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82章

诸天我为帝-第82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缺感受体内那股阴阳和合的真气,目露沉吟之色:“邪帝舍利我也曾听家父提过,乃是历代邪帝以毕生精元灌注,若能用之,凭空多出数百年功力!可他人的功力又岂比得过自己苦修得来,太子真气如此精纯,不似邪帝舍利所得!”

    “若非如此,他的功力从何而来?必然是运用某种秘法,得了功力,现在感到不妥,才迫不及待地寻找圣帝墓!”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石之轩却是不信。

    当朝堂势力已经完全奈何不得,他只能走江湖路线,岂会放过最后的救命稻草?

    “太子入巴蜀,必然轻车简从,如果杨勇真的悍然出兵,确有机会!”

    宋缺目光中露出灼灼光辉,再不是宋阀之主,而是武林刀客,追求武道至境的光芒:“如今的我,已是舍刀之外,再无他物!能与他再战,此生无憾了!”

    ……

    ……

    “周罗睺,你可知罪?”

    “我乃南陈臣子,当日无奈降隋,忍辱负重,只为今日,可惜不能……”

    “斩!”

    顾承挥了挥手。

    江陵水军高层,果然有欲配合宋缺起事的内奸,正是佛系元帅秦王杨俊的对手,主动投降的周罗睺。

    周罗睺与萧摩诃、鲁广达,是南陈为数不多的干将,他那时之所以会投降,完全是大势已去。

    历史上陈叔宝在大兴病逝后,周罗睺还哭之,可谓忠心,此世当宋缺有光复后陈之念,并计划周全时,他才会以命搏之。

    对此顾承也不多言。

    求忠求义,复无怨怼。

    斩了周罗睺,辛弃疾、毕再遇等又纷纷传来捷报,江南彻底平复。

    “整备各地世家,征伐岭南!”

    顾承下令,不给世家门阀丝毫喘息机会。

    “是!”

    他此刻已经掌握大权,无论是刚刚晋升得位的寒门,还是急欲保住自己地位的将领,都轰然应诺。

    “史万岁,速平宋阀,不要令孤失望!”

    顾承对于其他人不感兴趣,望向一位面容粗犷,其貌不扬的将领。

    此人正是隋朝四大名将的最后一位,目前还未完全展现锋芒的史万岁。

    这名字首先就很嚣张,能不被斩首都是北周皇室宽容,他所作所为更是霸气,无论是单骑出战,还是进剿七州,都勇不可当。

    顾承看重的,是史万岁行军克服水土不服、疾病群起的能耐,毕竟岭南那样的环境,想要速速平之,贺若弼、韩擒虎和杨素都无法办到,唯有史万岁有这能耐。

    “遵命!”

    史万岁已然感到杨素隐隐的嫉妒压制,如今能投太子,建功立业,一展锋芒,自然千万个愿意,雄赳赳气昂昂地下去,率军出击。

    “摆驾!回扬州!”

    万事俱备,顾承起身。

    众人一愣。

    谁也没想到太子殿下会弃建康这六朝古都不用,再度回到小小的扬州。

    他是江南总管,既然要管理这偌大的地方,选择南朝旧都才最合适啊……

    “可恶!此子行事,当真滴水不漏!”

    不通政治的粗野武将不懂,那些江南世家听了却纷纷捶胸顿足。

    自古以来,太子都是镇守东宫,唯独顾承平叛之后,还镇守江南,连宋缺都看出杨坚对太子甚是忌惮,这些整日勾心斗角的世家自然也能琢磨出来。

    倘若顾承位于建康,管理江南,他们就可派细作入大兴,散布谣言,太子要独占南境,国中立国,可现在顾承直接不过江,还如何挑拨离间?

    更令他们绝望的是,顾承向大兴请旨,令扬州升格郡制,杨坚欣然应允,扩建扬州,定为江都,以匹配太子之位。

    对于杨坚来说,这自然是大好事,扬州无险可守,就当将皇子分封属地,区区一个江都之名,岂会吝啬?

    可对江南世家,就是绝对的压制了,不得不出钱出力,争相谄媚。

    “殿下,我找到圣帝墓的进入之法了!”

    就在扬州大兴土木之际,尤鸟倦兴冲冲进了太子府禀告。

    “哦?”

    顾承目光一亮:“墓在何处?”

    “巴蜀成都,城西十里!”

    尤鸟倦挺起胸膛,大声答道。

    顾承听了,却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幽林清谷啊,那必然是座假墓……”

第四十三章 皆大欢喜(第三更求订阅!)() 
原剧情中,石青璇居于巴蜀成都,幽林清谷,尤鸟倦四师兄弟前去抢夺邪帝舍利,从中也能看出,那里根本没有所谓的邪帝墓。

    事实上,顾承令鲁妙子和单美仙行遍天下,也是为了寻找邪帝墓的下落。

    因为原本的邪帝舍利,是落在鲁妙子手中,后来藏于杨公宝库内。

    按照时间段,也就是接下来十年间发生的事情。

    说明真正的邪帝墓,极可能是鲁妙子挖掘的,顾承自然予以期望。

    可惜有意栽花花不开,一年多过去了,鲁妙子每月寄回信件禀告,都未找到墓地。

    而蜀地早已去过。

    “假的?不可能!我发现了师父的踪迹,绝不可能是假的!”

    尤鸟倦闻言大惊,连连摇头。

    “邪帝向雨田?”

    顾承目光先是一凝,旋即摇头:“不对,真要是你师父,你发现不了!”

    “属下绝对没有撒谎!”

    这话就有些扎心了,尤鸟倦嘴动了动,原本不敢,但最终还是忍不住道:“属下还在墓地甬道的墙壁上,看到了一篇秘法,专为解决圣帝舍利精元的后患问题……”

    说着,目光炯炯地看向顾承。

    “你看我作甚?”

    顾承先是莫名其妙,然后恍然。

    他都有些忘了,这些魔门中人以为他得了邪帝舍利的精元,才有了出神入化的功力。

    也正因为此,魔门才更加心甘情愿地臣服。

    甭管这是不是自欺欺人,毕竟有了这层关系,臣服圣帝,总比臣服外人来得强。

    对此顾承也不揭穿。

    “他们是误会我吸收精元出了问题,急于寻找秘法?”

    顾承头疼的是虚无缥缈的战神殿,邪帝舍利算个屁,即便是放在他面前,都不会吸收那驳杂的精元。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此世还有解决精元后患的秘法吗?可按照寇仲徐子陵的经历来看,不存在啊!

    “这秘法你可曾记下?”

    顾承心中一动,发问道。

    “殿下恕罪,那墙壁断裂,另一半不翼而飞,上面只刻有精元后患,解决秘法恐在墓地深处,属下不敢贸然行事,特来禀告!”

    尤鸟倦冷汗涔涔,突然很想抽自己几个巴掌。

    万一这位真如上面所言命不久矣,陡然暴怒,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

    “哦,看你这模样,就知上面说得肯定极为可怕!单有危言,却无解法……”

    顾承琢磨着,突然弹指点出,赤帝龙书的劲气再入尤鸟倦体内:“你再去一探究竟,此次不得令孤失望,明白么?”

    “是!是!”

    尤鸟倦知道那炎劲爆发后,生不如死的可怕,不由地如丧考妣,向外退去。

    “殿下饶命!那墓地阴诡非常,还有一位守墓人,武功深不可测,属下实在没法得到秘法啊!”

    于是乎,当一月之后,尤鸟倦跪倒在殿中,拼命求饶,顾承沉思片刻,挥手道:“一日焚身之苦,以儆效尤!”

    “多谢殿下!”

    尤鸟倦如蒙大赦,顾承脸上露出玩味之色,唤来梵清惠:“听说巴蜀有座大石寺,里面的主持佛法精深?”

    梵清惠颔首:“成都大石寺,乃百年古刹,佛塔凌空,寺楼巍然,主持大德圣僧乃我佛门有数的人物。”

    “大德圣僧……”

    顾承哦了一声:“他是否在寺院中常住?”

    “寒山寺的主持提过,大德圣僧喜欢云游四方!”

    梵清惠回忆了下,目光中微微泛出期待:“殿下是否想听圣僧讲法?”

    “嗯,原以为佛门只有四大圣僧,没想到还有第五位,可见兴盛有兆啊!”

    顾承微笑:“你去巴蜀看看大德圣僧是否在寺中,我欲邀佛门有德高僧同至江都,开坛讲法!”

    “是!我马上动身!”

    梵清惠激动起来。

    诸多付出,终于有所回报了么?

    看来殿下还是知道,相比起唯恐天下不乱的魔门,终究是佛门可以维护明君统治,普施教化,宣扬善果,令天下昌盛!

    “如果真是那人,不会受邀!”

    顾承目送梵清惠的背影,笑了笑:“不过想我去成都?呵,还是你们来江都吧!”

    ……

    ……

    “太子殿下!”

    “三弟来了,怎么两年不见,如此生疏拘谨了?”

    顾承看着秦王杨俊,故意瞪了瞪眼。

    “二哥!”

    杨俊赧然一笑,他从小衣食无忧,比起杨勇还要没有城府,不多时就感受到了已为太子的兄长热情,完全放松下来。

    “半年不到,二哥就能令广陵变成江都,实在是让人惊叹啊!”

    午宴之后,兄弟二人更是同游江都,一路上繁盛之景让杨俊啧啧称奇。

    倘若没有顾承的改变,杨俊此时正被杨坚授任扬州总管,镇守广陵,如今则被安排在淮安,距离亦是不远,此次是受邀而来。

    “建康基业,世家配合,方有此成效!”

    顾承挥手道:“我欲开凿一条江南运河,从长江而起,经由江都,北至淮水南岸的山阳,三弟觉得如何?”

    “开运河?”

    杨俊倒吸一口凉气:“二哥你的气魄之大,实在令弟弟我佩服不已!”

    “我欲贯通太湖钱塘水系,改善沿河农田水利,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可明白?”

    顾承神采飞扬。

    “二哥好厉害!”

    杨俊继续惊叹。

    顾承终于摇了摇头。

    这杨俊担了一个秦王之名,只会喊溜溜溜,可真是令他有几分失望。

    杨坚乃一代明君,甚至可称千古一帝,独孤伽罗也是女中豪杰,智谋心机,母仪天下,样样不缺,但他们所生的五子,除杨广外尽皆碌碌,实在不知是怎么遗传的基因。

    不过这对于顾承,自然是件好事。

    “三弟依旧崇佛?”

    游览一圈,回到太子府后,顾承看着杨俊手腕上的佛珠,有意无意地道。

    “二哥知我,淮安无寺院,父皇还欲将我封去并州……”

    杨俊苦恼地道。

    “并州乃天下精兵之地,大哥欲求还求不得呢,你却因为那里少佛寺而不愿!你啊你啊!”

    顾承指了指杨俊。

    “二哥!”

    杨俊听到提及杨勇,微微变了脸色,见顾承神情自若,才暗松了口气。

    “我和大哥毕竟是一母同胞,听说他在蜀地闷闷不乐,这心里也不痛快!”

    顾承叹了口气:“你可愿为二哥做一件事,全了兄弟之情?”

    “二哥请讲!”

    杨俊不想答应,又不敢拒绝,表情颇为纠结。

    “巴蜀成都有大石寺,乃百年古刹,院内众僧佛法高深,正合你所愿,为何不上奏父皇,将你和大哥的封地相调呢?”

    顾承语重心长地道:“如此你可崇佛,大哥又有一展拳脚的机会,岂不皆大欢喜?”

第四十四章 郁结在心(第一更求订阅!)() 
“二哥,你永远是我的好二哥!”

    码头之上,杨俊红着眼睛,与顾承依依惜别。

    “蜀地天府之国,成都更是物华天宝,三弟此去一路顺风!”

    顾承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道:“谨记你的初心!”

    任谁也想不到,此时小绵羊一般的杨俊,在数年后会变成骄奢淫逸的一代昏王,大修宫室,放债收息,剥削百姓,极好女色,姬妾上百,最终他不仅被杨坚免去封地,还被嫉妒心大起的王妃下毒害死,只活了三十岁。

    实际上不仅是杨俊,杨坚的五子都是极尽奢华之人,他和独孤伽罗节省了一辈子,就好像为了专门给败家儿子挥霍一样,惨兮兮惨兮兮。

    如今在江南世家眼中,太子无疑也开始好大喜功,居然要修运河,直接指明各地,分配河段,严加管制,动辄抄家灭族,手段狠辣至极。

    千年前以秦始皇的魄力,都只是凿了灵渠,连接长江珠江,加强对南越地区的控制,至今都是交通要道,使得经济大为繁荣。

    这种人工运河的设想,极大地启发了后世统治者,但为什么没人修?

    因为都知道这是劳民伤财,极可能动摇国本的事情。

    利在千秋说得好听,可统治者也不傻,但凡有国力为之的,谁愿意罪在当代?

    但顾承知道,时机已然成熟了。

    古代很长时期内,国内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远甚于南方。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南方经济文化的抬头,却又导致了武力的衰弱,远不如北方多民族混合,武风盛行,军队实力强横。

    所以由北向南,一统天下,乃是必然,但统一之后,北方则需要南方的物资供应。

    比如为了防备每年来犯边境的突厥高句丽,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而路途如此遥远,单靠马车实在吃力。

    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比贯通南北的运河漕运更合适的呢?

    讲白了,此时的天下南北,就是一文一武,如果文武相合,大隋的国力必然能攀升至巅峰,举世无敌!

    大唐贞观之治的巅峰时期,万国来朝,其实就在此基础上诞生。

    当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似乎都没好下场。

    秦修长城,利在千秋,二世而亡,隋修运河,利在千秋,二世而亡……

    顾承如果选择当一个守成帝王,只要继位,以如今的大隋强将如云,军力鼎盛,北上大破突厥,覆灭高句丽不成问题,但他胸襟比任何人都要大,又岂会故意逃避大运河的难题?

    “江南世家,本就是毒瘤,正好借着修筑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