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屠家子 >

第139章

汉末屠家子-第139章

小说: 汉末屠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请讲!末将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何咸毫不犹豫道。

    刘协问:”听闻你曾在先帝面前起誓,永远效忠汉室,效忠天子,可有此事?“

    何咸肯定道:”千真万确!“

    刘协再问:”你可曾忘记这个誓言?“

    何咸以手抚心,坚定道:“此一生,何咸终将效忠大汉,永不叛变!”

    刘协一拍龙椅,激动道:“好!那朕命你,带朕离开长安!一时一刻,朕都不愿再待在这里!”

    这一下,文武百官就不只是惊呆这么简单了。

    司徒王允当即站起来反对道:“陛下请慎言!如今董贼已除,天下即将靖平!陛下不可意气用事,当以天下为重!”

    司空刘表也站出来反对道:”长安乃大汉故都,皇室中兴之地。在洛阳已被董贼烧毁的情况之下,陛下不在长安,又往何处?“

    “天下?”刘协阴着脸问道,“这个天下还是朕的吗?朕想提拔一个小小的侍中,都遭到尔等的百般驳斥。继续留在这长安,与董贼淫威之下,有何两样?”

    将王允、刘表比同于董卓,这个控诉可是相当严重!搞不好的话,司徒王允、司空刘表是要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董卓死后,王允、刘表两人把持朝政,并不见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对于小皇帝提拔官员的意见,也一概不予采纳。刘协以为董卓死后,他便能成为真正的皇帝,培植亲信,现实很残酷地拒绝了他。王允、刘表皆为党人,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势的皇帝。更何况,刘协的年龄,成为了他们掌控权力的绝佳借口。

    王允、刘表两人现在悔死的心都有了,早知道拒绝何咸入长安。何咸不来长安,汉帝就不会出这些幺蛾子。现在当着群臣的面被小皇帝投诉,真的很下不来台。

第三百一十六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咸理解刘协的心情,小小的年纪就要不停地隐忍,再隐忍,偶尔情绪失控,这么爆发一下,任性一下,无可厚非。但从大局来讲,现今可不是与王允等人对抗的好时机。关东诸侯虎视眈眈,西凉旧将磨刀霍霍。就连何咸都准备放下与吕布、刘表的恩怨,携手共度难关。

    “王司徒一片赤诚,陛下的这个玩笑不好笑。官职的人事任免,乃国家大事,需要考察候选人的能力,资历,威望,不可单凭个人的喜好。这一点来讲,王司徒并没有做错。陛下如果想要任用某人,可以安排在皇家内事方面,想必,王司徒就不会过分干涉了。”

    何咸既肯定了王允的做法,也给汉帝留了面子。

    “对吗?司徒大人?“

    王允作为政客,自然明白何咸这是给他台阶下。固然现在的他权倾朝野,但对于皇帝,他还真不敢过分对抗。他不是董卓,他只是一名政客。

    ”卫将军说得对!今后,老臣一定加强与陛下之间的沟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王允服软了,刘协心中的那口气也就出了大半,也便不再追究此事。

    ”卫将军准备何时离开长安?“

    没想到,刘协对于离开长安始终念念不忘。

    王允面色不善地盯着何咸,仿佛在警告他:不许带走皇帝!

    可是何咸会接受他的威胁吗?当然不会!

    ”末将认为,走的越快越好!“

    何咸此言一出,不但是王允、刘表,就连一阵没有说话的吕布都散发出好不掩饰的敌对之意。

    皇帝是他们冒着性命危险从董卓手中接过来的,岂能让何咸轻松带走?

    此情此景,何咸并不意外。换位思考,若是何咸处于他们的位置,他也不肯轻易放弃汉帝。因为汉帝,才是他们权力的来源。没有汉帝,他们什么都不是。吕布好歹还算半个诸侯,王允和刘表既无地盘,也无军队,谁会搭理他们?

    ”卫将军莫要妖言惑众!国不可一日无都,陛下岂可轻易迁徙?“王允呵斥道。

    ”陛下之所以要离开长安,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司徒造成的!“

    王允以为何咸在翻刚才的旧账,顿时怒不可遏!

    “司徒大人莫要激动!末将说的,是司徒大人的政策!”何咸紧接着说道。”陛下的讨董贼诏中,明确不予追究其他人的罪责。你却以三公名义,不肯赦免牛辅、樊稠、张济、马腾、韩遂五人之罪,想要敲打一下他们,再为你所用。想法是好的,却用在了错误的人身上!“

    被何咸说破了心思,王允的怒气顿时化作了恼羞:”一派胡言!牛辅之流,作恶多端,罪无可恕!天子过分仁慈,本公才稍加修正。岂有你说的那般龌龊心思!“

    吕布闻言,所有所思,原来何咸之前问的问题,竟然有如此的深意。

    既然王允采取抵死不认的态度,何咸也不勉强,继续说道:”西凉军的那些将领,都是一群棒槌。除了韩遂,估计没人能够听出司徒大人的弦外之音。也就是说,司徒大人这次注定是搬起石头要砸了自己的脚。牛辅,樊稠之流只会以为,王司徒是真正想要他们的性命。按照西凉军一惯的心性,司徒大人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何咸一脸淡定地反问王允。

    计策是好计策,可惜对牛弹琴,牛不但不感激,反而会发怒。发怒之后会发生什么?王允有些胆寒。

    意识这其中的问题之后,王允再没有方才的强硬:”董贼都死了,这些杀才安敢再战?“

    “既是一群杀才,有何不敢?”何咸反问道。“他们跟着董卓吃惯了人肉,喝惯了人血,你让他们去穷乡僻壤吃土,他们会愿意吗?他们既不愿归隐山林,又听不出司徒大人的弦外之音,除了拿起手中的钢刀用命来搏,他们还会怎么选择?“

    这一问,当真是将王允问倒了。王允看向刘表,刘表皱眉苦思,也无应对之法。

    “两位大人无须担心!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西凉军胆敢来袭,本将必取他们的项上人头!”吕布站起来,雄赳赳气昂昂道。

    “温侯麾下,现有多少人马?”何咸问吕布。

    “执金吾一万,羽林郎一万,皆果敢之士!”吕布自豪道。

    “下令徐荣回守长安城吧!”何咸转过身对王允建议道。

    吕布大怒道:“汝敢小觑本将麾下的精锐?”

    何咸反问:“温侯敢直面二十万西凉贼兵乎?”

    吕布气极,怒回道:“有何不敢?!本将看你只知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西凉贼兵已如鸟兽溃散,哪里还有二十万大军?”

    “报~”

    正说着,殿外传来小黄门的急报。

    “报陛下,三辅急报!牛辅、樊稠、张济、马腾、韩遂五人各领兵马数万,号称二十万大军,分五路直奔长安而来!”

    啊?

    吕布恨不得将刚刚说完的话立马吞回到肚子里。说什么来什么,这五位棒槌也太给何咸面子了吧?

    好好的未央宫顿时乱作了一团,有跳出来请皇帝立马东逃的,也有力劝皇帝坚守长安,等诸侯勤王的,莫衷一是。

    一直没有表态的司空刘表道:“这未免也太过巧合?卫将军刚说完将反,这些贼人就反了?”

    刘表的这一句不阴不阳的质问,顿时镇住了闹哄哄的未央宫,一些文武官员有些不怀好意地将目光定在了何咸的身上。似在怀疑,何咸是否和西凉贼兵有所牵涉。

    何咸丝毫未见慌乱:“我若居心叵测,大可躲在函谷关外,静待西凉军与中央军火并之后,倾南阳之兵前来坐收渔人之利。而不必要带着一万兵将,跳入长安城这个巨大的火坑,将自己身陷死地!”

    “卫将军忠心一片,天地可鉴!朕相信你!”汉帝刘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何咸的辩解。

    将心比心,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文武百官在短暂的思索之后,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相信何咸。为今之计,抗击汹涌来袭的西凉贼兵才是头等大事。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守长安() 
“卫将军觉得如何应对才好?“汉帝刘协询问道。

    “计策有二。其一,立刻轻装简行,快马赶往函谷关。只要能在西凉军抵达前进入函谷关,便可高枕无忧!”

    汉帝还没有表态,王允已经站出来否决道:”长安城辎重粮草巨多,珍宝金银无数。若全留给了反贼,岂不是助纣为虐?此计休要再提!“

    何咸一声长叹,知道王允舍不得辛苦得来的老巢,更舍不得董卓遗留下来的巨额财富。调整了一下心态,何咸继续道:“那便只有坚守一途!长安城大,不缺辎重粮草,不缺饮水。只需召回中郎将徐荣的两万精兵,加上南阳军一万,长安禁军两万,共计五万精兵,再加上长安城的青壮相助,顶住二十万西凉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贼兵若围困长安,久不退去,该当如何?”

    “西凉军长途奔袭,粮草不可能持久。只需挫了他们第一波的锐气,五人必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间隙。不出三月,西凉联军便会不攻自破。”

    王允与刘表低头嘀咕,商量了一阵,最后决定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长安城有三万精兵,再征召六万青壮辅助,守城足矣。徐荣所部皆为西凉军所属,忠心不明。召,不如不召。“

    刘表也道:”函谷关乃进退要道,必须坚守。于此同时,陛下当广发天子令,号召关东诸侯勤王!不出旬月,诸侯来援,西凉军自当退去。”

    这个主意听起来很完美,实则又参杂了王允和刘表的许多政治意图。西凉军反叛,导致他们不得不倚重何咸的力量来守卫皇帝。但他们又不想皇帝过分地依赖何咸,于是,他们便想引入竞争机制。招入更多的诸侯来分何咸的兵权。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竟然还在全力思考权力划分的问题。政客就是政客,如同狗改不来吃屎。

    长安城每面有三个城门,四面共十二个城门。东面的城门,由北而南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的城门,由东而西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的城门,由南而北是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的城门,由西而东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

    少了徐荣的两万兵马,守御长安城的困难系数会倍增。敌我双方对阵,并不是兵法是写着那样,比拼数据就可以的。但显然,王允和刘表皆自持博学多才,“精通兵法”,认为三万精兵加上青壮守城足够。何咸多说无益,不如想点实际的应对之法。

    “徐荣可以不召,但是长安十二门至少需要封锁八门,仅留东边的霸城门,南边的西安门,西边的直城门和北边的洛城门。”

    “如何封锁?”

    “堵之以巨石,封之一檑木!彻底不能同行为止!”

    王允、刘表面面相视,肯定地点点头道:“这个没有问题!”

    “北边的洛城门,西边的直城门,就交给末将来镇守!西凉反贼若敢来袭,必叫他们横尸遍野!”吕布不甘寂寞,跳出来请战。吕布此人,忠诚度不高,但有一点,从未怯战。但凡有大战立功的机会,吕布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应战。从这个角度来讲,吕布深得丁原、刘辩、董卓、王允的喜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谁不愿麾下有一名武力高强,随时愿意站出来冲锋陷阵的打手呢?

    “好!奉先果然勇武!”王允大悦道。“长安令何在?”

    长安令种邵站出来道:“下官在!”

    “本公名你招募长安百姓六万,分别拨于奋武将军吕布、卫将军何咸调遣。”

    “下官领命!”

    吕布一脸得意地望向何咸,何咸心中有种极为不祥的感觉。

    退朝之后,何咸回到别馆,命赵云带着天子手谕,召一万南阳军入长安城,接受东、南两侧城墙的防御事务。

    “元直,你怎么看?”

    徐庶听何咸复述完未央宫里的对话,沉思良久,分析道:“王司徒之安排并未明显破绽。吕布为其亲信,镇守可能为战事最激烈的西北两门,也符合身先士卒的特点。但有一个问题:吕布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打一场不出彩的守御战吗?”

    经过徐庶的点拨,何咸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感觉不踏实了:全都是因为吕布!吕布心高气傲,兼之对自己的武艺极为有信心。此前零星的征战之中,都是以进攻为主,大杀四方,并没有经历过这种防御为主的守城之战。而守城,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守城,吕布真的做得到吗?

    “吕布有勇武,却不擅长大略。适合当先锋,却不适合守城。王司徒若无私心,应当任命主公全权负责守御外城,吕布负责守御内城,方才是均衡之道。”徐庶继续分析道。

    “只可惜,王允并不是大公无私的司徒,战略眼光也不够高远。”何咸感慨道。

    ”为今之计,只能在坚守东、南两侧城门的同时,时刻紧盯西、北两门的状态,若有意外,立马发兵救援。同时,主公当于陛下建立联系,假如事态不可控制,应当机立断,从东门突围,投奔函谷关。“

    ”言之有理!东门就交给高顺,让陷阵营去布防;南门则交给魏延,由南阳步卒布防。张辽机动,随时准备支援各门。“

    徐庶领命下去布置,何咸则一个人静静坐在别馆之内,回忆脑海之中关于长安攻防战的点滴片段。

    历史关于这一段记载并不多,按照罗大大在演义中所述,吕布先是出城与西凉军的先锋牛辅作战。牛辅不敌,想要弃军而逃,被属下胡赤儿斩杀,首级献于吕布。随后,吕布与西凉军主力作战,不敌,退回长安城。吕布麾下军士多有西凉军籍者,因吕布统兵暴虐,多有私下投降西凉军者……

    ”投降?“

    何咸脑中灵光一现,终于回忆起长安城陷落的主因。

第三百一十八章 钟繇的才 牛辅的苦() 
长安城虽然不如洛阳繁华,但是城墙完备,辎重粮草极多。理论上讲,吕布只要不作死,老老实实防守,长安城很难被攻破。但事实上,长安城根本没有坚守几天,那唯一的可能便是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