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水浒之夜 >

第6章

水浒之夜-第6章

小说: 水浒之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呢。

    董事长年薪是多少万?小学校长的年薪才是多少万?

    对了,忘记告诉大家了,赵校长这个学校属于未经批准私自办学,没在县教育局留档,属于体制外的,既没有编制更没有什么年薪,一切费用自理。

    说实在的,不查封你县教育局已经够讲江湖道义了,这所学校早就上“黑名单”了,还编制呢,自生自灭吧!

    废话说了半天,赵校长究竟是怎么从海里爬上岸又跑到山里来当校长的。

    据说

    据说,据说,你还能行不能行!别没完没了,能不能爆点猛料。

    吭吭!谁让赵校长口风紧呢,有点据说就不错了。

    据说吧,赵校长父母去世后,他便把家里宅地卖了,跑到喝村来定居。这山坡上的几间破旧的房子,本来就是他们赵家的产业,他找人收拾收拾就搬过来了。

    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觉得非常奇怪,赵校长跑到喝村这么小的小山村来做么子呢?

    您要是明眼人一猜就猜到了,赵校长准是到喝村来躲债的。

    谁会想到前“芝麻开门”公司董事长会躲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呢,要跑路的话大家一定会首先想到他逃出国去当汉奸了。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赵校长竟然来开了个学校。说起来,赵校长那阵子正年轻呢,可以说是风华正茂,真是耽误了他的最美好的大把的青春年华了。

    唉,赵校长,难道你跑到国外当汉奸不还是个有钱人吗?

    赵校长的学校在一个小山坡上。从山坡下边向上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木牌子,上边刻着四个大字,正是学校的名字——“山村学校”。

    开学校对喝村人来说当然是件好事情,小山村自古文盲率居高不下,上个学要到县城里才行,而且关键的是赵校长这家学校竟然不收学费,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开始大家当笑话在听,以为到了朝鲜了,后来才明白了赵校长的一片苦心是要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知道了赵校长的良苦用心,大家也就很配合地主动把适龄的学童送过来了。

    山里人对接受多高的教育不是有多高期待的,关键是要让孩子识些字。在山村,识字的孩子跟不识字的孩子区别大着呢。要知道,家里的重活、脏活和累活基本上全让不识字的娃干了,识字的娃最多去打瓶酱油醋,找的零还当差旅费补助了。呵呵。

    无论赵校长的学校是民办还是私办,村民们对赵校长还是相当信任和放心地,因为赵校长可是正宗的小学毕业。

    你别笑,小学毕业的人教文盲一点问题都没有,何况,大学毕业的谁在小山村里教书呀,多浪费人才是不是?把赵校长一个人浪费了已经够可惜了。

    大道理没人去管,自己家孩子可以不花钱认字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所以,喝村人甚至一些邻村人都把孩子纷纷送到“山村学校”去就学。

    学校最多的时候也有十几个孩子,少的时候只有二三个,无论学生多少,学校的教职员工却几十年如一日,赵校长兼班主任兼老师。

    开了这么个学校的直接后果就是喝村能识字的差不多都是赵校长教会的,目前,他已经从教二十多年了,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只不过没有教师资质。至于为什么会一直没有编制,据说

    据说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真的是据说!因为教育局赵家没亲戚,赵校长的正式编制才一直没下来,只好当了一辈子没年薪的先生。

    小学毕业吗嘿嘿嘿,你懂得!

    你别嘿嘿,话说回来,有没有年薪,人家赵校长根本不在乎,好歹人也是当过董事长的老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不定人家炕底下埋着一个金矿呢。

    你还别说,赵校长当董事长没干出什么大成就,没想到当校长却做出了一番大贡献,他在默默地为大宋教育事业做出一份无私的贡献的同时也让喝村的文盲率显著下降。

    教师,在过去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孔校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经过几千年还被人供在庙里呢。赵校长肯定无法跟孔校长比,他们之间的差距那叫巨大,不过,受人尊敬却是相同的。

    凡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每年总会主动送去几样吃的用的什么的,不交学费也不能连条鱼也不送,那不是山里人的个性。而且,大家见到赵校长会很有礼貌地主动停下来打个招呼:“赵校长好。”

    赵校长如果心情好也许会跟你天南地北东拉西扯上几句,要是心情不好点点头也就过去了,家长会很恭敬地站着目送赵校长走上一截路。

    这就是尊敬!不信换个姓赵的到喝村走走试试,不揍扁你就不错了,还目送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3。代课老师() 
方腊到喝村的第二年就去“山村学校”上学了,和他一起上学的同班同学不多不少正好三个人——方腊,还有他的堂弟方肥、三弟方貌。

    现在方家已经不需要小孩子去当“童工”了,仅管他们回到漆园里仍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挑个水、劈个柴、喂个猪、剁个鸡菜什么的。

    山里的孩子勤快着呢,心里打小就知道热爱劳动四个字,不象城里的孩子除了劳动之外其它样样热爱。

    方腊记得很清楚,他从赵校长那里学到的第一个字是“赵”字。那是方腊这辈子上的第一堂课,他怎么会忘记。

    那天,赵校长在教室里墙上的板子上贴了四张写着四个方腊不认识的字的白纸。

    赵校长手持教竿,态度亲切,语气平和,显得既平易近人又和霭可亲。

    赵校长是这么讲课的,“同学们,这四个字叫赵、钱、孙、李,是百家姓的头四个字,也是你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为什么要先学赵呢?”赵校长用教竿指着第一个字,“当当当!”地敲了几下,很得意的样子解释着,“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俩条。”

    赵校长伸出一个指头,“其一呢,因为你们的校长姓赵,所以,你们要先认识赵字。”赵校长让同学们消化了一下,又伸出另一个指头,“其二呢,因为当今的皇帝姓赵,这天下都姓赵。所以,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赵,而不是方字。”

    惹得同学们都笑了。因为看赵校长表情,就象他是当今皇帝一样。其实,就算方腊、方肥和方貌当时还是文盲,他们也知道皇帝比校长的官大多了。

    正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先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百家姓是大宋时期的初级课本,这本小学课本里的字,估计当下一百个人里边有九十九个人认不全。

    瞧瞧人家大宋的教育起点有多高,呵呵!

    学校的生活完全和山林伐木不一样了。方腊终于走出了家门,走进了社会,虽然还没有走出大山。

    赵校长不单单教一些生字,常常还会讲一些典故,仅管这些典故无一例外的主人公都不是赵校长。

    自从方家的三个孩子上学后,赵校长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话多了痰也比较多了。讲上讲着,就要出去大口地“呸!”上一口,吐得又远又准,保证落到篱笆墙外边,不会影响到自家的环境卫生。

    赵校长似乎对方家的三个小孩子格外感兴趣,不但诲人孜孜不倦,而且关怀备至。

    有一天,因为下大雨,三个孩子没来上学,赵先生竟然打着伞来回走了十来里的山路到漆园去家访,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见三个孩子好端端地在玩,赵先生这才松了口气连着说了几个“好好好”,然后掉头就走了,方达怎么也留不住。

    吓得三个孩子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无故逃学了。

    方腊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村里,天生就是孩子王,要知道“金手指”的威力可不是盖的。他总能组织一群孩子在一起玩游戏。他们常玩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如果方腊是警察没有哪个小偷会逃掉,反之,如果方腊是小偷,也没有那个警察能抓到他。

    人的组织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培养和煅炼出来的,从小宅在家里不喜欢抛头露面只会对爹妈发发脾气的人,永远成不了老大。

    由于方腊同学出色的组织能力,他被赵校长理所当然的任命为班长。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班长,这是方腊头一次正式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对他今后的人生或多或少地造成一定影响,仅管这一届班长只管着俩个同学还是他的亲兄弟。

    方腊其实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方貌这点特别象亲哥,不象堂哥。

    方貌基本是来陪太子读书的,入学的时候是个文盲,离开学校的时候只能算是被扫盲了。读书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之所以来上学,主要是不用留在家里天天剁鸡菜。

    干活和读书相比,还是干活辛苦,方貌聪明着呢。

    方肥则跟方腊方貌俩个兄弟截然相反,他地地道道是一个书痴,后来直接发展成了一个学霸。

    方肥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惊人。所有的字都能过目不忘,很快新华字典可以倒背如流,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后来连赵先生也教不了他了,因为他认识的字比赵先生好象还要多。

    有一次,方肥从网上找了几个生僻字,虚心地去请教赵校长。

    赵校长接过方肥写的那张纸,当时眼睛瞪圆了不说连头也变大了,而且还猛咳个不停。那张纸上写着八个字:曐羍燊芖、勽峀鍂炏。

    等方校长咳过这一阵子,表情严肃地问了一句,“你这么调皮你爹妈知道不?”

    吓得方肥拿过那页纸掉头就跑了,之后,再也没敢开类似的玩笑,他是真怕惊动了自己的爹妈。

    不过,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调皮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相反的,方肥因为成绩好反而帮了赵校长很大的忙。

    一个学生,能帮校长什么忙?最多是扫扫院子倒倒垃圾什么的,难不成还给老师的正式编制给搞下来?没听说他们家教育局的有什么亲戚呀?

    这些都不是,方肥竟然可以帮着赵校长代课。

    学生代课,乖乖个龙冬枪,你有没有证?

    我们校长也没证,我们学校从来不用证,你管得着吗!

    我当然管不着,有教育局管着呢,切!

    赵校长身体一直不太好,三天俩头的感冒发烧头痛咳嗽,可他责任心又特强,总是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说起来人都不相信,学校从来没有因为赵校长身体的原因放过一天假,放假的全是因为学生的个人或者家庭原因。

    现在好了,由于方肥同学出色的学习能力,他有幸成为“山村学校”的第二位教职员工——语文临时代课老师。

    注意,是临时的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4。学校关门() 
方肥并不肥,比起方腊、方貌哥俩强健的体魄他体型有点偏瘦。他只是脸有些圆圆的,身上并没有多少斤肉。方肥和方腊、方貌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鼻子上架着个又厚又圆的眼镜。

    学霸就是这样子,连“近视”这种天赋都比一般人要高出好几个圈。

    一开始,赵先生并不放心方肥代课,还旁听了几次。

    方肥讲课的时候中规中矩,又大方又不造次,赵校长听了很满意,以后自己病了也就不在旁听了。学校多个员工就是好,又不用发工资,赵校长终于可以安心养养病了。

    等赵校长不在一边旁听了,方肥马上变了一个人——充满张扬个性的代课老师。

    方肥会先向上推推那个厚重的眼镜,这是他的招牌动做。一本正经地捧着书,学着赵校长的腔调,说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十八页。”

    这时候没有人会翻书,都会笑。因为学校经费紧张,全班同学只有一本课本,还是上届学长留下的,现在在方肥手上拿着,让人怎么翻。

    方肥则会象赵校长一样敲敲教竿,“肃静!肃静!”

    等没人笑了,方肥摇头晃脑的说道:“请同学们跟老师读。”

    “世上嗯——吭——吭!”方肥夸张地大声咳了几下,急跑几步,拉开门,对着门外“呸!”地一声大口吐了口痰。

    只不过,技术不过关,不但吐不过篱笆墙,这时候风刮过来,正好搞得他一脸,他有些狼狈地的用袖子擦着脸。

    惹得方貌笑到地下揉肚子,方腊也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

    方肥回来后“当当当!”敲敲教竿,一脸严肃地叫着:“肃静!肃静!”

    等大家安静下来,方肥这才开始他的代教工作。他的嗓音很好听,清脆又响亮,读起课文是声情并茂。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咳!咳咳!世上无难事。”

    “咳!咳咳!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

    “只要肯攀登。”

    不能不说,学生时代是方腊最无忧无虑的一个时期,方家漆园的大人们一点点在挣钱,小孩子们也难得享受着相对稳定和安逸的学生生活。

    方腊整整读了四年书,然后读不下去了,不是他不想念书,而是学校关门了。

    学校关门了,不会是因为没有办学资质被教育局给取缔了吧?

    那可太缺德了,穷人家的孩子上个学容易吗!

    不是,不是,你不能什么坏事都往大宋政府头上算,政府多会都是好的,坏的是那些个吭吭!我刚才说什么了,我可什么也没说。

    其实,学校关门的原因很简单,深受喝村广大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在大宋教育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奉献了全部青春和汗水的、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优秀的民办教育家、“山村学校”的首任校长与世长辞了。

    连校长都走了,学校只好关门了。

    赵校长去世的那段日子里,正好赶上刮台风,整天整夜狂风怒号霪雨霏霏的,连老天都为了一位好人的逝去感动地不停流着眼泪。

    由于赵校长德高望众,包括方公、方婆在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