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绣三国 >

第105章

锦绣三国-第105章

小说: 锦绣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没有必要,除非是孙策体内的狂犬病毒已经由潜伏期进入了病发期,否则孙策真的没必要留下来战张绣。

    因为在张绣甚至张绣军孙策军所有人看来,孙策才是孙氏家族可以逐鹿天下的希望。

    一边喘着粗气,张绣一直看着场中在与李丰鏖战的孙策。

    先前是不能好好观察。但是杀到现在,张绣军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整个战场中央地带为张绣军掌控。李丰和孙策两人周围现在有上百名张绣军重甲盾手跪地向内举着盾牌围成一个方圆十米的警戒圈,上百名弓弩手立于盾牌后,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

    所谓突发状况,就是张绣怕李丰不敌孙策,让孙策伤害了自己的亲信爱将。

    但是张绣貌似多虑了,尽管整个战场两军已经决出了胜负,尽管孙策手下的一众干将或死或被俘,但是这孙策还是一直没能发挥出该有的水准,从马上厮杀到了地面上,却是一直都不能制胜李丰。

    甚至,李丰却是愈战愈勇,从一开始马战的小心谨慎,到两人互相夹着对方长枪落马步战,李丰却是越打越生猛,越打放得愈开。

    李丰都能够打成这样,傻子都得怀疑那具青铜面具之后到底是不是孙策本人了。

    那杆刚被砍翻没多长时间的孙策军大纛是真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孙策就在陵阳。

    再细思此战交手的江东军诸将,大都是江东本土派系的将领。诸如宋谦董袭陈武凌操邓当之辈,貌似都是江东豪强出身,唯一一个算是孙策军元老的就只是黄盖了,至于程普韩当周泰蒋钦等江东虎臣此战却是未曾见面!

    这时刚与陈武打得筋疲力竭的太史慈却是不顾身上几处刀伤,执意冲进了盾阵中要与孙策一决高下。只不过看了正与李丰打得不可开交的戴面具孙策一眼,却是出声骂咧咧道:“这厮根本不是孙策,孙伯符再不济,也不至于打了半个时辰便力竭气短!”

    场中的李丰听到太史慈的喊话,却是上了心。又是几招特意的强攻,终于挑开了孙策的铜质面具。

    一张和孙策年纪一般大的脸显现在众人眼前。张绣和太史慈在第一时间一齐惊呼出声:“孙河!?”

    没错,统领着黄盖陈武等十数名江东大将以及上万江东兵的亮甲金盔戴面具者,居然不是孙策本人,而是孙策的族兄兼亲信孙河!

    张绣是在单骑赴江东便在孙策府上见过孙河。而太史慈却是在刘繇手下便和孙河打过交道。

    看到铜面具背后是身材体貌相似于孙策的孙河,太史慈的第一反应只是失望,而张绣则是闭上了眼睛,嘴里喃喃吐声道:“该黄祖倒霉了!”

    孙河最终还是战死于淮南第一枪将李丰手下。临死孙河只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对交手的李丰说的:“莫不是讨逆将军盔甲甚重,还戴着这憋脚面具,吾定能胜汝!”

    第二句却是中了暴怒的李丰干净了落的一枪,孙河拼尽最后的力气从胸口掏出一封帛书,对张绣说道:“讨逆将军东进前有言,江东基业被夺,他不怪汝,只是可惜汝杀他的手段太过于……”

    张绣一只手接过了那封孙策笔迹的帛书,但是只草草看了一段,却是神情骤然紧蹙,双手紧紧拿着帛书,一字一句不敢落下地读。看到最后,却是满身一头的冷汗。

    如果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张绣此时的心情,那这个词就一定是“肝胆俱裂”!

    因为孙策写在帛书中的内容实在太过震撼了。震撼的程度,仅次于张绣得知这个世界还有类似于他一样的穿越者这种事情。

    孙策帛书中的大致意思就是,其实,他也不是真心和张绣结盟西伐刘表的!孙策倾国之兵与张绣相约彭鑫泽(鄱阳湖)南北岸的真实意图是,在张绣主力攻打江夏黄祖之时,渡江北上一举攻灭张绣十二万大军主力,从而轻易拿下淮南之地!

    然而这还不是所有让张绣肝胆俱裂的内容。真正让张绣肝胆俱裂的是,孙策在帛书中还告知张绣,其实他攻袭淮南的始作俑者,是远在河北的袁绍!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毫无疑问孙策是在自知命不久矣和江东局势不可逆转的情势下才敞开了对张绣直言的。

    孙策在帛书中直言了他对于王霸之业的渴求,直言了他对北进中原,袭掠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渴望。因此虽然西进荆州并利用张绣作为北方屏障的战略虽然稳妥也得到了大多数江东文武的支持,但是孙策在聚兵豫章郡的时候仍然选择了北上渡江袭取淮南的计划。

    这一冒进决定,一是因为孙策自身的雄心勃勃。二,则却是因为袁绍对他伸出了橄榄枝!

    没错,事实上袁绍以已经运往淮南的一百万斛粮草和许诺的另两百万斛粮草直接联系利诱孙策,要求他北进中原,与河北造成对曹操的夹击之势。

    若能不费多大气力便获得三百万斛粮草,孙策足以依靠地广人众的江东淮南武装以十万为计的军队!逐鹿天下,指日可待!

    只是,孙策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点。那就是他没想到张绣会“不约而同”的与他一般无二的同时看上了对方的地盘!而且张绣下手更黑!更快!更狠!

    当然,自以为已经经历了成长的张绣也没有算到这一点。

    张绣此刻心里很清楚,若是这封帛书给了其他人看。那么其他人也大多会只当孙策是在“马后炮”,是在被打输了故意给自己贴金。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就好像两个并无宿仇的人结一个本来会皆大欢喜的联盟,然而两个人打心眼里一开始就全想的是怎样谋取对方的财产。这种事情现实中怎么可能会发生,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要恶也最多一个人恶,怎么可能两个人都心怀鬼胎。

    但是此刻,张绣却是决意当一个荀卿的铁杆信徒了。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是张绣作为一个穿越者知道的是,历史上盘踞江淮之间的刘勋之所以会失去了庐江郡的地盘。就是因为孙策派人联系刘勋一齐出兵攻打豫章夺取钱粮,等到刘勋率兵渡江,孙策在半路却是直接闪击了刘勋的老窝庐江!

    本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但其实到头一看,自己这一次只能算一个走了狗屎运的人而已。真正聪明的人却恐怕临死也要背负一个大意失江东之愚名了。

    帛书中孙策还提到了今日陵阳之战,提到了今日江东军的战术部署。

    一万江东军,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战败。其实倒不是孙策军坚持不下一个时辰,而是因为孙策在此战的阵容布置加速了孙策军的兵败速度。

    中军多伤弱之士而两翼多精兵枪将的战术布置,虽然会使得张绣军铁骑更好的突破中军,将孙策军撕成左右两半。但是因为张绣军一般都采取中军精锐而两翼普通的阵团部署,江东军这种应战之法可以使得两翼江东军出其不意地造成对张绣军更大的杀伤。

    试想,若是孙策军与张绣军在军力持平之下决战,孙策用此“田忌赛马”之战法对付张绣军,却是可以收到奇效,甚至在能够在缺乏得力骑兵压制冲阵的情况下取得胜势!

    就比如此战。只有一万兵马的江东军,无论怎么部署,中军总是要被张绣军西凉铁骑冲破的,而且张绣军一贯的作战方式就是力求将敌军撕裂。那么与其比拼强硬,还不如将伤残老弱之师放在中军,任由其洞穿撕裂。但是依靠这两翼的精兵强将,对阵张绣军战力平平的两翼,却是可以取得理想战果。若是兵力足够,却是可以形成左右夹击之势,以此大败张绣军。

    孙策在帛书直言,这个战术本来是留在中原征战之时或逐鹿天下之时对付北方势力齐备的步骑军队的,或许也会用给张绣,但是现在看来,却是没有一个可以决胜张绣的机会了。

    所以帛书最后,孙策在明言自己靠着长沙名医张仲景解了张绣的西域蛊毒却解不了张绣种下的另一种奇毒而自知必死的情况下,打开天窗对张绣说亮话:

    他不怪张绣夺了他的江东基业,也不怪张绣夺了他逐鹿天下的梦想与雄心,也可以不怪张绣置他于死地的做法如何,只希望张绣考虑到他今天得到的一切,包括张绣现在手上拿着的帛书。最后的最后,他孙策只对孙氏的血脉向张绣提出了一条不过分的要求。

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 
张绣在陵阳击败孙河黄盖统领的一万江东士卒的同时,孙策也在彭泽大败了黄祖率领的四万荆州军。

    虽然面对的孙策军有三万之众,但是因为没有看到孙策军大纛,斥候和细作也俱是回报孙策是亲自在陵阳战张绣,黄祖却是放弃了坚守彭泽的保守策略,将麾下主力开往城外,要与孙策军野战。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黄祖黄太守,正在率兵耀武扬威肆意冲杀江东军时却正面撞上小霸王的心理阴影有多大了。

    绝对是肝胆俱裂啊!要知道,孙策可是与黄祖之间有杀父之仇的!当年正是黄祖率部在岘山射杀了江东猛虎孙坚的,当年孙坚和曾生擒过黄祖的黄盖留给黄祖的心理阴影面积都很大了,更别说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骁猛更甚其父的小霸王!

    就算听说了孙策之前被张绣派出的死士刺伤,但是孙策手下的孙坚旧将程普韩当,可都是不逊于黄盖的猛人。三面齐攻之下,不由得黄盖不肝胆俱裂!

    这一战,轻狂冒进的黄祖中了孙策军的陷阵之策。在孙策与程普韩当蒋钦周泰率江东精兵锐士杀出以后,黄祖及其亲自统领的江夏军主力首先溃败。连带着还影响了刘表增派给黄祖的五千长矛手大败。

    这支长矛军由刘表精心训练,算是荆北军的精锐。是专门应付北方骑兵的,由刘表的侄儿刘虎和大将韩唏统领。而此战长矛军冲在最前面,却是被虎头蛇尾的江夏军坑苦了。

    随着黄祖的率部败逃,长矛兵们是进退不得,最后刘虎率少数几个亲兵逃出生天,韩唏则在被三万孙策军包饺子之后光荣战死。

    是役,江夏军被孙策军驱杀溺死江中者,多达万人!

    五千长矛手半死半降。

    另有近万人马在孙策任命的豫章太守孙贲的突然率军出现之时直接跪地请降。

    一败而溃的黄祖连彭泽也不敢回,率领残部直接绕道彭鑫泽,甚至不敢据守柴桑,径直退往沙羡去了。

    而留守彭泽城的黄祖之子黄射,接到父亲的败报之后,却是赶紧率部登上战船往西面撤退。但是因为撤退时遭到孙贲之弟孙辅的袭击,仓皇之下不得不丢弃了很多停泊在鄱阳湖的战船。孙策军之前因为回师江东而丢弃的大批水师战船失而复得!甚至得到的船只更多更大!

    黄祖一时的轻狂冒进导致的结果就是,孙策军得以在回师江东失败之后保据豫章一郡。孙氏摆脱了骤然衰亡的运势,在四海之内给自己留下了一席之地。

    其实这一战并不能怪黄祖太过轻率大意。按照当时的战局,丹阳那边却是非孙策断后不可。因为相对于不甚经历战事的黄祖军,南征北战的张绣军对孙策军的威胁更大,消灭孙策军的渴望也更强烈。

    因此,孙氏有必要在丹阳留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不然张绣军肯定采取急战强攻的强势打法,一鼓作气直追孙策主力。

    但是现实是,孙策军目前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实在太少。孙氏宗族之外,几乎没有一个能够让张绣军正眼相待的对手。最后孙策不得不首先用了貌似有文武之才的李术。但是事实告诉孙策,李术此人不仅名大于实,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其实黄祖不知道的是,孙策军原本可以有一个有独挡一面潜质的人才的,不过很可惜,那个人被张绣连哄带骗弄去了淮南。

    再说孙氏宗族内部,现在暂时还没有一个栋梁人物。否则当初也轮不到孙策在少年时期便担负起支撑门户的重任。

    所以推算到了最后,也只有孙策本人去战张绣了。只有这样张绣才不敢贸然采取强攻急战的打法,只有这样才能保孙策军其他剩余的三万兵马恢复些许元气撤到豫章了。

    但是黄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策不仅武力值爆炸,在智谋上更非凡人!在最后决断的时候,孙策却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策略。一方面派有些才具且可靠的族兄孙河打着自己的旗号在陵阳蒙骗张绣,另一方面潜遁于西退大军中,只能紧要时刻现身猛战杀父之仇黄祖。

    陵阳此战是必败的,彭泽这一战必须要胜!那为什么我孙策要去打一场必败的战役,为什么我不去打赢那场必须要赢的战役呢?

    更何况,此战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我孙伯符的最后一战!

    ……

    孙策在豫章让张绣和黄祖肝胆俱裂的同时,张辽在会稽郡却是令数十万江东士民赶到肝胆俱裂!

    当初张辽打乌程的时候,江东的豪强宗族武装抵抗很激烈,但是守卫城池的江东兵却是几无抵抗。张辽兵临乌程城下的时候,乌程守将孙暠早已率部不战而退。最后只有乌程城内的世家大族聚众抵抗,但是惨遭张辽首屠!

    说说孙暠此人吧。或许这个名字并不知名,但是这人的父亲和子孙都是响名三国的人物,另外此人极其嫡系子孙在历史上所作所为也令人惊乍。

    孙暠的父亲叫孙静,孙静是孙坚的兄弟,也就是孙策孙权兄弟的叔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早年就是他出了诈退诱敌的计策给孙策,令孙策大败了王朗夺取了会稽郡。

    但是孙静此人有点奇怪,那就是不喜欢名利权位,或者说不想与名利权位有所沾染。孙策平定江东之后,打算重任孙静,使其独镇一方。但是孙静却是以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为由,请求孙策让他待在孙氏故乡富春镇守。最后孙策答应了这位极有才干的叔父的请求。

    其实一直以来,孙静为何在孙氏正急需稳固江东展开扩张的创业关键时期为何要退居二线一直都是个谜团。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关于孙静的谜团就先暂放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