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吕布有扇穿越门 >

第228章

吕布有扇穿越门-第228章

小说: 吕布有扇穿越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去夷洲,名义上是通商,实际上则是考察夷洲得风土人情,还有实力情况。

    如果合适的话,吕布决定将台湾直接划归江东治下。

    台湾现在农耕都技术十分落后,人口也不算多。

    只要将农耕技术,将农具还有种粮传播过去,相信台湾将会进入飞速发展期。

    拿下台湾之后,再发展一下香港和澳门,额,那时候应该是叫交州—南海郡——博罗县,澳门属于交州——南海郡——番禹县。

    一旦将这三地发展起来,那么江东就等于掌控了南海的一片海域。

    本章完

第489章 江东第一界科举考试() 
一月之后,甘宁从夷洲满载而归。

    甘宁带去的陶瓷、香皂、细盐还有玻璃等等,在夷洲大受欢迎。

    甘宁换回来好多红糖还有香料粮食等物品。

    额,东汉时期,陶瓷已经问世,只不过,没有后世的唐三彩那么有名就是了。

    但是陶瓷还有玻璃,在夷洲,根本就没有人见过。

    他们用的还是比较原始的陶器,因此,在看到陶瓷和玻璃之后,顿时就惊为天人。

    那些奴隶主门,肯花大价钱来购买。

    根据甘宁汇报,夷洲现在发展相当落后。

    夷洲上面,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一个个的部落。

    夷洲,还处于奴隶制社会。

    得到甘宁的汇报之后,吕布不由微微点头。

    夷洲发展还是太慢了,夷洲得同胞还在吃苦受累。

    吕布认为,有必要拯救一下夷洲同胞了!

    夷洲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得到夷洲之后,便能够从容地控制海道。

    并且夷洲土地肥沃,在夷洲大力发展农业,可以让夷洲变成一个粮食供给基地。

    最后,吕布准备派陈宫到夷洲去主持大局。

    其实吕布能够派遣的人很多,但是最终吕布还是派了陈宫过去。

    陈宫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吕布集团之中,陈宫毕竟是后来者。

    但是吕布对陈宫有种特殊的感情,或许是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对陈宫的那种亏欠感。

    因此,这一世,吕布决定,要补偿成功一番。

    ……

    吕布将陈宫叫来,仔细叮嘱了陈宫一番。

    这一次去夷洲,第一是将夷洲一统,将夷洲变成江东的一个郡,夷洲郡。

    第二,废除奴隶制。陈宫任夷洲得第一任郡守,至于下面的官员任命,吕布全部交给陈宫自行安排。

    第三,在夷洲大力发展农业,这里面所需要的人才,由陈宫自行挑选。

    第四,在夷洲开设学宫,推广教育。

    第五,在夷洲大力发展水军。

    这一次,吕布给予陈宫绝对信任,将绝大多数的权利都放权给陈宫。

    现在陈宫可以说还封疆大吏。

    而陈宫,面对吕布如山般沉重的信任,除了喜悦之外,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感。

    既然主公这么信任我,那我就更要尽我最大力量完成主公的嘱托。

    一定不会辜负了主公的期望!

    一个月后,陈宫带着大将凌统,带了三万兵马,乘船向夷洲进发。

    凌统是最近刚投奔吕布的大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凌统和甘宁同是东吴的两员虎将。

    凌统无论是勇武还是统军能力,都能算的上是一流水平。

    而这一次,吕布之所以将新来的凌统配备给陈宫,而没有配其他的名将,就是怕陈宫驾驭不了。

    不说别的,如果将关羽配给陈宫的话,关羽会听陈宫的指挥吗?

    主官和大将不合的话,对吕布在夷洲得布局不利。

    而凌统就不同了,才刚刚投奔过来,有能力,但是寸功为立。

    这时候派他开拓海外战场,主要成功,马上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飞升之快,基本和坐火箭得速度相差无几。

    面对这样的大好机会,凌统焉能不尽全力?

    并且吕布告诉凌统,是陈宫点名要他为大将。

    凌统对陈宫感恩戴德,自是不再话下。

    ……

    接下来,就是交州得发展了。

    交州没什么军事实力,所以很轻易就被吕布拿下,但是拿下之后,如何发展交州却是成为一个难题。

    因为交州非常贫瘠,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崇山峻岭,交通不便。

    别说凭当时的条件了,就算到了将近两千年后的现代,广西很多山区,交通仍然严重闭塞。

    所以,吕布准备将广西的一部分居民迁徙到台湾和江东四郡之内。

    现在台湾地区人口严重不足,江东四郡也是。

    只要交州得人民愿意迁徙,吕布在政策上会给出很多补助。

    至于那些不愿意背井离乡得,吕布尽可能的将他们宜居到平坦之处安家。

    对这些人,吕布只能尽可能的提供便利,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

    一个月后,有一件足以轰动江东的大事情,一件足以载入江东史册的大事件即将开始。

    那就是江东的第一界科举考试!

    这一次科举考试,意义重大,吕布对这一次科举考试,非常重视。

    从一年前就开始宣传,一年之后,吕布在各州郡进行了一次预选。

    因为这是吕布开辟了寒门子弟可以当官的一条门径,科举考试得举行,在寒门之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一次报名的学子,足有上万人之多。

    额,好吧,其实江东四郡,甚至就连交州还有夷洲全部加在一起,估计都没有这么多读书人。

    这上万人之中,吕布估计一多半的人都是滥竽充数。

    这里面,吕布估计肯定有哪些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百姓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吕布命令手下官员进行层层筛选。

    首先,年龄超过二十五岁的直接刷下。

    可能有人会质疑,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之中,能够考中进士的,大多数年纪都比较大了。

    将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岁之内,会不会错失很多人才?

    答案当然是不会了!

    因为将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岁之内,科举的总人数少了,而选拔的人才数量并不少,录取率大大提升。

    如果不能在同龄人之中脱颖而出,则证明你并不适合科举,二十五岁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

    当然,这种办法,肯定会错失一些人才。

    但是那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想要一个人才都不错失,根本就是办不到得事情。

    年龄之外,就是预选了。

    预选,算是一次摸底考试。

    通过预选得学员,可以得到秀才的称号,可以参加后面的正式考试。

    而这一次预选,剥下了九成九的学员,最终只有一百人成功获得秀才称号,晋级下一次考试。

    这些人,一旦成为秀才之后,就可以有机会进官府,直接从底层小吏做起。

    也就是说,只要成为秀才,就有成为公务员的机会。

    这一点,让无数读书人还有百姓,大为羡慕。

    而这一百个秀才,超过九成都是上海大学里走出来的。

    每一个都是上海大学学霸级别得存在。

    ?  ?容烟雨梳理一下后续情节,今天两更,亲亲们不用再等啦:)

    ?

    ????

    本章完

第490章 状元夸街() 
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得科举考试,光是考秀才就有三道门槛。

    很多书生,考到头发花白都考不中一个秀才,被称作老童生。

    不过,江东这才是第一次科举,考试肯定没那么严格。

    因为目前来说,报名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有学问的还是太少。

    第一次科举,一切从简。

    不过随着科举的发展,考试流程肯定会有所改变。

    当然了,吕布也没准备照搬原本历史轨迹中得科举考试制度。

    吕布感觉,原本历史轨迹中得科举考试制度,显得太过僵硬,不能更好的选拔人才。

    半个月后,一百个秀才,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考试的会试。

    会试共考三天,分三科进行考试。

    第一天考的是数学,第二天考明经,内容是四书五经。

    第三天,考的是自然科学。

    这三科考试,只要有一科取得高分,就能够被取中。

    当然了,如果只考中数学科或者自然科学科,会分入科研院里面,不会做官。

    只有考中明经,或者三科都获得高分,才会经过培训之后做官。

    三天之后,一百个秀才全部考完,试卷全部封存起来。

    为了杜绝舞弊,学子的考题都是糊名制。

    然后,卢植、蔡邕、黄月英带领十位考官,进行试卷的批改。

    第一次科举考试,因为生员问题,分数普遍不高。

    但是吕布并不准备放低标准,坚持按照事先预定的分数线进行录取。

    结果最终只录取了十六名考生。

    这十六名考生,数学五人,明经六人,自然科学三人。

    而三科总成绩,只录取了两人。

    这一科,录取人数虽然少,但是却是出现了一个人才,三科成绩满分!

    最终打开试卷,发现考取满分的这个考生,赫然便是鲁肃。

    当初吕布让鲁肃专心备考,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鲁肃果然来了,并且取得了一个绝佳的成绩。

    鲁肃是个人才啊,只要加以培养,将来必有大用!

    大喜之下,吕布直接钦点鲁肃为这一科科举考试的头名状元!

    鲁肃也成为科举考试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

    至于后面的榜眼和探花,直接空缺。

    因为第二名和鲁肃相差甚远,这一科连第三名都没有,肯定没办法补齐榜眼和探花。

    ……

    第一界科举考试,圆满成功。

    当然,在流程上,第一界科举考试和正宗的科举考试相差甚远。

    正宗的科举考试,考中秀才之后,要参加乡试。

    乡试中举之后,参加会试。

    会试中得会员之后,到金銮殿上参加殿试,才能决出一二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

    而江东第一界科举考试,一切从简,直接从秀才进入到会试,在会试中直接就决出了状元。

    吕布没准备照搬正轨科举考试的流程,因为吕布觉得太过繁琐。

    不过以后的科举考试,肯定会增加一些流程,不可能这么简单。

    总之,一切都在试探之中,需要在试探中摸索出最适合的流程出来。

    ……

    第二日,考取状元的鲁肃着红袍,戴红花,骑白马,余下的十五位被录取的会员在鲁肃身后跟随。

    一行人在侍卫的保护之下,在整个南京城里面夸街!

    无数学子、百姓、商人,将几条街道围堵的水泄不通,纷纷前来观看状元郎的风采!

    鲁肃相貌魁梧,性格豪爽,骑在白马上,越发显得卓尔不群。

    围观的百姓看了,无不呐喊称赞。

    好多大姑娘看到出尽风头的鲁肃,不由萌动芳心,寻思着回头就找媒人上门提亲。

    这一次夸街,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

    而观看的百姓,仍然感觉意犹未足,没有尽兴。

    没办法,这个时代,百姓得娱乐活动还是太少了。

    以前大家都穷的时候,每日为生计所迫,哪里有寻乐子得心思?

    但是现在大家温饱问题解决了,手头多少都有几个余钱,心里头就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了。

    像状元夸官这种事情,极大地满足了百姓得精神需求。

    他们恨不得这种事情越多越好。

    ……

    夸街之后,状元郎鲁肃还有其他的十五位被录取的会员,全部被送到刺史府中,被吕布一一接见。

    接见之后,按照各自的成绩,逐一分配了岗位。

    至于鲁肃,被吕布直接送到荀彧身边,充当荀彧的主簿。

    主簿,相当于领导的秘书。

    而主簿实际上的权利,要比现在的领导秘书要大。

    主簿参与机要大事,总领府事。

    习凿齿曾为桓温的主簿,当时人说:“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陈琳曾经当过何进的主簿,杨修当过曹操的主簿,吕布做过丁原的主簿,司马懿也当过曹操的主簿。

    因此,对吕布任命鲁肃为主簿,不以为然。

    觉得鲁肃年纪尚轻,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对这种意见,吕布只是微微一笑。

    鲁肃有大才,加以培养,将会成长为不逊色荀彧多少的栋梁之才,这些人怎么会知道呢?

    ……

    当然了,出现这一情况,也和当前江东的官员提升制度还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制度问题,吕布已经命令荀彧等人,正在起草和完善之中。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切实的条令。

    其实最完善的官员制度,当属三省六部制。

    汉朝实行三公六卿制度,魏晋演变成三公九卿。

    到隋朝改官制为三省六部制,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

    隋唐元明清,五个朝代都沿袭三省六部制,可见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

    可惜吕布现在还没立国,公然改换官制奉先太大。

    改官制这件事情,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

    第一届科举考试完美落幕,但是影响深远。

    因为老百姓和那些士子,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原来寒门子弟通过读书,一样可以成为人上人,一样可以做官。

    科举考试,给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上进的阶梯。

    尤其是状元郎夸官,更是刺激了无数的百姓和士子。

    科举考试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将自己家里适龄得孩子送进学堂。

    读书改变命运,已经成为江东百姓的一种认知。

    科举考试,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章完

第491章 喜得龙凤()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身即逝,日子一天天过去。

    北雁南飞,天气一天天冷了起来。

    淮南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