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74章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74章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代一番,下官绝对不会让王公公失望。”

    现在大明朝的朝政不比之前,阉党在魏忠贤死后便覆灭的一干二净,东林党半死不活,国政军事难以插手,即便有周延儒在机要司任机要大臣,也难以说的上话,现在最有权势的莫过于骆养性,李烁那帮人,当然温体仁明白,在大明朝堂上,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自己眼前的王承恩,虽说王承恩惧怕皇上,很少与外官走动,但权力这个东西,谁不想要,更何况王承恩是个太监,自古太监对权力的渴望比平常人要大得多,今日王承恩拦下了一封锦衣卫的密报,并且让自己知道,拉拢之意过于明显,对于这温体仁没有丝毫惶恐,反而欢喜异常,若是想再进一步,少不了这王承恩的帮助,到时候他与王承恩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什么骆养性,李烁,均是过眼云烟,不足为虑。

    “既然温大人问了,那杂家可就说了。”王承恩眼睛盯着温体仁,一字一句的说道。

    “但说无妨。”

    “杂家想为皇上分忧,有一日皇上问杂家,王承恩啊,这江南各省新政迟迟延误,该如何呢?杂家不知该如何去办,这时候骆养性那厮,抢在杂家的面前说了,说应用重典,皇上呢,大肆嘉奖了一番骆养性,但杂家看不过眼啊,皇上又问了,那谁去用这个重典呢,骆养性主动请旨,说愿意去江南各省,为皇上分忧,杂家心中十分不舒坦,就对皇上说,即便用重典,这骆养性是锦衣卫指挥使,若是用了重典,那普天下的人都会以为皇上是错的,皇上是暴君,他不适合去,我举荐了你啊,温大人。”王承恩心中也清楚温体仁的想法,便顺温体仁的思路往下说,果不其然,温体仁听到这里,竟然有些紧张,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把自己的差事交给自己,赶忙问道:“那皇上怎么说。”

    “哎,说来,又是骆养性那小人坏事啊。他对皇上说你是个贤臣,读书人吗,做不了这种事情,更何况有些迂腐,跟周延儒那帮人没什么两样,还是他去江南较好。”

    “这骆养性竟然敢在君前如此的污蔑与我,端是不为人子,不过,王公公,这江南,下官能去,并且重典用的可比那武夫骆养性好上许多。”听完王承恩的话后,这温体仁气的是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还骂出口来,怪不得近日皇上疏远自己,更是训斥了一番,原来都是骆养性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若是自己不作为,那日后自己再难进步,甚至此时的官位能不能保住,还难以预料,盛怒下的温体仁根本就没有想过王承恩会不会骗自己,反而先入为主的恨上了骆养性。

    朱由检认为去南京巡阅的最佳人选是温体仁,正如刚刚王承恩所言一般,温体仁是文官,并且爱惜名声,一直以为官名都不错,若是骆养性或者李世超在那里大兴牢狱,对朱由检的名望不好,更不能服众,因为百姓都认为这两个人本来就是抓人,屈打成招的锦衣卫,他们抓人本就不得民心,可若是温体仁抓人,督促新政实施,那么百姓们就会认为是那些官绅抗旨不尊,朝廷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当然若是这么做的话,温体仁会在士族中失去名望,可此时的温体仁已经被王承恩的话所激怒,只想着怎么才能重新得到皇帝的赏识,其他的不作考虑。

    士族名望,东林党那批人士族名望哪个不高,可现在的东林党是什么样子,只剩下一个周延儒苦苦支撑,还无法进入大明的决策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南水乡 1() 
看着温体仁如此说话,王承恩心中便就明白这温体仁已经被自己激着了,现在他答应了自己,即便日后想明白了,也不敢回头,若是回头,不仅得罪皇上,还会开罪于王承恩。

    “若是温大人肯南京一行,替杂家出了这口恶气,那杂家定感激不尽。”王承恩满含笑意的说道。

    “王公公万万不要这么讲,为国尽忠,替君分忧本就是做臣子的本分,下官还要多谢王公公举荐之恩啊。”温体仁慌忙说道。

    王承恩笑笑道:“那么温大人,万万不可让皇上失望,也莫要让别人瞧不起呀。”

    “公公放心,下官一定尽全力而为,督促江南各省尽快推行新政,绝不耽搁。”温体仁的态度很坚定,

    温体仁的表现,让王承恩很满意,他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

    王承恩没有留在温府用食饭,早早告辞离去,他还要跟皇上禀报这些事情呢。

    王承恩走后,温体仁在大堂中来回转步,他清楚以后能不能进入大明朝的核心统治就在他能不能办好皇帝的这件差事了。

    第二天早朝之时,朱由检连发三道圣旨与朝堂之上。

    第一道依然与陕西赈灾息息相关,宫中用食再度缩减,在度压榨出了五万两白银赠与陕西,并责令周边各省,全力帮助陕西度过大灾,有内阁通报陕西周边各省。

    第二道是官员辽东,下旨与辽东经略密孙承宗切注视辽东变向,积极训练士卒,整顿战备,若要有一战,不可畏敌。

    而第三道旨意便是今日大朝会的重点,朱由检设置巡阅使,替天子巡视各省,温体仁奔赴江南各省,骆养性奔赴西南各省,至于京畿各地交由都御史刘权巡视,不过京畿各地,天子脚下,又因为新政的第一把火便在京师城中烧了起来,故一直都是进展速度最快之地,百姓早就重新登记了户籍,也分到了相应的土地。

    朝堂之上的所有的臣子都清楚,所有的重点都是在江南,而所有的焦点都在温体仁身上。

    退朝后,温体仁便被昭入养心殿,随之而行的还有李世超,

    两人步入养心殿后,朱由检赐坐,这份恩宠让温体仁心情十分舒畅,因为关乎赐坐这件事情,整个朝堂都很清楚,能被赐坐的人除了内阁的李国普袁崇焕几人外,也就只剩下郭允厚,现在自己面见皇上,被赐坐,足以证明皇帝对自己很看重,至于在自己下首坐着的李世超,温体仁更是给予了很大的善意,只因为温体仁清楚,骆养性是自己难以对付的政敌,皇帝登基以后,第一个选择相信的官员就是骆养性,让他担任了禁卫军指挥,随后提右都督,锦衣卫指挥,机要司成立后,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机要大臣,这一路以来,不过一年光景,若是想对付骆养性,便要有盟友。

    李世超跟骆养性的关系,温体仁看的清清楚楚,此次两人共同去江南,何尝不是拉拢李世超的一次大好机会。

    在养心殿中,朱由检对二人说了很多勉励的话,但中心意思就那么一句,地方官员不把朝廷官文,皇帝圣旨放在眼中,你们便好好教给他们。

    养心殿面试后,温体仁便邀请李世超一同去酒楼赴宴,当然这是温体仁的官僚小集体布的宴席,不过李世超却推脱不去,对温体仁说道:“温大人,下官乃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这在京师之内若是跟那些官员交往过密的话,若是被有心人得知,可是一桩罪名啊。”

    温体仁想想也是,便推掉了送别宴,单独请李世超,这样子李世超再也无法拒绝,只能赴宴而去。

    温府,偌大的大堂之上只有李世超与温体仁二人在用晚宴。

    宴席十分奢侈,尽是天珍海味之物,不过李世超出身贫苦,早年在锦衣卫底层受尽苦楚,见惯了风雨,这种场合也是经常经历,故脸上波澜不惊。

    “贤弟,如此年轻,便深受皇上赏识,以后定是前途无量。”

    “温大人夸奖了,下官只是一介武夫,现在深受皇恩,只想着为国尽忠,至于升官发财,可万万不敢想的。”李世超自谦道。

    “谦虚一点固然是好,但若是过于谦虚,便是妄自菲薄了,贤弟,你觉得骆养性此人如何?”

    骆养性也不知道王承恩给自己找个政敌,不过这也全是朱由检授意,一方面是为了新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帝王权谋之术而已。

    温体仁此话一说,李世超脸色一变,道:“温大人此言何意?”

    在朝堂之上到处穿着李世超与骆养性不合的流言,李世超本来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可是皇帝朱由检却又坐实了这种流言,首先便是绕过骆养性直接给自己下达命令,那时候李世超便就明白朱由检不希望骆养性一人掌控锦衣卫这个大杀器,而骆养性也渐渐疏远自己,李世超无法,只能渐渐远离骆养性,但他一点出格的事情都没有做,每当进宫面圣,总会先去骆养性那边说一下,不过骆养性明不明白李世超的苦心,便不得而知。

    现在这话经骆养性的嘴中说出,李世超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骆养性跟贤弟不同,那时候新帝登基,无人可用,这骆养性仗着自己的父辈的光辉进入了皇上的视线,一路升迁,风光无量,全是从龙之功,也是投机之功,但贤弟不同啊,贤弟先后督办了几件大案,深受皇上的赏识,日后超过骆养性,只是时间问题。”

    “骆指挥对下官有知遇之恩,温大人所说,下官从不敢想。”李世超一本正经的说道。

    温体仁轻笑出声,也知道自己跟李世超现在的交情,自己跟他说这些有些不合时宜,只能避而不言,转而谈到:“此次江南之行,贤弟可有什么想法。”

    “皇上命下官辅佐大臣,故江南之行,但凭大人吩咐。”李世超当然不会跟温体仁谈及密旨之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水乡 2() 
对于李世超的态度,温体仁很是受用,端起酒杯道:“贤弟,为了咱们此行一切顺利干一杯。”

    李世超也端起酒杯道:“干杯。”

    碰杯以后两人一饮而尽,夜渐渐黑了下来,酒过三巡,李世超本想着告退,谁知这时候温体仁竟然开口问道:“贤弟可有正妻啊。”

    “结发之妻已然亡故多年,家中除了老母,便只有六岁的一子。”李世超搞不懂温体仁为何会问这般事情,但还是老实回答。

    “那为何不再寻一女子结为发妻呢?”温体仁好似对这个问题格外重视。

    “温大人不知,只因为下官公务繁忙,无暇顾及婚配之事。”

    “母亲无人照料,幼子也无人教导,端是不可,这样吧,本官有一个女儿,年芳二八,长相也算端庄,从小便十分善良,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若是李大人不嫌弃,本官可以许配与李大人,从江南回来便可完婚。”看样子温体仁是打定主意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李世超,这贤弟的称呼都不自觉的变成了李大人。

    李世超听完后,慌忙推辞道:“温大人,万万不可啊,令千金乃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下官只是一介武夫,出生入死的,实在配不上令千金。”

    温体仁摆摆手,脸色变得有些严肃:“难不成李大人看不上我家女儿。”

    温体仁这话一说,李世超赶忙接道:“下官怎敢,只是,只是,下官年岁已大,不敢耽搁令千金啊。”

    “李大人刚过而立,正值壮年,怎能说自己年岁已大呢?若是李大人畏惧皇上对此有想法,明日,本官便可上奏皇上,恳请皇上赐婚,只是不知李大人到底是何心意。”温体仁说着说着竟然扯到了朱由检身上,当真让李世超惶恐。

    温体仁想把女儿嫁给李世超当然是存着自己的小私心,若说这朝堂之上什么关系最为牢固,便是这种翁婿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李世超确实前途光明,而自己的女儿也到了婚配的年纪,虽说岁数相差有点大,但在温体仁看来,这都不是问题,当然,若是没有调查过李世超,温体仁也绝对不会这般草率的把女儿嫁给李世超。

    这李世超年少便顶替父亲进入锦衣卫,勇猛,沉着,不出几年便得到了田尔耕的赏识,破格提拔为千户,为田尔耕的亲信,田尔耕倒台以后,李世超没有被牵扯,又以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新任指挥使骆养性的认同,并且一步步进入了皇上的视线,而从未在外沾花惹草,闲暇时候,也都在城北的小院子里面陪伴老母孩子。

    这些全是骆养性调查而来的事情,就因为这些想要跟李世超联盟的**越发大了,若是自己日后登顶,必须有人支持,若是自己女儿嫁给了李世超,那个时候的李世超定会支持自己。

    温体仁这般说,李世超若是还推辞的话,便真的有点瞧不上温体仁的意思了,李世超虽然被皇帝赏识,但这温体仁是机要大臣,自己终归不能让他太过难堪,只能顺着说道:“既然温大人如此抬爱下官,那便完成皇上所交付的差事后,若那时温大人不后悔,下官必背上厚礼,前来提亲。”

    听完李世超的话后,温体仁笑出声来:“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

    李世超不是不知道与温体仁结成翁婿之后对自己不好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此时与骆养性的关系,但今日话既然说到这里,若自己还不答应温体仁的话,那便是得罪死了温体仁,先不说日后关系怎么相处,便是接下来的江南之行也不会太过

    顺利。

    李世超驾着马回家的路上,想着吃顿饭,竟然吃出个便宜岳丈,不由苦笑出声。

    第二天,巡阅使便奉命出京。

    温体仁与李世超的第一站便就是南京城。

    南京城古名金陵城,洪武皇帝朱元璋,便是占领了金陵城后,才有了资本,荡平了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统一了江南大部国土,并发兵北伐,驱除鞑虏,光复了汉人的天下,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城,为了维护正统,南京城的首都地位没有被剥脱,大明实行两京制度,但大明朝的权利中心是北京城,南京沦为陪衬。

    南京六部衙门聚在,各有尚书,但却没有实权,自从靖难之役后,南京城就成为政斗失败者的政治流放地,最有名的莫过于海瑞,海瑞便是惹了皇帝生气,被调到了南京任右都督,死于任上,当然南京的兵部还是有着一定实权的,便是南京周围的布防,由他负责,南明时期的史可法便是南京城的兵部尚书。

    李世超与骆养性路上没有耽搁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