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24章

锦绣三国-第124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孙乾来的目的,张绣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不过是刘备又一次准备倒向袁绍那边,想要联合自己共伐曹操而在中原攫取更大的地盘。不过这些心里清楚就好,张绣是绝不会表露出来的,示敌以弱可是张绣的一个优良传统。

    让自长沙郡公干回来的专管外交辞令的蒋干去接待应付孙乾,张绣却是先暂时开启了隐身模式后,拖延了好几日才现身,在自己的镇东将军府接见孙乾。

    孙乾的礼数很足。前几天虽然找不到张绣,但是孙乾却也没歇着,而是满寿春城里外地跑,上上下下给张绣军文武该打点的都打点了一遍。

    这不,面见张绣,话还没正式说,孙乾却是亲手托盘向张绣呈上了一条一大块精致宝玉镶着的衣带。

    古人的衣物都很宽松,那时候也没有皮筋皮带之类的来束紧裤子,穷苦人一般都用根绳子栓裤腰带,而富人则选择用各种名贵绸缎珠宝镶嵌制成的衣带来束衣提裤。而且一般而言用宝玉镶缀的衣带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毕竟玉本身就象征着极度的富贵,而且从实用角度讲整块的方玉也方便提系衣裤。

    孙乾呈给张绣的这条玉带一看就知道并非凡品。站在堂上右边的一众武将在这条玉带拿出来以后却是一齐瞪大了眼珠子啧起了嘴,而左边的文臣谋士们却都是先仔细打量了下玉带的成色,然后大都不约而同叹出一口气。

    张绣自然明白自己手下人都怎么想的。对于武将而言衣带的作用更甚于常人。不仅有固定铠甲的作用,衣带正前面的物什也有着保护肚脐的功用。不同材质的衣带也往往彰显这不同的身份,铜带、铁带、金带各自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将领。当然,玉带这种易碎的腰带对于常常上马穿甲舞刀弄枪的武将们只能看看玩玩而已,却是不能像文臣那般可以时常戴着更进一步显现文儒的气质。

    而一众文臣谋士们的一齐叹气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条玉带的珍贵程度,某种程度就代表着今日孙乾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样的这也是对于张绣的一种暗示。

    只是此刻张绣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凑,怎么又送玉? 张绣在那次的弃妹叛逃事件之后对于袁耀一直是没多少好感官的,这次更不例外。留你在寿春给你口饭吃已经算仁至义尽了,居然还想癞蛤蟆吃我家小妹的天鹅肉,实在是个笑话。

    但是让张绣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当张绣把此事当做笑话讲给吕伶听的时候,没想到吕伶却是腆红着脸,用张绣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认真地说道:“我愿意。”

    张绣第一次体验懵逼是什么滋味了。贾诩夸袁耀的话张绣只当是老毒物在讲冷笑话寻开心,但是这话从吕伶自己的嘴里的意味就不一样了。

    难道自己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吕伶和袁耀之间还发生什么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尽管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张绣却是没有想要细究了解的意思。笑话,张绣怎么可能把情同兄妹的吕伶的终身托付给那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袁耀?

    并没有在这上面过多去想,张绣却是直接无视了吕伶的回应,对于袁耀不自量力的请亲自然也是置之不理。

    相比于儿女私情,眼下的张绣有更多更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在袁曹生死决战一触即发的当口,张绣军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自二月末以来,张绣在黄河一线的眼线就不断传来重磅军情。先是袁绍在邺城誓师,彻底与曹操撕破所有情面,以讨贼之名传檄九州宣布南征。并先遣河北名将颜良、大将淳于琼为正副先锋,谋士郭图为随军司马,发十万大兵攻打东郡。紧接着袁绍自己移主力屯于黎阳,做出了力压中原的姿态。

    三月,颜良部兵锋势不可挡,连破数座东郡城池,并围曹操任命的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城。刘延部虽然没能来得及在河北劲卒围成之前带着上下军民撤退,但是好在曹操留在黄河北岸监视袁军动向的大将于禁反应灵敏,及时带本部兵马与刘延兵合一处,并力守城待援。

    颜良领军强攻白马数日不克,挑衅于禁刘延出城野战也无果,只能等待后军攻城器械到齐再作打算。

    于禁和刘延这边在黄河北岸给曹操争取了一个缓冲时间,并且给曹操保住了一个宝贵的桥头堡。身在许昌的曹操自然不能坐视战局的发展,于是在最短时间内,曹操便集整了十八万主力曹军,一股脑向白马进发。

    而同一时间,袁绍号召天下诸侯一齐征讨曹操的檄文却是自徐州传到了淮南。

    张绣在袁曹大战拉开序幕的这两个月也是一直忙活个没停,不仅仅需要补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关键的切实推行自己的新政。

    相比较淮南,刘备的地盘更靠近也更容易接触到袁绍势力,因此河北的檄文先传到了徐州,然后才传到相邻的淮南。

    丝毫不出乎张绣的预料,随同袁军暗使传递檄文一道从徐州来的,还有刘备手下的元老级别的谋士——孙乾孙公祐。

    至于孙乾来的目的,张绣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不过是刘备又一次准备倒向袁绍那边,想要联合自己共伐曹操而在中原攫取更大的地盘。不过这些心里清楚就好,张绣是绝不会表露出来的,示敌以弱可是张绣的一个优良传统。

    让自长沙郡公干回来的专管外交辞令的蒋干去接待应付孙乾,张绣却是先暂时开启了隐身模式后,拖延了好几日才现身,在自己的镇东将军府接见孙乾。

    孙乾的礼数很足。前几天虽然找不到张绣,但是孙乾却也没歇着,而是满寿春城里外地跑,上上下下给张绣军文武该打点的都打点了一遍。

    这不,面见张绣,话还没正式说,孙乾却是亲手托盘向张绣呈上了一条一大块精致宝玉镶着的衣带。

    古人的衣物都很宽松,那时候也没有皮筋皮带之类的来束紧裤子,穷苦人一般都用根绳子栓裤腰带,而富人则选择用各种名贵绸缎珠宝镶嵌制成的衣带来束衣提裤。而且一般而言用宝玉镶缀的衣带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毕竟玉本身就象征着极度的富贵,而且从实用角度讲整块的方玉也方便提系衣裤。

    孙乾呈给张绣的这条玉带一看就知道并非凡品。站在堂上右边的一众武将在这条玉带拿出来以后却是一齐瞪大了眼珠子啧起了嘴,而左边的文臣谋士们却都是先仔细打量了下玉带的成色,然后大都不约而同叹出一口气。

    张绣自然明白自己手下人都怎么想的。对于武将而言衣带的作用更甚于常人。不仅有固定铠甲的作用,衣带正前面的物什也有着保护肚脐的功用。不同材质的衣带也往往彰显这不同的身份,铜带、铁带、金带各自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将领。当然,玉带这种易碎的腰带对于常常上马穿甲舞刀弄枪的武将们只能看看玩玩而已,却是不能像文臣那般可以时常戴着更进一步显现文儒的气质。

    而一众文臣谋士们的一齐叹气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条玉带的珍贵程度,某种程度就代表着今日孙乾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样的这也是对于张绣的一种暗示。

    只是此刻张绣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凑,怎么又送玉?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 
孙乾悲昂交加地念完衣带诏,旋即将衣带诏高悬于手示意众人查验真假。绸书上的血字早已发黑,但是右下角那一小方玺章却是保持着耀眼的红色!

    这还不算完,孙乾接着声泪俱下道:“此封诏书乃陛下于三尺闭阁亲手破指所书,可恨那曹操奸贼在陛下身边遍插心腹,陛下不得法,只得将其藏于玉带中赐予董国舅。董国舅时视满朝文武,却大都为曹贼羽翼,汉臣寥寥可数,唯能与我家皇叔共议诛逆大事。好在曹贼目中无人,而我家皇叔终得随军出征之机。临行前董国舅将衣带诏重缝于玉带中交付我家皇叔,托我家皇叔在外联络各地勤王义军,而董国舅自在内响应,到时内外共举,诛曹贼而复兴我大汉!”

    曹操虽然没下本给刘协重建皇宫,但是许都宫室规模绝不至于寒酸到内阁只有三尺长宽。所谓三尺闭阁,其实指的就是刘协的私人厕所。一般人家里的茅厕最大也就一尺长宽,也就皇帝上的是三尺方圆的厕所了。堂堂的大汉天子,居然混到了只能藏身于厕所给臣下写血诏的地步,不可谓可悲又可怜。

    但是话说回来,汉室的衰微已成定势,这是大部分人都看得明白的。纵然刘氏子孙遍布九州,但是刘氏早已失去了当年反王莽的号召力,甚至刘氏子孙内部也有不少数人看透了这一点。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刘晔,却是自我选择性的忘记自己是刘氏帝胄的一员这个事实。

    因此,孙乾这一番本该感人肺腑的宣讲,却只是引起了袁涣等极少数的几个尚存忠汉之心的人一阵唏嘘轻叹,但是这几人却也只是唏嘘轻叹一声而已。

    大厦将倾,非人力可挡。虽然说天下十三州,姓刘的还占有两州半的地盘,但是再看看这三个姓刘的德性,绝对没人对汉室的未来心存希望。

    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可以说根本就是一对坑货。当初正是刘焉建议汉灵帝于各州设置总揽军政大权的州牧,这才造成了了汉末群雄拥兵割据的根源。至于刘表则完全是个扶不起来的烂泥,坐拥天下第一大州,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着攻防皆便的极品地利,不说称霸于当世,自保总是可以的吧?但是事实呢,却是硬生生被曹操和孙氏兄弟咬去了整条鱼的鱼头鱼尾。

    两相比较,似乎还是刘备这个草根皇叔更有上进心,能够从最初的一个编草鞋的混到一州之主。但是刘大耳的状态实在太不稳定了,好的时候躺成一州之主,点背的时候却是直接成丧家之犬,在其彻底立身中原之前还是不足以让世人心怀多大期望的。

    虽然说不看好兴复汉室,但是这戏还得继续演。说到底,当下的三国,实质就是各个豪雄割分汉室剩余财产的时期,各家不仅得拼实力,还得拼演技。

    听完孙乾的话,张绣却是又啪的一声站了起来,再次拔出了旁边周仓的腰刀,又是当空砍下!

    咔嚓!

    张绣面前的案几在周仓的重刀之下应声而断。张绣一副咬牙切齿状:“可恨曹贼,吾恨不得将其如此案一般生劈成两半,就算孙从事此日不言这些,本将军也是要提兵直挥许昌的。更何况吾与刘皇叔情同兄弟,势同唇齿,怎能不会共同应诏?”

    “只是”张绣忽然之间脸色变得为难起来:“只是我淮南历受曹贼荼毒,受创极甚,前番先在江东平逆,此番又需镇抚山越,军力实在捉襟见肘,实在抽调不出多余兵力,只恐伐曹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拖累了刘皇叔的进兵良机!”

    张绣说的都是实话,虽说自己麾下的兵将一直在补强,但是因为主要精力放在重建淮南和招抚山越上的缘故,张绣军目前的正兵数量加在一起仍不过区区二十万之数。其中五万由大将纪灵统领驻防在江东西线,五万由上将张勋统领在蕲春庐江一线盯防江夏黄祖。而在寿春附近的可调用的不过张辽和高顺两部约十万人马。这十万人马也不能悉数外征,顶多出征六七万人马,在中原战场也就只能打打秋风。

    孙乾也明白张绣这些话所言非虚,也毫无漏处可寻。好在临行前刘备曾向他面授机宜,是故此刻孙乾仍保持着仪态,不慌不忙接道:“镇东将军切莫轻易悲叹。我家将军深明扬州疲敝之弊,但是此等诛曹良机时不可待,是故我徐州兵愿为此役先遣,并发两路大军,一主一辅。我家将军亲领主力战兵出泰山战兖州,做出与袁军会和姿态,尽力吸引曹军注意,而将军则可与我家张翼德将军兵合一处,趁势南略豫州遣轻骑偷袭许都,到时许昌有董国舅响应,自当一战而下。至此纵使曹操再有机谋权变,也是回天无力!”

    呵,居然提前被刘大耳看出了自己想要积蓄实力的想法,看来此次征伐中原,自己是推脱不掉了。

    实话说,张绣并不愿意现在就掺和进袁曹之争中。纵使现在的袁绍占据着相比历史上的更具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千万不能小瞧曹操的奸谋胆略。因此在张绣的预计中,两方很可能会闹个两败俱伤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的结果。

    尽管历史上袁曹之战以曹操的辉煌取胜告终,但是此世,曹操的势力因为张绣的存在和刘备异军突起而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现在虽然仍有一战之力,但是实力相比的太过悬殊却是注定了曹操现在只可能有守势,而绝无攻势!

    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很直观看明白当下袁曹的力量对比了。袁绍军先发的颜良部,只是一个先锋前军,却有足足十万兵马。而曹操点齐了许都的所有兵马,才不过十六七八万兵马。全军压上却是都给一个区区的颜良造成不了绝对性的优势。

    是的,现在的曹操集团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对待袁军他们只能采取最保守的守势,而绝不敢有一点点多余的对攻之势。毕竟两边的底蕴相差太多,人家袁军最乐意和你打得就是对耗,哪怕每死两个袁军换一个曹军,这买卖都是很值的。

    话说白了,如果说现在的袁军对曹军有着千钧压顶之势的话,那么当下割据徐州的刘备以及盘踞淮南的张绣的态度取向就相当于那根至关重要的稻草。要么是给予曹军继续挣扎于生死一线的救命稻草,要么就是压垮曹操这头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毫无疑问,刘备自然是站在袁绍那边的。准确点来说,谁站在汉室的对立面,刘备必然选择站在其对立。

    但是张绣不同。对于匡扶汉室这样的崇高梦想,张绣既没有兴趣也不敢担保自己能行,还是安心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卧薪尝胆隐忍待发的好。

    心里百般盘计,张绣开口道:“玄德公如此尽忠王事,张绣自然不能拖皇叔的后腿。再者又有董国舅居内响应,张绣更当出兵以救陛下于水深火热。只是此战事关汉室气运与陛下安危,出兵事宜当从长计议。孙先生来寿春不短时间了,不回去复命难免玄德公忧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