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46章

锦绣三国-第146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闶谴切涣酥懿忠恢冢得饕丫踩辉傩枰懿忠恢诨の溃徊⑽懿忠恍邢蛱熳由媳恚嗥湟宦芬岳吹目奖俾坊ぜ葜ΑI擞牧跣彩谴蠓剑苯臃饬酥懿忠桓鲆砦澜拿牛淙恢皇歉瞿┑仍雍沤怯胫懿种暗H蔚鸟越床豢赏斩铮送饬碛芯粑环馍停诖瞬惶帷

    周仓也是乐得赶紧回去复命,算起来他周仓可算是张绣手下第一个被封了名号的武将,这下回去可有的吹了。当然周仓也不是没想过刘协直接给他些钱帛之类的赏赐,不过想想连刘协现在都没有一身完整的衣饰,周仓也是作罢了这个念头。再者,就算赏赐了钱帛,周仓也没法带回去不是?

    周仓手下那三百轻骑也是高兴,终于结束这个劳累差事不说,自己老大还被封了名号,这下回去之后,主公一个高兴自己以后的待遇不就好了?而且自个老大高兴之余也少不了赏赐。

    等兴冲冲的周仓走了,荀彧这才忙起来另外的事。比如先跟刘表的郡县长官借点钱粮,买点车马衣饰之类的,并雇佣一些本地人。终于是到了一个安生地,天子的仪仗和文武百官的气势还是要有的。

    许都事变的消息刘表是收到了的,只是之后不是天子一行往东出走去徐州了么,怎么会冷不丁忽然之间便出现在了自个的地头?

    不明其中曲折原委的刘表在接到圣旨之后,当即是召集了手下文武,准备迎接天子。

    严格来说,当今的荆州仍算是“汉土”,荆州士民还是大都心向汉室的。因此天子若是驾临襄阳,对于刘表在荆州的威势地位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对此刘表也是心存顾虑的,是故一直以来刘表在迎救天子、应袁氏之盟袭取许都之事上从不积极。

    但是此时情势已经不同了,天下人已经皆知天子出走许昌了,身为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刘表又岂有不尽臣道之理?

    一番决议,刘表便是命令北边正在攻打宛城的文聘解除围城还师襄阳,并顺道肩负起护卫天子车驾的重任。而刘表则在襄阳征集能工巧匠,准备兴建一座天子行宫,并腾出自己的府邸准备让天子暂住。

    刘表这次对南阳的图谋又是以差一点就成功作为了收尾。若是袁曹再多打半个月,依照荆州军的攻势还是可以拿下不过只有曹昂驻守的宛城、穰城。不过既然曹操已经回到了许昌,这仗还是不要继续再打为好。

    又是半月,东拼西凑终于有点样子的天子车驾终于行至了距离襄阳不过三四十里的邓县,刘表已经是领着蔡氏、蒯氏等荆州世族大家在沔水北岸恭候,并请见天子。

    但是此时天子车驾却是出来个议郎王子服,来向刘表等人宣读天子诏书。

    诏书的内容却是让刘表心里五味陈杂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让蔡氏蒯氏等荆州世族大为吃惊。

    这份刘协亲笔的诏书内容大意很简单,意思就是朕走着走着忽然改换了主意,不打算来襄阳了,朕要回关中了,朕要去西都长安了。

    毫无疑问,刘协把刘表耍了。走到半道改了主意?你当糊弄小孩呢,恐怕自踏入荆州地界这位天子便是压根就没想过要来襄阳吧,但是又大张旗鼓营造车驾阵势,无非是想借势掩人耳目好便利了自己行事而已。

    如此看来如今的天子早已不是当年在洛阳那位稚弱天真的陈留王了,却是终于认清了这群雄并起四方割据的天下,终于敢于正视汉室命运的轮转了。

    吃惊于天子的成长之余,刘表也不必再担心刘协的到来会引起自己失去荆州世家士族的支持,并且因为放了自家皇叔鸽子,刘协还一方玉玺用下,直接授刘表为征南将军,封邓侯,倒是更加稳固了刘表在荆州的地位,却是值得刘表暗自欣喜的地方。而至于肚子里的其他滋味,只有刘表自己知道了。

    不同于大人们的凝重,刘表的两个儿子对于天子的约而不至没有多大反应。长子刘琦受困于每时每刻为继母蔡氏监视之下,苟于言笑。而次子刘琮不过八九岁,正是好玩贪奇的年纪。眼见大人们结束了典礼,便是先征得父亲的同意,而后便与自己的几个玩伴在沔水河岸嬉戏了起来。

    这七八个小孩,大都是蔡氏、蒯氏等世族的子弟,但其中两个小孩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孩子一身锦衣而是着最简朴的布衣,但是不仅刘琮很是亲近这两个孩子,另外的世族子弟也是丝毫没有视这两个寒酸小孩为异类,反倒是玩得很融洽,相互很熟悉友善的样子。

    这一幕被一个新来的仆役瞅到了,这仆役一副好奇模样问身旁一位仆役:“那两个农家小子哪里来的,不是本地渔民的儿女吧,刘小公子怎么能和他们玩在一起?”

    被问的那仆役眼都没抬,习以为常道:“你说的那两个布衣小子,乃是大才庞德公膝下的孙子辈,男的叫庞泉,女的叫庞若,而刘小公子和那几个世家小公子,可都是师从庞德公学前的,又有什么玩不到一块的?”

    提起了庞德公的大名,那名新仆役当即是神情一肃,再看向那一对兄妹的眼神却是变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诸侯() 
其实不止刘表一人被授官封爵了。曹昂这边刚被解除了围城,便有一人持天子诏书入城,向曹操长子曹昂宣旨,授曹操大司马之职,并封曹操为许公,可自行铸造金印紫绶。除此之外天子还为袁曹双方讲和,并托曹操之手向河北的袁绍授予封爵——邺公。

    袁绍现今的职位乃是大将军,已经高得不能再升了。要想进行授封也只能封爵了。对此曹操并无任何的异议,甚至某种程度曹操应该谢谢刘协,能够给自己和袁氏集团一个缓冲。

    而刘备和张绣也是接到了来自刘协的授封。事实上这两人是最早接到敕封的,因为刘协向东出走的时候,为了联络刘备和张绣的援军先行送出了授封诏书。而当时刘备在泰山,张绣却领兵去劫驾,都一时错过了诏书的送达。直到官渡之战落幕,刘备闻讯从泰山返回徐州城,张绣退兵回淮南寿春。刘协先前派出的使者这才找到了宣诏的正主。

    刘备领徐州牧,兼征东将军,封郯侯。

    张绣领扬州牧,升骠骑将军,封寿春侯。

    得到了授封,官位终于得以与叔父平齐,并被封作了一等侯爵寿春侯,这等喜事张绣自然要与麾下文武共同庆祝。毕竟骠骑将军的名位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与九卿平,可开府建衙,高于自己先前的镇东将军品级太多!而且被直接封为寿春侯,虽然汉朝实行的是虚封制,即对于外姓不论公侯皆只有爵号而无封地租税。但是某种程度而言,张绣却是拥有了寿春宫的使用权。

    因而这场庆功大宴举办地位于寿春宫中,一则庆祝张绣封侯拜将,二则庆祝对曹战事顺利,掳掠了近二十万人口充实了淮南。三则为淮南和江东的蒸蒸日上而庆。

    席上张绣自然也对手下文武一番封赏,一众文武好不快活欣喜,张绣的前路越好走,他们这群鞍前马后的文官武将们的人生就越光明。

    酒宴直至深夜才散去,安排将不少醉倒的文臣武将送回家,张绣保持着半醒状态,同在宴席上滴酒未沾的贾诩漫步在寿春宫的水湖亭榭。

    不过长谈却没有如约开始,张绣又是命人叫来仍充作低级文吏的李儒,准备一同议事。

    李儒现今是寿春宫令属下的一个小小记室,在寿春宫内随叫随到。仿佛是预料到张绣会在半夜叫自己议事一般,李儒并未在前半夜与自己那些平日里的同僚因沾着宴席的光而大饮,也是滴酒未沾。

    看到李儒一副诚惶诚恐的清醒模样,张绣确实很满意。张口便问道:“文优呐,你是如何看这封侯拜将之事?”

    看见李儒一副腹中早有准备的长篇大论架势,张绣又补了一句话道:“本将军不要你的分析和解释,直接言明天子的可能便是!”

    李儒稍楞了一下,便是拱手言简单意明道:“臣下以为,天子欲行汉高祖、光武帝之事!”

    张绣哦了一声,并不因李儒的回答而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因为那日亲眼见识了刘协横剑自刎相逼的架势,张绣便是心中存明了这一种可能。此时由李儒这位曾长期待在刘协身边的毒辣之士说出这番话,只是确认一下这种可能而已。

    “如此,那这般大手笔的封侯拜将,就只是一个烟雾弹喽?”张绣轻笑着问道。

    李儒低头应是:“然也,此次对于各诸侯的封侯拜将,看似内里有些门道,实则不过是天子一派为行其事的掩护而已。大将军、大司马和四征将军的名号虽重,但重不过汉室江山。”

    张绣轻嗯一声,却忽然之间像想起什么似得发笑起来:“诸如袁曹与吾这些外姓番侯,被封了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大司马和骠骑将军,而刘景升刘玄德这些个汉室宗亲,天子自家人,却不过位列四征将军。看来这位天子,也是终于看清了,自己这些个皇叔才是最不靠谱的,才是最可恨的人物。”

    李儒也是陪着笑:“主公莫不是想说汉室之乱、天下割据,始在刘焉建言设立州牧?”

    张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的确,若是没有刘焉的主意,天下州郡也不至于拥兵自重如此。然而汉室之乱并不能全怪刘焉,刘焉不过推波助澜一下而已。”

    “那么,依汝之见,该何如?”张绣问道。

    李儒沉吟片刻,直言道:“对北方以及中原,保持以不变观万变而动为上策。而我军之重心,仍应放在江南。孙氏新得荆南四郡,连结交州,磨刀霍霍,久放恐成大祸。眼下山越归化,该是成一统江南之势的时候。”

    张绣又是大笑:“就依汝策!”

    半响之后,李儒告退。张绣与贾诩对看一眼,却是都相视一笑。

    “吾没有虚言罢,文优之谋不逊于吾罢?”

    张绣砸吧砸吧嘴道:“是不错,颇对我胃口。只可惜此人先前劣迹斑斑呐,如若不是因此,吾倒可以托付一二。”

    贾诩:“当初身不由己,怪不得他。”

    张绣一笑:“有汝担保,吾自然会给其一个改头换面的机会!”

    ……

    又是月余,在荆州消失了不见的刘协一行突然出现在长安城外,跟随在刘协身旁的还有本应阻止刘协通过武关的安南将军段煨以及段煨手下近万兵卒。

    段煨这人说来也很有意思,身为董卓帐下将领,在董卓死后便和天子一派眉来眼去的,因为和李傕郭汜不和,还曾加入过护驾天子一行,不过和张济一样因为内讧而又自立门户,一直以来屯兵在华阴一带,武关也是其势力范围。去年杀了李傕之后便归降了曹操。

    眼见段煨军中已经并无一杆曹字大旗,而尽是汉旗和段字将旗,城楼上的司隶校尉、曹氏集团总督关中事的钟繇心底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再看到自己的故友荀彧拍马出阵,钟繇更是明白荀彧将要说什么。

    果不其然,荀彧以为汉室尽忠、为刘氏复兴大业效事而招降钟繇。其实倒也算不上招降,毕竟名义上钟繇现在也是汉臣,汉臣为天子效命,理所当然。

    其实从数日之前与潼关、函谷关等地失联钟繇就预感到了不妙。但是关中的曹军势力实在太过薄弱。名义上整个关中乃至凉州的部分地区都属于曹氏名下,然而曹军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长安城、潼关、函谷关数地,其余城池市镇皆为关中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把控。

    而整个长安城也不过数千曹军,还尽是些二三流序列的军队。潼关函谷关虽然一向为重地,但因为并不受袁绍等敌对势力直接威胁而驻兵甚少,由是钟繇没没有分散长安城的兵力,而是静等天子一行的到来。

    等是等到了,但是没有想到那条传言竟然是真的。颍川荀彧荀文达,居然弃了乱世雄主曹孟德,而转为了刘协和天子集团的谋主。

    钟繇纠结了。

    不过也只是片刻的纠结,钟繇最终还是命人打开了城门,并向天子呈上自己的兵符印绶。

    同出于颍川,钟繇当初便是同乡兼好友荀彧举荐给曹操的。如今两个同样心怀汉室的人为大汉中兴之业而做出了新的选择。

    建安四年十月,即西元199年十一月,大汉天子重回西都长安。

    重新供奉起了祖宗社稷的刘协第一时间便宣诏天下,但是宣诏的内容却是大大出乎了天下各地诸侯的预料。

    哦不,应该说这道宣诏出乎了天下人的想象!

    其中大意是,刘协自认东汉一朝政道崩坏、气运衰微,又痛心天下人心不知所向,感慨士民迷茫离乱,乃决定行秦亡分封天下之事,封天下之安定地方的“有功之臣”七人为诸侯王,各授国号。并降汉室宗庙亦为一国,即汉国,刘协本人不再称天子或皇帝,而与各诸侯王并称为大王。

    第一位被封诸侯为河北袁氏,国号——晋。袁氏仕汉之时四世三公,功高劳苦;又安定了冀、青、并、幽四州,堪当第一国号之晋国。

    第二位被封诸侯为中原曹氏,国号——魏。曹氏也是汉朝官宦世家,且原汉之司空曹操在整个董卓之乱中建功卓著,并有迎驾天子安顿于许都之功,安定了豫、兖、司三州,故使其在故魏之地建国立号。

    第三位被封诸侯为荆州牧、征南大将军刘表,国号——韩。刘景升,汉之宗族也,有镇抚一州安乐一方之功,又因韩字有同汉字之音之故,特封汉室血亲刘表为韩王。

    第四位也是汉室宗亲,原征东大将军刘备,为表其忠厚以及匡扶汉室之功,授国号——鲁。

    第五位被封诸侯为原骠骑大将军张绣,国号——楚。张氏一门两骠骑,张济张绣叔侄数次“救”汉室于危亡,犹以张文锦不惜奔波千里征讨逆贼袁术立功为著,其心怀汉室之举不可不念,又安定扬州一地,但因朝廷先前有封孙策为吴侯,故此不封吴王,授楚之国号。

    第六位,汉室宗亲刘璋刘季玉,父子二代安定蜀地,国号——蜀。

    第七位,原吴侯孙权,国号——吴。孙氏满门英烈,为大汉江山抛头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