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吕布有扇穿越门 >

第463章

吕布有扇穿越门-第463章

小说: 吕布有扇穿越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吕布推出来的十一位大臣,被骂的狗血喷头。

    每天上朝的路上,都有好多人跟在他们身边破口大骂。

    将十一位改革先锋弄得灰头土脸。

    文字改革才刚刚开始,便在整个大华闹的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荀彧不由苦着脸找到吕布,大倒苦水:“皇上,现在全国上下,闹的沸沸扬扬,不可开交。这么下去是要出事的啊?您看,是不是暂缓改革的步伐?”

    吕布板着脸说道:“自古以来,改革从来都没有不背负骂名的,甚至从来都没有不流血的改革!想要改革,就不要怕困难,不要怕阻力!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荀彧哭丧着脸说道:“皇上,可是自古以来,改革者从来都没有好下场的啊,还要背负千古骂名!”

    额,好吧,纵数历朝历代的改革者,从来没有一人有好下场。

    荀彧会害怕,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这可不是荀彧想要改革,而是皇上强将任务加在他头上的。

    吕布不由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说道:“有朕在背后支持你,爱卿怕什么?放心好了,那些士子,想闹就让他们闹去好了。读书人聚在一起,能闹出什么事来?”

    “至于那些官员,必须要负责起来,文字改革,就由他们开始执行,如果拒不执行得话,马上撤职,另选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人顶上去。”

    荀彧不由苦劝道:“皇上,不能这么做啊,这么做会出事的啊?很有可能,会有大批的官员请辞,到时候,我们连官员都选不出来得呀!”

    吕布冷哼一声说道:“我大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员!传朕旨意,就这么下旨,做不好的,直接滚蛋!”

    听了吕布的话,荀彧心里暗暗叫苦。

    这么做真的要出事的啊,皇上!

    不过,荀彧了解皇上的脾气,只要是皇上决定了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更改。

    其实吕布又何尝不知道,这么做是会出事情的。

    但是,文字改革,越早进行越好。

    越晚进行,阻力就会越大。

    现在进行的话,虽然会出乱子,但是大致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现在必须要用雷厉风行的姿态推行改革,越是优柔寡断,闹出的乱子就越大,就越加难以收拾。

    很快,皇上的旨意下达,传递给下面的每一个官员。

    看到皇上的旨意,这些大华的大小官吏,心里一片冰凉。

    原来,改革的主意,真的是皇上所出!

    并且,现在已经强制执行了!

    现在,他们该怎么办?

    是迎合皇上,主动参与变革?

    还是坚持本心,宁死不屈?

    大华的无数官员,纷纷陷入沉思之中。

    这件事情,很难选择啊!

    一个弄不好,可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第993章 再次考校太子和二皇子() 
最终,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妥协了。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真心实意的想为百姓做实事。

    如果不妥协的话,他们连这个机会都将失去。

    尽管,他们心里也有抵触情绪。

    有三分之一的官员,还处在观望之中。

    他们看不透事情的走向,不敢轻易做出决断,准备观望一番再作计议。

    还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坚决反对!

    他们宁肯不做官,也断不会做出这种数典忘宗,将会背负千古骂名的事情。

    他们给皇上上奏折,言辞犀利,誓不屈服,宁肯罢官也不愿随波逐流。

    当然了,这些官员,人数众多。

    里面有一些官员,是真心的抵触。

    宁肯不做官,也不会做出这种违背本心的事情来。

    而大部分官员,其实还抱着法不责众得心态。

    我们这么多人请辞,如果真的把我们所有人都辞退的话,整个大华正常工作都没办法开展!

    就算皇上,也不敢这么做啊!

    所谓法不责众,就是这个道理。

    这件事情,闹到最后,必然不了了之。

    不料,令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的是,所有请辞得奏折,皇上竟然全部批准了,并且毋须等待交接,直接挂印走人。

    整个大华,整整三分之一的官员啊!

    这么多官员里面,有些人愤而离开,有些人震惊不已,有些人后悔不迭,有些人痛哭流涕。

    当然了,皇上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还给他们留下后悔的余地。

    只要回心转意,愿意接受文字改革的任务,仍然可以继续为官。

    但是这些人,刚刚表完态,哪里好意思马上就回头?

    于是,所有人全部离开。

    这一下,好多地方的政务,陷入到瘫痪状态,好多事情都没办法展开。

    好在,以往那些中举得学子,都有一个培训的过程。

    大华有储备人才。

    在这些官员离职之后,大华马上启动这些储备人才,迅速将职务全部顶上。

    官员的事情是解决了,但是,遗留问题肯定多多。

    这些官员,刚刚走马上任,很多本职工作并不熟悉,想要马上展开工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要全部恢复正常,恐怕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逐渐平复下来。

    这样一来,带给大华的损失是巨大的。

    但是这些损失,还在吕布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这次改革到此为止,或者就算有些余波,余波并不算大得话,那么可以说是很圆满了。

    至于那些请辞得官员,吕布也承认,这里面,有很多的人才。

    这些人才,如果能够想开,想要继续做官的话,吕布是绝对欢迎的。

    但是如果仍然想不开,继续抵制的话,那么抱歉,大华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原本三分之一选择妥协的官员,看到皇上如此果决,也是吃惊不小。

    至于另外三分之一在观望的官员,则是被吓出一声冷汗。

    乖乖隆地咚,幸好他们没有贸然跟进啊。

    如果他们也跟着贸然跟进的话,现在估计也下台了。

    虽然皇上不是不给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但是那样显得多难堪啊?

    ……

    士林中,闹出来得动静同样非常大。

    这些士子,天天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愤,激扬文字。

    天天写诗作文,抨击这件事情,抨击十一位官员,抨击新政。

    但是令他们无限绝望的是,根本就没人搭理他们。

    他们心里如同哑巴吃黄连一般,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其实吕布心里很清楚,这帮读书人,根本就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你只要不搭理他们,任由他们闹腾一阵子,他们也就消停下来了。

    但是孔子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可怕流氓有文化!

    这些书生,还有那些请辞被开帮得官员,里面有那种心胸狭窄的,心理阴暗之人。

    此刻,他们内心的肮脏阴暗面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他们不甘心事情就那么揭露过去了,他们难以发泄内心的怒火。

    于是,这些人转头就去忽悠一干百姓,忽悠那些士子。

    带着那些士子还有一些被他们蒙骗得百姓,到街上去游行,到官衙去闹事。

    事情终于闹大了!

    矛盾终于被激发了!

    那些官员害怕了,纷纷上奏折请示。

    带头的,可是一帮士子啊!

    一个处理不好,可是要出大事得啊!

    还有好多百姓,搞不好可是要搞出民愤来的啊!

    当这个消息被放到吕布的御书房之内的时候,吕布的脸色不由得冷了下来。

    这帮子书生啊,有些人真是读书读傻了!

    你真的以为,你们的这些小伎俩管用吗?

    果然是没有不流血的改革啊!

    这种事情,这个时候,必须要以霹雳手段来处理,一下就能够镇压下去。

    就在吕布准备下达命令的时候,心里忽然一动,不由吩咐下去,宣召太子和二皇子。

    太子和二皇子年岁渐长,也该让他们学习一下处理政务了。

    这件事情,倒是考校一下他们。

    其实,吕布考校得本意,未必是让他们拿出最正确的办法出来。

    就凭他们现在的年纪和见识、阅历,很难给出最正确的方法。

    吕布想考校得,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他们以后为政得大致方向。

    不多时,太子吕斌还有二皇子吕胜便被请了进来。

    “儿臣给父皇请安!”

    吕布点头,让两人坐下说话。

    等两人坐下之后,吕布不由问道:“文字改革的事情,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现在有士子,带领一些不明真相得百姓,在各郡县的衙门口闹事。如果这件事情交给你们处理的话,你们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

    现在在整个大华差不多一半的区域,都有闹事的士子。

    这件事情,如果说他们没有串联的话,就连傻子都不会相信。

    吕布倒是想看看,他们兄弟两个,到底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这个考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甚至吕布都不会要求他们的处理方式,一定要和他自己的一模一样。

    因为吕布非常清楚,就算在文字改革这件事情上,他们的思路和自己都未必一致。

第994章 理念相悖() 
太子吕斌,此刻内心极为凌乱。

    他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是父皇所册封,而是当时朝堂上下都以为父皇出现意外,回不来了,然后拥立他为太子。

    父皇回来之后,虽然并没有撸掉他的太子,但是心里理当痛快不起来。

    还有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都让太子感觉到,父皇更喜欢自己的弟弟吕胜,并不怎么喜欢自己。

    上一次因为对联的事情,父皇考验过自己一次,但是当时自己给出的答案,和父皇的想法背道而驰。

    父皇心里,估计也是不喜的吧?

    而自己的弟弟吕胜给出的答案,近乎完美答案。

    这一次,同样又是父皇的一次考验。

    如果自己再不能给出令父皇满意的答案的话,估计父皇对自己就更加不喜了吧?

    想到此处,吕斌不由琢磨起父皇的心思起来。

    文字改革的事情,是父皇提出来的。

    后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臣们反对,父皇的态度极为坚决,宁肯让这三分之一的官员全部下岗,也要坚决推行文字改革。

    但是现在,因为文字改革的事情,闹的不可开交,父皇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凭父皇的态度,一定会强硬的镇压下去的吧?

    想到此处,吕斌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吕斌不由说道:“父皇,儿臣认为,这些士子胆大妄为,带领士子公开闹事,形同造反。应当将这些闹事的士子统统抓起来,处以极刑!以儆效尤,警示后人!”

    嗯?

    太子的办法,倒是让吕布为之一动。

    这一次,太子的处置办法,竟然和朕不谋而合。

    吕布暗中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斌儿,你对文字改革一事怎么看?”

    吕斌思索半晌,字斟句酌地说道:“父皇,文字改革,是一项功在现在,利在千秋的利好国策。文字改革之后,以后士子们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能为我大华培养更多的人才。”

    吕布微微点头,然后向吕胜问道;“胜儿,不知你怎么看?”

    吕胜呵呵一笑说道:“父皇,我觉得你的这个改革实在是太好了!父皇你也是知道的,儿臣不喜欢读书,总觉得书里写的太拗口。”

    “现在把汉字精简,推行白话文,那么以后读起书来就容易多了,儿臣也能看明白了。儿臣觉得,推行白话文之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识字,都能看的懂书,这真是太棒了!”

    听到吕胜的理解,吕斌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自己这个弟弟,武艺高强,但是不喜读书。

    这番理解,和自己老师传授给自己的,根本就不一样,已经违背了圣贤之道。

    父皇必定会不喜。

    忽然之间,吕斌灵机一动。

    对了,自己何不驳斥吕胜一番,在父皇面前表现一二?

    想到这里,吕胜不由开口说道:“二弟,读书,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人得事情。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知足了,不需要让他们明白太多的道理。”

    吕胜不由分辨道:“可是,如果让老百姓都读书,明白事理的话,岂不是更好管理了吗?”

    听到吕胜的话,吕斌不由皱眉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可是孔夫子说的话。难道你连孔夫子得言论,都不尊重吗?父皇,您说是这样吗?”

    说完之后,吕胜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胜弟不喜读书,他可不懂的这么多的道理。

    古代讲究尊师重道,而孔子在历朝历代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孔子可是帝王之师,如果不遵循孔孟之道得话,将会被视作异端和叛逆。

    而在听完两个儿子的争辩之后,吕布脸上不由露出思索之色。

    按照一般的帝王之道,吕斌所说,是完全正确的。

    古代的帝王,第一是愚民,第二就是平衡。

    但是在吕布这里,他其实并没有遵循传统意义上的帝王之道。

    这些年,吕布一直在外南征北战,要么就是做征战的决策,疏于对太子教导。

    这些年,基本上都是蔡邕在教导太子。

    但是,现在太子的执政理念,已经和自己的有所偏差。

    一旦等到自己退位,太子登基,他会将自己的理念全部推翻吗?

    如果从现在开始教导太子的话,还能将他的理念转变过来吗?

    还是放任太子,任由他持有现在的理念?

    太子的理念,不能说是错,只是和吕布的理念不合而已。

    思索半晌,吕布也没想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