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06章

锦绣三国-第106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关于孙静的谜团就先暂放一边。

    历史上的孙暠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一直率部屯守在乌程,也就是与富春的领县。

    但是等到历史上的孙策在丹徒遇刺受重伤不治身亡之后,孙暠却是不奉孙策临终让孙权继立的遗嘱,也不为孙策奔丧,而是率军擅离驻地乌程,南下直扑会稽郡郡治,要武装夺取会稽郡的军政大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记载,孙暠率军是路过父亲孙静所镇守的富春的。

    因为当时虞翻因为劝降华歆招降豫章郡有功,由会稽郡功曹转任了富春长,也就是由郡府幕僚直接转为了地方实职主官。

    而孙暠最终夺取会稽郡自立的意图也正是虞翻给破灭了的。

    孙策去世的消息传到虞翻这儿的时候,虞翻却是一反臣子去君王逝世之地奔丧的常例,但是虞翻认为江东尚未彻底安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第一个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特别是附近的会稽郡各地都效法了虞翻,维持江东各县的安定。

    虞翻这么做却是极有先见之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所作所为正是最正确的。孙暠率军南下会稽郡,发现各地碰见他都闭城自守,而孙暠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攻城。

    僵持到最后,并不是镇守富春的孙暠父亲孙静出面,还是担任富春县长的虞翻写信直言警告孙暠:“孙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代为统摄。各地守军都已经进城守备了,而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

    孙暠最后选择了撤退!

    历史上对于孙暠的记载到此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孙静最后在富春安详终老,孙静的另外几个儿子诸如孙瑜、孙皎等人都对孙吴政权有相当多功绩,而孙暠貌似也没有收到孙权一系的惩处。

    孙暠的子孙在孙暠出了这档子事之后,却都继续出仕了孙吴政权。甚至相比孙瑜孙皎等几位弟弟的子孙,孙暠的子孙在三国后期却是登上了更大更高的舞台,其所作所为,也是举国震动,天下闻名的!

    这里只提到孙暠的两个孙子,孙綝和孙峻!

    后世对于这两位孙氏宗族有一个相同的标签——东吴权臣!

    在这里就不多说这两位三国后期响当当的人物在亲祖父夺权未遂之后数十年做出的诸多努力了。只简短提到他们各自所做过的事情。

    孙峻,干掉了东吴另一权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废掉过东吴太子,杀掉过太子之子的人物。要不是坏事做多了,最终也不至于三十七岁病死。

    孙峻死的时候,却是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孙綝上台之后更甚于孙峻,直接废掉了东吴皇帝,重新立了新帝!

    东吴最后的衰亡,与孙峻孙綝兄弟的争权内乱不无关系!

    毫无疑问,孙暠极其子孙孙峻孙綝却是令整个孙氏和江东都肝胆俱裂的人物!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该明白了,孙暠一系,就是彻彻底底的野心夺权派!

    甚至,或许连孙静也是呢。

    ……

    张绣迎击孙策军的时候,张辽也挺进了会稽郡。其中先是孙暠率军不战而退,张辽杀到富春的时候,孙静和大儿子孙暠合兵一处,一齐退进了会稽郡内。

    当然,这一世的虞翻还因为劝降华歆招降豫章郡的一档子事,没有也回不来会稽郡。所以在孙暠的一声号召之下,在张辽连屠三城的血腥威胁之下,孙静并未张口,却是获得了会稽郡的军政大权!

    在曾经的会稽郡征服者孙静镇定自若的调度和拖延之下,会稽郡城聚集了超过十万的武装。会稽全郡士民上下一心,决心反抗张绣的统治和张辽的屠戮!

    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张辽取得山阴之战的胜利!

    是战,张辽部两万兵卒迎战会稽郡十万士民武装。两百并州狼骑每人皆戴一副真狼头制成的面具,在张辽亲自统率之下,率先冲入十万人马中极尽所能,肆无忌惮地左冲右突上翻下砍大杀特杀!仅仅张辽一人,就亲手斩了十余名豪强宗族首领。

    不要问那狼面具怎么来的!能够入选并州狼骑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必须要参选者去亲手捕杀一条野狼!

    就在孙静及其麾下十万人马惊惧张辽及其狼骑战力极其骁勇剽悍的时候,真正让会稽郡宗族豪强们肝胆俱裂的事情出现了。

    三千西凉马步军精锐,第一批冲向数十倍的敌人。人人一手执兵器,另一手执一头颅,背上还背一头颅,面涂人血,冲到跟前先将手上的头颅抛掷进孙静军阵团,然后呐喊怪叫而上!

    而其余的万余西凉部卒,却也是涂人血,背死人头颅上阵。只是手中没拿死人头颅而已。

    是战,几乎八成以上的会稽人不敢在西凉兵背对自己的时候下手。孙静等人自上而下自信满满的保家卫国之心,在张辽的血腥残暴之下荡然无存!

    真正的肝胆俱裂!

第一百五十六章 皆大欢喜() 
山阴之战,完全成了张辽的逍遥津。

    莫名惨败的孙静在两个成年的儿子孙暠和孙瑜率领的亲卫族众护卫之下,仍是一齐死于并州狼骑和西凉悍卒的乱刀之下。

    另外,孙策所器重的镇压会稽南部山越暴乱的猛将贺齐,在此战中亦是战死于张辽刀下。

    贺齐手下的士卒约有五千之数,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贺齐手下这五千士卒都是精悍之士。孙策西进之时,考虑到会稽郡为数众多的山越部族,却是没有抽调贺齐这个会稽南部都尉手下的兵马。

    加上孙静和孙暠孙瑜父子三人手下的五六千兵马,这一万正规江东士卒,是抵抗张辽军的主力。

    但是之所以会兵败身亡不能怪张辽太过剽悍,要怪只能怪孙静的战略有问题,要怪就怪贺齐为人太过高调。

    其实孙静利用各地豪强拖延张辽军的进军,从而聚集起会稽郡世族豪强武装的策略应对一般的侵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孙静和会稽郡面对的可是历史上威震江东的张辽张文远,这哥们可是仅靠七八百死士就杀得孙权众将重兵的中军丢盔弃甲,仅靠七千合肥守军就打得十万孙吴军队满地找牙的。

    那一次张辽身边的大将只有李典乐进,这一战张辽身边却是有温侯八健将的四人。

    那一战孙权靠着周泰替他挨刀子、凌统和甘宁并肩血战、付出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负伤的惨重代价最终还是在贺齐手下三千解烦兵的支援断后下逃出生天的。

    但是山阴之战,贺齐还尚未依靠山越精兵组建起孙吴的精锐部队解烦兵,而且贺齐的武力值虽然在江东诸将里面算高的,但是却一定高不过巅峰时期的怪胎陈武。

    另外还因为贺齐生性奢绮,所用甲胄兵器都极为惹眼,因此他第一个死于张辽刀下,并不意外。

    还有孙静孙暠孙瑜父子,他们三个捆在一起也不一定打得过周泰,因此被困杀于乱军中完全正常。

    至于经历此战而死伤殆尽的会稽郡大大小小的宗族豪强首领,他们中又没有一个人武力堪比凌统甘宁宋谦徐盛等人,因而一战而被全灭的结局其实也并不怎么令人惊乍。

    总之一句话,张辽在山阴大屠六万会稽军民之后,终于摄服了会稽郡。江东三郡至此基本为张绣掌控。

    时间进入到了建安三年九月末,将黄祖赶回江夏郡的孙策在豫章柴桑终于毙命。临死前孙策否决了张昭等大多数江东元老文武扶立有长兄孙策之风的孙策三弟孙翊的提议,而执意让二弟孙权继任吴侯爵位。

    当夜孙策单独召见过了孙吴文臣之首张昭和二弟孙权,于后半夜数声惊天吼啸声中毙命!

    次日张昭扶立孙权继孙策之主位,宣读孙策遗命,领孙氏文武向孙权行叩拜之礼。并上表朝廷,希望裂豫章这一大郡为鄱阳、豫章、庐陵三郡,同时正式表奏孙贲任豫章太守、以及最早跟随孙策的吕范为鄱阳太守、孙贲之弟孙辅为庐陵太守。最后希望朝廷恩准孙权继任孙策的吴侯爵位,并赐予孙权名号。

    时年孙权十六。

    孙氏在豫章郡休养生息的时候,张绣也终于将江东三郡整合得差不多了。特别是孙策病死的消息传到江东以后,江东普通民众对张绣军的大规模反抗和抵制终于告一段落了。

    而江东的世家大族,大部分被杀被屠满门,一部分运气好的被抄没家财迁往异地为庶民,还有一小部分或潜入山区抗击张绣军或南下潜逃交州地区,这倒是让那些被张绣和太史慈许诺了钱粮铁具的山越部族开了次荤。

    历经大约三个月的南征江东之战至此也落下了帷幕。不说张绣经历此战扩充了上倍的地盘人口,单说张绣在江东招揽到的人才,足以使得张绣集团与称霸中原的曹操集团和雄踞河北的袁绍集团并列了。

    文臣谋士方面,张绣得到和得以任用的人才有吴郡顾厚之顾雍,游历江淮的诸葛瑾和鲁肃,由淮南避难江东的步骘、由徐州避难江东的全能型人才严畯,虽然出身会稽大族阚姓,但属于旁支寒门的阚泽,出身吴郡寒门的吾粲等人。

    至于统军大将方面,张绣收得其心的有猿臂神射太史慈、大帅祖郞、青年勇将徐盛、少年抑郁的陆逊,虽然相比收服的文臣略少了些,但是质量绝对让张绣满意。

    另外还有降将全柔,陵阳之战被俘的邓当最后也降了张绣,当然张绣招揽邓当的用意还是为了收得邓当那尚在军中且不闻名的妹夫——吕蒙。

    至于同在陵阳之战因力竭或负伤而被俘的黄盖、董袭,在张绣的好心招揽之下却是宁死不降,骂不绝口,张绣最后无奈只好处斩了这两人,将其尸首与其他战死的东吴将领陈武宋谦等人一同厚葬。

    其实说到这儿想必大家都发现了一件事,张绣招揽的江东人才,要么只是避难江东而不是江东籍的人士,诸如诸葛瑾鲁肃步骘严畯徐盛邓当吕蒙太史慈等人都是此类。要么就是和江东世家豪族并无关系的寒门或被打压对象,诸如祖郞陆逊阚泽吾粲则属于此类。

    唯一例外的只有受境遇所迫的全柔和出身吴郡四姓的顾雍了。当然顾氏也是世家大族中的一个特类。

    至于那些出身江东世家大姓的文臣武将,不是死于张绣军手下,就是跟随孙策退去了豫章。凌操朱治朱然贺齐董袭等人都让张绣给江东的世家豪族陪葬了。

    导致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张绣不愿意见到的。

    原本费了好大劲招揽到的周瑜因为自己背盟袭取江东和对孙策下黑手而与自己开始离心离德;此生也再难以看见黄盖与周瑜上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经典苦肉计了。另外因为对世家大族豪强的残酷打压政策,张绣自知自己现在身受天下世家宗强之人士的反感和背后唾骂,这些其实张绣都不愿意看到。

    但是这些又没有办法不做。张绣清楚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私利,野心和掌控欲会随着实力的增强而不断壮大,最终会达到影响国家和民族生存之根基的地步。

    私利之心人皆有之,张绣并不否认自私这一人之常情存在的合理性,甚至张绣赞同自私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的观点。但是那只是一定程度,一些时候看似不甚重要出自本性的私心,各人累加在一起边会影响一国一民族的气运。

    仅靠张绣看到这一点,改变这一点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张绣非常有必要在自己身边招揽一批公心重于私心的人才俊杰,携同一众能够先国后家的文臣武将改变历史。

    而就目前看来,三国还是不缺这一类人的。

    ……

    暂时起不了刀兵再行征伐的张绣也向朝廷上表了奏疏,当然无论仇敌曹操把控的许都朝廷是否准允,张绣都会我行我素地对实质控制的江东之地做出人员任命安置。

    因为考虑到安抚山越部族的需要,张绣分丹阳郡为丹阳、新都两郡。并由何夔担任山越聚居的新都郡太守。前广陵太守韩嵩任丹阳太守,舒邵转任会稽郡太守镇压宵小刁民,表现良好令张绣极为满意的顾雍升任吴郡太守。

    之后,张绣留下大将纪灵上将桥蕤统领四万淮南军镇守江东,防备西面豫章郡。另任全柔为丹阳都尉,徐盛为其副署。祖郞为新都都尉,太史慈代会稽都尉。邓当行吴郡都尉之事,吕蒙随姐夫一起。这数人被张绣任以安抚江东,清扫流寇的重任。

    另外张绣辞了自己的九江太守之职,任重臣袁涣为九江太守,刘晔代庐江太守仍不变,只是分割了庐江郡西邻江夏军的数县为新的蕲春郡,袁涣从弟袁霸任张绣治下最小的蕲春郡太守。

    张勋和陆勉的四万军队从此也开始驻扎在被专门设为军事重地的蕲春郡。

    另外,阚泽、步骘、严畯、吾粲等人被张绣留在了江东四郡各有任职,许汜王楷两个酱油级谋士外放至庐江和蕲春任职。诸葛瑾鲁肃陆逊三人则随行张绣身边。

    最后是张绣自己。与张辽领军回师淮南之后,张绣自命为扬州刺史,统领扬州诸事。阎象杨弘等一应主薄长史,一并升迁。

    最后的最后,张绣的表奏里面还有一条最不起眼的任命。原丹阳太守袁胤,因为在丹阳任期无所作为且纵兵杀戮豪族,是为张绣军屠江东的导火索和第一人,因此调回寿春。张绣表奏原寿春宫为大汉寿春行宫,袁胤降职任寿春宫令,其侄子袁耀任寿春宫尉。

    至此,张绣南征硕果累累,张绣集团上下或封或赏,皆大欢喜。

    当然,至于曹操孙权和刘表黄祖甚至还有袁绍这几方面是否痛快了,张绣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此刻,我张绣已经从一位随时可能被夷灭的中等诸侯成长为一位俯视天下群雄的当世豪雄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 
曹操这边确实暂时拿张绣没办法了。

    张绣的奏报传送到许都朝廷的次日,主事许都的荀彧便代献帝和曹操准允了张绣奏报中的所请。

    数日之后,身处河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