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首长 >

第970章

首长-第970章

小说: 首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了十倍多。

    不过,在九届代表会议上,中央提出了中央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就有将行业管理职能收回到中央,具体到华船总公司,就是成立了国防工委,将国防工业管理职能全部划归国防工委,包括原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并逐步将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军工总公司之一的华船总公司被削官为民,原本的行业管理职能全部被削减,由戴着企业帽子的国家机关,转变为企业集团。

    不过,华船总公司的行业管理职能虽然被收,但集团化改造还没有完成。按照中央的规划,华船总公司的企业化改造不但职能要变,还要拆分成两个集团公司,打破一家垄断,由两家公司进行竞争,避免垄断下的懈怠和缺乏竞争力。

    现在尚未拆解的华船总公司,说是垄断了华夏的造船工业也不为过。包飞扬之前也跟华船总公司打过交道。海州的合资造船厂,与江北省船的合作,江北省船严格来说也是隶属华船总公司的,不过这个合资项目只是省船层面的,虽然经过了华船总公司的审批,不过华船总公司并没有直接出面,毕竟江北造船在整个华船的序列当中,并不是很重要。

    不过,江南船舶显然不一样,江南船舶是华船总公司南北两大造船企业之一,甚至是华船序列中最大的造船厂。

    另外,江南船舶的迁建和浦钢又不一样,江南船舶还是华夏海军最重要的造船基地,海军序列中的大量战舰都是江南船舶出品,如果说新浦钢的建设,包飞扬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江南船舶的问题显然不能够这样做,因为江南船舶严格来说还是一家军工企业,还是非常重要的军工,国家不可能允许外资参与。

    江南船舶作为华船总公司旗下的龙头企业,江南船舶的迁建显然也得到了华船总公司的重视,作为华船总公司的副总,陈奇林也专门来到浦江坐镇,进行把控。

    陈奇林说道:“我们船舶总公司正在进行集团化改造,集团化改造以后,船舶总公司将成为两家船舶工业集团,其中一家已经确定将一江南船舶公司为核心,以浦江为基地,目标是建成世界级的造船基地,世界级的造船公司”

    包飞扬看了陈奇林一眼,现在正是船舶总公司进行重组的关键时候,而陈奇林作为副总经理被派到江南船舶,主导江南船舶迁建方案的决策,他很可能成为新组建的南方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陈奇林说道:“之前江南船舶和浦江市提供的方案我都看过了,总公司的领导也都看过了,对浦江市,以及春山区、江湾区、汇浔区和春东新区对江南船舶的支持,船舶总公司非常感谢,也希望江南船舶迁建以后,可以与大家携手建成世界级的船舶工业基地。”

    “不过,对于新江南船舶的建设,总公司也有一些要求”

    陈奇林说道:“首先,新江南船舶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造船基地,我们就不能只看眼前,只看当下,这个基地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对标韩国的巍山造船基地”

    包飞扬不由看了陈奇林一眼,在这个时间点,国内的情况同改革开放前,同十几年后都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大家这才发现国内跟国外的差距,有那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崇洋媚外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不但老百姓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大量精英人才出国留学,甚至千方百计留在国外,就算是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资的无条件追求,另外一方面也表现为自身的不自信,对进口产品、洋品牌的盲从。

    包飞扬倒是没有想到,陈奇林会对江南船舶新的建造基地提出一个赶超世界一流,而且是对标巍山造船基地这样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准。通常来说,赶超一流之类的口号,大家都会喊,但如果具体到某个目标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能够充分说明决心的一件事。

    韩国巍山造船基地,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韩国造船赶超日本造船,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关键。

    韩国造船业目前仅次于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但追赶的势头非常猛烈,大有一举超越日本造船业的势头。相比日本造船业,韩国造船业的行业集中度更高,前五大造船厂的产量就占到全国造船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这些造船厂基本集中在巍山,也使得巍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陈奇林提出要对标巍山造船基地,张宝山、钱载相等人都不由吃了一惊。华夏造船业跟日韩相比,现在的差距可谓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据统计,九八年世界商船完工量为1653艘,吨位达到2500万修正总吨。其中日本人毫无疑问还是造船行业的霸主,完工量达到60万修正总吨,占比百分之三十八。韩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完工量所占比重下滑了三点五个百分点,为百分之二十点三,华国的比重略有上升,达到了百分之六点一,不到韩国的三分之一,同样不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世界造船业也形成了日、韩两大超级强国,排名第三的华国、第四的德国跟前两名的差距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陈奇林提出对标巍山建设新的造船基地,似乎有点好高骛远了!韩国人一年能够完成五百万吨的造船量,而华国只能完成一百多万吨,而且韩国人造的都是大船,华国造的大多是小船,韩国造的船出口全世界,华国的造船订单却大多来自国内。甚至这一百多万吨造船产量中,还包括了华远川崎这样的合资造船厂,华远川崎甚至一度成为国内造船产量最大的造船厂。

    “大家或许觉得我提出的这个目标有点不切实际?”

    陈奇林笑了笑,似乎看出了大家的想法:“确实,从当前的造船行业的实力来说,我们跟日韩造船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前五大造船厂,连城新船、华远川崎、新世纪、江南、沪江中华的产量加起来,还不及韩国排名第四的三湖重工的产量,华船总公司旗下几十家造船厂的产量加起来,也不及一家三湖重工,更不用跟韩国排名前三位的现代重工、大宇重工、三星重工比了,差距实在太大”

第1786章 东沙岛的优势和劣势() 
陈奇林说道:“船舶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组建两大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要整合旗下资源,拧成一股绳,在集团的管理模式上,我们研究了世界各大造船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就是以欧美造船企业为代表的松散型集团管理模式,比如挪威的原克瓦纳集团,旗下造船厂分散在欧洲几个国家,每家企业都独立经营,自成一体。另外一种就是以日韩造船集团为代表的紧密型集团管理模式,集团层是决策中心和利润中心,下属企业知识加工中心和成本中心。目前来看,在两种管理模式的造船集团的竞争中,以日韩造船集团为代表的紧密型管理模式明显占了上风,日韩造船企业已经占据了世界造船产量的六成,可谓是风头正劲,所向披靡”

    陈奇林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又继续说道:“船舶总公司以前实行的就是类似欧美造船集团的松散型管理模式,总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资产不能统一运营,对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统一管理,船舶总公司作为船舶工业的国家队,得到国家的支持其实要比韩国的造船企业更多,但是因为这种分散经营,却没有发挥出国家队的优势,影响了国家队的整体活力和竞争力,所以这一次的改革,我们要将原先分散的手指捏成拳头,形成合力”

    学习日韩,这也是当前华国在经济改革中提得比较多的,尤其是韩国的大企业集团模式,国家重点支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是韩国工业化最鲜明的特点。通过国家重点支持,韩国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华国也试图复制这种成功。国企改革推进抓大放小,也是想通过扶持大型企业,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船舶总公司作为华国造船工业的国家队,理论上也是一头巨无霸级别的存在。不过,船舶总公司从来没有形成一个拳头,船舶总公司原本就是由六机部这种行政管理部门重组而来,成立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还履行着行政性管理职能,而在成立之后,又很快变成一个行政管理机关,总公司的十几个职能部门都变成了厅、局,总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医疗服务、退休待遇等,都比照政府公务员,不管从宏观还是从基层来看,船舶总公司的机关性质明显,也从未能够整合旗下企业,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

    中央将船舶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两家集团公司,将行业管理职能彻底剥离,其目的就要让这两家集团公司形成真正的经济实体,踏踏实实将造船业务做好。这种改革模式,也是遇到了一些阻碍,有人认为,既然是要整合形成合力,与国外竞争,那么在原本力量就不是很强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一分为二,继续以船舶总公司为基础,整合全国的力量,形成一家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岂不是更好?

    不过也有人认为,有竞争才有发展,如果整合成一家公司,与原来的船舶总公司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内部没有竞争,外部又竞争不过的情况下,这剩下来的一家船舶集团依然可能走上船舶总公司的老路,所以最终中央还是选择了一分为二,组建两家企业集团的改组方式。而且不仅仅是船舶总公司这样做,原来的五大军工总公司,全部采用了这样的模式,组建了十大集团公司。

    陈奇林就是这一路线的支持者。

    在当初的争论中,有人认为华国的造船企业本就不强,如果在拆分,那么就更不是日韩造船企业的对手。而陈奇林则认为,就算一分为二,华国的资源也比韩国更多,既然一个小小的韩国都能扶持出几大世界级的造船企业,那么华国没有理由只能够扶持一家,华国也完全可以扶持两家企业集团,并让两大企业集团都成为世界级的造船企业。

    虽然还没有正式拆分挂牌,不过陈奇林已经受命以江南船舶为核心,组建两大集团之一的华船重工。华船重工成立以后,陈奇林将担任华船重工的总经理。而他能够担任这个职位,除了既往的资历,也与他当初喊出来的要将华船重工打造成世界级的造船企业有关。

    陈奇林四十出头,在副部这个级别上,堪称是少壮派。他曾经多次表态,华国的造船企业,没有理由干不过日韩,尤其是对船舶总公司的造船能力,旗下那么多企业加起来,产量只能排到韩国第五,陈奇林多次表达了不满和不甘。

    相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韩国的经济体量和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如。如果说赶超日本,对这个时候的华国来说,还是有点不切实际,那么堂堂的中华帝国,现在连小小的韩国都比不上的话,那确实有点让人不甘心。

    由于陈奇林多次说过要赶超韩国造船业,甚至在这次受命组建华船重工,接受上级谈话的时候,上级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陈奇林更是拍着胸脯做出保证,这几乎已经成为他的就职保证了,所以在江南船舶迁建这个问题上,陈奇林才会提出对标巍山的标准。

    当然,陈奇林也很清楚,华国造船业跟韩国造船业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即将挂牌的华船重工综合实力放到韩国连前五都排不上,这还是因为韩国造船的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造船企业基本囊括了韩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造船能力,前五名之外的造船企业基本上已经无足轻重了。

    所以陈奇林也没有指望华船重工马上就能跟韩国的大宇重工、现代重工的造船能力抗衡,但这个决心还是要有的!总不能让他刚刚在领导那边做出保证,结果到了江南以后,在江南船舶的迁建问题上,就着眼于建设一个几十万吨级别的造船基地,那他之前的豪言壮语,岂不是在开玩笑?

    在他看来,江南船舶迁建以后,新的造船基地起码要建成百万吨级的造船能力,二期要达到二百万吨级,未来要拥有五百万吨级的造船能力,这才拥有跟韩国造船企业相抗衡的可能。

    陈奇林说道:“所以,新的江南船舶将会成为国内两大核心造船企业,新江南船舶的造船基地,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所以新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着眼长远,着眼未来,起点一定要高,哪怕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建成巍山那样的规模,但也要预留相应的空间。江南船舶的迁建也告诉我们,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总不能再过几年,我们又要重现搬迁,重建新厂”

    陈奇林的话听起来还是颇有道理的,不过在张宝山、钱载相等人看来,陈奇林的目标还是有点好高骛远了。韩国的体量确实不大,但是韩国的发展路径跟日本、德国都不一样,他就是集中全国的力量发展几个产业,每个产业又重点扶持几家企业,所以韩国整体实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韩国的造船业还是很强大的,仅次于日本,占据了世界造船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多,相比之下,华国只有百分之六,相差巨大。

    而且,华国的这百分之六,也就是一百多万吨的产量,还是二十多家造船企业取得的,其中还包括川崎这家中日合资船厂。如果只算重组以后的华船重工,年造船能力也就只有五六十万吨的样子,而江南船舶也就不到三十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这就跟韩国造船巨头一年两三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相比。

    更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的就是,按照陈奇林提出来的这个目标,春山区、春东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岸线和空间来兴建这么大规模的造船基地,他们实际上就已经被排除在江南船舶迁建的选择之外。

    春东新区还好一点,他们还有跟汇浔区合作的备选方案,春山区就没有办法了,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出这么大一片可供兴建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