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屠家子 >

第152章

汉末屠家子-第152章

小说: 汉末屠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卸懒⒌娜烁窈椭腔郏腔崴伎己蜗涛裁椿嵊涤姓庑┲丁<偃缇醯每植溃蛘呔醯煤诎得挥蟹⒄骨巴荆撬媸笨梢猿戳撕蜗痰啮嫌悖硗镀渌闹詈睢

    如同一开始周瑜其实是袁术麾下的官员,觉得袁术不行,就投效了孙坚和孙策。荀彧起初去冀州,想要为袁绍服务,待了一阵觉得袁绍此人没有大出息,后来便去了曹操阵营。这是被这个时代所接受的理念,也正是”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

    ”知道啊!就在南阳!“郭嘉没心没肺地回道。

    何咸与何乾一愣,面面相觑,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顾元叹乃蔡中郎的弟子!自蔡中郎在长安被主公你所救,来到皇家水镜书院,成为了书画学院的首席教授。顾元叹得闻此事,就弃了上虞县长之职,专程跑到南阳来服侍蔡中郎。我上次去蔡府求这幅扇面的时候,还是顾元叹给蔡中郎磨的墨,准备的全套的笔砚之物。听闻,顾元叹年轻的时候,在蔡府求学,就对蔡文姬暗生情愫。蔡文姬嫁给卫仲道之后,顾元叹才心灰意冷回到吴郡老家,出师当官。现如今,卫仲道病逝,蔡文姬寡居。顾元叹不远万里,弃官而来,若说不是为了蔡文姬,狗都不信啊!“

    郭嘉侃侃而谈,大有八卦记者的潜力。

    顾雍和蔡文姬?大兄弟和小师妹?这个组合,想想都令人激动!顾雍既然在南阳,那就万事好说话了!

    何咸大力地拍了拍郭嘉的肩膀道:“奉孝真乃福将也!回到南阳之后,找一个适合的机会,让顾雍出来为南阳军做事!”

    郭嘉拿手中的折扇拨开了何咸全是老茧的粗手,道:“顾元叹才思敏捷,心静专一。就算主公不说,嘉与仲德也打算启用元叹在幕府之中效力。”

    “如此最好了!”何咸赞道。

    “嘉有一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军师但说无妨!”

    “主公手中为何会有一份人才名录,看上面之人,有些人根本是名声不显。但偏偏主公却能认定,他们拥有过人的才能,这是为何?”

    何咸心中“咯噔”一响,果然,郭嘉还是问到了这个问题。

    “可是,自己该如何问答呢?”

    何咸沉思了几秒钟,决定实话实说道:“此事太过为难!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再告诉奉孝,可好?”

    本以为,郭嘉会因此而感到不快。没想到,郭嘉竟然眨巴着大眼睛,一副“我懂你”的样子道:“了解了解!主公有主公的苦衷嘛!无妨!”

    郭嘉如此解人心意,何咸反而有些蒙圈了:“难道郭嘉知道自己身世的秘密?不可能吧!或许,他以为是墨者行会在背后暗中相助吧?唉,误解就误解吧。墨者行会这个解释起码还是在正常人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主公,你得回答我一个问题。嘉,在你这份人才名录上,算是什么级别的人才?”郭嘉神秘兮兮地问道。

    何咸一愣,笑道:“当然是天字级最顶尖的存在!或者说,超天字级的存在。不然的话,为什么我当初见你的时候就说了,你若是不肯为我效力,我第一时间就要想办法弄死你!”

    郭嘉点点头,似乎对这个问答非常满意。

    “下一步,我们是要去绑架这位叫什么鲁肃的吗?真见鬼,为什么庐江地界会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而我大南阳却没有呢?”郭嘉抱怨道。

    “谁说没有!”何咸反对道,“明年,庞德公门下有两名得意弟子即将出师。一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两人皆为才智超绝之辈,奉孝可莫要让两人溜到别家诸侯的地盘上去哦!”

    “卧龙凤雏?”郭嘉轻笑道,“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狂妄!年纪轻轻就不知天高地厚,主公放心,嘉一定会与文和、仲德联手,将这些小家伙调教的服服帖帖!”

    “卧龙凤雏大战毒士鬼才!我靠!这场面,想想都是满满的幸福啊!”何咸心中已经开始止不住地意淫。

    “那这个叫做鲁肃的,咱们还去见吗?”郭嘉问。

    “见!来都来了!怎能不努力一下呢?”何咸本着贼不有空的原则,还想会一会鲁子敬。

    “呃…嘉的意思是,要不我们直接去拜访桥氏二姝吧?”郭嘉忍不住道。

    何咸竖起一个大大的中指,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

    东城县位于皖口港以北,舒县以南。从皖口港去东城县,走官道,须从皖城附近路过。因为皖口港就归属于皖城,而桥氏就是皖城的大族。舒县则是庐江冶所,也是周瑜的老家。此次孙策、周瑜转道庐江,何咸以为他们会径直去舒县老宅,或者去东城县见鲁肃。没想到,刚到皖城郊外二十余里,何咸一行就碰见了浩浩荡荡的孙氏车队,人数足有两千余人。

    “公子,我看这孙策鬼鬼祟祟的样子,必定有阴谋!不如我等尾随他们去皖城,伺机破坏他们的阴谋,再去东城县见鲁肃不迟!”郭嘉一本正经地献计,恨得何咸牙根痒痒。明知道郭嘉在胡诌,何咸却不好拒绝。因为本质上讲,郭嘉的提醒没有错。孙策一行从诸暨启程,走建业往寿春,根本不用走庐江。就算他们想来庐江,去舒县或者去东城县,也没有必要再到皖城。因为从舒县出发,他们需绕道绕了上百里,才能绕到皖城。如此大费周章地过来,所图者必定不小!作为竞争对手,南阳军若能阻止或者破坏江东军的“大计”,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何咸心底明白,郭嘉只是没有放弃进入皖城去见识一下二桥的想法。阻挡孙策,只是他顺手抓到的绝佳理由罢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来访的桥瑁故友() 
“老爷,门外有两名公子求见!一人自称破虏将军、乌程侯孙坚之子孙策,另一人则是舒县周氏家主之子周瑜。”

    皖城,桥府。桥瑁正在书房看书,管家敲门进来回禀。

    “孙策,周瑜?”桥瑁皱眉道:“没交情!不见!”

    “两位公子手中有张郡守的手帖,老爷不见,不大妥当!”管家补充道。

    桥瑁放下手中的书,一脸的不悦。但管家说的没错,既然拿着现任庐江郡守张勋的手帖,桥瑁便不能不见。桥氏也算庐江大族,族人不下千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郡守的。

    “请他们去客厅吧~”桥瑁无奈,站起身来,准备出去接待一下。

    “晚辈孙策(周瑜),见过桥公!”随着管家进来的是两名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为首的孙策英武不凡,身后的周瑜潇洒倜傥,一看两人就是青年才俊。不知为何,桥瑁见到两人之后,突然想到了另一名同龄人:南阳何咸。

    想当初,何咸邀请其前往荆州任职或者隐居,他因不想卷入战术,没有答应。不曾想,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淮之地就从世外之地,也便便的烽火处处。听说,现在的江东、淮北到处都在打仗。按照这个驱使,庐江迟早也不能例外。难道说,整个大汉只剩下荆州和益州可以去了吗?

    ”不知两位贤侄光临寒舍,有何贵干?“双方落座之后,桥瑁命管家上了茶水,问两人道。

    孙策抱拳道:“我们兄弟二人,自会稽而来,前往寿春拜见州牧大人。路过庐江,特来拜会桥公!策常听家父提起桥公的威名。说在伐董卓大业中,桥公当为人先,一心为国,乃天下忠汉之士的楷模。”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与桥瑁都是一方诸侯。但两人分属不同的阵营,孙坚亲袁术,桥瑁亲袁绍。所以,私底下其实没有太大的交情。孙坚也不至于特意叮嘱两人,绕道皖城前来问候他。这一点,桥瑁心知肚明。

    “两位贤侄有心了!”桥瑁笑道:“乌程侯过誉了啊!老夫一介腐儒,手不能挑,肩不能担。真正冲锋在前的,都是文台、忠信、还有两位袁公麾下的猛将,徒有虚名,心中羞愧啊~”

    孙策契而不舍道:”桥公有大才,若隐居在皖城,岂不浪费耶?若是您能前往江东,与我父亲一起联手,必是江东百姓最大的幸运!“

    桥瑁道:“听闻你父亲已经召集到张子布和张子纲为谋,此两人才能皆在我之上。江东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老夫还是在这山野之间,自得其乐好啊!”

    孙策想要招揽为由拉近与桥瑁之间的关系,若是桥瑁真的愿意效忠孙坚,那将来就是一个阵营的人。孙策就是桥瑁的少主,接下来再向桥瑁求亲,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孙策打得好主意,当双方还在相互恭维,管家有敲门进来,通知桥瑁道:“又有两名英俊少年求见!”

    桥瑁很不高兴,当即拒绝道:“没看到我这里正有贵客吗?让他们改日再来吧!”

    管家一脸为难地说道:“为首的公子自称是老爷的故友!还让小人拿着这件信物给您,说您瞧见之后,一定会同意见他!”

    说着,管家上前,递过来一块玉佩。桥瑁接过之后一瞧,这不是自己曾经用过的玉佩吗?上面一个硕大的“桥”字,别无分号。再眯着眼睛仔细端详了一番,突然想起来,这块玉佩似乎是送给了那位年轻人!那是在反董卓大战之后,自己遭受到刘岱的无端攻击,幸亏那个年轻人领兵路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自己才能幸免于难。刘岱引兵退去之后,那青年还不依不饶,将他送到了东郡,要招揽自己为他效力。但是当时的他心灰意冷,退意坚决。所以在东郡收拾了一下家产之后,就带着全部家人回到了故乡庐江皖城。作为救命之恩的回报,桥瑁便将贴身佩戴的一枚美玉,送给了那年轻人,也就是桥瑁手中的这一块。

    只是,那年轻人在南阳应该很忙才对,怎么对到皖这座小城来呢?前脚江东孙氏来招揽,后脚那年轻人就过了来,真的是巧合吗?

    不管是不是巧合,既然上门来了,桥瑁也不能不见。

    “老夫有一位忘年之交从远方而来,恐怕要失陪一下!”桥瑁委婉地表达了送客的意思,想让孙策与周瑜自行告辞。没想到,孙策的脸皮厚得很,当即站起来道:“既是桥瑁的忘年之交,必定是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策虽然才能不显,但最爱结交天下朋友!恳请桥公代为引荐!”

    孙策说的也不尽是虚言。“江东小霸王”之所以声名远播,与孙策性情豁达,乐意广交朋友密不可分。

    “这……”桥瑁有些为难,因为他并不知道那年轻人与江东孙氏的关系如何。万一是敌对状态,可就非常不好处理。

    周瑜看出了桥瑁的心意,保证道:“桥公放心!我等一定不会胡言乱语,得罪您的贵客!”

    孙策也道:“我们会像敬重桥公一样,敬重贵客!绝不会冒犯!”

    既然两人都这么保证了,桥瑁也不好硬赶,只能让管家将来客请进府中来。

    “南阳何威,见过桥公!”何咸领着郭嘉一副儒将的打扮,风采不输孙策和周瑜这一对组合。

    桥瑁听到何咸的自称,心中微微一愣:何威是个什么鬼?再瞧见何咸正对着他挤眉弄眼,当即明白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说破,回礼道:“许久不见,小友英姿更胜往昔!”

    “敢问桥公,这位朋友可是骠骑将军何咸的族人?”孙策与周瑜一听南阳何氏,当即怀疑来人的身份。

    何咸闻言,顺势接话道:“在下的父亲正是左骠骑将军何苗,何咸乃是威的堂兄,敢问阁下是何人?”

    孙策闻言也是一愣,从来没有听说过何苗的儿子。但自己没有听说过,并不代表别人不存在,遂恭谨回礼道:“吾乃乌程侯之子,江东孙策也!这位是我的义弟,庐江周瑜!”

第三百四十八章 煮酒论英雄() 
何咸也顺势介绍自己身边的这位美少年乃颍川郭嘉之弟,郭耀。这当然都是胡诌的身份,但孙策也好,周瑜也罢并没有见过何咸、郭嘉的模样,既然桥瑁认可两人的身份,他们两人自然也没有怀疑。

    何咸不想坦陈身份,是不想带来其他的麻烦。毕竟,从名义上讲,南阳军与扬州军刚打仗结束,本质上是敌对的关系。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知晓,南阳军主心骨,骠骑将军突兀地出现在庐江地界,袁术必定不敢安心称帝,估计会派出一堆人马,前往庐江调查何咸的动机。所以,隐瞒身份,对于何咸也好,对于孙策也好,都是比较好的事情。于何咸而言,可以继续微服私访,了解袁术以及淮南的民情;对于孙策,则省得他需要做艰难的决策。毕竟“何威”与“郭耀”虽然是南阳军所属,但是名气威望,远差骠骑将军何咸与军师祭酒郭嘉。

    于是,四位青年,连同桥瑁,共聚一堂。时值初平五年,公元194年的三月,春天。庐江的天气乍暖还寒,何咸便提议桥瑁,不妨将绿茶换成酒水,再用小炉一煮,小酌一番。

    孙策当即拍案叫绝,高声呼吁,搞得桥瑁很是尴尬,仿佛在桥府不是他的主场一般。但既然两波的客人都这么如此提议,作为主人,桥瑁不得不从。于是,命人将酒桌搬到了后花园中的凉亭,将凉茶换成了庐江本地的米酒,红炉一煨,倒也别有风味,异常有情调。

    “姐姐,姐姐,府上来了四位英俊公子。听说两人来自江东,两人来自南阳,皆为天下才俊。我俩要不出去瞧瞧如何?”桥氏后院之中,古灵精怪的小桥一脸雀跃跑到了大桥的房中,向他汇报了前院的事情。孙策,周瑜,何威,郭耀接连来访的消息早就通过仆人们之后层层传递之后,到了大小桥的耳中。

    大桥虽然也想瞧瞧这些才俊,无奈脸皮没有小桥厚,便犹豫道:“我等冒冒失失前去会见,会不会被父亲责罚啊?”

    小桥道:“只要我等装扮成丫鬟的身份,父亲不说,谁能知晓?再说了,那些名士一个个眼高于顶,只要我俩低调一些,估计都不会有人注意到咱们两个。”

    听到小桥的怂恿,大桥有些意动,在半推半就之中,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便换上了丫鬟的服饰,偷偷跑到后花园的凉亭处偷听众人们的谈话。

    其时阴云密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