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70章

锦绣三国-第170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是以为没听清自己的话,吕伶嗫嗫嚅嚅又开口了:“你们,能不能请出去?”

    这纨绔子弟仍是一副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满心的陶醉。后排的张绣却是立刻拉着身旁的小个公子往侧旁退了退。这小个公子此刻也是吃惊于吕伶的美色和天音,却是丝毫没察觉到异变的即将发生。

    咔嚓!

    赫然是骨头被扭断的声音!

    那纨绔子弟似乎因为眼前吕伶的红颜美色酒劲完全发作了起来,直盯着吕伶的眼神不仅丝毫不挪,竟然还伸出了另一只手去握吕伶那只小手。

    而吕伶在自己手背忽然感觉到带有湿热异物时仿佛触电了一般,突然便是一手抓住那纨绔子弟的一条胳膊,一手又抓牢了那纨绔子弟的手,反手便是一拧,接着一手撩起罗裙,一脚踢出。而众人只觉眼前一红,接着那纨绔子弟整个人便飞了起来。众人猝不及防,加之都喝了不少酒,一下被撞到了一大片。

    那纨绔子弟摔在好几个人身上,掉下来再看自己的右手,赫然已经是变形的不能再变形。或许因为酒醉的缘故,反应实在太过迟钝,看了自己反向扭曲了一百八十度的右手半响,才突然嚎叫痛哭起来。

    众人摔得七荤八素,前几排人只有张绣和那小个站稳了。看见那纨绔子弟极度扭曲变形的手,吕伶似乎是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用了几分力气,这人的骨头竟然如此不堪,自己顿时也是吓住了。

    呆了片刻,吕伶便是小步往前,对着那纨绔公子小心翼翼道:“对对不起,我帮你扭回来!”那纨绔哪里再敢让吕伶碰他,见吕伶上前,登时再也不顾,扭头便是连爬带滚地高叫哭喊着“妖女”“妖女”两个字。

    众人这时才想起来吕伶乃是温侯之女的事实。

    继严氏之貌美,得吕布之武技,这便是吕伶。

    等这纨绔子弟好不容易爬起来刚到内室口,迎面突然便是一巴掌扇了过来。这一巴掌的力度狠度绝不比吕伶扭断这人手腕的小,只是一巴掌,竟然是将这纨绔子弟两颗槽牙带着满嘴的血打出来,原地转了好几个圈才扑的一声倒地,整个人昏死过去。

    却正是张辽一脸怒气出现在了内室门口,身为统御数万兵马的楚国征北将军,不发威还好,一彻底动怒气势却是极为慑人的。

    毫无疑问,这纨绔子弟这一番乱叫正是恰巧被过来的张辽所听见了,这才有了如此下场。

    “新婚大吉之事,岂容如此胡言乱语,给本将军把此人拖出去!”一声喝令,身后便是冲上来两名虎狼一般的亲兵,都不用抬的,一人一只手提起这纨绔子弟便是迅速出了内室。

    袁耀也是跟在张辽身旁,此刻却也是大气不敢出一个。顶多心里同情下自己这个倒霉朋友,怜悯倒不必,此人真是连死字都不知怎么写。

    此人的下场袁耀也懒得过问,乱世人命如草芥,从匹夫到武将文臣,谁还没一怒之下滥杀过几个人。虽说楚国如今法典严明,禁止私自杀人,强调公侯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但要一个该死的人去死却不是用杀的方式方法实在太多了。

    张辽怒气未消,有心想要斥骂这群浪荡公子纨绔子弟哄闹洞房的陋习劣迹,却因张绣也在其中,只得忍着气作罢,调头便走。而袁耀也赶紧是跑到了吕伶身旁,双手握住吕伶不知所措的玉手,小心安抚着受着惊怕的吕伶,将其搂在怀中,又是回头对着自己这帮狐朋狗友没好气道:“还想找打是么,都还不赶紧滚蛋!”

    说到“滚”字的时候,袁耀似乎才想起张绣亦在众人中的事实,不过话都到嘴边了,收也收不回去了,只得压低了声音把最后一个字说出来。接着便是只顾轻拍吕伶的肩膀安抚吕伶的情绪,再也不看身后。

    众人闻言皆是再没了闹洞房的兴趣,皆是低头灰溜溜走了。倒不是因为袁耀出言驱逐,而是因张辽的突然发作。而张绣也是自觉无趣,也是随众人一同出了内室,拍了拍自己身旁那小个公子,重新回到席上。

    还以为能看到新娘子单打群狼的好戏呢,结果竟然这么多人竟然只有一个成了倒霉鬼,实在没意思!

    而到这时众人也大概知道那名酒迷色胆的纨绔子弟的下场了,在威名赫赫可止江东小儿夜啼的征北将军张文远面前,任你家财万贯背景身后,也抵不过一伍走卒。

    等酒宴快结束的时候那纨绔子弟便是被拖回了一众公子哥儿们吃酒的外院,要不是众人还记得张辽那两名亲兵的模样,却是万万认不出被拖回来那人就是一个时辰前闹腾得最欢的同伴。

    因为这名纨绔子弟虽然全身上下完好无损,但是一张脸却已然是血肉模糊认不出大概了,也并无呼息的生命体征了,而那两名亲兵的大手上皆是内外通红,手掌沾满了血迹。

    将这名已然死透的纨绔子弟随手扔弃于地,这两名亲兵竟然不作任何解释,重哼一声,便是扬长而去。显然是留给众人来处理后事的,众人皆是冷汗涔涔,不敢作声,等那两名虎贲锐士离去之后才互相小声讨论起来。

    这群公子哥儿们虽然平日多吊儿郎当,但都不傻,知道此事决不可宣扬。虽说这名纨绔公子之死对其家里人总得有个说法,也得斟酌好了统一口径再说。若是有丑闻传出,他们这群人怕是再多十个脑袋,也不够那张屠夫杀的。

    最终还是一个小个公子提议,就说这个倒霉鬼乃是因喝大了,在酒宴对征北大将军出言不逊,被拉出来掌嘴,却被掌掴致死。结合这名纨绔子弟生前的酒品色性,却也是唯一合乎解释的说法了。

    本书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下交州() 
眨眼便到了七月,刘备的鲁军势如破竹,趁着袁谭集结青州军于西线,突破青州南境,攻破重镇北海,直逼临淄。袁谭闻讯迅速撤军回防,但青州百姓闻前朝刘皇叔、徐州鲁国鲁王刘备率军入州,竟争相归附,青州东部郡县数日之内便有十之六七叛袁归刘,刘备之鲁军声势大振,似是有不可阻逆之势!

    袁绍上次吃了官渡之战的亏,这次终于听从沮授田丰等人之策,不再幻想解决曹操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以长子袁谭、外甥高干为主将分大军为三路。袁谭率十万青州兵为东路军,西出青州进攻濮阳;高干率七万并州兵马为西路军,南下先攻河内等地,再渡河取洛阳。而袁绍和三子袁尚领五十万晋军南下直攻许昌为中路。

    袁绍不求三路全胜,只求三路兵马立不败之地,只需一路能够破敌取胜,便可兜转侧击,魏国士衰将疲,兵力匮竭,必不能抵挡,便可使得全线大胜。

    谋划是很好的,只可惜时机已经不对了。这天下如今可不只是袁绍曹操两家争雄,曹操刘备刘表张绣乃至昔日虚君刘协,皆划地一方聚兵为王,怎会轻易就便宜了袁家的好事。

    甚至并不需曹操刘备特意派使通信联系,如此形势之下,两家很是默契的达成了战时同盟。曹操甚至将一直在泰山北麓坚持作战的臧霸部调往兖州,完全是对刘备放开了东面的门户。而刘备这一回却并无半点趁势扩张的心思,只是派少量兵马接管臧霸盘踞的那些地方,除此之外鲁军再无逾界之举。

    曹操如此调派也是无可奈何,魏军主力必须悉数北上才可有与袁绍的五十万晋军一战之力,而至于河内濮阳南阳等地,就只能靠当地的主官守将自己组织郡兵县卒应敌了。总之就一句话,魏国已然再无可调可用之兵了,臧霸部兵马虽然经历泰山之战大损,但仍有不少战力,此刻只能用于正面作战而不作守备只用了。

    刘备虽然在后世一直被诟病其大局观差,能被曹操孙策甚至袁绍之流甩开几条街。要不然直到后半生将近晚年有了诸葛亮辅佐的时候才有了蜀汉基业。但此刻这种形势无论是谁都不会行背后插刀之事。不然损了声名誉望事小,折了曹魏带赔上自己事大!

    曹操领魏军与袁绍在仓亭对峙,忌惮曹操的奸诈,加上自恃兵众粮广,袁绍并不急于决战,而是坐等其他两路战报。但是最后等到的,竟然先是刘备跟自己翻脸开战的消息,准确点说是跟自己儿子翻脸,倒是没提自己。

    而根据青州的军报,北海丢了,临淄告急,若是要保青州不失,袁谭的十多万青州兵是指望不上了。

    不过还好,兖州本就有曹魏重臣程昱坐镇,袁绍本就没对突破濮阳一线抱有太大的希望。最有把握击败魏军的还是高干的西路。毕竟因为钟繇背叛曹操,司州再无曹魏一线人物坐镇,比起兖州守备更空虚兵马更少。

    但是高干这一路却是紧接着传来了差点让袁绍吐血的消息。

    高干率领的西路晋军自晋阳一路南下,河东和河内两郡却早已是坚壁清野。高干因两郡守军皆是县卒民兵组成而轻敌大意,再分七万兵马为两部分别去取城,却是遭到了曹魏河东太守杜畿和河内太守魏种的坚守阻击,屡战不胜。

    高干自然是不敢将这样的战报送到袁绍处的,本想打起精神重新集中兵力对河东河内两郡逐个击破,以此掩过先前的不利。但不曾料想后方沉寂匿声了好久的黑山军突然大举作乱,其头领张燕更是再度出山,并州诸多郡县顿时告急。

    高干闻讯只得紧急秘密组织退军,不料却不知怎地走漏了消息,被杜畿和魏种联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没损失多少兵马,但是粮草辎重却是被魏军抢掠烧夺殆尽,不得已只得向在仓亭的袁绍本部送去军情战报,请求粮草支援。

    东西两路大军皆逢大变,最后回过头竟还得靠自己于曹操大战。袁绍怒于张燕的不识好歹与刘备的虚心假意,最后竟然是真的被气的胸中郁愤难平,以至于真的吐血昏厥患重病。

    在北方晋魏鲁三国大战之际,西北雍凉的局势亦是动荡了起来。雄踞西凉的韩遂马腾忧心于长安汉室小朝廷的日益坐大,亦因先前禅国封邦大封诸侯王时没有自己而不满,于是联结其他诸多西北小军阀,共同出兵攻打长安,一时三秦大地再起兵乱。

    而于蜀地立国的刘璋终于算是完成了继父亲刘焉以来的夙愿,自成一国称孤道寡。更是不管不顾益州以外的纷乱,于国都成都大兴土木,广建宫室殿宇,大修庙坛,不必多表。

    而割据汉中的张鲁亦是不满于禅国封邦的诸王分封,趁着诸国征战四起,汉国自顾不暇,仗着汉中天险,以南郑为国都,建国号为巴,以五斗米教即道教为国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度。

    只据有荆北一地的韩国这次终于安分了许多,南阳数次大战、荆北荆南大战、与楚国的江夏之战耗费了刘表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在向楚国俯首称臣遣子为质之后,刘表安心休军养民积攒兵粮,老老实实做起了楚国的藩国。尽管曹操抽调了大部分的南阳守军北上,这一次刘表却不打了,仅仅是派文聘收复了宛城附近的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县城。

    天下大势如此,再转回楚国国内。

    在华歆的主持下,豫章三郡和荆南四郡已是基本安定下来。因为国家版图的大幅扩张,各郡主官又免不了一番大的调配。原本的主官有许多按其才能被调任到了更重要的郡国,而副职们也大都迎来了转正或是升任,许多待仕的年轻才俊孝廉秀才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总的来说有条有序,一个大楚国的基型也已完全形成。

    在各郡太守都尉皆上任履责,各地完全完成与楚国中央政权对接对管之后,华歆才能返回寿春继续当他的大司徒,这至少还需个把月,而且因为楚国新颁布的大改革令,或许华歆在江南还得再辛苦一些。

    张绣的思维并不止是停留在三国魏晋这一时代的,而是横跨古今数千年的。在贾诩明确表示当下还未到真正逐鹿天下的时候时,张绣只好将目光从烽火四起的北方收回到楚国国内,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这场改革类似于商鞅变法一样,必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能使楚国脱胎换骨富强兴盛的一场革变。

    这场大改革之前,张绣首先想到了历史上魏晋时期的政治弊端与社会动乱根源,做出了初步的改革决定。那便是开始针对汉末以来,州郡太守与刺史对地方军政一把抓而权力过大易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问题,以军政分离为基本国策,彻底分离兵权与民政财权。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地方与中央的分权问题,在坚持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处理与地方的治权辖权划分。

    而要实施军政分离并处理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首先还得对楚国国内进行一次全面的行政区域划分。在这里张绣决定大部分沿袭前朝旧制,大致按照汉末以来的行政区域和等级来划分。据此如今的楚国可分为四州十八郡。

    四州分别为豫、扬、徐、荆。扬州辖郡最多也面积最大,有九江郡、庐江郡、蕲春郡、吴郡、丹阳郡、新都郡、会稽郡、建安郡、鄱阳郡、庐陵郡、豫章郡共十一郡,将近占了楚国郡县总数的三分之二。其治所位于九江郡的合肥新城。

    其次则是最近才纳入楚国版图的荆州。辖有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共五郡。治所鄂县,亦即武昌。

    扬州十一郡加上荆州五郡,那剩下的豫州和徐州自然一州只辖有一郡之地。其中徐州下辖的临淮郡乃是从九江郡中重新分出的一郡,而豫州下辖的汝阴郡因为强制南迁了大部分民众,更像个空壳。

    事实上张绣设置这两州最大的还是象征意义,一方面是显得楚国幅员辽阔跨地甚广,另一方面也隐藏了楚国对于徐州豫州的扩张诉求。

    天下自夏商周以来皆可作名九州,哪怕到了汉代分化为十三州,但是能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四州之地的,如今天下只有两家。即占据冀幽并青四州的袁氏晋国,张绣如此打肿脸充胖子硬设四州,亦是向天下人挑明了一句话:北有一雄袁本初,南有一霸张文锦。

    这便是变相为自己造势了。

    当然,因为吴楚大战之际岭南交州不断兴兵滋事的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