将亦是赵韪一个本族的侄子,名唤赵。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是成熟稳重那种类型。

    赵面带忧色:“大战一触即起,此时分兵,怕是不妥”

    赵韪挥袖指向刘璋军军阵:“敌军阵列不齐,旗帜不明,嘈杂纷乱,全如散兵一般,一般的乌合之众都要强他们几分。如此敌军,纵有数十万,又有何惧?何况眼前不过两万东州兵而已,汝分一半骑军,不碍大事。”

    “此战若是刘璋那数千嫡系蜀军在,怕是还能给吾军造成些麻烦。此时不见,怕是把这两万东州兵当做掩护他从其他方向突围而逃的炮灰了。仅有庞乐一部巡城并不能稳妥,汝速速带军去往东北角城,如此才可万无一失。”

    赵回过头又看了一眼完全似是一群民丁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刘璋军,心底虽然隐隐感觉不安,但也觉得赵韪说的在理,便是唱诺一声,赶紧带着令箭去调骑军去了。

    赵韪军前阵,不止是将领们对对面的东州兵们满不在乎,绝大多数的赵韪军士卒看见对手的姿态也是嗤笑连连。

    但是该做的样子还得做,前阵都督一声大吼:“杀尽关蛮子,复我蜀人河山”

    赵韪军全军吼声雷动:“杀尽关蛮子,复我蜀人河山”

    前阵都督:“问罪刘璋小儿,还我巴蜀安宁”

    “问罪刘璋小儿,还我巴蜀安宁”

    前阵都督:“杀”

    “杀杀杀”

    ……

    一阵阵激昂人心的口号和吼声之后,赵韪军军阵恢复寂静。而直到此时,对面的张任却并无任何激奋士气的喊话,东州兵们更无战吼之声来与赵韪军拼较量。原本嘈杂纷乱的东州兵随着赵韪军的喊声吼声也是归于寂静,再无一人说话,竟是那种死气沉沉的死寂。

    叛军前军阵,赵勇对着身旁的数名同僚道:“这群关蛮子,怕不是已经被吾军的雄壮军威吓着了吧”

    同僚:“这群丧家之犬,想必早已惶惶不可终日。此战过后,怕是连一个埋藏尸骨的地方都没有,真正的死亡葬身之所”

    赵勇和其他赵韪军将领仍等待着军的传令,这边东州兵阵终于是有人发出了声音。

    却不是最应该带头鼓舞士气的主将张任,而是不知阵那处的哪个士卒,低声唱起一首古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歌声低沉嘶哑,带着关人特有的腔调嗓门。这是自春秋战国传唱下来的秦军战歌——《秦风·无衣》。虽然赳赳秦国不再,嬴氏秦朝短命,但秦人之风存于此歌,此歌亦一直为三辅关汉人传唱。

    歌声响起之后再也停不住。首先是围着那名士卒周边的东州兵跟着吼唱起来,声音从低沉到高昂,蔓延开来,直至两万多东州兵齐声吼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赵韪熟读诗与兵法,一听便知东州兵们吼唱的乃是出自《诗经·国风》列国最有名也最为慷慨激昂悲壮的战歌,顿感觉异样,于是抬头眺望,却哪里还看得见之前的死气沉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沉悲凉,深沉悲凉之下,则是生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慷慨悲凉的古歌声一遍又一边吼唱着,似暗含生机一般绵延不绝,愈发声壮一人喊则见其血气,百人千人万人齐吼唱出则见其威势一刹那赵韪却是好像看见了数百年前,为了争取不被奴役和生存地位的老秦人,老幼父子互相搀扶,衣着布缕,昂着头颅吼叫着发出不甘和倔强的声音,挥动镐头锄头向强敌,最后鲜血浸染了黄土地……

    “关蛮子,以为乱嚎叫几嗓子,可与吾军一战么?”赵韪忽然变色怒道:“一群丧家之犬,唱一首亡国之歌,以为本将会怕么?”

    “传本将将令,冲阵杀敌一个不留,杀尽关蛮子”赵韪颤抖着胡须,吼叫出声道

    只是他的吼叫声,在东州兵们的吼唱声,实在细不可闻好在军阵对战,早有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赵韪附近的亲兵迅速传令下去,接着令旗挥动,前后左右军得令,开始动起来

    叛军将领们也纷纷开始鼓舞士气,不过所说的话大多被东州兵们吼唱出的《秦风·无衣》声音掩过,最后赵韪军将卒只能喊出一句战前既定的冲阵口号:“杀片甲不留”

    而这五万人喊叫出的声音,竟是没有盖过两万东州兵们的吼唱声甚至在东州兵们的齐声吼唱下,赵韪军士卒的喊杀声竟然一声一声弱,一声一声没有底气

    千年之后,在古秦人吼唱战歌的方式,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秦腔,乃是国戏曲各地方剧种极负特色且唱声最嘹亮尽显慷慨悲壮之色的剧种。仅仅从其命名——“秦腔”,较其他剧种之名“某某戏”、“某某梆子”、“某某调”,“腔”字一字,便可言明秦人之声的特色。

    并不待赵韪军发号施令得当,不等赵韪军战阵完全挪动,甚至不等自家主将张任发令,东州兵竟然是自发发动了进攻。

    一开始是十余东州兵高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