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21章

锦绣三国-第121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最后次要目标达到了,主要目标却是远远没达到效果。

    既然能用的的政治伎俩和手腕都没用了,那也就没什么可拖拉墨迹的了,决战吧!

    ······

    袁曹南北决战拉开了序幕的同时,张绣却是终于回到了阔别数月的寿春。

    本来解决山越问题张绣是规划用个一年半载的,但是好在情势并没有张绣想象的那般复杂严重。山越人虽然已经显现出了与普通汉人之间不小的离心性,但是这种趋势却并不是是不可以被扭转的,尤其是在张绣这个最高决策者并不存在对山越的“另眼相待”、张绣任命的江东文武也都相当开明的情况下,山越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山越长久以来被异化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在于官府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和利益的需要,而现在张绣代表的中小士人阶层寒门阶级却并不存在对山越在根本上的抵触,那么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个道理说起来貌似不大容易被人接受,但却是确确实实的。举个例子,以前官府敌视山越,大多是因为本地世族豪强的压力。而世族豪族怕的就是这些不服教化山越人走出山来会侵夺他们的良田,于是一个劲的把穷人往山里赶,一个劲鼓噪官府将山民限制在深山,这才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山越部族。

    而现在的江东,是没人敢自称世家豪族的。那么既然不存在抵触山越的力量,接纳山越就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再说说张绣任命的这几位主事江东的太守主薄和都尉,文臣如顾雍、韩嵩、何夔、虞翻、阚泽、严畯和步骘之流,武如太史慈、祖郎、全柔和徐盛之辈,要么出身寒门,要么就是开明通达之辈,没一个会拖张绣后腿。既能文治兴邦,也可武平叛逆。山越问题到头来只需要张绣牵一个头做一个统筹规划,剩下的就不牢张绣费心了。

    配合的山越部族,分良田给户籍,一切优待。不配合而且还想闹独立的,东莱神将和泾县大帅可是饥渴难耐了好久,另外还有诸如徐盛吕蒙等少壮派青年将领等着想要证明自己呢!

第一百八十章 平乱山越() 
还别说,还真有不长眼的。会稽郡南部建安、汉兴、南平等地的强族首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闻张绣对于山越的迁徙同化政策,纷纷聚众起兵反对。这几个山越酋领沆瀣一气,短短数日之间依靠部族武装便拿下了各自州县的控制权。

    不仅如此,这几名雄心勃勃的首领还将张绣的一应政策大肆进行曲解宣传。宣称张绣继屠没江东世家豪族掠尽其巨额财富之后的下一步就是除掉山越这个不稳定因素,并且打出了山越立族自治建国的旗号,极尽蛊惑拉拢之能。

    从某一方面来说,张绣此次重返江东确实是为了解除山越这个定时炸弹,不过“解除”和“除掉”这个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代表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暴乱首先发生在自己的统属区域,身为会稽都尉的太史慈的反应却是不怒反喜。事实上张绣军内对于这场迟早要来的暴乱是有准备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刚至会稽都尉部驻地,太史慈便立即率军南下,都不带点兵备粮的。

    短短半月,洪明、吴免便聚集了数万山越部族,又是散发私藏的兵甲,又是开放武库,武装了上万的山越精壮。而此时太史慈也领着五千会稽郡兵赶到了余汗,先是劝降,洪明等人自然不肯答应。太史慈也乐得开打,双方便在山野之间排开战阵,明枪明火开干一场。

    山越叛军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作战技巧和战术,但是久居山林的他们拥有着不同于平原人强悍的身体素质。若只是一般的军队碰上了武装的山越人,加上地理因素影响,还真不一定能占上便宜。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碰到的是太史慈统领的兵马。

    张绣占领江东的最初,并没有多余的郡兵来镇守地方。然后张绣任命了各地的郡守来就地招兵建营,又任命各郡都尉来统领训练部卒。江东人口富足,尤以会稽吴郡为甚,新任会稽太守舒邵恩威并施,将会稽郡兵规模扩充到了万余人,都交付太史慈操练,战力当属江东诸郡之首。

    不仅如此,太史慈最初投靠张绣时手下就有一支数千人的部众,这支部众当时主要由刘繇的残兵和丹阳当地的山民组成,后来由经过平定江东之战的洗礼,尤其是在宛陵抵抗孙策的那场坚守战中得到了血的升华,战斗力不输张绣军主力多少。战后随着太史慈被任命为会稽郡都尉,而暂时统领这支兵马的丹阳都尉祖郎也改任新都郡都尉,这支兵马又回到了太史慈手中,并随着太史慈来到了会稽郡充当第一批会稽郡兵。

    此次平定山越的这五千会稽郡兵,便主要是这支经历过真正血战的太史慈麾下直属部卒。两相比较,太史慈的部卒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所谓“山越”人,单兵身体素质并不输山岳叛军,再加上训练有素的作战技巧和能够执行下去的战术,以及太史慈个人的勇猛,虽然数量相比较有些劣势,但是总体实力太史慈部还是完全碾压面前这支山越叛军的。

    没有任何的悬念,自恃士气旺盛且兵马数量占优的山越叛军舍弃地理优势而选择了平原旷野决战的结果只会是惨败。当初山越自立的第一人洪明第一个临阵被太史慈斩杀,太史慈部取得首战胜利。

    接下来的几天里,太史慈趁着胜势,接连猛攻山越叛军,斩首共计两千之众,俘虏更是不计其数,迫使洪明之弟洪进十天里连退数十里,将山区的地理优势拱手让给了太史慈。

    山越叛军的反扑来的很快,离的近的山越酋领吴免、苑御、华当纷纷率军相助洪进部。这四部山越部族,以总数四倍的兵力将太史慈包围在一个狭窄的地形。

    太史慈派出的探马其实早早就将附近的军情态势汇报给了太史慈,不过太史慈却是没有丝毫暂时退兵的意思,只是暂停了对洪进的进攻。在陷入包围之后也不言突围,只是固守着营盘。

    太史慈讨逆来带的粮草并不多,但是首战大胜洪明之后缴获的不少,足以坚守两个月有余,而山越叛军人数太多,实在消耗不起,于是短短对峙半月之后,洪进便约同吴免、苑御和华当一起发动了进攻。

    战局的逆转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就在这两万多山越叛军一股脑围殴太史慈的时候,一支数量上万的彪军突然出现。陷入了进攻苦战的山越叛军来不及回防或者抽出主力,结果被这支兵马和太史慈来了个里外开花,全军溃败!

    说是溃败,其实被斩首的不过两三千人。大多数山越兵一看见背后被夹击了,立马就慌了神自相奔逃起来,结果没等人家杀上来,这伙乌合之众先是自己散了一小半。

    被溃兵冲挤下的洪进、吴免、苑御和华当四人没有一个逃命成功,悉数被俘。

    带着上万兵马在合适时机杀入战场的正是会稽郡太守舒邵舒仲膺,这一万兵马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会稽郡兵,本来山越叛军这边抽出几千人完全可以抵挡一下从而避免被夹击,但是洪进吴免这几名山越酋领各自临阵经验和协调调度的不足和=以及山越兵们心理的脆弱却是彻彻底底葬送了所有希望。

    汉律有令,一郡太守不能随意出现的非公场合,更不能擅离郡治重地。但是舒邵亲自率兵助阵可是有理由的。其一,会稽主薄步骘完全可以暂代舒邵坐镇山阴管理会稽。其二,用舒邵本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当除首逆,以镇宵小!再其三,汉律到现在早就老掉牙了,包括天子脚下的曹操地盘,天下各地现今都实行着各自的律法,汉律已经沦为了一般的参照。

    君不见张绣之前顶着九江太守的名位,却亲率大军征伐江东?君不见刘大耳在许都被任为豫州刺史,却窜去了徐州自立门户?

    在张绣集团内,舒邵的才能或许不是顶尖的,但是其铁血手腕却是没几个人能比的。这不,手下的小兵俘虏了洪进、吴免、苑御和华当这几个山越酋领,舒邵根本没有丝毫的待处理送禀张绣处的意思,直接挥手让刀斧手斩首了事。

    山越叛军的主力就这么玩完了,太史慈继续统领着兵马进击会稽南部其他各地的山越叛军,短短两月,再平吴五、邹临两部山越叛军,并攻下东治地区政治中心建安。会稽山越暴乱至此告平,虽然仍有小股的山越部族依靠崎岖茂密的山林与张绣军周旋,但是已经无碍大局。

    会稽山越南部暴乱其实只是整个江东的山越部族此次暴乱的一部分而已,不仅会稽郡,丹阳、新都这两个山越聚居的郡也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叛乱,甚至连江东重心吴郡,也是有小规模的民乱发生。

    对于这些暴乱,在吴郡坐镇大局的张绣这一次却是难得罕见的选择了宽容政策,所有对待山越的用兵都一概遵循只诛首恶,赦免从众的原则。

    这倒不是说张绣不敢再杀,而是张绣明白,这些民乱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山越人对于官府的积累下来的长久的不信任。政府开始的时候拿民众玩当猴耍,到后来想好好改了,但是此时政府的一切所作所为在民众眼里却是都先被贴上了一个“祸害折腾”的标签。

    但是相比会稽南部的总数超过十万人数的叛乱,丹阳、新都和吴郡的民乱大多只是千人基本的,很少有超过万人级别的规模。尤其是新都郡,虽然山越部族的人口数量占到了整个新都郡的大多数,但是爆发的最大规模的叛乱却只是两个部族不超过三千人的叛乱。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都郡久为张绣统治,不管是上一任的郡守袁胤还是这一任的何夔,都是宽厚之辈,民怨甚少。另外还有新都郡都尉祖郎的原因,众所周知,祖郎自己就是一个土生土长山越人,在丹阳和新都两地的山越部族中威望甚高,是张绣集团中唯一一个彻底代表山越部族利益的人,只有脑子进水的山越人才会去起兵造祖郎的反。

    丹阳郡方面的情况只比新都郡差一点,在吴郡之战中投奔张绣的青年将领徐盛终于得到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还有吴郡。其实吴郡的民乱并不是纯粹的山越暴乱,而是一小撮世家豪族的漏网之鱼借着江东各地山越暴乱的时机,鼓动吴郡的一小部分不谙世事的山民造反而已。

    张绣接受吴郡太守顾雍的举荐,命广陵吕岱带兵平乱。这场叛乱后来还演变到了水上作战,叛军依靠震泽(太湖)水域宽广芦苇纵深与张绣军周旋,吴郡都尉邓当的小舅子吕蒙在此战中大放异彩,深为张绣欣赏。甚至让张绣心底有了建设水师的念头。

    最后还是会稽南部山越的叛乱问题。会稽南部距离江东政治中心吴县很是偏远,而且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各地闭塞不通,山越人比重很大,一直以来这儿受到的官府影响和控制就很弱,这些都是为何此次会稽山越暴乱规模如此之大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张绣将整个会稽南部重新划分为一郡,因其政治中心在建安县,命名为建安郡。并且直接让还在会稽南部平乱的舒邵改任为建安太守,一方面加强管治,一方面主持当地同化山越的政策。会稽郡这边扶正步骘。另遣吕岱接替太史慈的位置,太史慈重新调任张绣身边。

第一百八十一章 真相帝() 
张绣不等山越改化取得更大进展便返回淮南,自然是因为北方即将风起云涌的原因。

    刚回到寿春,便有两个不大好的消息被禀告给了张绣。其一便是郭嘉与许褚挟持了贾诩的出逃事件。

    毫无疑问,这个事件的性质是极其恶劣的。在自家老巢能发生这种后果极其严重的事件,按理说所有有关的当事人都理应受到重罚,但是张绣却是没有处罚让许褚被轻易放出的直接责任人寿春宫令袁胤,相反的,张绣还褒赏了“救人”有功的袁耀袁宫尉,而对于郭嘉和许褚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脱逃却是没有任何的责任追究,就好像完全当这两人从来没在淮南呆过一样,着实令众人困惑。

    另外因为张辽高顺两位大将的回师,周瑜卸任暂代的寿春副守备之职,不过他有更好的去处,那就是去整顿孱弱的扬州水军。

    因为之前的诸侯争雄焦点都在陆地上,加上张绣根基不稳精力有限的原因,张绣军的水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张绣本人并不是那种大陆军主义者,之前通过横渡长江袭取江东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水军不可或缺的作用性,尤其是张绣如果想要在江淮之间有所作为,那就必需新建战船,编练水卒,如此一来才能在这乱世之间获得更强的战略纵深性和延展性。

    说干就干!周瑜担任寿春副守备的这段时期,寿春的文武都见识到了美周郎的文才武干,尤其是寿春城外目睹了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俊杰的胆识机变和英勇表现之后,却是没人对于张绣选择让周瑜做扬州水军都督有所质疑的。

    另外的,张绣还将在震泽水战中表现优异的吕蒙安插进了水军中,授意军职,归周瑜调遣。

    还有猛将太史慈,张绣一度考虑过让太史慈与曹性一起掌管羌胡弓骑,但是细思良久,张绣还是选择了将太史慈下放至匮乏统兵将领的张勋军中,并授以掌兵实权,以示看重。

    至于在舒城意外挖掘出来的童飞,张绣除了其武力值之外并不确定其其他能力,便按照以往的惯例,先留在身边当一段时间的亲将再说。

    另外一个不大好的消息是贾诩告诉张绣的,李儒来投奔张绣来了。

    李儒何许人也?昔日国贼董卓的第一智囊加第一亲信心腹也!在整个董卓之乱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这么说,董卓做过的祸事,一半以上都有李儒的身影显现其中。如果说贾诩因为攻毒于心计而被人称之为毒士的话,李儒的所作所为却是明面上的直接就端的是毒辣无比,做过的其一毒辣之事就是亲手鸠杀少帝并连带杀掉了唐妃与何太后!

    也许是做过的事太过天怒人怨,后来董卓被杀,王允等人第二个找的就是李儒,不过好在李儒不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