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54章

锦绣三国-第154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若是任由张绣攻灭孙吴和刘韩任一一方,另一国都将绝不再是楚国的对手。

    于是乎,感受到虢虞相依的刘表在三思之后决定助吴抗楚。若是隔岸静观楚国兼并吴国,那张绣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的韩国,而自己也绝难抵挡楚军的进攻。

    没有错,刘表虽然在历史上最多的是被评为守土之犬,但是可不像“同类”刘璋一般懦弱无能,就算都是狗,刘表也是那只会咬人的守土之犬。

    而至于怎么处理和吴国的关系,刘表也自有打算。反正现在是吴国顶在最前面,该怎么头疼的是吴国的君臣。

    在张绣已经渡江南征过去了一月多时间,张勋终于是展开了对黄祖的反击之战。此时虽然从江陵和襄阳赶来了韩军援军,但是张勋以及蕲春太守袁霸郡丞王楷一致认为韩军多半疲困,能保持正常战力的不过黄祖的五万兵马。

    禀着不搞事就低调,搞事就大搞的原则,张勋此战动员了自己能指挥的所有人马,自领四万楚军在江北发动进攻,而镇东将军陆勉统领另外三万人马在南岸

    向西进军。并联系了水师代都督吕蒙,还有蕲春和庐江的郡兵助战。

    张勋的大举出兵其实正是一个约定好的信号,在张勋领军西进四日之后,张武和陈孙便是在江夏郡发动了兵变,虽然没能如约攻下郡城西陵,但是却全面断绝了韩军的粮道,并攻下了黄祖的老家安陆。

    等张武陈孙叛乱的消息传到黄祖这儿,黄祖大惊失色之余,却是根本没有办法隐瞒这条消息。因为同样得知了兵变事情的张勋已经开始散布起了韩军后方失陷的消息。于是在短短一日之内,张武和陈孙在江夏响应楚军起兵的消息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江夏军和襄阳江陵来的韩军中。

    而就在韩军军心动荡之际,张勋果断大举进攻,而黄祖自恃有襄阳的援军,兵马数量还略占优势,于是不后撤,楚韩两军便在蕲春郡浠水一带爆发大战。张勋上阵亲战黄祖,虽然杀败了黄祖,但被苏飞拦住。两军兵战的结果自然是厉兵秣马日久的楚军大胜,幸而代替了黄祖在江上指挥水军的襄阳大将张允及时挥兵相救,才不至于使韩军一败涂地。

    相比之下,南岸的战事就没有多少看头了。陆勉虽然位列镇东将军,但本事有限,一直都奉行的是无过便是功的原则,只敢牵制袭扰南岸的韩军,却是不敢发动主动进攻。

    陆勉保守谨慎的决定其实应该是他在此战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南岸韩军的黄祖之子黄射虽不成大患,但是从江陵赶来助战的另一名大将刘磐却是韩军将领中少有的骁勇猛将,纵使陆勉分兵连营闭寨自守,竟然是也被刘磐领着麾下精锐部卒接连攻破了三座营寨。要不是陆勉手下的淮南兵发挥了善守的特长,精心编练的巨盾重步营拼死力战,说不定连陆勉的主营也是要被生猛无比的刘磐一鼓作气攻下。

    楚国虽然不缺武将,但是也要看是哪一部分,像征北将军张辽手下有魏续宋宪侯成等吕布系的旧将,征南将军纪灵手下集中了雷薄陈兰等大部分的袁术旧部,征西将军高顺手下则有李通刘辟龚都汝颖系将领,而唯独征东将军纪灵和镇东将军陆勉手下没有得力干将。是故是被天生勇力的刘磐在楚军中是一番兴风作浪。

    刘磐冒着箭石强攻楚军固守的营寨,都能够斩杀数名陆勉麾下将校,试想若是陆勉主动出击与韩军野战的话,说不得真的会给刘磐一个斩将夺旗立下威名的机会,到时候被韩军挺进到了柴桑和彭泽,那可就真出了大事了。

    但是尽管刘磐在个人勇武这方面完爆陆勉手下的将卒,也尽管刘磐手下的三千荆南死士攻击力很强,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扭转南岸韩军和楚军的实力对比,尤其是在陆勉发挥个人所长,一根筋死守营盘的情况下,刘磐和黄射更是没办法。

    伤亡惨重仍久攻不下,韩军难免士气低落,而此时却听闻了张武陈孙叛国投敌在后方作乱的消息,紧接着又传来了黄祖指挥下的韩军主力吃了败仗的军报,黄射和刘磐自然不敢再攻,便是连夜拔营后撤。

    陆勉以及手下的将卒被刘磐打得有点怕了,却是大都不肯去追击撤退的韩军,虽然有个叫朱桓的小将竭力主张趁势迅速追击,但是生性守成的陆勉还是决定保守进军,采取走一步探三步的方式往西面追赶韩军。

    结果当然可以想象,黄射和刘磐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轻兵,跑的本来就快。而陆勉因为担心韩军有伏兵断后,不肯听朱桓的意见集中轻骑追杀,于是最终南岸这场追击战楚军是几乎连个毛也没捞着。

    不过这时候也没多少人把目光集中在南岸楚韩两国偏师的厮杀上来,北岸黄祖和张勋的战事结果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黄祖年轻时多少还有点胆勇,曾敢与猛虎孙坚正面刚。但是如今都五十多岁了,年老力衰早已不复当年——更何况当年也不怎样。如今面对名气实力与自个差不多在一档但是却年富力强的张勋,自然是没多少底气决战一场的。再加上张武陈孙在后作乱,黄祖心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的老巢江夏和家族,更是没剩下多少心气。

    于是,黄祖继续延续了他一吃败仗就跑的作风,招呼张允带来的援军一块打着“攘楚必先安内”的口号,也不顾和吴国和张纮的约定了,直接撤军了。

    荆州军一向有保守的作风,信奉的原则跟他们的主公——韩王刘表一样,都是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就算是与吴国合纵抗楚,首要的原则也是必须先保存荆州军的实力。而张允乃是刘表的外甥,更是深受刘表的影响。说回来,张允还巴不得黄祖赶紧下撤军的命令呢。

    毕竟跟随刘表在荆州呆了这么多年,张允也是看出来了,这黄祖就是一个草莽匹夫而已,全凭与刘表的关系和黄氏家族的名望上位的,军政诸事皆是不通,跟着此人要是能打胜仗才是奇怪事,还不如赶紧撤军平乱再说。

    张勋不像陆勉一般怕这怕那,此刻却是非常清楚若是不趁着这一战赚够战功,再过几年怕是要被太史慈李通等楚军将领中的翘楚挤占下楚国的大将之列。

    单论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张勋其实算相当不错的了。能力不如张辽和高顺,甚至可能被李通太史慈等后辈超过,这一点张勋很早就自己心里承认了。而经历的愈多,张勋也越是明白自己实力在哪一层次,所以更是兢兢业业。

    于是这次,张勋拿出了十分的胆量和决心,决定要尽自己所能打好这一仗。

    数日后,张勋领军追击到了邾县城下。

    超乎张勋预料的是,邾城城墙上的韩军旗帜稀稀散散的并不多,城外也没有韩军驻军,紧挨着城池的水港也并无一艘战船,仿佛是已经被韩军弃城了一般。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是韩军的陷阱和埋伏,当然不论那样,张勋追击黄祖的决心和韩军马步军主力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于是张勋大手一挥,先命斥候打探驻守邾城的乃是黄祖的哪位部将,又命麾下轻骑围绕着邾城撒开来,搜索附近的山林是否有韩军伏兵,最后派人催促后面的大队步军尽快赶上来。

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表虎臣() 
有探子很快打探清楚了情况,邾城的韩军守将名曰甘宁,乃是黄祖前几日才任命的邾县县长,手下兵马据说不过两千。

    接着斥候队也纷纷回报,说是城池附近方圆十几里皆是没有发现有韩军的伏兵,而且还探得韩军主力大队人马仍在往江夏撤逃的消息。

    刘勋任庐江太守的时候,虽然奢豪暴虐,但是对外比较强势,这紧挨江夏的邾县乃是刘勋的控制区域。再到张绣用反间计驱逐了刘勋收降了庐江郡,派刘晔代理庐江郡守,最后又分置蕲春郡,邾县的百姓已经是在张绣治下安居乐业了三年,因而打探来的情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张勋立即判定出来黄祖已无再战之心,怕是已经登船先一步跑了,而这名从没听过名号的邾县县长甘宁不过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弃子而已。于是也不等后面的步卒主力赶到了,当即是亲率兵马陈兵城下,要即刻拿下邾县。

    张勋没听过甘宁的名字很正常,锦帆贼的名号虽然响亮,但仅限于甘宁为寇时活跃的川西一带,最远也不过为荆襄之人所知晓。而张勋和这些地区都没有任何的交集,没听说过甘宁的事迹很正常。更何况张勋乃是一名正统的不能再正统的武将,对于这些贼寇出身之人只有不屑一顾。

    六千楚军在城池下列好战阵,张勋如今的身份地位倒也不用他出马了,只是拿下一座小县城而已,有手下的偏将裨将们出马就够了。

    一名小校先拍马上前去喊话劝降,倒不是张勋看重甘宁,而是张勋不愿意在无所谓的战事上多费兵力体力。反正自家已经是先礼后兵了,就看这甘宁识不识抬举了。

    小校上前便是先亮出了张勋楚国征东将军的名号,也不多做啰嗦,直接便是朝着城楼上的守军提出了开门投降的要求。

    而城楼上的回应更是直接,却是一箭直从城楼上射出,直接插在了喊话的这小校马前一步!

    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的张勋勃然大怒,当即是下令全军攻城!

    这六千楚军一半是轻骑一半是轻装步卒,便于追击但不善攻坚,此刻并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有的只是勾挠绳索和就近伐木赶做出来的长梯,对付有护城河的坚城作用很小,但是如果只是攻打邾城这样城高不过两三丈的小城则是完全够用。

    张勋心底下也有算计,城里的守军满打满算不过两千出头,就算据守着这低矮的土城墙也不会有多少加成,怎么也不会是自己六千矫健的淮泗精兵的对手。就算韩军临时强征硬抓了几千邾县民丁守城,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添乱而已,而且民心还不定向谁呢。

    不过六七米高的城楼上,甘宁看着稀稀散散守在城墙垛口各处的麾下部曲,又看向背着绳索又扛着长梯快速蜂拥而至的楚军轻兵们,心里一阵苦涩。

    如今的甘宁早已不是当年只知道掳掠劫杀、奢豪无度的锦帆贼。经历了与沈弥、娄发共同发动的川东之乱,被赵韪(wei)镇压后甘宁幡然悔悟,逃亡荆州后四处拜访名师,学习百家诸子,虽然粗豪本性未改,但腹中已有点墨韬略。

    开了光的甘宁眼光很清晰,知道自己应该寻觅一位明主来使得自己的本事得以施展,在寄身荆州这段时期,并不得刘表所重用的甘宁最终下定了决心,率领部曲继续东行,投靠已经袭取了江东之地,东南一支独秀的张绣。

    张绣年轻力盛,雄心赳赳,根本不是刘表这种守土之犬能相比的。再者张绣四处“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注1),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势力集团。又何有不投效之理?

    但是不料在脱离刘表之后,走水路欲潜行的甘宁却是意外被江夏太守黄祖截道,黄祖自然是不可能放甘宁和甘宁手下的八百部曲往东去增强了张绣、孙策的势力的,紧急情况下甘宁只能是对黄祖虚与委蛇,正好遇见了故交苏飞竟然在黄祖手下为将,这才终于暂时在江夏立下脚。

    虽然在江夏立下了脚,但是黄祖看不起甘宁,也更不信任曾经有水贼前科的甘宁。甘宁都能看得清刘表不修武事难以为继,自然也看得清黄祖是什么货色,但是无奈黄祖把守江口要隘实在太严,甘宁又不可能抛弃手下的兄弟,于是只能继续受委屈了。

    如今没找到机会去投奔张绣,却先被张绣的军队打到了眼前,甘宁心里却是无比的纠结和苦涩。弃暗投明的机会就在眼前,甘宁何尝不想直接献城请降,但是还清醒着的脑子却提醒着甘宁,若是在此种情况下投降,是绝对得不到张绣军上下的认可的,更别提会被褒赏重用。

    道理很简单,服从将令、为国而战乃是身为一名武将的原则,哪怕是被当做了断后的弃子,这也是一条绝不容妥协的原则问题。一个武将如果连原则问题都做不正确,又怎配得上为将?又怎样能让人家放心用?

    既然想从锦帆贼蜕变为一名真真正正的武将乃至将才,这条原则就不能被打破。

    深吸一口气,甘宁的目光清晰起来,沉声令道:“备战!”

    城墙上的士卒不到一千,但令行禁止,甘宁一声命令,弓弩手们便是纷纷各自蹲守好了战位,步卒们也是准备好了石块撑杆。

    得苏飞相助,甘宁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离开江夏和黄祖身边得以随心所欲大展拳脚的机会,来出任这邾县县长,代价之一便是交出了自己手下的八百巴郡部曲。这八百人已经不仅仅是甘宁的部曲了,而是一路生死相随的兄弟,但是甘宁心里也更清楚黄祖的觊觎贪婪本性,所以与其万一弄出什么事,还不如暂时妥协。反正黄祖御下不严,总是有机会再次相聚的。

    甘宁对黄祖的品性把握得很到位,不过却没料想到再次与自己兄弟相聚的机会来的太快。浠水一战,黄祖毫无再战的心气和斗志,韩军各部交替撤退之际,黄祖只顾自己跑在前面,而将后面的军队交给副手苏飞约束,这便是给了甘宁重揽旧部一个机会。

    有苏飞睁只眼闭只眼,甘宁很快便是找到了自己的巴郡部曲,并将其顺利带回了邾城。但是就算是得到了这数百部曲,甘宁用来守卫邾县的力量也是很薄弱的。

    原先黄祖用来交换这八百部曲而派给甘宁的所谓一千马步军,实际到位只是四五百老弱步卒,战马一匹都没有。就算加上邾县原本投降的几百县卒,加在一起却是连两千之数都不到。

    如此低矮的城池,如此薄弱的兵力,要抵挡张勋的四万整编楚军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如果努力一下,凭借甘宁的本事还是能够对楚军起到一些阻滞牵制的作用。

    甘宁没有为黄祖效忠的心,有的只是应该尽到的守土之责,此战的胜负虽然在开打之前便是已经确定了,但是至少还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不是?

    楚军轻兵们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