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62章

锦绣三国-第162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化和陈策如今也属于张绣直接统属的禁卫八校尉部,专职统领楚军的两部精锐步兵。其一正一副,廖化为步兵校尉,陈策为步兵司马。而在这两人被抽调充实禁卫军之前,则都是高顺手下统属的部将。被素有威严之名的高顺**出来的,此刻这两人也像极了高顺的作风,端的是干脆了落,战场上关键时刻从不多言语,得令没二话就是干。

    而其他的楚军将领则是心中难免腹诽了,敢情这位大都督喜欢亲善重用自己人呐!

    太史慈虽然心里有些不快,但是他却不是那种耍大脾性的类型。虽然也经常率性而为做出一些异常之举,比如远了的神亭之战,近了的彭泽水战,都未得命令却私自出战,但因自身的实力作为后盾,加上运气照顾,倒没出过差错,反倒是立了不少威名。张绣虽然素来亲近重用他,也常常帮其遮掩过错扬其功名,但也私下对其有所劝诫。

    太史慈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以前匹马单枪就敢冲击重围,两骑便敢截杀孙策的年轻气盛已经有所质变,灵气和锐猛刚硬仍在,但不再过于莽撞。于是此刻得高顺摸不着头脑一般的调令,只是默然退身。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法森严() 
为什么要说高顺这一番调派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呢?要知道,廖化统领的是陷阵营,这是一支大名鼎鼎的部队,虽然兵源构成不是特别上乘,都是普通的中原汉家子弟,但却是经高顺倾注心血浇筑的一支部队,以精练有素闻名,端的是勇猛善战,就算纵贯整个三国时期,也是翘首一指的精锐步兵部队。

    而陈策统领的另一支步兵部队虽然稍逊,但也是集中了雍凉悍卒和淮泗精兵整练的一支精锐步兵,号曰锐步营。

    陷阵营一千五百人,锐步营三千甲士,在数量上刚好与五溪蛮兵的数量持平。若是比之战斗力,兵甲精良训练有素的陷阵营和锐步营毫无意外强于五溪蛮兵的,看似这样的调派并无什么问题,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在于,大家同样都是步卒,陷阵营和锐步营虽然精锐善战,但对五溪蛮兵不占有任何先天优势,开打就是互爆,虽然陷阵营和锐步营不会让人失望,但是这种拼法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哪怕是只损失一两百陷阵死士或者锐步悍卒,大多数楚军将领都是觉得还不如舍弃一两千轻兵换得划算。而且看五溪蛮兵这种似癫狂一般的不顾命打法,怕是不止死伤一两百楚军精锐可以解决的。

    而就算不派太史慈的横江武射,楚军阵中也不是没有其他部队可以上前击敌。最好使的应该莫过于越骑校尉魏越和越骑司马成廉麾下的并州狼骑,虽然狼骑兵的不过数百之数,但其战斗力和在战场起到的作用绝不是用数量可以衡量的。而且骑兵天生对于步兵克制,尤其是对面的五溪蛮兵久居山林河泽,是绝对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历的,若是派并州狼骑上前,定能一举痛击五溪蛮,再稳固一下被打回来的轻兵阵形,反败为胜也很简单。

    而就算高顺不愿意轻易祭出并州狼骑这样的大杀器,也可以考虑另一支精锐部队。比如长水校尉祖郎麾下的丹阳兵和长水司马徐盛麾下的解烦兵,虽然丹阳兵和解烦兵也是步卒,但其主要构成乃是山民和山越之人,剽勇比之五溪蛮兵不逞多让,而且占有兵甲齐整的优势,派上阵也可以完爆五溪蛮兵。最重要的是,比起百里挑一且须长久训练才成军的陷阵营和锐步营,丹阳营和解烦营的兵源补充是很简单的。

    丹阳营和解烦营的选拨也是和并州狼骑的入选规则类似,但是奖励程度自然不能和并州狼骑相比,但也是相当丰厚足以使一介贱民转眼便丰衣足食的。因而在丹阳地区和山越族人中,入伍丹阳营和解烦营是最快也最直接可以摆脱贫贱难困的方式。如此,丹阳兵和解烦兵的补充是很充足的,就算损耗死伤惨重,也基本不用担心兵员难以为继的问题。

    但偏偏高顺弃这数支精锐不用,而非要用自己培训的陷阵营和锐步营去磕五溪蛮兵,硬是要提拔自己曾经的部将廖化陈策二人去立功,如此调遣,却已经不只是让楚军众将摸不着头脑了。

    但是正如张绣一再强调的那般,如今楚军的军纪军令之严是无人敢触犯的。以张绣为牵头,上至楚国开国丞相贾诩、总管武事的太尉陈宫,再至包括高顺在内的四征将军,无一不在楚国塑造军纪军风方面鼎力支持和花费了无数苦功夫,虽然成效还未完全见显,但是此时的楚军军纪军令已经称得上相当严明了。

    帅官有令,将官唯从。将官有令,兵者唯从。这大概和后世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样的道理吧。

    反正此时,在高顺明确命令的情况下,周围的楚军诸将却是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抵制表现。就算是心中也不解为啥偏要派自己率部上前的廖化和陈策两人,也不敢在军令面前有任何的迟滞或疑问,第一反应必须是抱拳唱诺,接下来再想怎么打这一仗的问题。

    “都督,前军战旗被吴军斩断了!”一名佐校突然是指着前方惊声道。

    众人一齐随着他的指向看去,正见自军前阵大旗发出一声轰然便倒栽了地上。战旗下面则赫然是一队吴军精骑,而附近的楚军轻兵被四下驱杀,与之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五溪蛮兵和吴军士卒却是聚拢在了附近。

    楚军众将的脸色皆是不大好看,竟然是实力处于劣势的吴军抓了个机会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虽然说楚军有绝对的信心打回去,但不得不说吴军这次是狠狠抽了楚军兵将们一个响亮的嘴巴子。

    高顺面色仍如渊水一般沉静,仍是不进行任何的部署调整,也不过问负责前阵的自己帐下得力干将兼副手李通的死活,仍盯视着前方愈发显混乱的战局。

    ……

    望楼之上,桓阶脸色大变,再次抱拳向张绣请道:“大王,蛮兵不似普通士卒,一旦起势分散开来,则很难遏制。虽说吴军战力普遍不如我军,但若是有一头猛虎带动,吃草的羔羊也是可以暂时把自己当成能吃人的豺狼的,望大王再慎之!”

    张绣原本脸上还是带着几分凝重之色,但桓阶说完这句话,张绣却倒是一脸释然开朗的表情,挥袖一指楚军阵中,大笑道:“莫急莫急,且看且看!”

    桓阶随着张绣所指去看,一时倒没看出个所以然,但是仔细再审看却是发现了不同。

    却是一队队身着全套齐整甲胄的楚军精锐步兵排成一列列纵队,有条不紊的穿过楚军中军中阵士卒阵形之间的缝隙,飞速冲向已然告急的前阵。

    “此支部队全副武装却仍能在万人阵中穿梭自如,却是奇观。但吾军前阵已然被冲乱,这支步兵过去也顶多和吴军蛮兵混战肉搏,却是难以发挥其兵甲齐整的优势,还不如……”

    桓阶还想往下说,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是让他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却见这支千余数量的步兵列成数十纵队穿过自军军阵人排之间的缝隙冲到前阵,却丝毫不带停滞,果然是向着正前面的五溪蛮兵冲杀而去。但是却并不是继续分散开来与前阵还未彻底败退的自家轻兵一起与吴军混战,而是三五成群,各个一手持一面长六边形方盾,另一手持短刀短矛,背倚背紧靠在一起往吴军方向冲击。

    别看好几个人后背紧贴后背地抱成一个个迷你阵团很怪异,但这些迷你阵团机动速度却很快。并不只是仅仅一面朝敌直撞向前,而是自带旋转地向前飞速移动。各个小阵团内的士卒配合简直不足以简简单单可以用默契两个字来形容,脚步起落同步,步幅大小一致,方向更是五六个人根本一条心似的,随时可以调整,想往哪里转就往哪儿转。

    此时楚军前阵的士卒终于是接到了中军发来的撤退号令,于是再也不苦苦与吴军相斗,专属的鸣金号一响,立刻是分散成两拨,靠左的一拨往左后方撤退,靠右的一拨往右后方撤退。总之是不影响正后方冲上来的接替作战的袍泽们。

    不过战场之上,难免有慌了神的不顾前后左右的糊涂蛋,或者是平时不把军纪军令当当话听的,仍是直接就往正后方撒开腿跑。对待这部分没头没脑的楚军士卒,也就不必再谈军令军法了。只见那支被调遣上来的持盾步卒一脸冷峻,扬起手中刀刃便是猝不及防劈头盖脸朝这部分楚军士卒身上头上劈去!

    楚军军法典有文,若有令撤退,不得向后直退回本阵,而应顾左右而侧退。若有直冲回本阵者,视若为敌冲阵,即视作敌兵,可尽数杀之!

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阵锐步() 
犯二的傻蛋其实不多,不过数十人。一个照面便全部被持盾士卒们悉数放翻在地。这也是楚军首次在实战中执行这种撤退之法,若是普通的楚军士卒第一次应对这种场景,必然有所犹豫不忍,但是这一众持盾士卒却是毫不眨眼,毫不迟疑的一丝不苟按照军法规定而行。

    毕竟他们是陷阵营!是精锐中的精锐,号称是楚军王牌中的百炼之师!或许战斗力不一定是最最强悍的,但普天之下,还不敢说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和他们比执行力!

    陷阵营这一出手,却不仅看得迎面的吴军一阵阵惊疑,也是惊得后面中阵的楚军一跳!

    楚军中阵,一个入伍没多久的新兵打了一个寒颤,扯拉着旁边一个老兵的背甲问道:“我我…我说,咱…咱咱们那条军法原来不是作假啊,这么一票人,说杀就…就全杀了!”

    那老兵瞥了这没出息的新兵一眼,懒洋洋道:“崽子们都记着,想在行伍中混的长久在战场上死人堆里活下来,平时就时刻竖起耳朵听军司马们讲话,咱们不管哪条军法都不是虚的。尤其是跟高将军哦不是高大都督,更得如此。”

    “那也犯不着杀头啊,这些兄弟又不是当逃兵,就是离得咱们中阵近,不方便往两边跑,咱们开个缝这几十号兄弟就挤进来了。我可都瞅着呢,这些兄弟刚才也没少杀吴狗啊!”旁边一个士卒却是有些愤忿,不满道。

    啪!

    却是这老卒直接是扬起袖子赏了这楞货一巴掌,脸上懒散的表情消散不见,取而代之是一副严厉之色:“你也不是才穿这身皮的新雏了,难道忘了在蕲阳,咱们是怎么一败涂地的?”

    方才还愤愤不平的那楚卒却是捂着脸不敢再开口了,低下头也不再看阵前那些扑地的楚军乱卒。他这突然的认怂,却是又惹得附近另外的楚兵开了口,小声翼翼问道:“二狗子,咋提起蕲阳你就不吭声了?”

    旁边又有知情的士卒对着那老兵起哄道:“焦老哥,快给俺们再讲讲蕲阳那一仗呗!”

    那老兵仿佛是被勾起了话匣子,探头环顾前后左右,见没有任何有命令要动的迹象,这才扯了扯嗓子开口道:“来来来,都凑过来,我给你们说,你们是不知道呐,那会儿老哥我还在吃袁老二的兵粮……”

    ……

    这员老兵口中的袁老二,自然是在同辈排行第二的仲氏皇帝袁术袁公路。而提到的蕲阳之战,并不是张绣对阵曹操在蕲阳的鏖战,而是最初张绣征伐袁术而在蕲阳的大战。

    蕲阳三战,张绣和刘备一个指挥,一个引军作战,初战张勋,二战纪灵,三战袁术。第一阵赢得轻松,第二阵却是借助了张勋麾下的败兵,将其驱赶着冲散了纪灵的军阵,才得以畅快淋漓施展开兵力大败纪灵。乃是一场以战阵经验和心志取胜的经典战役,广为世人称道。自此一战,张绣也引此为戒,一直以来思索着今后自己碰上这种情况的应对之法,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纵然是白起孙武之辈,也是不敢保证自己绝无败绩的。

    而这名老兵,自然是那时候的过来人。只是他倒不是跟随张绣的老兵,而原先就是在袁术麾下纪灵手下当兵吃粮,对那场一举奠定了袁术集团颠覆的战斗记忆犹新。

    ……

    陷阵营的上阵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杀败五溪蛮兵和吴军士卒,但是却极为有效的遏制住了吴军的攻势。冲到前阵的陷阵猛士们先是三五人一组举盾抱团,紧接着又是慢慢集中,就近组成十几人数十人的更大的阵团,最后是上百人聚在一齐,形成一个完整齐备的小型战阵,外围两到三圈举盾执短枪,内里的则举短弓轻弩射敌。

    陷阵营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铠具齐备精良,二是训练极为有素。

    士卒人人全套甲胄,并不一定最为坚实,却最贴身耐用富有韧性;人人一面中型的六边形长方盾,轻便趁手也刚好护着全身重要部位;兵器则人手四件,用于突刺和配合盾牌使用的短枪一支,左腰挂着一种类似棒槌的铁制重型钝器,右腰则悬利器单刀,背负小型弓弩箭支。

    每入陷阵营者,则必通习使用这些主副武器器具的拒盾、破槌、投掷、弓射、突刺、劈砍等等十余种作战武技和数十种脚步阵形,身体素质不一定要最好,但身体的各项协调性和头脑悟性要求很高,甚至对性格脾气也有着要求,性急脾躁者等等皆不得入!

    换一句现代化的话来说,陷阵营的士卒,相当于全能兵王!

    而对面杀得兴起的五溪蛮兵却是识不得好坏生硬,看见浑身甲胄拒盾为敌的陷阵营,只当是普通的楚军重步,仍是哇哇乱叫着冲了上来,结果自然大多是啃了一鼻子灰。

    陷阵营抱团作战,互相之间配合的默契天衣无缝,脚步挪动齐整,变阵迅速严密。虽然不能揍得五溪蛮兵哭爹喊娘,但是总能抓住机会在捅几个黑枪射几支黑箭狠狠咬上吴军们一口。

    而反观吴军这边,五溪蛮兵空有一身力气,面对着一条心就是不跟你一对一硬碰硬的陷阵营却是完全使不出来。因为手中兵器多是短刀大斧,砍杀楚军轻兵是利器,此时面对举盾执枪的陷阵营,却是连靠近都难。

    让敌人难受就是让自己舒服好受,廖化深刻贯彻了这个道理,仅以一千五百陷阵营猛士,便是将上万五溪蛮兵和吴军步卒拖在了前阵。而紧随其后杀出中阵的楚军三千锐步营在陈策率领下,终于是让吴军和五溪蛮兵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