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屠家子 >

第184章

汉末屠家子-第184章

小说: 汉末屠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守兖州陈留,既可以往东北支援高顺,也可以往西北张郃。再加上驻守青州的西中郎将军臧霸的三万丹阳劲卒,何咸在北方地区布置了超过十万的战兵,占据南阳军总兵力的一半。

    奋武将军吕布在长史陈宫的劝说之下,投效了南阳军。何咸将吕布麾下的一万飞熊军交给了张辽的飞骑军统领。吕布与张辽曾经共同在丁原的麾下效力,吕布帐下的武将曹性、侯成等人,皆与张辽相识。何咸相信张辽能够降得住吕布的那些麾下的帮骄兵悍将。何咸短时间内是不敢让吕布统兵的,吕布的性子太野,反复无常,让他统兵在外风险太大,不如召回宛城供起来享福。奋武将军、温侯的待遇,何咸一并都给吕布,就是不让掌兵。吕布虽然不爽,却又不是不能接受。吕布已经四十多岁,虽然勇武尚在,心境却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还是那个唯利是图的吕布,但却不再那么的桀骜不驯。生活,让曾经的天下第一武将学会了妥协。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夏天过去,秋天终于来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没有天灾,没有人祸的荆州、豫州迎来了自己的季节…粮食大丰收。勒紧裤腰带,盼星星盼月亮的大汉朝廷终日迎来新收获的粮食,紧绷了数月、快要崩溃的精神也终可以放松下来…准确地讲,是以何咸为首的南阳军上层文武将领的神经有了放松的机会。没有什么比饥荒更为令人恐怖,那比战争更加令人绝望。抗过了建安二年,建安三年的日子就会比较好过。当然,前提是不打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实在是太消耗粮食了。

    北方消停了,南方却依旧战火如荼。幸好,这个战火与南阳军无关。孙策领着江东军三万与刘繇大战与豫章郡海昏县。刘繇没有了同乡太史慈的帮助,只能依靠樊能和张英之流,如何能够抵挡猛如虎的孙伯符。海昏大败之后,刘繇节节败退,最后在许劭的建议之下,刘繇领着一万多忠于自己的士兵,一路逃去了交州。孙策平定豫章之后,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了庐陵郡,任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而留中护军程普镇守巴丘,提防荆州的南阳军。

    孙策安排好豫章的防务之后,得意满满地班师回吴地。路过鄱阳湖,见湖畔野物众多,孙策见猎心喜,便特意留了半天的时间打猎。孙策骑的是一匹精骏宝马,全力奔跑起来之后,亲卫们都被远远甩在后面。路上忽然碰到三名身着江东军服的士兵。

    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回答说:“我们是程普将军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说:“程普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

    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在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落马。孙策的亲卫们及时赶到,救下了孙策,杀死了全部的刺客。这些刺客,是原吴郡郡守许贡的门客。孙氏强占吴郡的过程中,杀死了许贡,动手的人,正是孙策。许贡时候,这些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中箭后,没有当即死亡,但是伤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随行的张昭等人,托以后事。孙策叮嘱道:“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

    张昭等人属意三弟孙翊继承位子,但孙策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如有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是夜,孙策因重伤而过世,享年二十三岁。孙权悲泣不止,张昭劝说孙权,扶起孙权领着军队退回吴郡,并把孙权继立的消息上表汉室,传达下属。

    听到孙策意外过逝的消息,建威将军甘宁大喜,当即奏请何咸,希望能趁此机会领兵攻打江东。

    何咸召集了郭嘉、贾诩两大谋士询问意见,两人均表示反对。

    郭嘉道:“江东水道纵横,如果不能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速战速决,很容易陷入苦战。南阳军还不容易缓过来的粮草后勤又将陷入新的危机!”

    贾诩也道:“孙策虽亡,江东依旧是孙氏的天下。如果此时攻江东,很容易造成江东军同仇敌忾。不占天时地利,又不占人和,江东之战会出现很多变数。攻,不如不攻。”

    何咸一边听着两人的意见,一边翻看南阳军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江东军的资料。资料显示,孙策平定江东之后,以周瑜、程普为左、右中护军,分别统领三万江东军驻守虎林港和巴丘。再任命吴景为丹阳郡守,朱治为吴郡郡守,孙贲为豫章郡守,孙辅为庐陵郡守,自己任会稽太守,以虞翻为功曹,以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另外还有众多武将如孙河、徐琨、徐逸、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全柔、邓当、吕蒙等人。孙策死后,“碧眼儿”孙权上位。孙权武力不如其父孙坚、其兄孙策,但是笼络人心,处理政事方面丝毫不弱于其父兄。

    “文和说得对,江东人才济济,若是同仇敌忾,绝对是我军之大敌。图谋江东,还是需要缓缓图之。”何咸感慨道。

第四百二十八章 徐庶兵进葭萌关() 
甘宁个性桀骜,很少服人,但对于认定的人,却言听计从。何咸回信,让他按兵不动,静观江东变化,甘宁连质疑都没有,就按照何咸的指示按兵不动。看得副将乐进和李典面面相觑。因为几天前甘宁明明是摩拳擦掌准备大战江东,任凭李典如何劝说,甘宁都不听,没想到何咸的一封信就打消了甘宁的全部激情,真是一物降一物。

    只要甘宁不主动挑衅孙权,孙权肯定是不敢主动进攻。若是孙策在世,大概率会携平定江东之后的士气,趁势攻略扬州。但孙权暂时还没有其兄的威望,稳定成为了现在江东的主旋律。

    在西北凉州战场,自马腾退回武威休养生息之后,韩遂在金城孤木难支,南阳军逐渐占据了主动权。安西将军朱儁的身体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基本上就是坐镇长安城,与钟繇一起安定后方。前方的战事,全部交给了张绣和诸葛亮去处理。张绣从一开始的不屑,到接受再到现在的尊敬,诸葛亮用自己的谋略和实力征服了桀骜的西凉悍将张绣。自从张绣与诸葛亮建立密切的战友关系之后,逐渐与杨彪等人划清了界线,断绝了往来。何咸并没有赋予诸葛亮这个任务,估计是诸葛亮从张绣那里得知到一些秘闻之后,劝说张绣认清现在的形势,坚定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自己作死。

    西北战线有朱儁、钟繇、诸葛亮和张绣,大咖云集,何咸一点儿都不担心。倒是西南战线,在汉中主持工作的徐庶让何咸一直牵挂。大军进驻汉中,何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刘璋和张鲁都赖在汉中不走的情况之下,南阳军大军如果进驻汉中,会给两人一个太强势的印象,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徐庶率领着一万南阳军精锐是以盟友的名义进驻汉中,刘璋和张鲁听从汉室调遣,并没有说成为何咸效力。所以,徐庶不但要顶住刘备从葭萌关方向发起的攻击,还要安抚好刘璋和张鲁的两股势力,精诚团结,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从现在的效果来看,徐庶做得非常好!

    刚到汉中的时候,徐庶一直以客军自居,并不专权。大小战事皆由刘璋和张鲁两人决断,徐庶只是作为参谋起提醒事宜。徐庶如此懂事,刘璋和张鲁作为回报,当然也会适当重视徐庶的意见。几场战役打下来之后,刘璋和张鲁慢慢意识到徐庶的大才。如果不是徐庶在旁提醒,多次识破了益州军的诡计,汉中恐怕早已易主。徐庶,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刘璋和张鲁,也征服了张任、黄忠,阎圃等汉中联军的重臣,逐渐取得了实质上的汉中防御战的指挥权。

    而刘备,在荀攸的辅佐之下,三十六计耍了一个全套,愣是没有将小小的汉中给打下来,徒耗了一年的光阴。最终,因为粮草不济,刘备率领大军退回了葭萌关。益州军退却之后,徐庶趁势率领汉中联军收复了汉中外围的失地,一路将阵地推到了葭萌关下。今天汉中丰收,不缺粮草。徐庶摆明了是想拖住刘备军,不让刘备退回成都。蜀中道途艰难,后勤是个大麻烦。徐庶就是想要死死拖住刘备,将其活活拖垮掉。

    古时,从成都到长安(西安),必须从昭化西门进、从昭化东门出;从长安(西安)到成都,就是得从东门进西门出。昭化古城是连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关隘,在昭化建城之前,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就已经连通了,也就是“先有路,后有城“。昭化建城以前,这里有个关隘,称“葭萌关“。

    葭萌关,是嘉陵江与白龙江会合之处,陆路上通汉中,下至成都,顺嘉陵江而下,可达巴西重镇阆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料形容葭萌关是“峰连玉垒,地接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诚天设之雄也。“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王和蜀王曾因仇相争。于是有秦惠文王趁机派秦国名将司马错出兵伐蜀,与巴蜀军在葭萌关外发生了数次激战。秦灭巴蜀之后,置葭萌关,治昭化县……

    葭萌关内,张飞听说徐庶攻关,径直来到刘备的中军大帐,请求出关而战。

    荀攸正和刘备商量对策,见到张飞佯作不闻,继续对刘备道:“主公,今日徐庶来袭,敌将黄忠、张任无人可敌;除非将关云长从成都调来方可与敌。”

    此次攻伐益州,刘备带着荀攸、张飞、陈到、王平、廖化等将,关羽和法正被留在了成都,镇守益州。

    张飞闻言不悦,提高嗓门:“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在函谷关独拒董卓十万西凉铁骑,岂会不敌黄忠一介老匹夫,不敌张任一介黄口小儿?”

    荀攸不急不缓道:“翼德在函谷关以一挡万,盖因华雄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张任乃大将军何咸的同门师兄,百鸟朝凤枪法不在何咸、张绣之下,天下皆知。而那黄忠,据说武力尚在张任之上,虽是老将,老当益壮,也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两人,翼德你……”

    张飞顿时大怒:“吾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击败黄忠、张任,甘愿军法伺候!”

    刘备一听大急,黄忠、张任之勇武,刘备也有耳闻。虽然自己的三弟武艺不凡,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不知名的高手不知几何,张飞如此托大,恐怕要出事。刘备刚想拒绝,却看到荀攸正对他使着眼色。刘备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这是军师在给张飞用激将法。明白荀攸的用意之后,刘备面色转缓,捋着胡须不说话,索**给荀攸去处理。

    荀攸道:“你若肯签下军令状,我便说服主公同意你领兵出关。”

    张飞大喜:“君子一言?”

    荀攸:“驷马难追!”

    刘备点头道:“既然军师同意,吾也不反对。三弟,你的武艺不凡,但切莫中了敌人的奸计,万事小心为上!”

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飞挑灯夜战黄忠() 


第四百三十章 荀攸再施离间计 徐庶退守汉中城() 
黄忠见张飞打得好好的,突然退走,心中也有提防。刚追上张飞,只见张飞扭回身来,一对铜锤觑着黄忠胸腹袭来,黄忠一闪,铜锤擦着黄忠的身体划过。黄忠赶紧勒马站住,从身后取下自己的灵宝弓,拈弓搭箭,射向张飞。张飞一击不中,早在提防黄忠的反击。见黄忠箭来,赶紧匍匐在马背之上,躲过了黄忠的连珠箭矢,匆忙逃回了本阵。黄忠若是足够卑鄙,应该先射死张飞的战马,再射张飞的人,但黄忠没有这么做。

    两军各自鸣金收兵,这一场挑灯夜战的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

    次日清晨,汉中联军换了张任出寨到葭萌关前挑战。按照徐庶的安排,只要在不伤亡大将的前提之下,这样的单挑可以多多进行。耗时间,又不伤兵卒,只费粮草。

    张飞本欲再次出战,却被荀攸阻拦。

    张飞不悦道:“军师,我可是签了军令状的!”

    荀攸微笑问道:“三将军觉得黄忠武艺如何?”

    “过得去!”

    “三将军能速胜吗?”

    张飞老脸一红道:“我昨天没能全力发挥,今天再试试!”

    “我这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逼退黄忠等人,三将军要不要试试?”

    张飞有些心动,刚才说能击败黄忠不过是嘴硬之言,现在荀攸既然说更简单的方法……

    “可是,我签了军令状……”张飞犹豫道。

    “三将军又没有败,自然也算完成任务。”

    张飞知道这是荀攸在给他台阶下,他若再不明白,那就真是不知好歹了。

    “一切听从军师的安排!”

    荀攸转而对刘备道:“据白毦兵提供的情报显示,张鲁手下谋士杨松,极为贪财。主公可差一能辩之士从小路径投汉中,先用金银贿赂杨松,令杨松向张鲁进言,徐庶屯驻葭萌关,是为了架空张鲁和刘璋。张鲁若是不信,尽可召徐庶回汉中一试。张鲁胆怯,必会召回徐庶一试。“

    刘备大喜:“徐庶若是不回,张鲁、刘璋必起异心。我等可以继续跟进,想办法从内部攻破汉中堡垒。徐庶若是撤回汉中,则葭萌关之围自然解除。”

    ”主公英明!“荀攸适时拍了一下刘备马屁道。

    刘备当即修书一封,派遣孙乾带了一包金银珠宝,在白毦密探的带领之下混进了汉中城,见到了杨松。杨松看在金银珠宝的份上,热情接待了孙乾,对于进言之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张鲁虽然欣赏徐庶的能力,但在听到杨松的挑拨之后,心中没底,便找刘璋商量。刘璋本来就是一个懦弱的性子,一听徐庶要架空他们,便又惊又急。两个臭皮匠一合计,决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派人请徐庶回转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