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百工匠心 >

第61章

百工匠心-第61章

小说: 百工匠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善工哈哈大笑,看来传言属实,十钟山房光绪九年版剩下部分真在西泠印社!

    “老方,这就是琉璃厂后起之秀,善工堂堂主,鲁善工!”

    很快双方见面,纪文峰拉着鲁善工,介绍道:“这是西泠印社副社长,方明山,也是多年老友,大家都是自己人,有话直说。”

    鲁善工笑着给方明山握握手,双方坐下,先拿出十钟山房让对方鉴定。不愧是西泠印社,短短不到一天就收到消息,直接打听清楚自己的来路,专门找纪家做说客,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真迹,果然是光绪九年孤本!”

    很快方明山得出结论,毕竟剩下部分被他们研究几十年,一眼就能看出真伪。小心翼翼把古籍收好,看着鲁善工正色道:“我跟文峰兄乃多年好友,纪家又跟善工堂关系莫逆,大家都是自己人,鲁老弟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纪文峰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在电话里已经跟鲁善工打好招呼,西泠印社财大气粗,别的不说,印章印谱底蕴绝对无出其右。

    让鲁善工不要客气,尽管狮子大开口,大不了漫天要价,再就地还钱,这种宰大户的机会难能可贵。

    “其实英古斋昨天已经找过我,毕竟大家都在琉璃厂混,可惜杨掌柜的确满足不了我的条件。”

    鲁善工也不傻,直接先来个下马威,果然方明山面色一沉,什么条件居然连百年老字号都不能搞定?

    “什么?你要鸡血大红袍印石!”

    听完鲁善工的话,方明山大吃一惊,沉默不语,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连英古斋都无法完成对方的条件!

    “不错,大红袍是交换十钟山房的必要条件!”

    鲁善工坚定道:“这点不容置疑,否则也轮不上西泠印社千里迢迢跑一趟,我找英古斋更合适。”

    “杨掌柜的诚意满满,已经在全力寻找大红袍,不仅如此,还承诺把家传百年的全部印谱复印一份交给鲁某,甚至可以上手研究全部印章。”

    “什么?”方明山眉头紧皱,心中暗骂杨兰杰,你丫的真是下血本!

    不过他丝毫不会怀疑鲁善工在信口雌黄,来之前已经打听清楚对方底细,别看年纪轻轻,但在琉璃厂的资历不凡,乃最近风头正劲的明星人物。

    背后站在不光是荣宝斋、延庆堂、荣兴祥一众老掌柜撑腰,就连耿宝昌和梁海生都对其刮目相看,背景深厚,绝对不能小觑。

    “老方啊,别说我这个中间人不地道,你们西泠印社要是有好东西就痛快点!”

    纪文峰一看气氛僵持不下,主动打圆场道:“人家善工堂有一说一,要说我跟杨兰杰也算多年朋友,过几天还要跟英古斋合作专场拍卖。”

    “善工堂更不用说,乃是我家老爷子的救命恩人,马上也有重量级专场拍卖。要不是咱们二十多年交情,这个说客我还真不愿意干!”

    方明山瞪了纪文峰一眼,你不说话会死!长叹口气,无奈道:“算了,既然鲁老弟痛快,我也有什么说什么。鸡血大红袍西泠印社有!”

    看着鲁善工笑而不语,继续道:“大红袍也是西泠印社镇馆之宝,百年难得一见之极品。要不是十钟山房太重要,换成其他还真不可能拿出来交换!”

第138章 不得不说的秘密() 
    事到如今方明山也不在卖关子,鲁善工一看就是明白人,加上纪文峰明显帮着对方,自己还不如直截了当来的痛快。

    “十钟山房光绪九年版,共一百九十四册,除去西泠印社百年苦心寻找齐的一百八十二册,只剩下这里的十二册。”

    方明山捧着印谱,爱不释手道:“为收集古籍西泠印社可谓煞费苦心,历代会员用尽所有关系寻找线索,只打听到这部分有可能流落沪上,不知道被何人珍藏,没想到今天终于重见天日!”

    说完看着鲁善工,正色道:“既然老弟开出条件,那我也不讨价还价。一块极品鸡血大红袍,加上西泠印社珍藏多年的印谱复印版,换十钟山房如何?”

    鲁善工摆摆手,补充道:“鸡血大红袍我志在必得,剩下我希望能得到两件东西,一是十钟山房全部复印版,这点应该不是问题吧?”

    “第二我想去贵社参观学习,最好能亲自上手历代名家大师精品力作如何?”

    “这……”方明山听完皱起眉头,心中有些不满,这个要求有些过分,西泠印社是什么地方?名家精品岂是随便就能展示给外人!

    鲁善工看出对方的情绪,拿出三枚印章,展示道:“这个要求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早就听说贵社乃国内第一篆刻圣地,我很早就倾慕赵之谦和吴昌硕等前辈名家,这是几方游戏之作,请方会长点评一二。”

    “咦?”方明山眼前一亮,赶紧拿起印章,吃惊道:“善工堂?这是老弟你的手笔?”

    看着手里普通青田石上气势磅礴的三个篆字,刀法自然流畅,布局行云流水,章法大气浑厚,方明山震撼不已,这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好,好,好!”方明山一拍大腿,赞叹道:“没想到居然能见到如此篆刻奇才!”

    瞬间对鲁善工刮目相看,亲热道:“老弟有如此篆刻造诣何不早说?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自然应该多多亲近。”

    纪文峰好奇拿起一方印章,好家伙,就算自己不精通篆刻,但眼力还是有。能在如此普通印石上刻出气象万千之磅礴,方寸之间别有洞天之感,没有几十年努力岂能做到?

    再看鲁善工,越发高深莫测,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怪胎!

    方明山放下印章,拍板道:“既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那观摩前辈名家的要求很正常。要不这样,咱们直接下江南,去西泠印社总部,到时候我介绍几个朋友,咱们多多交流如何?”

    鲁善工点头同意,这种刷经验的机会求之不得,马上定机票,第二天一起跟方明山去西湖,来到鼎鼎大名的西泠印社。

    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一路跟着方明山参观,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底蕴深厚。

    “来,这就是西泠印社珍藏的一方鸡血大红袍,请老弟上眼。”

    参观完来到会客室,终于见到梦寐以求的极品大红袍,长方形,高**厘米,通体鸡血凝润如脂,宝光内蕴,令人过目难忘。

    鲁善工拿起大红袍,居然还是原石?方明山笑道:“没办法,百年底蕴也只有一块极品,历代会长爱如至宝,谁也不肯雕刻,生怕暴遣天物,所以流传至今。”

    鲁善工笑着点头,这样正好,田黄冻和大红袍都是原石,省的重新打磨,浪费更多原料。现在四枚石材全部收齐,心头很是喜悦。

    田黄冻刻白石之印,封门青刻齐璜,桃花冻刻三百石印富翁,最后大红袍刻人长寿。

    四枚极品齐聚松石苍鹰图,也是一种幸事。

    方明山接过十钟山房,也很激动,站起身亲自复印,最后拿出全部复印件交给鲁善工。

    交易正式完成,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然后带着鲁善工来到藏宝室,里面林林总总摆满历代名家印章,让鲁善工上手研究。

    “好家伙,这么多!”

    鲁善工看着琳琅满目几百方印章,十分兴奋,这应该只是西泠印社藏品的十分之一,做人不能贪心,能展示这么多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要不是自己篆刻水平震撼到方明山,让他刮目相看,就算能完成交易,也不可能见到如此多名家精品力作。

    在鲁善工眼里,这些不是印章,而是一大把经验值,等着自己狂刷升级!

    方明山笑而不语,看着鲁善工眼中自然流露出的痴迷,暗自点头。其实作为西泠印社来说,肯拿出百年珍藏鸡血大红袍已经是底线。

    要不是十钟山房太重要,乃百年求之不得的孤本残缺,这场交易想都别想!

    之所以如此厚待鲁善工,主要还是看重对方惊人天赋和未来潜力,家传是瓷器手艺,名震琉璃厂不说,背后还有很多权威大师撑腰,就连耿宝昌都刮目相看,这简直不可思议。

    没想到篆刻造诣也令人惊艳,虽不如资深大师老辣苍劲,但气势已成,隐隐看出峥嵘之色,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这才是西泠印社如此看重鲁善工的主要原因,方明山让鲁善工坐下,一口气拿出几方珍藏精品,展示道:“本社创建于光绪三十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

    “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可谓人才济济,高手如云。”

    “后来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第二任社长。一直延续至今,第七任社长饶老先生,今年已经101岁高龄,要不是身体原因,肯定要亲自接待你。”

    鲁善工赶紧客气几句,让百岁老人见自己太麻烦,还是简单点好。

    “我看你的章法有很深吴昌硕的痕迹,应该是研究很久吧?”

    鲁善工点头道:“晚辈对吴昌硕十分敬仰,特别是金石造诣,惊为天人,所以从其入手,开始学习篆刻。”

    “好!”方明山听完大为满意,赞同道:“如果以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分别作为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开端,那么吴昌硕肯定是近代末年最后一位艺术大师,而齐白石则是现代初期的第一位艺术大师。”

    “这两位划时代的画坛巨匠,在私交上却恩怨交错,还有一段相互之间都不愿说的秘密!”

第139章 文人相轻() 
    看见鲁善工感兴趣的表情,方明山继续道:“众所周知齐白石五十七岁接受陈师曾的指点,决定衰年变法,改变绘画风格,而重点学习对象正是吴昌硕。”

    “齐白石佩服吴昌硕的功力,曾赋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居然亲口说愿意转世为狗,投胎到吴昌硕家里,也只有白石老人那种真性情之人敢于说出来吧?”

    两人哈哈大笑,鲁善工研究过史料,其实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吴昌硕。当年陈师曾指点齐白石学习吴昌硕,也只是通过购买吴昌硕画作,反复临写揣摩,并未得到吴昌硕的亲自指点,可以说齐白石师承吴昌硕,但也仅仅只是神交而已。

    吴齐二人虽未面见,但根据史料记载,他们之间曾有过两段间接交往。第一次是1920年,衰年变法第二个年头的齐白石在京城讨生活。

    由于农民出身,二十七岁前没有师承,学画全靠自己摸索,因此被当地画家圈排挤,甚至有人讥讽他是野狐参禅,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画作定价比一般画家少一倍,标价两个大洋,依然没人问津,一度生活十分落寞。

    此时吴昌硕是当之无愧的画坛领袖,通过齐白石的好友,著名报人胡鄂公的关系,吴昌硕为齐白石站台,亲手写下一张润格,为齐白石摇旗呐喊。

    第二次是1924年,吴昌硕为齐白石的画集,题写《白石画集》四个扉页篆字。鲁善工也很奇怪,如此说来齐白石理应对吴昌硕报以感恩之情,何来后世传言的仇怨?

    “哎,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方明山看出鲁善工疑惑,无奈道:“原本两位大师遥相呼应,南北唱和,岂不是一桩美谈?”

    “可惜陈师曾于1922年携带京城和沪上画家的四百幅作品,去岛国参加绘画展览会,没想到齐白石的作品在展览上大放异彩,全部被岛国人购买,且单幅出价高达250银元的天价,可谓震惊画坛。”

    “同时参展的其他画家又是什么情况?当时极富盛名的画家陈半丁,十幅作品只被购去六幅,价钱还不高。”

    “至于吴昌硕,当时既没有媒体报道关于他的情况,他自己的日记文献,对这件事也绝口不提。恰恰此事之后,吴昌硕又说出: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

    “后来齐白石听说,知道所谓北方人暗指自己,于1924年刻下一枚印章:老夫也在皮毛类。边款:乃大涤子句也,余假之制印,甲子白石并记。”

    “吴昌硕身为画坛领袖,对于这样的事情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己绝口不提实为正常。而齐白石也十分无奈,一来他确实在艺术上佩服吴昌硕,也学过对方精髓。”

    “二来作为后起之秀,不好与德高望重的吴昌硕公开叫板。然而齐白石终究胸中有股郁闷之气,便委婉地刻下一枚印章,印文来自清代四僧石涛的诗,齐白石自比石涛,甚至写诗道:皮毛袭取即功夫,习气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

    说完方明山摇摇头,无奈道:“如果连石涛的画都只能算作皮毛,那么恐怕大江南北再也找不到其他皮毛画家喽!齐白石言辞中的怨气可谓不言而喻。”

    “文人相轻!”

    鲁善工脑中闪过一句话,武功虽然有门派之争,但是到底谁第一,出来一动手,高低立辨。高手过招,点到即止,相互佩服,成为好朋友。

    而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却难分伯仲,因此由于各执一词,理念不同,基本上最后谁都不服谁,只能不欢而散。

    按照鲁善工理解,事实上齐白石并不是简单模仿吴昌硕的形,而是认真体会艺术精髓,并把它融为己用。

    1920年前并称吴昌硕齐白石为南吴北齐,到1927年后,已经看不出齐白石模仿八大、徐渭和吴昌硕的痕迹,能看到的只有齐白石,老人的变法终于成功。

    鲁善工微微一笑,抬头正好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吴昌硕笔下寿桃,轻声道:“桃子因为象征长寿,自古以来就成为许多名家笔下常常表现的对象。齐白石笔下的寿桃,或画于篮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