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65章

锦绣三国-第165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横江射手的精准压制性射击,接着又是五百陷阵营猛士的拼死阻击,吴军两百多辆兵车,一时之间竟然只有孙权那一辆战车冲到了张绣跟前。

    注:古时步卒组盾阵使战车翻车之法,有意读者可参看电影《江山美人》,其战争场面有其片段。

第二百六十三章 落幕() 
此刻张绣亦是动了,不过倒不是率亲骑迎上,而是喝声出令:“周仓何在?”

    虎贲右尉周仓立即是拍马上前,同时另一名体型颇为健硕的武威营骑士也是随周仓同时出马,两骑直奔孙权车驾。

    为孙权驾车的驭手乃是经验极其丰富的精卒近卫,见势立马察觉不妙,当即紧勒住马速,只是他动作还是慢了些,忽然的一支利箭射来,正中这名孙权近卫的咽喉处。羽箭力道很大,箭头从前方射入从脖子后射出,这近卫登时便没命了。

    张绣将手中劲弓扔还给身侧的胡车儿,又从其手中拿回虎头金枪,回头对着一众武威营亲骑笑声道:“来,随我生擒了这吴王!”

    说来还是得亏了那次单骑江东之行,张绣的弓术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回不过五十步左右的近距离,又是正面迎射正面直来的目标,没有任何失手的道理。

    与此同时,周仓和那名武威营虎贲在马上灵活闪躲过了孙权于兵车上射出的数支弩箭,而两人的战马前面又都套了马具马甲,亦是不曾被射伤。两人在接近孙权兵车十余步的距离终于出手。各自拉着绳索一端,而绳索中央系着一根极重的铜制圆柱形滚刺,一边平行着各自向左右拉开,一边手中放长着绳索。

    这两人开始动作的时候距离孙权兵车不过十余步距离,但一个呼吸便是拉开了十余米的距离分列兵车左右,略微调整了绳索高度便是同时大喝一声,奋力将绳索中央的铜制滚刺甩向兵车正面。

    这一击势同千钧,这根粗长如常人大腿的铜制滚刺有多重自不用言表,再加上周仓和那名武威营虎贲拍马全力冲刺施加于铜刺之上的巨大惯性,再有并未刹马减速的兵车自带的相对而来的巨大惯性,各种力合于一处,所形成的破坏力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

    这根铜制滚刺直接击中那并头齐驱的四匹战马马脖部位,竟然是将四匹战马粗长的脖颈齐齐击碎,马头和马身竟然是直接分成了两半,而那根铜制滚刺穿过那片血骨模糊只是减速但仍是前冲,接着又是击中了兵车正前面!

    这一击自然不是仓促之间使用的,很明显周仓和那名虎贲亲卫有练过很多次,为的就是应付今天这种场面。在铜制滚刺击中战马的前一瞬间,随着周仓极尽咆哮的一声叫喊,两人一齐松开手中的绳索,要是不然两人也会因传导来的惯性失控坠马。

    控制铜制滚刺的过程也是极为不易的,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的身体强度。必须有单臂抓负两百斤以上重物的力量,如此才能控制住绳索与同伴拉开距离打出战术。

    如果对这一系列动作需要打分的话,满分五星,这系列动作至少四星半。如此高难度的动作,自然也很难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张绣也并不强求周仓一定打成滚刺破车的效果。若是此法不成,张绣自还有后手,毕竟自个第一亲将胡车儿还未出手。

    却说孙权,虽然少年随长兄经历过战阵,但总归是没能干过大阵仗,一番气势如虹的冲阵,直到此时竟是没能讨到一丝便宜。

    铜刺砸过来的一瞬,孙权身旁的仅剩的那名亲卫便是迅速护着孙权跃滚下兵车,此时兵车四周插列的盾牌反倒成了阻碍物,待两人刚滚跳落地,便是听得一声嘭响,那铜刺斜着击穿了兵车正面的盾牌,又是坠砸下来正好是将兵车正中央的轴承砸断,失去牵引平衡的兵车顿时四散崩坏,好巧不了,一块残骸刚好是砸中了那名孙权的亲卫后背,这亲卫当时便直接扑地身亡。

    孙权这下真真正正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来不及有任何情感反应,孙权刚是爬起身来,才将还在腰间的利剑拔出鞘,一杆枪头铸着虎头的长枪已经是抵在了他的前胸,居然是连举剑的时间也没有。

    孙权一时垂头紧握剑柄,张绣也还在琢磨开场白,忽然间一声高喝传来:“卑鄙小人,休伤吾王兄!”

    张绣抬眼去看,正见一员极其年轻的小将直冲匹马直冲自己而来,微微一眯眼,倒是来了兴致,收了虎头金枪,便迎上那小将。孙权却是想抬手举剑,此时却是周围被数支长枪抵住。

    那小将自然是孙权之弟孙翊无疑,张绣倒是想见识一下这名听闻中颇有其长兄孙伯符之虎力的孙氏雏虎之武力,便是放了孙权由手下武威营亲卫看住,自己来迎孙翊。

    孙翊也是用枪,那杆枪张绣识得,竟然是孙策生前所用之战枪,姑且称作小霸王枪,但使枪之人,却绝无小霸王之力,张绣抬枪一击之下,便是得出了这个结论。

    虽然孙翊的力气和枪法在常人视之都颇具有勇猛气概,将其比之其兄小霸王孙伯符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世上哪那么多猛人虎将?孙翊之勇力,顶多算其长兄的弱化版。要知道,同等年纪下孙策早已是名常冲锋陷阵的虎将了,而孙翊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战势复杂多变,张绣也就不留情了,轻松闪身躲过孙翊的一刺,出手将其枪杆抓住,顺势一甩便是使得孙翊失去了重心,接着一枪扫出,直接将孙翊拍下马。不到十合便是将其解决。

    正欲回马再处理孙权,此时身后又是一声暴喝,却是吴将潘璋率数骑杀出阵来抢救孙权。要说这潘璋也是孙权一手提拔的猛将,乃是第一亲将。不过方才孙权以战车为导冲阵,少量的轻骑和车下虎士为辅,被陷阵营阻隔散了阵形,潘璋四下拼杀寻觅,终于是找到了孙权。

    这次终于不用张绣出马,因为吴军兵车以及车下虎士同陷阵营并州狼骑绞杀在了一起,横江营发挥不出了作用,太史慈终于是可以纵马出阵了这下拦住了潘璋,便又是一场恶战。

    拨马走回,再看孙权,孙仲谋终于是抬起头来,不顾身上的枪头所指,抬剑指向张绣。张绣也是终于再看见了这双碧眼,不同于吴县那次友好相见,不知何故,孙权的碧眼内里此刻竟然是透露着可见的幽红光,极是怪异。

    张绣挥手示意武威营亲卫勿动,又用枪指了下孙翊那匹此刻无主的战马:“战否?”

    “有何不敢?”

    ……

    不消多时,孙翊那匹战马马背上又变得空落落的。

    好一会儿孙权才强撑站起来,不过一双鲜血淋漓的双手再也举不起战剑,只是平昂着头面对着张绣,忽然一口鲜血喷出口,又是大笑道:“汝杀我大将,又弑杀吾兄弟,吾既不能报仇,死罢死罢!”

    张绣不过大笑数声:“汝虽敢搏虎,但吾非虎也。单论武勇,汝弟翊还胜你些!”

    ……

    车下虎士虽然精悍,但孤军奋战,强撑一时,难免全军覆灭。而此时楚军的全面进攻早已发起,韩当周泰等吴将虽然临阵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但于战局毫无裨助。全局将败之际时只闻得张昭一声声“坚持”“顶住”“死战必胜”的口号,但却没有任何招数应对楚军的层层压进。孙贲孙辅等孙氏大将虽然试图稳定军心,又是斩杀逃卒又是率亲兵舍命反击,效果甚微不说自个也又伤又残。

    终于,这场双方十余万兵力的旷世大战在日落前便是分出了胜负。楚军倒是还有藏匿潜伏了数千丹阳兵和解烦兵从后背击的一招没用上,吴军便是大败。无奈祖郎和徐盛二将辛苦了数日,最后竟然只能是被用来痛打落水狗。吴军的大败瞬时又变成了大溃败,四散奔逃降者不计其数,最后只有绝少数吴兵逃回了南昌城内。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国战终() 
江夏,西陵。

    这一日在夕阳的余晖下,楚军的青底色大旗终于是稳稳插在了城墙上,并再未被斩断或是拔下。

    韩军延续了浠水之战的颓败,黄祖与楚军数战屡败,损兵折将。虽有江夏世家士族全力支持,但韩军将卒离心,军心涣散,反过来楚军慢慢形成了绝对性的优势。

    当日甘宁斩杀邓龙、张硕二将,大胜收兵回营之后张勋第一件事便是拜甘宁为楚军偏将。这已经是张勋能够正式给予甘宁最大封赏了,比之张勋对张武和陈孙二人许诺的实名将军,那还都是半虚半实的,实际上还得经过太尉审批和张绣的准允。这也代表着张勋代表楚军正式接纳了甘宁,成为楚军兵将的一员。

    甘宁也并不计较之前楚军对其的不冷不热,毕竟那都是正常可理解的。只要自己的一番拼杀最后得到了回报,那一切都是值得的。相比在黄祖手下,怀才受疑、有功却遭罚的境况,甘宁已经很满足了。

    楚军打出了信心,于是接连半月急攻西陵城。西陵也算的上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怎奈黄祖昏招迭出。一开始先向统领水师的张允求救,等张允亲率部卒来援,却又惧楚军不敢出城,使得张勋率兵大败张允部,又送了楚军一场胜仗。

    再等城内吃紧,黄祖再派人往张允处告急,这回却是被楚军半路截了信骑,于是与张允在江面对峙的吕蒙便与张勋一合计,吕蒙由是便率精兵三千穿韩军衣甲装作张允部卒,赶来西陵城骗开城门,一拥而入接应了张勋部,终于是破了西陵城。

    有张武陈孙甘宁这好几个江夏降将,多少知悉了韩军情况的吕蒙诈开西陵城其实并不是难事,难得入城之后吕蒙还袭斩了黄祖大将陈就,表现堪称完美。

    甘宁在此战亦是表现不俗,依仗着对城内布局的熟悉,率部左冲右突搅得韩军大乱,于一小道好巧不巧正遇身边只有十余亲卫的黄祖,黄祖背身便欲走,却最终被甘宁追上直接射杀。

    张勋带着大队兵马入城,径直驱往太守府和粮仓武库,直接是生擒了苏飞等一众韩将。而张武陈孙二人进城则是大肆杀掠了起来,对于西陵城内的世家士族一家也是没有放过。好在这二人不是嗜杀之人,懂得收敛。只是杀光了那些素与他们平时有怨的世家豪族,这些豪族也是最支持黄祖的那部分,杀了也就杀了。

    西陵城陷,那边张允此时却没有多少相救的意愿。只是象征性的派出战船去袭扰江上的楚军水师,佯作釜底抽薪,却在城陷后立马收锚全军后撤。

    江夏失陷才五天,来自江陵的韩国信使便带着刘表亲笔的请和书到了西陵城,张勋部并无继续进军之力,于是按鲁肃之言,一边虚与委蛇,一边将战报和韩国书信表送张绣。

    张勋信骑到达南昌城的时候刚好张绣已经入主南昌城。赣水之滨一战,大王孙权被擒,大将军程普被楚军处斩,丞相张昭被直接生擒,七万主力吴军覆灭于一旦,吴军已然失去了所有和楚军正面作战的资本。而楚军此战所付出的不过是上将李通受了创伤、死伤万人左右的代价。

    楚军的霹雳车和新式弩车还是没派上用场,趁着楚军尚在休整,吴军守城主将吕范便是自己做主,率城内吴军只护着孙朗孙韶等几个孙权的亲弟弟和孙氏宗室,冲出了还未严密围城的楚军封堵。

    张绣也并未再派经历了战事最惨烈部分的并州狼骑等精锐部队截杀追击,只是派了轻骑去追。不过也取得了不少战果,俘获了虞翻等一众不擅骑马的吴国文官。

    逃匿往豫章以南更茂密的山林之中要与楚军打游击战的吴军余部已经不成大患了,在囚牢中的孙权也是终于失去了所有与张绣作对的信心和勇气。因为还未等赣水之战的结果传遍整个江南,荆南便是传来了对楚国极为有利的消息。

    张怿又自立了。

    代表着荆南土著和中小豪强地主利益的张羡张怿父子和孙吴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对勾,依附也是暂时性的迫不得已。没了程普的坐镇,在长沙军的支持下,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的大多数郡县又是叛离了孙吴,拥立其张怿为主。

    再等楚军大胜吴军,生擒孙权攻陷南昌的消息传到,张怿当即是毫不犹豫便是选择了向张绣递上了请降表!

    笑话,是傻子才会觉得只攻占豫章便是张绣此征的目标了,楚国的目的定然是为了占据整个长江以南,不然出动了半国之兵就为了一郡两郡的地盘?

    而妄想与楚国作对就更是天大的笑话了。且不说楚国兵多将广,就说荆南四郡,主力战兵已经都被程普所征调了,剩下的老弱何以为战?倒是五溪蛮和其他山越部族是一股战力,可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五溪蛮也就面对一般的兵士占点优势,面对楚国的熊虎兵将只有吃瘪的份。

    再想想,若是自己让出了荆南四郡,那楚军便可即刻制霸江南,从整个昔日东汉帝国的版图看,可谓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后逐鹿天下亦是当然的了。反正自家素与张绣无甚仇怨,在这之前还有过友好往来,张绣能够从孙策手中袭夺了江东,我父子也是间接有功的!待未来开朝立代,说不定自家就是功勋之臣呢。

    再者说,楚国虽然严格限制土地兼并,但相对于对中小地主豪强的限制,对于世家豪族的打压是更甚的,几乎是苛酷到了不允许其存在的程度。如此国策,绝对是现今荆南统治阶层可以接受的结果。

    于是张怿果断降了,张绣也毫不吝啬,大喜之下直接便是赐张怿一个三等勋爵,即二十等功爵中的十八等爵,赐号湘乡伯。张怿由此成为张楚立国第一位伯爵。

    张怿的降表递上第二天,孙权亦是于囚牢同样书上了一份降表,以吴王之名,代表吴国降于楚!

    第三日孙权的降表便是被抄作无数份,散发于豫章各郡县,并往荆南江东等地传达。不过关于孙权的处置,张绣决定带回寿春商议再说。

    而至于吕范孙贲孙辅等逃匿往豫章南庐陵郡等多山林之地的余孽,张绣也懒得亲自去收拾了。便是封太史慈为剿贼大都督,留率横江营,负责围剿吕范孙贲等部。而使华歆权领豫章诸事,暂留江南代豫章太守之职。与太史慈一文一武,收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