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34章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34章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欢听完后,开心雀跃,跪下身去:“多谢抚台大人。”

    刚来陕西的李烁听到了这件足以震惊天下的大事,他面临着两个抉择,第一条是禀报皇帝,由朝廷派遣专人彻查,震惊宇内,第二条便是暂不上报,由自己暗中调查,找到铁证后,便一举拿下,这样与陕西之后的新政也起不了冲突。

    沉思一会儿,李烁终于选择了第二种,由自己暗中调查,因为此事事关重大,他有些放心不下皇帝朱由检,朱由检年轻气盛,听到这般走私通敌的大案,定会失了分寸,做出一些不利于大明朝的事情来。

    李烁问道:“江员外,这件事情还有谁知道?”

    “草民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后,夜不能眠,惶恐至极,怎敢对人胡说,实不相瞒,为草民调查的那几名游侠,也被草民灭了口,这件事情整个江府也只有草民一人清楚。”江欢赶忙说道。

    李烁看着江欢还在地上跪着,说道:“你先起来吧,待会到了前堂,我问你什么你便说什么,我可下令把你幽闭在家,不能外出,只要你能够配合官府行事,本官在陕西一日,便能保你一日无事。”

    “多谢抚台大人。”说完后,江欢站起身,心情也有些雀跃,至于他说的这件事情会对陕西,乃至大明朝造成多大的后果却不在他的思考之中。

    两人说完后,便回了大堂,果不其然,李烁问什么,江欢便召什么?

    曹德章在一旁坐着,脸色上有些疑惑,刚刚江欢脸色煞白,可现在的江欢却像无事之人一般,刚刚他跟李烁到底讲了什么?

    江欢供出了卖给他军田的军户,千户六人,百户十二人,普通的军户两百四十五人,并对李烁说家中有本账本,上面便写着以上多人的名字,回家后,便把账本送交巡抚衙门。

    过了一会儿,李烁便说道:“孔胜毅先行关入巡抚衙门,江欢在家幽闭,等候朝廷发落,而户县县丞失职,导致辖区内发生如此事情,命其为葛家庄百姓道歉,并禁足十日,而户县捕头江栓,作恶多端,殴打百姓,险些致人死命,斩立决,斩首的地方便是葛家庄,至于私卖军田的那些千户百户,由卫所指挥使徐孟朝与指挥同知戴世辉一同审理,着重处理。”

    曹德章听到李烁的话后,赶忙站起身道:“抚台大人,江欢纵容军户,私占军田,指使孔胜毅胁迫百姓,这都是大罪,若这般草率决断,只怕会让各级官员不服,也起不到震慑富商军户的作用。”

    李烁没有理曹德章,看向江欢道:“江员外,若有一日,官府让你把私占的田地交出来,你可交。”

    “草民一定如数还上。”

    “那若是官府让你把私占田地的所得粮食交还,你可交。”李烁接着说道。

    听完这话,江欢迟疑一阵,后想到若是此时不趁了李烁的心意,让李烁不快,那自己的性命可就不保了,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更何况自家又不是靠着田地生活,即便把这几年的收成全部交出去,也还是富贵之家,想通后,江欢坚定的点了点头道:“草民一定交还。”

    听完江欢的回答后,李烁满意的笑了笑,看向曹德章道:“曹大人是对本官的宣判不满吗?若是不满,可以说出来,也可上奏,说本官徇私舞弊。”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怕下级官员不服,震慑不了那些买卖军田的权贵。”曹德章赶忙说道,现在与李烁闹别扭,对他没有一点好处。

    李烁冷哼一声,站起身来,看看左右站着的众位官员道:“你们有什么不满,也可一并说出。”

    这些官员谁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无人说话,案件也就这么定下来,至于孔胜毅的最后下场便是朝廷决断了。

    大明朝堂也在策划一场针对全国的筹粮行动,户部,内库集资,由内阁牵头,户部,吏部,刑部,都察院,锦衣卫等各个衙门组成军需司,内阁颁发命令,各个衙门筹备人马,到了傍晚的时候,军需司在原信王府成立,这也是朱由检的旨意,显示自己对军需司的看重。

第六十三章 军需司() 
军需司虽是做军需之用,但兵部却插不上手,让袁崇焕气的不轻,找了三次朱由检,不过都被朱由检以理由推辞掉,他可不想与袁崇焕在大殿之中争吵起来。

    军需司有户部尚书郭允厚主事,其余衙门人员均是协同,在军需司成立后,内阁便就颁发旨意与各地。

    让他们协同军需司参与购粮,并把朝廷关于购粮的章程也下发过去,由骆养性亲调的一千名锦衣卫也被派发各地,有各地妥善安排,并安排各地驿站,锦衣卫的书信要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京师,都察院三十五名御史明日出京,监督各地购粮,户部,刑部,与吏部组织的纠察组,也将在五日后出京,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这也是朱由检登基后的第一条针对全国的圣旨,大明这座庞然大物,运转开来。

    不过朱由检心中清楚,这场购粮,绝对不会那么简单的进行下去,也可能会让普通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失,不过朱由检也顾不得那么多,崇祯元年开始,一场场灾难便会来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崇祯元年做准备。

    坤宁宫中。

    朱由检坐于桌前,周玉凤双手端着一碗米粥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赶忙接住,笑着道:“好久没有尝过皇后的手艺了,心中真是想念。”

    周玉凤浅笑道:“皇上只要想吃,为妻可以每日都为你做。”

    “那怎么行,皇后身怀龙胎,朕怎能让皇后受累。”说着,朱由检喝了一口米粥。

    正当朱由检用膳的时候,王承恩急急忙忙的进入了坤宁宫中。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如此慌张,心中有些奇怪,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禀告皇上,袁尚书要上折子说要见皇上,并说见不到皇上,他不会离开的。”

    朱由检苦笑一声道:“这袁崇焕,朕真是怕了他了,他现在身在何处?”

    “老奴把他带到了乾清宫,这才来禀告皇上,不知皇上是见,还是不见。”王承恩恭敬的说道。

    “躲是躲不掉了,朕早晚要见。”说着,把米粥放在桌子上。

    “皇上,不急与一时,先把粥给喝了吧。”周玉凤看着朱由检连晚膳都用不安稳,有些心疼。

    “皇后不知道这袁崇焕的性子啊,不喝了,也不要丢掉,等到朕把袁崇焕打发了,再过来把它喝了。”说着站起身对着王承恩笑了笑说道:“走吧,让朕看看袁尚书有什么话要对朕讲。”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的时候,袁崇焕正在大殿中焦急的等待着,看到朱由检,下跪行礼道:“微臣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吧。”朱由检说着坐于龙榻之上。

    袁崇焕起身后,朱由检便笑着问道:“今日之事有些多,也抽不出空来召见爱卿,想来,袁爱卿三番五次来找朕,有何事要说啊。”

    “皇上,雷厉风行,让黄首辅,郭尚书一同筹备军需司,即是军需所用,为何,吏部,刑部都能插上手,而我兵部却要置身事外呢?”袁崇焕大声说道。

    “这是朕与黄首辅商讨的结果,此时辽东军务繁重,国内卫所腐朽不堪,朕是怕累坏了爱卿你啊。”

    “军需大事,我兵部必须参与,微臣希望皇上能够允许微臣与郭尚书一同办理购粮。”

    “朕不会答允。”朱由检也不想跟袁崇焕打太极,不让袁崇焕参与,是朱由检的态度,原因在于这个军需司朱由检不会把它取缔,但交给兵部,会造成兵部权势太大,朱由检决议把军需司交于户部名下,日后步入正轨,由户部侍郎主事,每年年尾,收购粮食,计划使用。

    朱由检的这句肯定的话让袁崇焕更加生气,站在一旁也不说话,也没有告辞的打算。

    两人沉默一会儿后,朱由检率先开口说道:“爱卿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说嘛?”

    “先前微臣对皇上禀明整治卫所,皇上对微臣说时机未到,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袁崇焕开口说道。

    “朕知道爱卿一心为国,不过对待此事不能操之过急,既然爱卿此时问了朕,朕便对你说,等到洪承畴,曹文诏把三大营给朕整治好了,便开始整治卫所,也不瞒你,李烁在今年便开始整治陕西卫所军田私占的事情,以陕西之事为基础,推向全国,这是朕的思量。”朱由检轻声说道。

    实际上,朱由检也没有办法,他要做的事情多了,天启七年,他不能再去关注其余事情,不然急则生乱,稳重才是最重要的。

    朱由检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若袁崇焕还是不依不挠,那真是犯了痴傻之症。

    袁崇焕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愤愤不平的出了大内皇宫。

    袁崇焕下去后,朱由检便对着王承恩说道:“明日一早,让洪承畴与曹文诏入宫,朕要见见他们,看看三大营此时到底如何?”

    “老奴马上便吩咐人出宫去告诉两位大人。”

    “王承恩啊,你说,三大营在洪承畴与曹文诏的手中,能变成洪武永乐年间的百胜之师吗?”朱由检问道,实然掌握权利后的朱由检,做起事情来,已不如当初那般肆无忌惮,他考虑的更多了,若洪承畴与曹文诏在年前没有交给他一份满意的答卷,那这两人的仕途也会走向终止,他可没有时间去试探一个人的能力。

    朱由检站起身,往外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脚步,对着王承恩说道:“这几****注意一下陕西的奏章,朕估摸着时日,这李烁也该有奏章递交上来了,记着,明日一大早你去告诉李国普,陕西的奏章,就算是一个县令的,也要递交到养心殿。”

    “老奴遵旨。”

    一场寒风袭来,朱由检觉得身体有些寒意,王承恩看到,赶忙呼道:“快点关着殿门,不要让皇上受了风寒。”

    殿门关住以后,朱由检回到龙榻之上,坐下后,重新拿起了奏章批阅,至于他让周玉凤为他留的米粥早就忘掉了。

    等到很晚的时候,朱由检才去坤宁宫安寝。

    京师一大早就十分热闹,城门口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众多御史今日一大早的便要出京,内阁首辅黄立极,户部尚书郭允厚,都御使刘权三人亲自为其送行。

    而洪承畴与曹文诏在昨晚便接到了来自皇宫的传召,曹文诏在晚上的时候,便从城外的三大营驻地进入了京师府邸。

    两人在宫门口相遇。

    虽然两人一同共事,但彼此的关系却如上个时空在陕西戡乱的时候一样,并不密切,更甚者,洪承畴有些看不惯曹文诏一同与士卒吃喝玩乐,认为有**份。

    二更送上,希望书友们多多推荐,收藏,支持,明早会有第三更

第六十四章 三大营之事() 
洪承畴对曹文诏的看法,曹文诏也清楚,而曹文诏也不喜欢洪承畴,认为他太会做作演戏,虽然如此,但在朱由检身前,两人的关系如那几十年的老友一般亲密。

    在宫门外见到洪承畴后,曹文诏从马上跳了下来,拱拱手道:“末将见过提督大人。”

    “曹总兵,皇上召见我们,定有很多话要问我们二人一番,到了御前,可要收一收你平时的性子,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曹文诏装作听不懂洪承畴的话,反问道:“末将不知道提督大人这番话的意思,还望提督大人提醒一下,什么话能说,又什么话不能讲。”

    洪承畴沉吟道:“我三大营在这大半月中新募兵卒一万两千人,但你我心中都清楚,大半都是被官府带兵抓过来的,虽有银两补助,但传到皇上耳中,定不会欢喜,我们作为臣子的,便是一心为皇上分忧,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只会为皇上增加烦恼,也于事无补。”

    曹文诏点了点头道:“洪提督的意思末将清楚,末将也不是愚笨之人,当然知道这其中道理。”

    两人又说了一些话后,便一同进入皇宫,在值班太监的引领下赶往养心殿。

    此时养心殿中的朱由检端坐在龙座上微闭眼睛。

    王承恩上前禀报道:“皇上,洪承畴,曹文诏两位大人已经到了。”

    朱由检睁开眼睛后,轻声说道:“让他们两人进来吧。”

    “是。”说完后,下去通报两人。

    洪承畴与曹文诏一同进入大殿,跪拜行了大礼,口呼三声万岁。

    朱由检摆摆手让两人起身。

    两人站起身后,朱由检便开口说道:“三大营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三大营诸事皆顺,士卒入伍一万两千人,安插于各个军营。士兵在曹总兵的督促下,每日开始操练,精修火器,勤练骑术,曹总兵与士兵一同用食,经常宿与军伍之中,在基层士兵中有很大的威望。”洪承畴诚恳说道,实然这些话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之处,可细细体会,不难从中得知洪承畴对曹文诏有些看法。

    洪承畴与曹文诏关系不好这件事情朱由检十分清楚,但朱由检却没有过问,也是朱由检的一个小心机,虽说两人关系好的话,对三大营整治有些益处,可人心隔肚皮,若两个人关系十分亲密,无话不谈,那么把十几万军队交到两人手中,朱由检还真放心不下。

    “短短半个月两位爱卿便能招收一万两千余人,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听到洪承畴的禀告朱由检有些高兴,对洪承畴的能力也有些认可,招收士卒可是洪承畴办理的事务,而曹文诏却插不上手,这也是分工不同,虽说洪承畴是三大营的提督,可以说是最高长官,但在三大营中接触的都是参将副将,基层士卒根本就没有接触的可能,而曹文诏却深入基层,掌握着士卒的训练。

    “多谢皇上夸奖。”洪承畴轻声说道。

    “士卒选自何地?”朱由检又接着问道。

    “大多数为京师人士,有三成来自山东河北。”实然洪承畴说了假话,京师的人数只占三成,大部分来自山东。

    只要臣子把差事做好,一些细节朱由检也不想过问。

    “曹文诏,士卒每日的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