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358章

诸天我为帝-第358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还有胜算可言?

    “如今把握天界大权的是道门。”

    顾承看向三清三境。

    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凌驾于三十二天界之上,却又位于无上大罗天之下。

    在如今天帝位缺的关头,三清便是至高。

    平心而论,若不是近千年他们久不现世,人界伐天,绝对无法这么顺利。

    无知者无畏,越是接触到混元道境,越是感到三清的深不可测。

    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积累比起女娲娘娘都要深厚,仅仅是欠缺契机,否则早已超脱。

    同样,顾承也有过疑虑。

    推动末法之劫,幕后做出种种布置的,是不是就是三清之一呢?

    但三清一体,倘若是其中一位为之,很难瞒得过其他两位,如果三清全部参与其中,又该早已成功。

    正因为有着这点巨大的矛盾,顾承心中,阿弥陀佛的可疑性才远高过三清。

    不过他不会排除一切可能性,趁此次机会,倒是能试探一二。

    仿佛心有灵犀,虚空泛起涟漪,一位面容清矍的道人走出,行臣子之礼:“陛下!”

    顾承眉头一扬:“张天师!”

    来者正是龙虎山开派祖师,后世被尊称为四大天师之首的张道陵。

    此世“道”之一称他当不起,因而只称原名张陵。

    论及关系,张陵是史子眇之师,顾承儿时曾寄养在史子眇道观中,自有情分,张陵出面自然合适:“陛下,玄都大老爷有情!”

    玄都大老爷,正是张陵之师,太清道德天尊,也即是太上老君的别称。

    玄黄大世界中,双方还有间接冲突,此次是调解矛盾,还是鸿门宴?

    “好!”

    顾承目光流转,跟着张陵一路往三十三天而去,在天庭三尊大帝,玉清上清大能复杂难明的注视下,进入太清境大赤天,消失不见。

第三十七章 太清增宝(求订阅!)() 
“好一处不为天下先的世外之地!”

    当八景宫印入眼帘,顾承双目亦是不禁一亮。

    远离尘世喧嚣,不染杀厄的世外桃源不是没有,但其实都经不住考验。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诸天茫茫,多少大小世界,洞天福地,又当如何,一旦大劫来临,都是顷刻覆灭。

    而八景宫的气象,不仅仅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简单四个字来说,就是可避大劫。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万劫不灭!

    “人皇陛下!”

    此刻八景宫外,正有一位道人相侯。

    与张陵仙风道骨,气度非凡相比,此人平平无奇,却是太清首徒,玄都大法师。

    实际上,太清一共就两个徒弟。

    不比上清玉清门下弟子众多,太清弟子数量是真的稀少,但都是根行深厚之辈。

    如张陵修道至今不过百年,已是天仙巅峰,距离混沌境只有一步之遥。

    而顾承看着玄都大法师,更是发出感叹:“没想到三界大能,最接近混元道境的,是阁下!”

    古老的归元至境大能中,公认的最有希望冲击混元的,是上清多宝道人、天庭紫微大帝、昆仑山西王母、佛门孔雀大明王以及后土娘娘。

    实际上,这些大能的功成率也不过在一成左右,即便是如今的后土娘娘,也只有三成不到的把握。

    顾承如今的机会在五成,这已是极为夸张,不仅得造化福缘,还要厚积薄发。

    但此时,顾承发现,存在感极为薄弱的玄都大法师,冲击混元的把握竟是直逼他。

    不是神器、不是功法、也非积累,而是玄都大法师的气息结构,仿佛一座先天囚笼!

    由此可见,在三千大道、混沌魔神、元神禁锢的浸淫上,玄都大法师远远超过他。

    “贫道为应劫,取巧为之,不比人皇陛下!”

    玄都大法师神色淡然,不欲多说,在前引路:“请!”

    入了八景宫,混元如一的道韵冲击而来,遥遥可见一位白发老人,端坐在蒲团之上。

    顾承眉头微微一扬,行礼道:“见过八景宫圣人。”

    圣人的称呼,很有讲究。

    太清道德天尊乃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化身万千,如今的人类面貌,仅仅是一种形态。

    他可以是人,可以是神,可以是炁,甚至可以是无垠的太虚。

    此时太清以老者面目见顾承,自有用意。

    并且还是熟人。

    大姜世界,文圣孔丘、武圣孙武以及道圣老子曾于函谷关外碰面,三圣思想碰撞,促成一场盛会,后来孔丘和孙武虽然相助楚秦,随着天下一统后,终究还是为姜国所用,开创了千年王朝的辉煌盛世。

    老子则出函谷关传道,而如今白发老者的相貌,与老子一模一样。

    显然,这不是巧合。

    顾承由鸿蒙大世界穿梭诸天的动静,瞒不过三清,倒是没想到,双方早有过一面之缘。

    太清开口,声音醇和:“人皇欲征伐玄黄?”

    到达他们这个境界,开门见山,顾承点头道:“不错!”

    太清道:“堵不如疏,六界平衡,人皇既得女娲石,定承女娲之愿,欲开辟魔界,此远征之战,若得玄黄本源,确可谋之!”

    顾承眉头微扬:“圣人既洞若观火,可有教朕?”

    末法之劫是众生大劫,女娲娘娘留下了六界平衡之策,努力渡劫,三清道门势力更为庞大,却一直无所作为,顾承倒真想听听太清的指教。

    太清伸出五指,一座一尺高的九层玲珑宝塔现出:“此宝赠予陛下!”

    顾承有些动容。

    开天辟地后,天地间第一朵功德之花分出诸多功德至宝,佛门两位混元道祖的十二品莲台、七宝妙树、戊己杏黄旗等五方旗堵在其中,而排在首位的,正是这座天地玄黄玲珑塔,一旦祭出,先立不败,任何攻击都难以伤害分毫!

    相比起来,女娲石是能恢复一切伤势,天地玄黄玲珑塔则是直接无伤,如果不论起死回生之效,更要厉害一些。

    顾承接过,予以体悟,很快明白:“世界之基,玄黄之道,怪不得能万法不伤!”

    太清道:“有此塔镇压,可将末法之气转为魔族!”

    顾承心中一喜:“好!”

    魔界开辟有三大难处:

    第一难,是如何将归墟那浓厚的末法之气转化为魔族;

    要知道即便是功德至宝,也只能抵挡末法之气,想要转化种族,必然需要更精妙的手段与配合。

    顾承在大姜世界的第三世,研究神魔仙妖人鬼的转化之术,正是为了这点做铺垫,如今有所成效,把握却还是不大。

    没想到现在太清增宝,解决了难题。

    第二难,则是如何开辟一处完全以浊气为主的魔界。

    这点倒是有了思路,以大姜世界魔界为例,顾承有信心开辟魔界。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魔界诞生,需要无比雄浑的本源之力,这本源之力从何而来?

    玄黄大世界!

    远征之战,最重要的目标,正是本源。

    至于最后一难,则是如何控制魔族,令他们也一同加入到抵挡大劫的行列中。

    这点说难不难,造化魔族时足以办到,但也不能不防备那推动大劫的幕后主使,施以黑手,让魔族反助敌人。

    无论如何,现在有了天地玄黄玲珑塔,又有太清的保证,道门态度明了,天界大军出兵也没有问题了。

    此行收获满满,顾承却看着太清,突然问道:“无量天尊与三清,是何关系?”

    太清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道德经上著名的言论,用在此处,看似云里雾里,实则已经十分清晰——

    太清道德天尊对应三千大道中的无极之道,是为道生一,无极生太极。

    玉清元始天尊对应三千大道中的太初之道,是为一生二,太极生两仪。

    上清灵宝天尊对应三千大道中的太虚之道,是为二生三,两仪生三才。

    待得三生万物阶段,便是无量天尊。

第三十八章 第一神器(求订阅!)() 
诸天世界中,道家的地位更胜佛教,与三清阐述大道,教化众生是分不开的。

    而所有教派修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必然衍生出自己的世界观。

    道家的世界观,就是“道”为一切的根源,三清代表着三个阶段的“创世”过程,才有了世间万物,生生化化,无极无穷。

    终极目标,便是所谓的无量,代表着无边无限、无法推测、不可揣度。

    彻底炼化元神,大道圆满,结出道果,生无量智慧,增无量善因,灭无量业障,消无量烦恼。

    这不就是超脱么?

    所以道家确实不该存在什么无量天尊,因为那是一种境界的追求,一枚虚幻的道果。

    可现在,玄黄大世界真的出现了一尊活生生的混元道祖。

    三清之外,第四清?

    顾承好奇心大起。

    是三清的道果被窃夺,化为无量天尊?

    还是有某尊存在,故意令无量天尊诞生,堵住三清超脱的道路?

    无论如何,打了不太确切的比喻,这相当于三清版本的邪剑仙,道门支持他征伐玄黄大世界的原因,找到了。

    其目标正是无量天尊。

    怪不得,九大世界中,是玄黄大世界最先与鸿蒙大世界交恶,双方仙神厮杀,陨落无数,原来最高层的混元道祖,是断绝超脱之路的死敌。

    有鉴于此,顾承讲述了诸天世界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的布置,问道:“是同一位所为么?”

    太清微微颔首:“随手为之罢了。”

    听听,这是人话吗?

    当然,眼前是混元道祖中最顶尖的三清,在他们眼中,笼罩亿亿万里虚空,囊括十二大世界的太古凶阵,也不过是随手落子。

    顾承又问:“是阿弥陀佛么?”

    太清微微摇头,没有正面回答。

    顾承沉吟片刻,准备告辞。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同于以前的小打小闹,征伐玄黄,开辟魔界,这两步至关重要,足以决定诸天世界的存亡延续,必然与那幕后主使对上。

    如果是阿弥陀佛,他自会现身,倘若不是,猜测并无意义,做过一场便是。

    太清看着顾承起身,目光一动,突然道:“人皇可知,天地玄黄玲珑塔和女娲石,也有克星?”

    “什么克星?”

    顾承身形立止,就听太清那高缈的声音传入心中,悠悠道出那诸天第一神器的名字:

    “盘古斧!”

    ……

    ……

    人界。

    回到建元洞天后,顾承往西王母所在而去。

    距离混元道境越近,诸天最高层次的斗争,也彻底向他揭开。

    那位一直隐于暗处的大敌,最大的目标是推动末法之劫,为此不惜将混沌魔神的尸骨堆积于归墟,酝酿末法之气。

    在此过程中,自然伴随着混元道境层次的交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连三清都落于下风,无量天尊诞生,硬生生阻了超脱之路。

    除了与道祖争锋,这幕后主使还压制顶尖大能的成道之路,后土就是受害者之一,倘若没有发现祖巫遗蜕,即便冲击混元成功,恐怕也会被控制。

    以西王母的冷静,听了顾承的描述,都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以一己之力,独斗众混元,怎么可能?”

    顾承叹了口气:“因为盘古斧在其手中!”

    西王母道:“这诸天第一神器,有何奇效?”

    顾承道:“三千大道,排名第一的是起源之道,意为一切的源头,排在第二的是命运之道,可改变开天辟地后一切生灵的命运轨迹,盘古斧对应的,正是命运之道。”

    顿了顿,他苦笑道:“女娲石能够生机无限,起死回生,天地玄黄玲珑塔万法不侵,万劫不磨,但盘古斧一落,直接斩断未来的命运,这两件护身至宝,也无效用。”

    西王母失声:“这么说,混元道祖也挡不住盘古斧?”

    “按太清所言,盘古斧是能够直接置混元道祖于死地的神器!”

    顾承道:“不过幕后主使肯定无法随心所欲地动用盘古斧,否则所有的混元道祖都被其斩杀,也不用至今还藏在暗处,不肯现身了……”

    西王母担心地道:“可陛下未成混元啊!”

    同样动用盘古斧,强杀一尊混元道祖所付出的代价,和杀一尊归元至境的代价,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那幕后主使直接动用盘古斧,强杀三清,或许要受到永远不可愈合的重创,所以只用命运之道催化出无量天尊,相当于把它当成一件辅助神器使用。

    但对上尚未成道的顾承,一斧子劈下,还不是轻轻松松?

    “事到如今,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顾承道:“如今我们也不是没有优势,至少明确了敌人的手段和实力层次,至于那大敌的具体身份,不用花费心思猜测了,命运之道一心遮掩,谁都识破不了,也说明了所有混元道祖都有嫌疑,三清都不能排除。”

    盘古斧的命运之道太过强大,其中一位若得了这件诸天第一神器,瞒过其他两尊也有可能,上演一出贼喊捉贼的障眼戏法。

    “陛下!”

    西王母经历过东君之劫,三尸之难,自忖遇到再凶险的境遇,也能泰然处之,可盘古斧的压力,依旧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见得顾承心态丝毫未受影响,不由地露出钦佩。

    顾承身上肩负着太多,他不能畏惧,更不会慌乱。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平黄巾,复大汉,兴人族,直逼混元,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有如今的局面。

    哪怕诸天第一神器隐现峥嵘,面对那强大到可令一切成空的盘古斧,也要一战到底!

    当然,奋战绝非一味的送死。

    昔日登基大典,看似十死无生,终究也有峰回路转,一线生机,如今顾承身边人才济济,强者如云,更不会坐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