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人物 >

第215章

大唐小人物-第215章

小说: 大唐小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顺端惊得眼珠子险些掉下来。

    宋佳成让他摸摸这些大米,白顺端触手一摸,觉得那些大米又冷又硬,凑到灯下一看,这才觉得那些大米和普通的大米有些许不同。放到嘴里一咬,却险些把牙齿崩掉了。

    白顺端忙向宋佳成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宋佳成告诉他道:“这是米石。”

    白顺端愕然地大睁着眼睛:“你买这么多石头来干什么?”

    “我早先外出游学的时候,路过一个叫凤鸣山的地方,发现那里山上的石头很像大米,跟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这种石头就叫米石,几可乱真。您遇到了危难,我忽然就想到了那些米石,于是便赶到凤鸣山,请当地的村民给他挖了这些米石,并冲洗干净,装进麻袋运回来。只要把这些米石放在库房里,就算是过了这关了。”说到这里,宋佳成面上带着愧疚之色道:“县令大人待我不薄,按理说,我是不该做这样的事情的。若不是为了锦娘,我是决计不会这样做的!”

    白顺端沉默不语。

第四百七十八章 深明大义() 
宋佳成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递给白顺端:“白叔,这是我借的五十两银子,你先拿着,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想办法把亏空补上才是正经!”

    白顺端点点头,接过了银票。

    第二天一早,白顺端回到城里的家中,白夫人和白锦娘还等着他的消息呢,竟是一夜未眠,现在都红着眼睛,急切地问他结果。

    白顺端就把宋佳成买米石的事讲了。

    夫人松了心,瞅着白锦娘笑着道:“宋公子是智多星,跟着他过日子,定然不会亏。”

    白锦娘却沉吟不语。

    谁知这事没过两天,县衙差役便来告诉白顺端说,绛州府要调拨县衙粮库里的大米充当军粮,县令大人让他早做准备,即日就要将库粮运走了。

    差役一走,白顺端赶忙去主薄厅去找宋佳成。谁知六房的书吏却告诉他,宋佳成却被县令大人派出去公干了,要好些天才能回来。

    其实,宋佳成并没有外出公干,此刻他就在张宝儿的内宅当中。

    “这些主意都是你出的?”张宝儿缓缓问道。

    见张宝儿已经知道了,宋佳成也不抵赖,大大方方承认道:“是我出的!”

    “你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吗?”张宝儿的目光射向了宋佳成。

    宋佳成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我只是想帮帮锦娘,让白叔暂时度过难关,然后再设法将那些亏空补上!”

    说到这里,宋佳成抬起头来,盯着张宝儿毅然道:“是我辜负了县令大人的栽培,要打要罚我都认了,就算是蹲大狱我也在所不惜!”

    “粮库的那些亏空是我让人做的!”张宝儿叹了口气道:“白顺端做事很是懈怠,我这么做只是想让他长个记性!你帮他的那两次,我都清清楚楚。这一次,我让他给绛州府运粮,也算是给他的最后一个机会。所以,我把你留在这里,就是看看他究竟会做出什么决定!”

    听了张宝儿的这番话,宋佳成脸色变得煞白。

    “我之所以看重你,一方面是因为你有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你有急智!”说到这里,张宝儿脸色变得深沉起来:“但你也要记住,这急智用到正处,能为百姓造福。若是用到歪处,那就会贻害无穷。将来你真要以此违法乱纪祸害百姓,我是不会放过你的!

    宋佳成向张宝儿深深一恭道:“佳成谨记大人教诲!”

    没有了宋佳成出主意,白顺端顿时慌了手脚,可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得解决。

    怎么办呢?白顺端突然想起了程清泉。

    自从程清泉被罢官之后,便专门给别人出主意。据说,只要给钱他都会帮着出主意。

    病急乱投医,白顺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程清泉。

    本来,白顺端还担心程清泉会记仇自己交出私账一事,可程清泉却压根提也没提此事。

    听白顺端说完来意,程清泉想也没想便道:“这事好办,你只须……”

    白顺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把这些米石掺进好大米里运走做军粮?”

    程清泉点点头说:“稻米就是从打谷场上打出来的,里面有些石头很正常呀。这些大米里的石头虽然多了一点,但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要做得机密,不会被人发觉的。这总比你去蹲大牢强吧?”

    一听到要蹲大牢,白顺端就给吓得一阵哆嗦。他忙着点头应了,给了程清泉十两银子,便回到了家中!

    白锦娘见白顺端回来了,赶忙关切地问他程清泉给出了什么主意。

    白顺端将程清泉出的主意说了出来。

    白锦娘听罢,忽然厉声喊道:“不能这么做!”

    白夫人在一旁急道:“锦娘,傻孩子,不这样做,你爹就得进大牢呀。进大牢去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出来的?”

    白锦娘紧紧地咬着嘴唇,一字一顿地说道:“就是死在大牢里,咱也不能干这种事。爹,咱不能干啊。若做了这样的事,就是活着,又良心何安呀?”

    白顺端认真地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锦娘,爹知道了。大义为重,性命为轻,爹是被猪油蒙了心啊。我这就去给知县大人说个明白,凭他处置。”

    白顺端赶到县衙,把这些事情都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张宝儿听了,倒没有过分惊讶,而是欣慰地笑了,他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白顺端。

    最后,张宝儿对白顺端道:“若不是你有个深明大义的女儿,你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

    白顺端吓得脸色苍白,额头上沁出了一层冷汗。

    张宝儿问他:“失粮不查,该怎么处罚?”

    白顺端忙道:“罚俸一载。”

    张宝儿又问他:“若是贻误军粮呢?”

    白顺端猛地一哆嗦:“当斩。”

    白顺端心惊胆战地回到家,就对白锦娘道:“看来以后不能再与程清泉来往了,他出的馊主意,险些要了我的命。”

    白锦娘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喜色,爹爹跟她想到一起去了。

    ……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管仕奇从城里买来四口大缸,一口盛水,一口盛酱油,一口盛醋,一口盛酒。

    洗刷干净之后,管仕奇将水缸挑满水。又分别许多醋、酱油和酒,分别倒入大缸中。

    胡氏有些不解地询问管仕奇:“你经常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也吃不了这么多酱油醋,喝不了这么多酒呀?再说,酱油醋和酒也无需用如此大的缸呀?用坛子还不行吗?”

    管仕奇似笑非笑地看着胡氏:“我要请客,客人多,菜做的多,料用的就多。人多,酒就喝的多,不用大家什怎么能行呢?”

    管仕奇说话的语气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但在胡氏听来,却有种阴森森的味道。毕竟自己对不起管仕奇在先,所以,胡氏在管仕奇面前也硬气不起来,听他这么说,也就不再言语了。

    管仕奇说是请的客人多,其实没有请其他的人,而是将自己的岳父岳母请到家里。

    管仕奇的嘴很甜,他对二老说,做女婿的官差不由人,整天的忙,很长时间也没有与二老聚一聚了,疏忽了二老。所以请二老到家中一聚。

第四百七十九章 击鼓鸣冤() 
岳父岳母听了,心里高兴的紧。

    妻子胡氏见管仕奇对自己的父母如此尽心,心里却是别样的滋味:自己做下了错事,丈夫原谅了自己,一如既往的对自己那么好,还对自己的父母如此好,自己今后一定要对丈夫百般体贴,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

    管仕奇将鸡鸭肉鱼菜蔬买办齐全,胡氏匆匆忙忙做好了一桌丰盛的菜肴。

    菜上桌之后,管仕奇吩咐胡氏拿酒坛子去自家后屋新买来的酒缸里打酒,他要与岳夫好好喝几杯。

    胡氏拿着酒坛来到后屋,酒缸又大又深,里面的酒仅有少半缸,胡氏个头小,只能将将酒坛放在地上,手持酒提趴在缸沿上打酒,打一提酒倒入酒坛中,再打一提酒倒入酒坛中。

    虽说酒坛较大,但短时间内,打上来的酒是装不满酒坛的。

    管仕奇宽有点等不及了,起身对岳父岳母说:“我到后屋看看去,怎么回事,打个酒这么费劲呀?”

    “好!你快去看看吧!”岳父岳母也焦急地说。

    来到后屋,管仕奇见胡氏正撅着屁股趴在酒缸沿上打酒,说时迟那时快,管仕奇顺势将胡氏推向缸中。

    胡氏猝不及防,掉进了酒缸,还没来得及挣扎,便被管仕奇牢牢地摁在了缸中,不一会便不动弹了。

    管仕奇察看胡氏确实已死,禁不住放声大哭,“唉呀!苦命的媳妇呀!好日子刚刚开头,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打个酒偏偏掉进酒缸里呢?”

    岳父岳母听到女婿撕心裂肺的哭声,赶紧跑到后屋,见女儿打酒掉进酒缸里淹死了,女婿悲痛欲绝,岳父岳母也禁不住失声痛哭。

    悲恸过后,岳父岳母认为,自己的女儿之死,纯属意外,怨不得谁。于是,两人反过来劝阻女婿,节哀顺变,赶紧料理后事,入土为安吧!

    事情都在按照管仕奇的计划进行,没有漏出任何蛛丝马迹。

    管仕奇的计划是一石三鸟之计:既杀死袁吉报了家仇,又从不仁不义的管明禄那里得了田地,还彻底封住了妻子胡氏的嘴。

    最后的赢家不是别人,只有管仕奇自己。这件事惟有天知地知自己知,只要管仕奇自己嘴严,永远是个谜,权当未发生过。

    为妻子胡氏发过丧之后,管仕奇匆匆忙忙又回了衙门。

    ……

    袁吉的老婆刘丽姑,一直认为男人的死自己有责任,虽然男人生活上放荡,再有错也是自己的男人,但夜里回家来,不给丈夫敞门,就是为妻的不对了,想到此,难免伤心难过一阵子。

    一日,是个暖和天,刘丽姑在自己的家门口做针线活,做累了,抬头直腰活动一下筋骨,猛然间,瞧见了门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上,有一条男人的布腰带,心想这不就是自己男人上吊用的那根布腰带吗?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没人动它,还挂在树上。于是,赶忙起身向前到树下想把它摘下来。摘下来之后,仔细一瞧,哎,不对呀!这不是自己男人的布腰带?

    突然回想起来,自己男人入殓时,身上的布腰带扎得好好的呀!怎么人要死,深更半夜上吊,还去借别人的布腰带上吊?除非还有一个人在丈夫身边?那这个人是谁呢?再说,就是有人在丈夫身边,人家也不会借给丈夫布腰带眼巴巴的瞅着他上吊而死啊?一连串的疑问涌向刘丽姑的心头,这个事蹊跷……

    刘丽姑想来想去,结论是,自己男人上吊死亡这个事另有隐情,有可能死得冤枉呀!不行,我不能让他死的不明不白,我得想方设法弄个明白。

    找谁呢?找村上在衙门里做事的管仕奇?

    不行!自己男人和他老婆勾勾搭搭,说不准这个事还与他有什么关联呢?找他不但不能帮忙,还有可能帮倒忙呢!

    刘丽姑心一横,求谁不如求自己,别无他路,自己报官去!

    刘丽姑来到县衙,上堂击鼓鸣冤,出面受理此案的是县丞陈桥。

    刘丽姑将布腰带交给陈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又将自己对于丈夫上吊自缢有疑问的想法说了出来,认为丈夫死得冤,不是自杀而是他杀,要求大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凶。

    陈桥问道:“你是那个庄的?”

    “槐树村的,和管捕快一个村。”

    听到和管仕奇一个村子,陈桥不由心中一动,他又问道:“你怎么不去找管捕快帮你办呢?”

    “大人,并非瞒您,我丈夫就是和管捕快的老婆整天鬼混,夜不归宿,一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半夜回家叫门,我赌气未给他开门,一气之下丈夫就是用这根别人的布腰带上吊死的呀。”

    “你丈夫去世前后那几天,管捕快在家吗?”陈桥又问道。

    “好像是在家歇假吧!”

    “刘丽姑,我问你,你家与管家还有什么过节没有?”

    “有,在我嫁到袁家之前,听说为一片秋树林管家输了官司,实际上这树林是人家管家的。就因为秋树林在我家屋后,隔我家近,我公爹夜里偷着将树的棵数查明白了,大堂之上诉说准确赢了官司,管捕快他爹被气死了。”

    陈桥点头道:“噢!这事我也听说过!”

    刘丽姑接着又道:“前几天,听说管捕快的老婆掉进了酒缸里淹死了,谁信呢?村上人都说这个事蹊跷。但当时,管捕快岳父岳母正在他家里,事情发生后都没说什么,村上人就算猜测,还不是白搭?”

    陈桥眉头紧皱,一个月左右,奸夫**全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死,这事是有些蹊跷。

    “嗯!”陈桥对刘丽姑道:“你只是怀疑,你丈夫的死,可能与管捕快有关。但没有证据,只凭一根布腰带不能说明什么。这样吧,你回去之后,还需要继续搜集证据。证据搜集好了,然后,写好一张诉状呈到县衙来。今儿县令大人出去办案了,等县令大人回来之后,我会将此事告知,你明后天将写好的诉状呈上来,县令大人会亲自审理你的案子。你放心,如果你说的都是事实,县令大人是不会姑息养奸的,一定会秉公而断。”

第四百八十章 心结() 
刘丽姑见这事有了希望,便满口答应,这一两日便将状子送到衙门来。

    陈桥说的倒不是虚话,张宝儿的确是去办案子了,而且这案子还必须得他亲自去办。因为涉案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吴德。

    以前吴德有郑牧野撑腰,可以在曲城县横行霸道,郑牧野被罢官之后,他一下子便老实了许多。张宝儿做了县令之后,吴德更是惶恐不安,生怕张宝儿对他秋后算账。

    其实,吴德想多了,张宝儿根本就没打算要找他算账,或者说张宝儿根本就没把吴德放在眼里,不屑找他算什么账。

    吴德的生意在宋氏医馆的挤压之下,一日不如一日,若不是因为能卖养元丹,他早就关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